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編劇化:影視界的可怕頑疾

2021-02-11 文藝報1949

在影視行業,編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編劇之編,導演之導、演員之演、攝影之攝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張藝謀說:「現在拍電影最難的,也是最珍貴的,就是找到一個好劇本,今天如此,未來也是如此。」黑澤明這樣告誡人們:「一部影片的命運幾乎要由劇本來決定。我甚至認為,抓住一個好的劇本是導演藝術的第一步。」顯然,編劇之編是影視藝術的起點和基點,然而,去編劇化問題卻成了當下影視界的可怕頑疾。

去編劇化的最明顯表現是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一些作品在宣傳和播出時,重點突出導演和演員的名字,直接隱去編劇的名字,即便出現也多是在非常不顯眼的次要位置。2017年的北京電視節目秋推會上,各個影視公司都做了精美的宣傳廣告,大部分沒有出現編劇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明確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等作者享有署名權。」所以,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是對編劇權益的最直接侵犯。

肆意修改劇本是去編劇化的另一種表現。在劇組,從製片、導演到演員,好像什麼人都可以對劇本進行指指點點。他們自以為是行家裡手,常把編劇視為僕人、匠人或者槍手,把劇本視為一張可以隨意塗抹的羊皮紙、一方肆意遊牧的水草或者一個可有可無的轉瞬即逝之物。如此幾番修改,劇本變得面目全非,編劇也就成了「碼字民工」。

去編劇化還有一種隱形表現就是壓低稿酬。長期以來,除一些大牌編劇外,大多數編劇很難獲取足額稿酬。儘管編劇在創作前籤訂了各種協議或者合同,但在金錢面前,製片方經常以各種理由降低、拖欠甚至扣除編劇的稿酬。編劇在遭遇侵權後維權非常艱難,只好選擇忍受沉默。在他們看來,與其把精力花在無望的維權上,不如花在眼前的創作上,多取得一些成就。

內容為王,創意制勝。編劇無疑是影視作品大廈的設計者和奠基者。長期以來的去編劇化頑疾嚴重削弱了影視作品的原創力。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只要找到了大IP,找到了流量演員,就可以賺得缽滿盆盈,一夜暴富,而無視編劇的重要性。於是一些粗製濫造、毫無新意的作品便充斥銀屏。更有甚者,幹起剽竊抄襲的勾當。「剽」之膽量有大小,手法有顯隱。大「剽」者明目張胆,肆無忌憚,整篇抄襲且趾高氣揚;小「剽」者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盜取片段而竊喜。

去編劇化還妨礙了編劇深入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劇本是影視作品的源頭,生活是劇本的源頭。沒有生活源頭的活水,劇本就很難有頑強的生命力。去編劇化編劇的應有權益得不到保障,也就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體驗生活,即便體驗,也是走馬觀花,得其表而難入其裡。他們大部分時間待在書房的電腦前凌空蹈虛,於是才有手撕鬼子、單掌掏心等雷人情節。

去編劇化的另一個弊端是弱化了編劇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誤導了青少年的價值觀。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影視編導專業的招生面試工作。每當我問道「編劇、導演和演員,你最喜歡哪個職業」的問題時,幾乎沒有一個考生回答最喜歡當編劇。因為在他們看來,導演最有權,演員最風光,唯有編劇最默默無聞。長此以往,編劇人才將可能出現斷檔。

去編劇化是各種因素造成的。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編劇是文字化的存在,導演和演員是影像化的存在。也就是說,編劇最終呈現的是文字化的劇本,導演和演員最終呈現的是影像化的文本。在圖像霸權時代,影像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文字的影響力。就影視藝術而言,觀眾最終消費的是影像而非劇本,儘管影像是根據劇本拍攝而成。相比於文字,影像具有天然的直觀、逼真、便捷等諸多優勢,當觀眾陶醉在如夢似幻的影像世界中時,大都注意到光鮮亮麗的演員和手執導筒的導演,很少會想起支撐起故事大廈的編劇。

就影視製作而言,編劇是不在場的,導演和演員是在場的。雖然編劇是整個影視創作的起點和基點,可是一旦進入拍攝環節,編劇大都抽身而出,很少進入劇組。而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劇本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由於編劇不在場,不直接參與對話,劇組通常會自己獨立解決,而無視編劇的存在。

