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連出11個博士,女兒笑談教育經:只因從小就開始狠抓這三點

2020-12-23 家居一刻鐘

上世紀50年代,中國有位名副其實的學霸,幹毅。

他被評為「世界1000位最有創造力和成就名人」、「世界1000位偉大科學家」,周恩來曾說他是文武全才的科學泰鬥。

不僅如此,在幹毅的言傳身教下,他家培養出了11個博士,看到這張學霸家譜圖,不少網友都酸了:爺爺是博士,爸爸是博士,連孫子也是博士!

在談到教育問題時,幹毅曾說:真正決定孩子能否成材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家庭裡面大人怎麼教導很重要,關鍵在此。

幹毅的大女兒榮珠教授也說:父親言語不多,但從小學起就潛移默化教會了她很多,家裡兄弟姐妹幾個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的教導。

一、學習一定得有規矩,從小要養成好習慣

幹毅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學習一定要有規矩,絕對不能三心二意,好習慣才能有高效率。如今,女兒榮珠也用同樣的話來教導學生。

古人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只有從小養成好習慣,才能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力。從被動學習真正轉成主動學習,不需要別人逼著盯著,也能做到時刻自律自覺。

現在的小孩子學習競爭大,作業功課本來就重,認真寫作業都要花2小時,如果再拖拉磨蹭就到深更半夜了,不雞飛狗跳才怪。

值得一提的是,好習慣會把學生之間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尤其是從低年級上升到高年級,2門功課變成3門,難度加大,增加了應用題和閱讀題,如果學習習慣差,根本跟不上,學習越來越吃力,惡習循環。

所以,從小學階段,家長就要有針對性地給孩子制定規矩,寫作業、玩耍、運動、閱讀各自需要多長時間,讓孩子從小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樹立時間觀念,養成專注認真的好習慣。

二、道德培養從小抓起,路才能越走越寬

「不論做什麼事,講道德是前提。」這是幹毅對子孫們的教導。

這和中國最早的教育著作《大學》不謀而合,「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強調把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根本。

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開發孩子的智力,追求所謂的高分。而是讓孩子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自立於人群之中。

小學階段,孩子快速切換到新的環境,突然間擁有新的人際關係,其實是不知所措的,學校的老師也不會教這些知識,更需要家長們花心思花精力去教。

引導孩子處理好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朋友關係,既要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要洞察照顧他人的情緒,在遵守道德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社交溝通能力、共情力和情緒自控力,將來路才能越走越寬,融入社會。

三、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長的助推器

「那個年代讀書並不吃香,白天要下地幹農活,晚上有空了父親就要求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看書閱讀,家裡不大,但是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書。」

榮珠教授說:「從小我們就早起晚睡,經常看書看到半夜,父親也跟我們一起。他不會要求我們一定要考多少分,但是不用功、浪費時間,就會被嚴厲批評。

「受父親的影響,我從小立志成為一名卓越的科學家,也成功實現了。」

著名作家龍應臺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最佳保鮮期是在年幼小學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宛如一張白紙,擁有無限的潛能,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開發和利用發展。

大量研究也表明,3~12歲階段,正在逐步建立對世界的認知,父母作為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很深刻,孩子的行為、性格、習慣甚至是人生目標大多都是從他們身上模仿來的。

家長要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幫孩子建立學習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等等,高質量的陪伴,才能為日後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錯過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到了叛逆的青春期再想糾正彌補往往需要耗費成倍的時間和精力。

曾經有一句話,在知乎被贊到榜首:缺席家庭教育的家長,最終就會養出一個失控的孩子。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當甩手掌柜,不管不顧。孩子的成長是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作用的結果,尤其是小學階段,家庭教育比重遠遠超出50%。

社會發展學家埃裡克森指出:孩子從0~12歲,每隔3~6年,會發生一次轉變。每位父母都是孩子的使者,要牢牢把握時機,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教會孩子學習的基本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好品質。

無數案例也證實,一旦錯過了聽話的3~12歲,等進入青春期再開展家庭教育,親子關係會鬧得很僵,頂嘴吵架、打架鬥毆、離家出走、網癮少年......等問題接踵而來。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砸了多少金錢和資源,而是高質量地陪伴引導,在孩子迷茫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教育,帶著孩子往對的路上安心奔跑。

教育孩子也不要只知道又大又罵,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缺乏相關的孩子教育知識,又不知道去哪裡獲取科學的方法,如果也正好在尋找書籍學習的話,那這套教育孩子的書籍就是不二之選了。

一整套書有精裝全五冊,是專門為家長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而寫的,被稱為父母必讀的育兒書籍套裝。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很多是孩子方面的,家長方面的引導更是不容忽視。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總是感到力不從心,但是這5本書貼近生活案例幫助家長全面的梳理問題,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

一、《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三、《正面管教: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

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五、《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書的內容注重實操,不講空話,結合了上千個真實案例展開討論,父母應該做什麼,孩子應該做什麼,一目了然。讀完後你能學到很多實操方法,是一套非常實用的家庭教育工具書。

