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
於是,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結交和經營朋友關係。
但當歲月逝去,我們會發現絕大部分所謂的「朋友」不過是泛泛之交。
原來,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花時間與自己做真正的好朋友。
在成人的世界裡,人際關係總是繞不開的話題。
尤其對於我們這個重視人情的社會來說更是如此。
於是,逢人便稱「朋友」。
三杯酒下肚就成了「知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在酒桌上談的熱火朝天的所謂「朋友」,離開這個飯局之後,不過是路人甲乙。
至於在飯桌上彼此的所謂承諾,更是如煙雲散去。
都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多個朋友多條路,果真如此嗎?
那些口口聲聲稱你為「朋友」的人,真的會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你一把嗎?
你費盡精力,花了很多時間維繫的所謂「朋友」,當你真的需要他(她)支持的時候,他(她)不會推諉,不會對你求全責備嗎?
昨天在看《論語》。
讀到《論語》裡論君子、小人的篇章,甚有感觸。
比如這樣一句,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何其難?
別說拿手指頭指著別人,我們自己尚且能做到嗎?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最緊要的是反省自己。
在利益面前,尤其是較大的利益面前,最能呈現人性的本色。
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真正意義上人格的較量發生在利益當前的時候。
人的一生就是一場修行。
磨礪自己的品格,修煉自己的內心。
溝通最重要的便是與自己的溝通。
當我們和自己溝通好了,自然與外在的世界能和諧相處。
人際交往中,或許我們更應該去思考,「我能給他人帶來什麼價值?」
而不是反之。
做個淡淡的女子,用赤子之心碼字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柳君)
楊柳君,每日晨讀的踐行者。連續多次創業者,擁有近十年的創業經歷,厚重的生命體驗。君然CEO島聯合創始人;「高效溝通」、「領導力」精深研究與分享者;為多家知名管理類網站專欄作家;數百萬點擊量管理名博博主;2015中韓文化經貿交流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