就影視創作而言,編劇的主要任務是講故事。雖然一個優秀的編劇要具備思想理論修養以及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的「全息」知識,但整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講故事,都可以對編劇筆下的故事發表看法。這就給公眾造成一個誤解,認為編劇的工作很簡單,人人皆可。其實不然,術業有專攻,儘管人人都可以講故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講好故事。正因為如此,前幾年一名演員「拍戲不是拍劇本」的說法才會遭到編劇界的集體「圍剿」。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法規的缺失。這裡所謂的法規包括國家宏觀層面的法律和影視界的行業規範。對於編劇行業而言,之前的法規比較籠統,一旦出現糾紛,很難找到具體的條文。就影視界而言,行業規範需要進一步明確,大家只有各歸其位,各守其則,編劇「創一劇之本而居一劇之末」的尷尬處境才會有所改觀。

在歐美及韓國影視界,推行的是編劇中心制。所謂編劇中心制,就是編劇掌握著最終話語權,決定影視作品拍攝製作過程中的所有事務,比如導演選取,演員挑選等。在中國當下,推行編劇中心制還有很大難度,但是去編劇化的頑疾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為才有位。解決去編劇化頑疾的根本路徑是編劇本身要努力提高素養,創作出優秀的劇本。事實證明,只要編劇有足夠的實力,自然就會成為資本的中心,相反,在創作方面少有成就,甚至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便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可。

編劇還要有一定的維權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在這方面,建議各種編劇行業協會能夠積極行動起來,抱團取暖,為編劇提供應有的援助。當然,行業協會還要對那些有抄襲、剽竊、吸毒、嫖娼等不良傾向的編劇作出應有的懲罰,從而優化編劇隊伍,提升編劇的整體形象。

近年來,一些編劇走上了編導合一的路子,自己當導演拍攝自己的劇本,其中有興趣使然的原因,同時也不乏為避免資本對劇本創作的幹擾,從而得以完整呈現劇本風貌的被迫之舉。如上所述,惟有內外結合,多路並進,去編劇化的頑疾才會得以逐步解決。