讓孩子學會尊重,學會感恩的同時,家長也能夠學會如何和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問題,真正的走進孩子內心。

通過這套書,家長能清楚的知道,教育孩子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

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模稜兩可,耽誤孩子,耽誤家庭。

一整套五本書,原價將近兩百,這裡只要99.9元

不過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和孩子受益終生,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的教育不可輕視,影響著未來十幾年的求學生涯。家長要盡全力做好引導教育,孩子將來才能越走越順。

相關焦點

  • 這家人火了!一家出了2個博士、3個碩士、2個本科,父母的樸素「育兒經」刷爆網絡
    大年初五那天,河北邢臺76歲老人王慶信一家很熱鬧,一大家子11口人舉辦了一場家庭版「春晚」,每個人都在舞臺上貢獻了節目。從舞蹈到快板,從小家的變化,到「大家」的發展,節目豐富多彩有意義,點亮了家庭,歌唱了祖國。王慶信78歲的老伴馬冬果說,「不能吃飽喝足光長膘,還要辦一場有意義、有文化的節目。」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所以要想培養出一個像圓圓一樣優秀的孩子,一定要狠抓小學教育,不要偏離正常軌道。 尹建莉教授直言,要想抓好孩子的小學教育,改變孩子的未來,就要狠抓三方面。
  • 六個孩子五個博士!揭秘其父的獨家教育「訣竅」
    當代有很多家庭的小孩學習不認真,在本科生遍地如「狗」的年代,他們可能連大學都上不了,往往只有專科甚至高中學歷。我們都只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沒有一個高學歷是很難找到舒適的工作。可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一家並不富裕,但在他們六個孩子中有五個考取了博士,最後一個也是碩士學歷,正可謂是滿門「名將」。大家都十分好奇他們的父親——蔡笑晚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小編在這就給大家整理了蔡父的獨家教育訣竅。1、從小狠抓孩子的教育。在蔡父看來,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家長要積極關注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
  • 農村一家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
    有一位名叫蔡笑晚的鄉村醫生,家境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成才,1個碩士,5個博士。 崔永元向他求教家教的「寶典」、主持人魯豫在節目中叫他「博士老爹」、哈佛教授也向他學習教育經驗!!
  • 6個女兒,4個考入哈佛!「華人船王」趙錫成:這三點家風很重要!
    他的6個女兒,都是常青藤畢業,其中4個女兒考上哈佛大學並順利畢業,他的家庭被譽為「美國華人第一家庭」,連布希都讚嘆不已!如果說,20世紀最顯赫的姐妹組合是「宋氏三姐妹」,那能與之相抗衡的,就是21世紀最成功的家族女性典範——「趙氏六金花」了。
  • 女兒經
    眾所周知,我沒有女兒,可是我真的想談談女兒經。當時生老二的時候,很多人問我「是不是想生個女兒啊?」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資訊時代並不發達的時候,作為80後的我,就在書店經常看到劉墉的育兒經。也是通過閱讀劉墉的《超越自己》、《創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了解到家庭教育的深遠意義。劉墉教子有方,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女兒比劉軒小17歲,時隔近二十年,時代變了,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 丈夫早逝,她獨自撫養出13個博士,第11個孩子是華人神探李昌鈺
    這才是一流的媽媽。 有人說得好:一流的媽媽做榜樣,三流的媽媽做保姆。一個只專注掃地做飯、不願自我增值的媽媽,很難養出優質的孩子。母親不是保姆,更多的是榜樣!這句話,送給每一位奮鬥中的媽媽! 02 奮鬥著的媽媽,孩子會有多優秀呢?
  • 3個兒子都考上世界名校,媽媽大方談心得:要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
    大家怎麼也沒想到,當年歌手出身的她,紅遍大江南北,和張國榮同臺演出,卻選擇半路出家攻讀教育學,一口氣拿下斯坦福博士學位。緊接著又憑藉自己獨特科學的育兒觀念,連著培養出3個高材生兒子,都被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錄取,讓無數人刮目相看。每當被問到育兒秘訣時,她總會大方拋出心得,「父母的育兒觀念裡,藏著孩子20年後的樣子。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這與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院研究所的卡斯教授的一項實驗觀察不謀而合。當時這個教授,調查了1000多名3歲的兒童,把他們分為了5種性格類型,到了2003年他們成人後,再次交談時,發現這些成年人跟三歲時候的性格差異不大。
