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行業,編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編劇之編,導演之導、演員之演、攝影之攝都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張藝謀說:「現在拍電影最難的,也是最珍貴的,就是找到一個好劇本,今天如此,未來也是如此。」黑澤明這樣告誡人們:「一部影片的命運幾乎要由劇本來決定。我甚至認為,抓住一個好的劇本是導演藝術的第一步。」顯然,編劇之編是影視藝術的起點和基點,然而,去編劇化問題卻成了當下影視界的可怕頑疾。
去編劇化的最明顯表現是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一些作品在宣傳和播出時,重點突出導演和演員的名字,直接隱去編劇的名字,即便出現也多是在非常不顯眼的次要位置。2017年的北京電視節目秋推會上,各個影視公司都做了精美的宣傳廣告,大部分沒有出現編劇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明確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等作者享有署名權。」所以,剝奪或淡化編劇的署名權是對編劇權益的最直接侵犯。
肆意修改劇本是去編劇化的另一種表現。在劇組,從製片、導演到演員,好像什麼人都可以對劇本進行指指點點。他們自以為是行家裡手,常把編劇視為僕人、匠人或者槍手,把劇本視為一張可以隨意塗抹的羊皮紙、一方肆意遊牧的水草或者一個可有可無的轉瞬即逝之物。如此幾番修改,劇本變得面目全非,編劇也就成了「碼字民工」。
去編劇化還有一種隱形表現就是壓低稿酬。長期以來,除一些大牌編劇外,大多數編劇很難獲取足額稿酬。儘管編劇在創作前籤訂了各種協議或者合同,但在金錢面前,製片方經常以各種理由降低、拖欠甚至扣除編劇的稿酬。編劇在遭遇侵權後維權非常艱難,只好選擇忍受沉默。在他們看來,與其把精力花在無望的維權上,不如花在眼前的創作上,多取得一些成就。
內容為王,創意制勝。編劇無疑是影視作品大廈的設計者和奠基者。長期以來的去編劇化頑疾嚴重削弱了影視作品的原創力。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只要找到了大IP,找到了流量演員,就可以賺得缽滿盆盈,一夜暴富,而無視編劇的重要性。於是一些粗製濫造、毫無新意的作品便充斥銀屏。更有甚者,幹起剽竊抄襲的勾當。「剽」之膽量有大小,手法有顯隱。大「剽」者明目張胆,肆無忌憚,整篇抄襲且趾高氣揚;小「剽」者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盜取片段而竊喜。
去編劇化還妨礙了編劇深入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劇本是影視作品的源頭,生活是劇本的源頭。沒有生活源頭的活水,劇本就很難有頑強的生命力。去編劇化編劇的應有權益得不到保障,也就沒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體驗生活,即便體驗,也是走馬觀花,得其表而難入其裡。他們大部分時間待在書房的電腦前凌空蹈虛,於是才有手撕鬼子、單掌掏心等雷人情節。
去編劇化的另一個弊端是弱化了編劇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誤導了青少年的價值觀。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影視編導專業的招生面試工作。每當我問道「編劇、導演和演員,你最喜歡哪個職業」的問題時,幾乎沒有一個考生回答最喜歡當編劇。因為在他們看來,導演最有權,演員最風光,唯有編劇最默默無聞。長此以往,編劇人才將可能出現斷檔。
去編劇化是各種因素造成的。一個明顯的事實是,編劇是文字化的存在,導演和演員是影像化的存在。也就是說,編劇最終呈現的是文字化的劇本,導演和演員最終呈現的是影像化的文本。在圖像霸權時代,影像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文字的影響力。就影視藝術而言,觀眾最終消費的是影像而非劇本,儘管影像是根據劇本拍攝而成。相比於文字,影像具有天然的直觀、逼真、便捷等諸多優勢,當觀眾陶醉在如夢似幻的影像世界中時,大都注意到光鮮亮麗的演員和手執導筒的導演,很少會想起支撐起故事大廈的編劇。
就影視製作而言,編劇是不在場的,導演和演員是在場的。雖然編劇是整個影視創作的起點和基點,可是一旦進入拍攝環節,編劇大都抽身而出,很少進入劇組。而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劇本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由於編劇不在場,不直接參與對話,劇組通常會自己獨立解決,而無視編劇的存在。
就影視創作而言,編劇的主要任務是講故事。雖然一個優秀的編劇要具備思想理論修養以及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的「全息」知識,但整個行業的門檻比較低,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講故事,都可以對編劇筆下的故事發表看法。這就給公眾造成一個誤解,認為編劇的工作很簡單,人人皆可。其實不然,術業有專攻,儘管人人都可以講故事,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講好故事。正因為如此,前幾年一名演員「拍戲不是拍劇本」的說法才會遭到編劇界的集體「圍剿」。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法規的缺失。這裡所謂的法規包括國家宏觀層面的法律和影視界的行業規範。對於編劇行業而言,之前的法規比較籠統,一旦出現糾紛,很難找到具體的條文。就影視界而言,行業規範需要進一步明確,大家只有各歸其位,各守其則,編劇「創一劇之本而居一劇之末」的尷尬處境才會有所改觀。
在歐美及韓國影視界,推行的是編劇中心制。所謂編劇中心制,就是編劇掌握著最終話語權,決定影視作品拍攝製作過程中的所有事務,比如導演選取,演員挑選等。在中國當下,推行編劇中心制還有很大難度,但是去編劇化的頑疾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為才有位。解決去編劇化頑疾的根本路徑是編劇本身要努力提高素養,創作出優秀的劇本。事實證明,只要編劇有足夠的實力,自然就會成為資本的中心,相反,在創作方面少有成就,甚至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便很難得到他人的認可。
編劇還要有一定的維權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在這方面,建議各種編劇行業協會能夠積極行動起來,抱團取暖,為編劇提供應有的援助。當然,行業協會還要對那些有抄襲、剽竊、吸毒、嫖娼等不良傾向的編劇作出應有的懲罰,從而優化編劇隊伍,提升編劇的整體形象。
近年來,一些編劇走上了編導合一的路子,自己當導演拍攝自己的劇本,其中有興趣使然的原因,同時也不乏為避免資本對劇本創作的幹擾,從而得以完整呈現劇本風貌的被迫之舉。如上所述,惟有內外結合,多路並進,去編劇化的頑疾才會得以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