相關焦點

  • 19日|解決編劇創作品質化,廣電總局,中影股份10位重咖3天親臨解惑,誠邀入營!
    顯然,編劇之編是影視藝術的起點和基點。然而,去編劇化問題卻成了當下影視界的可怕頑疾。1、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一些作品在宣傳和播出時,重點突出導演和演員的名字,直接隱去編劇的名字,即便出現也多是在非常不顯眼的次要位置。
  • 《親愛的義祁君》三個編劇,服化道導致的災難
    原著小說沒找到不談這是我見過群演最走心的,一開始王妃復活時,那個侍女讓其他人不要把東西帶走說得有氣無力,簡直辣眼睛,不對,是辣耳朵,服化道的災難是全劇的災難,胡藝璇嘛,大理寺裡的造型還算得上天真活潑靈動,換這劇。。。
  • 從日劇看離婚,冷靜期能否治癒愛與生活的頑疾?
    其實,早在七年前,編劇坂元裕二就在經典劇作《最完美的離婚》中為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夫婦設置了「冷靜期」,試圖探討圍城中人如何面對愛與生活的碰撞。而這部金句迭出的佳作,或許也能給關心「婚姻冷靜期」的你我一些啟發。
  • 影視界傳奇人物徐小明受邀助陣武林風
    我們不能不提及一個對中國武俠文化有極其重要推動作用的香港影視界傳奇人物——徐小明先生,他就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的編劇、導演、監製,也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的原唱者。 2020年1月11日,橫琴之巔·武林風全球功夫盛典VIII,將於珠海市中心體育館精彩呈現,香港影視界傳奇人物徐小明以其在武術文化推廣方面的卓越成就
  • 這個藝術獎項,影視界只有成龍、李雪健等四人拿過
    尤其在近三十年來,影視界成井噴式發展,也湧現出大批優秀的影視藝術家。國內也有很多表彰優秀影視界藝人影視節,如電影方面的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金像獎、金馬獎;電視劇方面的白玉蘭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如果說在娛樂界一棍子下去,打死的全都是「影帝影后」。
  • 《成化十四年》編劇太爛
    即使不看原著,編劇用腦子寫了嗎?隨州生死不知,唐泛居然還在想吃,汪植被炸昏,唐泛問都不問回家吃飯。這不是在找罵嗎?明朝的公主和附馬坐噴氣式飛機上天,編劇為什麼不上天呢。汪植的西廠和錦衣衛在一邊看著他們上天管都不管。明知敵人有可能搶炸藥,居然還讓對方得手。四個人就可以把皇帝偷出皇宮,你在開玩笑嗎?說劇情好的,請問這些漏洞你說的圓嗎?
  • 天師:可怕的上古化蛇妖
    我嚴令知道的人不可散布出去,因為這女人很可怕。」 「她到底是人,還是妖?」鍾自真也想知道。 高雅賢道:「當然是妖,不過她這個妖,以前只是傳說中的。你讀過山海經嗎?山海經裡有一段記載,又西三百裡,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優秀編劇都是理想主義
    優秀的編劇都是理想主義者,政治+劇情+真實改編,這三個詞就註定了這部電影拍攝的難度。艾倫.索金把這起運動的戲劇張力全部押在了一間法庭上,七個人與一整個體系對抗,這註定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審判,借一名法官,兩名律師的庭上陳詞把社會的頑疾道出,而艾倫索金把自己的理想主義藏在了七名被審判的人當中,甚至可以在每個人身上發現一個矛盾點,就是極度理想化的信條和異常懦弱多疑的行為,所以真正的爆發力並不是這場審判的結果,而是最後小雀斑念出那份名單時全場的集體致敬。
  • 國劇缺編劇、缺演技、缺良心,但《天下長安》終於什麼都不缺了!
    在浮躁的電視劇整體風氣下,五毛特效、過度摳圖、路邊攤服化道等等一系列行業的頑疾,已然在觀眾的無奈中淪為笑談。利大於戲,讓本應逐年品質上升地中國電視劇,反而不時呈現出倒退的跡象。 而從MV曝光的畫面來看,可以看到《天下長安》不但是正劇的題材,更拿出了正劇的水準:實景拍攝,沒有一絲一毫偷工減料的意味;包裝精良,服化道的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
  • 「魔改」《成化十四年》背後的署名之爭:編劇內訌抑或行業警鐘
    這兩天,一部並不多麼吸引的網劇《成化十四年》成了熱議焦點,並非關於劇集本身,而是幕後的是非惹禍。一個剛入行——或者說「準」入行的草根小編劇方怡,在微博以依依Heily的暱稱發出萬字長文詳述參與《成化十四年》初稿經歷,希望向合作的編劇工作室索要署名,表達受到不公待遇的種種心酸苦悶。
  • 「魔改」《成化十四年》背後的署名之爭:編劇內訌抑或行業警鐘
