樂隊指揮是一個樂團中的靈魂人物,他擁有無限的權力,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現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他要有激發樂團成員最佳潛能的責任。
樂隊指揮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指揮來組織和訓練樂隊,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結構與形式的統一,使樂隊能夠正確、統一地演奏作品。
中文名:樂隊指揮 所 屬:交響樂團 地 位:靈魂人物 工 具:指揮棒
指揮家一站上指揮臺, 面對著由上百位演奏者組成的交響樂團, 儼然有君臨天下的威風。樂師們乃至於所有的觀眾目光都集中在他的手勢上。此時他操縱著這個至高無上的音樂媒體: 一個現代交響樂團。因為這是一組指揮無法親自一一演練的樂器, 他必須憑藉著高超的溝通語法, 讓樂團發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樂音。
在排練一部即將演出的作品之前, 指揮自己得先對樂譜了解得滾瓜爛熟。他對樂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必須完全瞭若指掌。換句話說,他一定得先精確的判定這部作品應當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如何形成整體,以及如何將樂譜上的音符轉為動人的激情。
演奏家們傾畢生精力追求完美的演奏技巧, 有些指揮在步入指揮家行列之前, 正是以樂器演奏開展自己的音樂生涯, 有的甚至能出色的演奏多種樂器。無論其出身如何, 一旦作為指揮, 就必須熟悉總譜以及所有樂器分譜, 以便向全體團員做出明晰精確並使其信服的提示。他還必須對作品細節與整體結構交待得一清二楚, 引導團員採用最恰當的方式來演出這部作品。
指揮大師們對樂團的駕馭有絕對權威。有些人甚至採用某種近乎恐怖的手段; 有些人則是靠魅力與說服力。而一些著名的大師則是自身建立起一種令人肅然尊崇的敬畏, 以其無匹的專業素養及對作品的深刻洞察力來感染團員。
指揮不可能都是一個模子壓出來的。有些指揮, 如塞爾對待樂師十分粗暴, 拿架作勢, 蠻不講理。有的如伯恩斯坦感情外露, 作品一有起伏, 便歇斯底裡做出誇張的手勢。有的很奇怪, 像伯恩斯坦的一位老師萊納就只用指揮棒做出極細微的動作, 以至背對的觀眾懷疑他已老僧入定。有的指揮離不開指揮棒,有的卻從來不用。有的嗜譜如命, 有的全憑記憶。許多人以眼神傳達旨意,卡拉揚指揮時卻永遠雙目緊閉。
指揮的任務在於透過團員把抽象的音符轉化為具體樂音。這就不光是操作指揮棒或手勢好壞問題。指揮常會告訴別人: 用指揮棒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學會, 但交流概念的能力卻是難上加難。就像調油彩一般, 指揮必須能控制每聲部的音色、音量, 使整體聲音達到平衡。
有的指揮, 如朱裡尼,下意識地強調低音樂器, 諸如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巴松管, 於是它們的音色深沉厚重。有的指揮要求儘可能的透明,還有的則創造出類似管風琴的共鳴厚度。速度無疑是相當重要的,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預備拍: 指揮在起拍的關鍵時刻所醞釀的氣氛可使各聲部準確且整齊的切入, 使演奏員的情緒可一鼓作氣地宣洩而出。一個看似可以一筆帶過、實則會導致強烈決定意義的拍子, 會給音樂帶來決定性音色。有的指揮則每逢高潮都加以強調, 有的指揮聽憑緊張氣氛自然浮現; 另一些指揮則認為必需有意識的控制才能創造出緊張。
樂隊指揮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指揮來組織和訓練樂隊,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結構與形式的統一,使樂隊能夠正確、統一地演奏作品。樂隊指揮的具體工作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總譜的準備。對作品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分析,標註,並形成自己的處理;
第二階段是排練準備。樂隊指揮要根據樂隊的情況、作品的難易程度制定排練計劃;
第三階段就是排練階段。這是指揮工作的中心,分為抄譜、個別練習、集體試奏、分聲部練習、合排、連排、細排等步驟,一個指揮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在這個階段中完成。
