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遺骨墓在徐州雲龍區土山寺旁?有村民自稱是戚家後裔

2020-11-20 中國江蘇網

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1588年1月去世後,其後人將他草草安葬。戚繼光死後遺骨葬在哪裡?一直是史學界爭論探討的問題。可謂眾說紛紜,前些年,網上及一些歷史資料顯示,戚繼光墓冢所在地有山東蓬萊、河北獻縣、福建永安、石家莊義堂,但究竟哪裡是真墓抑或是衣冠冢都無定論。

徐州大廟80歲老人喬兆銀經過兩年多的考證,訪問戚家(戚改喬)後人喬友成老人,以及多位村裡老人,獲悉戚繼光墓就在徐州土山寺附近一口水塘靠北部稍偏東的方位。今年十一期間,喬兆銀等人成立的徐州戚繼光研究會,在雲龍區翠屏山土山寺村召開研討會,通報近三年來有關徐州戚繼光墓的調查考證情況。

●喬姓村民自稱是戚家後裔

2018年清明節,喬兆銀去祭掃祖墳時偶遇83歲的喬友成老先生,攀談中得知他是戚繼光後人,據喬友成介紹,戚繼光將軍去世後,家人帶著其遺骸來到土山寺,投奔姥娘家,改隨喬姓,並為祖考建墓立碑,這也是「戚改喬」姓氏的來歷。這支「戚改喬」在土山寺村生息繁衍400餘年,如今400多人的族群,正是戚繼光將軍的後裔。

「當年深怕朝廷追殺,不敢張揚,又怕後世忘卻,立了很小的一塊『戚繼光之墓』碑留作紀念。」喬友成說,他僅知道祖上至現在班輩為「宗、尚、鳳、皊、友、克」,戚繼光墓原埋在土山寺小湖子戚家林五畝林地上,七八座古墳從南往北迤邐排開,南端最大的一座墳前有一塊古石碑,上刻「戚繼光之墓」五個字,墓後有兩棵挺拔參天的棠棣古樹。戚家林往東依次是邢家林、喬家林、周家林,東接青龍山,北連翠屏山,西南近臨土山,小湖子是一片蘆葦蕩窪地。

●當年遷墓經過有眾人見證

2018年5月27日,喬兆銀拜訪了當年參與遷戚繼光墓的喬皊松老先生,獲悉當年遷移戚繼光之墓的情形。

1957年春,在東小湖子修建長山水庫,從戚家林起,往南一溜挖多個蓄水塘,村裡決定將處在最北邊的戚家墓冢動遷。當時鄉長喬德茂派「戚改喬」後人喬皊松等去遷戚林古墓,首先將立有「戚繼光之墓」的石碑挪到西南角朱家井邊,後來石碑被村民邢厚明蓋在房子庭院裡。井已被遮蓋,碑不知被挪到何處。

喬皊松、喬鳳雲兩人破墓開棺,發現戚繼光墓埋的是雙層棺槨,棺內骨骼完好規整。當天幾座墳起出後,大家將遺骨裝在蒲包裡按順序排列在塘中土堆上。大家本打算次日將遺骨挪地安葬,但夜裡突降暴雨,小湖子本是窪地,再加已經開挖了蓄水塘,山洪聚集,第二天只見溝滿河平,裝遺骨的蒲包全都衝進塘底成為永久的水葬。這次遷墓,當地村民、民工和前來支援修水庫的部隊戰士,都見證了整個經過。

●2004年村裡築起「衣冠冢」

2004年,當時村書記喬友田徵求「戚改喬」族人的意願,為了紀念祖先戚繼光,就在原戚家林東北方不遠的晚世墓園裡,築了一座石券土頂圓墓,立有「戚繼光之墓」的石碑,背面刻有銘文。逢年按節,族人常來陵前拜謁祭祀,碑文上載記稱為「衣冠冢」。

60多歲的村民喬金標回憶,自己小時候,見過戚家林大墳前有刻著「戚繼光之墓」的石碑,一米多高,近半米寬,上有坡面帶條楞的碑帽,後來石碑挪到西北角塘沿邊,他還帶著喬兆銀到原戚家林現在的水塘處巡看。現場,他們見到管理池塘的周廣雲及路過的喬皊聰,兩人也共同指出戚繼光墓所在水塘中央偏北部的方位。

