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1588年1月去世後,其後人將他草草安葬。戚繼光死後遺骨葬在哪裡?一直是史學界爭論探討的問題。可謂眾說紛紜,前些年,網上及一些歷史資料顯示,戚繼光墓冢所在地有山東蓬萊、河北獻縣、福建永安、石家莊義堂,但究竟哪裡是真墓抑或是衣冠冢都無定論。
徐州大廟80歲老人喬兆銀經過兩年多的考證,訪問戚家(戚改喬)後人喬友成老人,以及多位村裡老人,獲悉戚繼光墓就在徐州土山寺附近一口水塘靠北部稍偏東的方位。今年十一期間,喬兆銀等人成立的徐州戚繼光研究會,在雲龍區翠屏山土山寺村召開研討會,通報近三年來有關徐州戚繼光墓的調查考證情況。
●喬姓村民自稱是戚家後裔
2018年清明節,喬兆銀去祭掃祖墳時偶遇83歲的喬友成老先生,攀談中得知他是戚繼光後人,據喬友成介紹,戚繼光將軍去世後,家人帶著其遺骸來到土山寺,投奔姥娘家,改隨喬姓,並為祖考建墓立碑,這也是「戚改喬」姓氏的來歷。這支「戚改喬」在土山寺村生息繁衍400餘年,如今400多人的族群,正是戚繼光將軍的後裔。
「當年深怕朝廷追殺,不敢張揚,又怕後世忘卻,立了很小的一塊『戚繼光之墓』碑留作紀念。」喬友成說,他僅知道祖上至現在班輩為「宗、尚、鳳、皊、友、克」,戚繼光墓原埋在土山寺小湖子戚家林五畝林地上,七八座古墳從南往北迤邐排開,南端最大的一座墳前有一塊古石碑,上刻「戚繼光之墓」五個字,墓後有兩棵挺拔參天的棠棣古樹。戚家林往東依次是邢家林、喬家林、周家林,東接青龍山,北連翠屏山,西南近臨土山,小湖子是一片蘆葦蕩窪地。
●當年遷墓經過有眾人見證
2018年5月27日,喬兆銀拜訪了當年參與遷戚繼光墓的喬皊松老先生,獲悉當年遷移戚繼光之墓的情形。
1957年春,在東小湖子修建長山水庫,從戚家林起,往南一溜挖多個蓄水塘,村裡決定將處在最北邊的戚家墓冢動遷。當時鄉長喬德茂派「戚改喬」後人喬皊松等去遷戚林古墓,首先將立有「戚繼光之墓」的石碑挪到西南角朱家井邊,後來石碑被村民邢厚明蓋在房子庭院裡。井已被遮蓋,碑不知被挪到何處。
喬皊松、喬鳳雲兩人破墓開棺,發現戚繼光墓埋的是雙層棺槨,棺內骨骼完好規整。當天幾座墳起出後,大家將遺骨裝在蒲包裡按順序排列在塘中土堆上。大家本打算次日將遺骨挪地安葬,但夜裡突降暴雨,小湖子本是窪地,再加已經開挖了蓄水塘,山洪聚集,第二天只見溝滿河平,裝遺骨的蒲包全都衝進塘底成為永久的水葬。這次遷墓,當地村民、民工和前來支援修水庫的部隊戰士,都見證了整個經過。
●2004年村裡築起「衣冠冢」
2004年,當時村書記喬友田徵求「戚改喬」族人的意願,為了紀念祖先戚繼光,就在原戚家林東北方不遠的晚世墓園裡,築了一座石券土頂圓墓,立有「戚繼光之墓」的石碑,背面刻有銘文。逢年按節,族人常來陵前拜謁祭祀,碑文上載記稱為「衣冠冢」。
60多歲的村民喬金標回憶,自己小時候,見過戚家林大墳前有刻著「戚繼光之墓」的石碑,一米多高,近半米寬,上有坡面帶條楞的碑帽,後來石碑挪到西北角塘沿邊,他還帶著喬兆銀到原戚家林現在的水塘處巡看。現場,他們見到管理池塘的周廣雲及路過的喬皊聰,兩人也共同指出戚繼光墓所在水塘中央偏北部的方位。
●歷史文獻為何沒相關記載
土山寺「戚改喬」一族及「戚家林」戚繼光墓不是空穴來風。
喬兆銀介紹說,追尋戚繼光一生軌跡:濟寧是出生地,蓬萊是湯沐地,閩浙是抗倭地,燕塞是御虜地,登州是殞落地,徐州是長眠地。全國已知有5個戚繼光墓,河北獻縣、義堂、福建蒲田,皆是紀念冢或衣冠冢。
如果說戚繼光屍骨墓在徐州,那為何歷代文獻沒有記載?喬兆銀說,考古要有歷史記載才能確認,要有實物才能立項,理論上是對的,但也要看歷史條件,其實家族的口耳相傳也應該算是非文字的記載和史料。
●訪問過程皆有音視頻留證
喬兆銀是一位鄉土文學家,幾十年孜孜不倦挖掘鄉村歷史、風土人文、傳說故事、風俗方言,收穫頗豐。曾在2012年編輯成30多萬字的《大廟鎮侯集地方志》。
喬兆銀非常注重用事實證據說話,兩年來他訪問多位「戚改喬」後人,皆有錄音或視頻留存證據。譬如當年受鄉長喬德茂指派參與扒墓現僅在世而癱瘓在床的戚氏後裔85歲老人喬皊松先生和戚氏後人86歲的喬鳳桐先生。喬金標老先生還為他手繪「戚家林」古墓區位圖及古碑圖。
戚繼光墓在全國有多處,據學術界考證皆是衣冠冢或紀念墓,蓬萊的墓也僅是空穴。喬兆銀還親自去蓬萊考察,蓬萊閣管理處明史研究專家袁曉春科長告訴喬兆銀,戚繼光的遺骸確實不在蓬萊。
●呼籲要「要尊重口述歷史」
「從1588年戚繼光去世,到1957年遷移墓碑,不過360多年,戚氏後裔也不過十餘代人,對遷來先人遺骨的記憶和傳承應當很清晰。」喬兆銀說。
戚將軍遺骸究竟在哪裡?土山寺戚家林有墳、有碑,是雙棺且有骨殖,更有族人代代相傳。「史學界在對戚將軍的戰例、兵法、兵器、奏章和抗敵功績方面的研究頗有成果,但對將軍身後事的考查和研討卻是個薄弱環節。」喬兆銀說,要尊重口述歷史,應該尊重戚繼光後人的口口相傳,尊重「戚改喬」族人對戚繼光墓在土山寺的傳承認知。
為此,喬兆銀也呼籲歷史界、學術界專家,對徐州戚繼光墓予以關注、重視,參於探討、研究、考證,揭開民族英雄戚繼光遺骸葬在徐州的塵封歷史,給後人一個真實的交代。
目前,喬兆銀、喬有成等人,及戚繼光研究者、江蘇師範大學賈廣惠教授為首的文史工作者自發組成戚繼光研究會,已向有關部門作了書面反映。有關戚繼光墓的考證進展也得到了當地村民和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賈廣惠介紹,考證徐州戚繼光墓難度較大,因為該墓的來歷僅憑口口相傳,並無關鍵性物證。當前土山寺村正在拆遷,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尋找三大關鍵性物證,即原始墓碑、家譜記載和骨殖下落。
徐報融媒記者 張景良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