    「魔改」《成化十四年》背後的署名之爭:編劇內訌抑或行業警鐘文 和運超這兩天,一部並不多麼吸引的網劇《成化十四年》成了熱議焦點,並非關於劇集本身,而是幕後的是非惹禍。一個剛入行——或者說「準」入行的草根小編劇方怡,在微博以依依Heily的暱稱發出萬字長文詳述參與《成化十四年》初稿經歷,希望向合作的編劇工作室索要署名,表達受到不公待遇的種種心酸苦悶。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編劇工作室負責人程曦聲明辯解,並結合法律方式進行澄清,認為他們沒有欺負新人。雙方來回辯駁,引發行業內和網友的各種聲音。
  • 尊龍:被中國影視界辜負的男人
    後來,被養母送去戲劇社,尊龍也覺得十分得幸運,儘管他的戲劇社吃了很多苦:"你知道,她完全可以送我去刷盤子,去做一個修鞋匠,她可以讓我去做其他任何事情,所以我對她的選擇還是很感激的"02孤身一人,憑實力徵服好萊塢初來美國,尊龍和大多數海外學子一樣過著通過勤工儉學的日子。他洗過盤子、當過廚師、店員,白天工作,晚上學習。
  • 《成化十四年》編劇爛,爛一鍋
    即使不看原著,編劇用腦子寫了嗎?隨州生死不知,唐泛居然還在想吃,汪植被炸昏,唐泛問都不問回家吃飯。這不是在找罵嗎?明朝的公主和附馬坐噴氣式飛機上天,編劇為什麼不上天呢。汪植的西廠和錦衣衛在一邊看著他們上天管都不管。明知敵人有可能搶炸藥,居然還讓對方得手。四個人就可以把皇帝偷出皇宮,你在開玩笑嗎?說劇情好的,請問這些漏洞你說的圓嗎?
  • 公款吃喝不降反升 四風頑疾任然存在
    這說明,一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持續不斷正風肅紀,加強對中央關於厲行節約、公務接待、公車配備等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治理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取得成效,「四風」整治持續推進。另一方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發揮群眾和媒體監督的作用,暢通監督舉報渠道,抓住重要時間節點點名曝光,形成了有力震懾。
  • 中國編劇越來越工具人化
    中國影視正處在深度轉型和調整時期,編劇亦無法置身其外。 熱播劇《成化十四年》《隱秘的角落》相繼陷入編劇署名權爭端;《以家人之名》因為後期劇情全線崩壞,豆瓣評分從8.6直落至7.0。此前,他帶著《孩子王》去坎城參賽,被記者們戲謔地授予了一個「金鬧鐘獎」(諷刺影片晦澀枯燥、故弄深沉,讓觀眾昏昏欲睡)。 此時的陳凱歌,急於拍一部「叫好又賣座」的大片,以期重新獲得投資人的信心。他想起了西影廠的蘆葦。 於是,他拿著《霸王別姬》小說找到蘆葦:「你有沒有興趣給我們編一個有關京劇的電影?」
  • 日本公共衛生的頑疾在哪裡?
    新冠疫情對日本而言也不算新奇,公共衛生頑疾、政府效率、社會壓抑等問題困擾著日本多年,比如那場60多年前的水俁病。公共衛生頑疾:民告官與維權的漫漫長路日本公共衛生問題由來已久,上世紀中期曾達到空前高度,載入日本戰後當代史。水俁病是1953年首發日本熊本縣水俁灣的汞中毒慢性病,描繪水俁病患者家庭的黑白攝影《智子入浴》已被載入史冊。
  • 編劇維權也被痛罵?《成化十四年》的劇本之鍋撕開影視圈的遮羞布
    誰也沒有想到《成化十四年》會因「編劇控訴劇方魔改」這一話題登上熱搜榜單,畢竟這部劇自開播起,除了第一天因男主人設以及貌似加女性的事情引發群嘲外,此劇可謂是高調開播,默默糊掉。這次編劇維權,令《成化十四年》以一個頗為尷尬的方式出圈,著實有點難堪。
  • 首屆「全國編劇對話成都」舉行 影視界人士呼籲「尊重編劇」
    參會的影視界人士圍繞「新時代下影視編劇的機遇和挑戰」展開討論。活動主辦方提供中新網成都11月29日電 (陳選斌)以「放歌新時代,編織新視界」為主題的首屆「全國編劇對話成都」活動29日在四川傳媒學院藝體中心多功能廳舉行,吸引了演員王迅、編劇張勇、峨影著名電影劇作家錢道遠在內的50餘位影視界人士參與。
  • AVTR可能成為影響世界的超級跨鏈去中心化支付系統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核心不應該是為一般投資者所難以理解的複雜程序代碼,更不應該是為資金所推動的token價格漲跌起伏,而應該致力於解決目前存在的如何將傳統金融和 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相結合的痛點和困局。
  • 抗疫劇《在一起》幕後揭秘:中國影視界的集體攻堅戰
    擺渡人》單元的編劇高璇、《方艙》單元的編劇六六和《武漢人》單元的導演楊陽,試圖還原這部被稱為「中國影視界集體大行動」的抗疫劇的誕生歷程。雖然片方上報的故事反映了各行各業去救援的人,但疫情當中真正承擔最大壓力的武漢當地居民也需要被看見。10個故事就這樣定了下來,片方開始組建班底,邀請編劇、導演和演員。據娛樂資本論了解,片方在選擇編劇時,會優先考慮合作過的編劇。沒有合作過的編劇,則會希望是一線編劇,並以創作現實主義題材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