●歷史文獻為何沒相關記載

土山寺「戚改喬」一族及「戚家林」戚繼光墓不是空穴來風。

喬兆銀介紹說,追尋戚繼光一生軌跡:濟寧是出生地,蓬萊是湯沐地,閩浙是抗倭地,燕塞是御虜地,登州是殞落地,徐州是長眠地。全國已知有5個戚繼光墓,河北獻縣、義堂、福建蒲田,皆是紀念冢或衣冠冢。

如果說戚繼光屍骨墓在徐州,那為何歷代文獻沒有記載?喬兆銀說,考古要有歷史記載才能確認,要有實物才能立項,理論上是對的,但也要看歷史條件,其實家族的口耳相傳也應該算是非文字的記載和史料。

●訪問過程皆有音視頻留證

喬兆銀是一位鄉土文學家,幾十年孜孜不倦挖掘鄉村歷史、風土人文、傳說故事、風俗方言,收穫頗豐。曾在2012年編輯成30多萬字的《大廟鎮侯集地方志》。

喬兆銀非常注重用事實證據說話,兩年來他訪問多位「戚改喬」後人,皆有錄音或視頻留存證據。譬如當年受鄉長喬德茂指派參與扒墓現僅在世而癱瘓在床的戚氏後裔85歲老人喬皊松先生和戚氏後人86歲的喬鳳桐先生。喬金標老先生還為他手繪「戚家林」古墓區位圖及古碑圖。

戚繼光墓在全國有多處,據學術界考證皆是衣冠冢或紀念墓,蓬萊的墓也僅是空穴。喬兆銀還親自去蓬萊考察,蓬萊閣管理處明史研究專家袁曉春科長告訴喬兆銀,戚繼光的遺骸確實不在蓬萊。

●呼籲要「要尊重口述歷史」

「從1588年戚繼光去世,到1957年遷移墓碑,不過360多年,戚氏後裔也不過十餘代人,對遷來先人遺骨的記憶和傳承應當很清晰。」喬兆銀說。

戚將軍遺骸究竟在哪裡?土山寺戚家林有墳、有碑,是雙棺且有骨殖,更有族人代代相傳。「史學界在對戚將軍的戰例、兵法、兵器、奏章和抗敵功績方面的研究頗有成果,但對將軍身後事的考查和研討卻是個薄弱環節。」喬兆銀說,要尊重口述歷史,應該尊重戚繼光後人的口口相傳,尊重「戚改喬」族人對戚繼光墓在土山寺的傳承認知。

為此,喬兆銀也呼籲歷史界、學術界專家,對徐州戚繼光墓予以關注、重視,參於探討、研究、考證,揭開民族英雄戚繼光遺骸葬在徐州的塵封歷史,給後人一個真實的交代。

目前,喬兆銀、喬有成等人,及戚繼光研究者、江蘇師範大學賈廣惠教授為首的文史工作者自發組成戚繼光研究會,已向有關部門作了書面反映。有關戚繼光墓的考證進展也得到了當地村民和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賈廣惠介紹,考證徐州戚繼光墓難度較大,因為該墓的來歷僅憑口口相傳,並無關鍵性物證。當前土山寺村正在拆遷,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尋找三大關鍵性物證,即原始墓碑、家譜記載和骨殖下落。