  • 六個孩子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學霸父親分享經驗:小學階段最重要
    他一共有六個孩子,五個孩子是博士,一個孩子是碩士。這真可謂是正宗的學霸家族啊。相信大家讀到這,普遍都會覺得這一定不是一個一般的家庭。 家長的正確引導才是幫助孩子成功的關鍵,要想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家長就要幫孩子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
  • 一家出兩博士!嘉興四代同堂壽宴透露祖傳秘方,孩子要這麼教…
    讓人驚嘆的是,這一家第三代成員中,竟然出了兩位博士和一位海外在讀碩士,真是太有才了。△蔣佳卿(左)朱志紅(右)兩人都是博士除了感受團聚的喜悅,報姐也向兩位老人討要了,一份教育子女的「祖傳秘方」,來聽聽吧~兩位老人的三女兒朱建英說,他們那一輩小的時候
  • 6個孩子5個成博士!崔永元請教方法,農村醫生說出24字育兒經
    一個家庭當中有6個孩子,把5個培養成博士!聽到的人都以為這一定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高學歷製造家庭,最起碼父母就像是"狼媽虎爸"那樣極其嚴厲的家長,才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學生。可是,事情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這個強大家庭的父親只不過是浙江的一位農村醫生,一個平凡的人。那麼為什麼他能夠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六位孩子?
  • 他自稱當代孔子,六個孩子5個成博士1個成碩士,教育方法僅24字
    對於蔡笑晚的教育方法大眾也是評價不一、有褒有貶,但蔡笑晚的六個孩子經他教育,確實出了5個博士和1個碩士,這樣的成就讓許多父母感到羨慕。不過,蔡笑晚分享的家教方法,卻又非常簡單。這其中,蔡天君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碩士,他的4個哥哥以及他的小妹都擁有博士學位,因此蔡家素有「博士之家」的稱呼。蔡笑晚認為父親是一種終生的事業,他的6個孩子全部成材,就與他多年來的努力有很大關係。 蔡笑晚出生於1941年,年輕時求學屢屢遭挫,好不容易考上大學還因故退學了。當時很多父母都覺得讀書沒用,但蔡笑晚堅持認為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開區分局:狠抓「三小」整治 守護「舌尖」安全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經開區分局:狠抓「三小」整治 守護「舌尖」安全 2020-12-23 09:08
  • 李湘老公為「疑似出軌」道歉,11歲的女兒為何點讚?
    更狗血的是,當其導演老公王嶽倫以酒醉失態為名,為自己「行為不檢點」凌晨微博道歉後,有眼尖網友發現,還未滿11歲的王詩齡為爸爸點讚了!那時才幾歲的王詩齡,雖然一下車就自稱「我是小公主」,但這孩子很快以她外表嬌憨可愛、內在善良有教養等特質徵服了萬千觀眾的心;帶女兒出鏡的王嶽倫,也很快以好爸爸人設火出圈。而父女二人組背後,站著更強大的媽媽李湘。
  • 「博士老爹」蔡笑晚:家中5名博士1名碩士,我是這麼培養孩子的
    這天也是如此,應邀前來的嘉賓是一名叫蔡笑晚的鄉村醫生,看到這個身份我就意識到此人不簡單,經過陳魯豫的聊天介紹,我終於明白一位鄉村醫生為何能上這麼大的訪談節目了,只因蔡笑晚膝下六個孩子,五個是博士生,一個是碩士,可以說是學霸世家。
  • 6個女兒,4個畢業於哈佛!華人船王:教育是最好的嫁妝
    作為亞洲第一船王,趙錫成漂泊來美後,培養出包括趙小蘭在內的四個哈佛女兒,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用華人的堅韌、勇氣和智慧,牢牢抓住了自己的美國夢。今天,來說一說,亞洲第一船王趙錫成的故事!  這座歷時4年建成的建築背後,隱藏了兩位老人六十餘載大江大海的沉浮人生。  趙錫成在1928年出生於上海嘉定馬陸鎮的一個普通人家。  父親趙以仁先生是鄉鎮老師,雖然當時家中經濟拮据,但趙以仁從小就教導兒子「守身持正、忠義節義」的道理,並幾乎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在獨生子的教育上。即使在兒子8歲那年上海就已淪陷,他也沒有讓兒子中斷學業。
  • 陽新縣太子鎮銀燕幼兒園:狠抓安全教育獲家長點讚
    據介紹,這些都是銀燕幼兒園老師狠抓安全教育帶來的結果。一位幼兒的家長說,孩子們在銀燕幼兒園讀書,我們當家長的都很高興,幼兒園不僅環境優幽雅、設施齊全,特別是老師對孩子的精心呵護讓人感動,尤其是李珍珠老師履職盡責,對待孩子熱心、學習上耐心,關愛孩子細心,她的職業精神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認可和家長的好評,孩子們就讀以來,學到了好多知識,連一些壞習慣都改變了。
  • 王嶽倫「出軌」,11歲女兒點讚:婚姻好不好,孩子第一個感受到
    這幾日,大家都吃了一個大瓜,李湘老公王嶽倫,被曝「出軌」了。王嶽倫道歉後,他們11歲的女兒,王詩齡點讚了相關微博,後又取消點讚。早前,一綜藝節目播出一段6歲女兒過生日的視頻,難以想像,她的生日願望是:「我想我們三個永遠永遠永遠不要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