一個優秀指揮家,不僅可以造就一個樂隊,同時可以造就一個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相反地,一個不怎麼樣的指揮,不僅可以毀掉一個樂隊,同時可以毀掉一個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甚至可能毀掉作曲家的一生。對於一個指揮家來說,最崇高的任務是正確理解作品意圖,把該意圖轉變為樂隊的音響,這門學問稱為樂曲的詮釋。
樂隊指揮是創造出一個大於其各組成部分的總和的真正的整體,創造出一個富有活力的整體,它把投入於其中的各項資源(注釋:各個樂器聲部)轉化為較各項資源的總和更多的東西(注釋:樂器聲部之間、各類樂器組合等,樂器齊響所產生的整體)。通過樂隊指揮對音樂作品的閱讀、理解和指揮,使各種個別的樂器演奏形成了有生命力的音樂演出的整體。
作為一名指揮,具備廣博的音樂史知識,樂器法,研究作曲家的生平和思想,領悟作品的創作背景,區別各個時代、各個作曲家藝術風格的異別,並發揮自己的藝術想像力,以內心的聽覺,去體會樂曲的各種感情和內容,使作曲家的樂譜創作首先在自己腦子中變成活的形象。
然後,他對樂曲的分句、力度的平衡完全瞭若指掌。就是說,精確的判定這部作品應當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如何形成整體, 以及如何將樂譜上的音符轉為動人的激情。
另外,指揮通過充分調動自己的全身,把音樂的全部激情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從而帶動整個樂隊。
最後,指揮還要有抓住自己的樂手和觀眾的氣質與魅力。在平時的排練中,只有風趣幽默而又風度翩翩的指揮,才能更好的調動樂手們的積極性,共同達到更好的演奏狀態;而登臺時,大師級指揮或俊逸如卡拉揚、瀟灑如阿巴多、認真如小澤徵爾、或詼諧如揚松斯的氣質揮灑,更能在音樂之外,以人格魅力感染整個劇場
樂團首席,指管弦樂隊中第一小提琴組的第一小提琴手,通常也是副指揮。除了協奏曲,所有樂曲中的獨奏會由樂團首席擔任
中文名:樂團首席 外文名:Concertmaster 類 別:樂團用語 釋 義:通常也是副指揮
1簡介樂團首席,英語「Concert master」譯為合奏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管弦樂隊中的「首席」。在管弦樂隊裡,「首席」是指第一小提琴手。他位於第一小提琴組的第一個譜架外側,指揮在左側,距離指揮最近。負責指揮樂團提琴手的弓法。樂隊首席同時也負責樂團的音準及調音。
管樂隊裡的樂團首席通常由長笛首席或豎笛首席(亦有雙簧管首席)擔任,負責所有的獨奏部,同時也負責樂團的音準與調音。為管樂隊中十分重要的職位,亦多兼任副指揮。
2職責「首席」應該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樂曲中出現的小提琴獨奏部分,要由「首席」演奏。他還要擔任由樂隊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的演奏。如:巴黎管弦樂團來中國演出的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中央芭蕾舞劇團演出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上海樂團演奏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獨奏部分,都是有樂團首席小提琴手演奏的。
但,小提琴拉得好,並不是「首席」的全部含義。因為「首席」除了擔任獨奏外,還應當在貫穿指揮意圖中起主導作用。指揮對樂曲的處理,「首席」必須理解得最深刻,並通過自己的演奏,給其他樂手以啟發、引導和帶動。他應當是樂隊中最敏感和反應最快的人。所以說,「首席」是指揮和樂隊的橋梁。
「首席」還必須有比較全面的音樂知識和組織才能。因為除指揮規定的指法和弓法外,樂曲中出現的弦樂齊奏的弓法以及他本聲部的指法和弓法必須由他制定;為了使樂隊的音響平衡完美,有時要進行細緻的調律,這個工作有時由指揮擔任,有時由「首席」主持;指揮在處理樂曲或修改配器(這是常有的)時,有時要與「首席」合作;指揮不在時,首席要代行指揮的職務;樂隊伴奏合唱時,指揮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合唱部分,這時首席必須分擔指揮職責,以自己的演奏示意樂隊音量及速度變化等,使樂隊按指揮意圖伴奏合唱。所以說「首席」是樂隊的第二號人物或副指揮。
【視頻欣賞】
羅西尼《賊鵲序曲》 餘隆指揮中國愛樂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