徐報融媒記者 張景良 文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成果 戚繼光祖籍鎖定東平
    戚泉(又稱戚宣)為戚景通伯父,因為無子,戚繼光父親戚景通過繼給戚泉,戚景通得以承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之職。戚泉墓位於金山北(今土山村北)戚家南林,墓高2米,周長10米,墓的南半部被土山村民房佔壓,墓頂部有幾十年前挖掘的大坑,周圍有明代墓磚,墓被雜草覆蓋。墓的西北方為平地,距墓100多米有水井一口,井沿石為砸壞的墓碑石砌壘。據金山、土山村民指認,該墓為戚氏墳墓。
  • 愛國將領戚繼光祖籍尋根鎖定東平
    •戚家南林現在保存有戚泉墓。戚泉(又稱戚宣)為戚景通伯父,因為無子,戚繼光父親戚景通過繼給戚泉,戚景通得以承襲登州衛指揮僉事之職。戚泉墓位於金山北(今土山村北)戚家南林,墓高2米,周長10米,墓的南半部被土山村民房佔壓,墓頂部有幾十年前挖掘的大坑,周圍有明代墓磚,墓被雜草覆蓋。
  • 河南老人自稱是明朝皇室後裔,家中有祖傳聖旨,長相酷似朱元璋
    明朝皇室的後裔在距離河南省禹州市東北方向25裡附近的村子裡,有個81歲名叫高廣生的老人說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起初,大家都不相信他說的話,都對這個消息嗤之以鼻。但老人很堅持自己的說法,堅稱自己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世孫,還說自家有能證明自己的證據。
  • 徐州有一處神秘王墓,專家苦尋10年無果,沒想到卻躲在村民地窖中
    許多墓葬真的掩埋的非常到位,不僅是讓考古專家無法尋找,就連專業的盜墓賊都無法追蹤,記得曾經說過一座「墓中墓」,其實就是在原來墓葬底下再建造一座墓,這樣據說也能佔據別人的鴻運,從道德來看,絕對是不可取的。
  • 雲貴等地王安石家族後裔專程至東鄉上池祭祀
    本報訊 清明期間,來自雲南、山西、貴州等地的王安石家族後裔十餘位代表,不遠千裡,專程來到東鄉縣黎圩鎮上池村,祭拜從江蘇南京遷回的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  王安石父親王益和兄長王安仁墓原葬南京將軍山,2009年9月底,南京將軍山一建設單位在施工挖掘土方時,意外發現兩座古墓。經南京文物局鑑定,這是王安石之父王益、兄王安仁之墓。
  • 【長安•城中村變遷】義堂——曾修建有戚繼光的墳墓和祠堂,村名...
    明代後期,名將戚繼光死後,村民曾在村西北戚氏墓地立「明威戚大將軍繼光之墓」。還籌資為戚繼光建祠堂,取名「義堂」。以後又將村名改為義堂,以示懷念。 提起戚繼光,大家並不陌生,他是明朝抗倭名將,曾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 戚繼光那麼怕老婆,為什麼還在外面包養了3個女人呢?
    就算是這樣,戚繼光也沒生氣,很有肚量地、善始善終地把兩頭給吃了。   這說明戚繼光這個人怎麼樣啊?      很有肚量,至少很有內涵,不因為一條魚跟自己的老婆計較!可到了晚飯的時候,戚繼光終於忍不住了。他不是要跟老婆計較,他是要跟自己計較了。
  • 一個村莊村民自稱全是曹操的後代,別人不相信,專家說:是真的
    如今曹操後人中,知名度較高的一人,便是曹祖義,他是一個資深的紅學家,自稱是曹操的第七十代子孫。當然了他此言並非信口開河,為了證明自己所言屬實,他拿出了以下三點證據。三、有DNA檢驗結果為證如果說口口相傳的歷史,可能會出現誤傳或造假,族譜也不一定具有真實性,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作不得假的,那是就是基因。2009年,河南安陽市發現疑似曹操墓的消息,這則消息經過媒體報導之後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砍斷《繡春刀》的戚家刀法是什麼來頭?
    儘管中國歷代名將輩出,戚繼光卻是非常特殊的一名將領。戚繼光本人在東南沿海成功剿滅倭寇之後,被朝廷派往河北一帶鎮守北部邊防。戚繼光率三萬明軍抗敵,又全殲敵軍主力,土蠻部族因傷亡慘重此後一直無法對明邊境構成實質性的威脅。戚繼光自領兵以來,成功將明代南方和北方兩大主要威脅都徹底消滅,軍事成就可與漢代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戚家軍之所以如此驍勇善戰,和戚繼光訓練有方、積極研究新戰術戰法有關。戚繼光一生戎馬,不斷改進和推動明軍選拔、訓練、裝備、戰術體制。
  • 2020年江蘇徐州市雲龍區公開幼兒園教師招聘20名公告
    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雲龍區公開招聘教師公告、崗位信息在徐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http://www.jsxz.hrss.gov.cn)、中國徐州雲龍網(http://www.xzyl.gov.cn)發布,具體的招聘單位、崗位名稱、招聘人數、招聘對象、資格條件等詳見《2020年徐州市雲龍區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崗位表》(以下簡稱《崗位表》)。
  • 剛剛,徐州21所名校學區房價曝光
    成為徐州最貴學區房小區! 徐州第十中學旁風尚米蘭二手房報價17477元/㎡,比較高。 、東三環路、假山南北路,西到津浦鐵路,南到黃河、東豐路、黃山小區A、B區和城建家園南牆、黃山大道延長段,北到響山路、雲龍區區界。
  • 徐州第一個智能犬牌發出!一鍵找到「鏟屎官」
    徐州市文明養犬專項整治辦公室的張振華介紹,初步估計,徐州市三環路以內的寵物犬的數量在10萬隻左右,算上三環路以外,包括銅山區、賈汪區的話,數量應該有20萬隻左右。   南京艾貝爾寵物有限公司徐州民主南路寵物分公司   雲龍區民主南路72號3樓   83605599   徐州牧醫寵物醫院   雲龍區慶豐路雲龍華府C1-124-126#   87787766
  • 身歷七十餘戰,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這個南安人為何僅活了44歲?
    明代抗倭名將,與俞大猷、戚繼光齊名,世稱「俞龍、戚虎、傅蛟龍」。嘉靖三十一(1552)武舉第二名,授把總武職。因抗倭功高,官至建寧行都司。逝後,被敕封為「昭勇將軍」。 遺蹟:傅應嘉墓 傅應嘉墓位於霞美鎮金山村,坐南朝北,糖水灰夯築,平面呈「風」字形。
  • 張士誠及其後裔下落之謎
    泰州日報等刊文稱,元末張士誠一支後裔輾轉逃到泰州姜堰區城北村,改從舅氏姓吳,至今珍藏著六百年前蠅頭小楷寫就的「始祖張士誠」牌位,牌位上註明(張士誠)「後人遷徙淮城之西,寄居外舅吳氏家,埋名改姓」城北村吳氏,以張士誠年號「天佑」為堂號,生前姓吳,死后姓張,「生吳死張」現象已有650年歷史。該支吳氏村民謹遵先祖「生姓吳,死姓張,有朝一日認祖歸宗」的遺囑。
  • 淺議武舉:不會寫論文的嶽飛和戚繼光,肯定成不了名將
    要想寫得一手好論文,就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嶽飛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我們回過頭去看看古代的武舉名將,就會發現他們都會寫論文,而且寫得很好。著名的武毅公戚繼光,就有《紀校新書》《練兵實紀》《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著作傳世。戚繼光的論文水平,這要是擱在今天,能秒殺一眾高等院校的教授。
  • 抗倭英雄戚繼光:被妻子休了的「倭寇粉碎機」
    有的人,有牙沒幹糧,有的人,有乾糧沒牙。這戚祥用生命換來的榮譽和衣食無憂的生活,讓他的後代安安穩穩地過了150多年。但不知什麼原因,在戚景通父親這輩,出現了「丁單兒荒」的情況。戚景通也不是戚繼光爺爺親生的,而是過繼來兄弟的兒子。 戚繼光出生之前,戚景通已經有了好幾個女兒,卻始終沒有一個兒子,年過半百了,終於有兒子了,你說他能不喜出望外嗎?
  • 徐州建設圖書館的N種猜想?誠品書店在路上,徐州最美圖書館10月份...
    徐州,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彭祖故國、劉邦故裡、項羽故都」之稱,因其擁有大量文化遺產、名勝古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也被稱作「東方雅典」 。這樣一座文化鼎盛的歷史文化名城,應該需要一座怎麼樣的圖書館?它應該是什麼模樣?
  • 行業領軍者——徐州伊美清真食品發展有限公司
    徐州伊美清真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簡介徐州伊美清真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旗下主要經營「馮天興」的醬滷肉製品。產品有燒雞、五香肉,醬雞。
  • 考古挖出婆羅門後裔墓,卻發現神秘伏羲女媧圖,專家直呼不可能
    古代中國其實有許多朝代非常的繁榮昌盛,而且吸引了世界許多的國家來進行學習和交流,就像現在的日本,其實日本的許多文化都還是從唐朝學去的,比如非常有名的日本茶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