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裡患者急需救命圈 暴風雨中醫生單騎闖水關

2021-01-09 騰訊網

52歲的朱阿姨跳廣場舞時突然暈倒,經確診,是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也就是急性腦出血,而且朱阿姨是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將出血點堵住,就會有生命危險。

手術刻不容緩,可就在一切準備就緒時,發現患者的動脈瘤形態特殊、血管壁耐受性弱、血管很細,而醫院現有的封閉動脈瘤的彈簧圈型號都沒有符合的,所以必須從器材配運公司調來設備。

此時,外面的瀋陽狂風暴雨,多輛車漂在路面上,寸步難行……

為節省時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手術室裡的高永亮醫生脫下沉重的鉛衣,穿上臨時的手術服,拿上裝設備的無菌袋,騎上單車,衝進暴雨中,而留給他的時間只有50分鐘……

50分鐘後,一個「小胖子」渾身溼透返回手術室,把彈簧圈遞到主刀醫生手裡,癱倒在地……

7月13日

傍晚6時30分

家住瀋陽市皇姑區的朱阿姨像往常一樣,吃過晚飯帶上廣場舞的小道具,來到了家附近的小公園。抻抻腿,伸伸腰,來回做了幾下熱身,隨後就開始了一場動感十足的廣場舞。

可沒跳幾分鐘,朱阿姨就感到頭暈,她以為是天太熱了,就閉上一小會兒眼睛,精神精神,但情況卻沒有好轉。朱阿姨開始噁心、嘔吐、全身無力、冒冷汗,被急救車送到了醫大四院。

7月14日

下午2時30分

朱阿姨被確診為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必須及時做介入手術,將破裂的動脈瘤用彈簧圈封閉止血。朱阿姨的家屬同意手術治療,並且決定在下午3時進行麻醉手術。

下午2時50分

神經內科高連波教授、高紅華副教授以及他們的團隊開始進行術前準備。這時,烏雲也慢慢爬到瀋陽的天空,風帶著悶熱的氣息跑來跑去。

下午3時

朱阿姨被推進手術室後,她的兒子坐在手術室的門口等待,因為母親平時身體很好,這次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這個年輕人措手不及,甚至他都不記得醫生說過手術會進行多長時間。他坐在門口的凳子上,一會兒起身在走廊來回踱步,一會兒看看手機上的時間,一會兒又走到外邊抽幾口煙。這時,他看到外面已經開始下雨。

下午3時

手術室內接到朱阿姨以後,開始進行全身麻醉,高連波教授的團隊穿上了沉甸甸的鉛衣,拿著朱阿姨的片子,確定了手術的方案。

下午3時30分

手術進行到需要彈簧圈將破裂的動脈瘤堵上的時候,發現朱阿姨的血管非常細微,而且動脈瘤的形態特殊,血管壁耐受性又不好,醫院所有的彈簧圈的型號都不符合。

高連波教授想到了器材配運公司,拿起電話與對方溝通,符合的彈簧圈型號可以在半小時後送達醫院。團隊醫生做了簡短的商議,決定讓器材公司送過來。

下午3時30分

朱阿姨的兒子再次走到醫院的門口,這時,外面的雨已經由雨點變成了天與地之間的一條條縱線,路面的積水慢慢增多,雷聲伴著狂風,暴雨開始。

下午4時10分

器材配運公司的人打來電話,外面的雨太大了,車輛堵在路上。10分鐘後,再次來電話,因為積水太深,車輛已經無法行駛,彈簧圈也無法送到手術室。

下午4時20分

接到電話的高連波教授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團隊,現在只有兩個方案:一是結束手術,等設備來了以後再進行二次手術,但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患者二次腦出血,就會危及生命;第二個方案是……

他的話還沒說完,高永亮醫生一邊脫掉身上的鉛衣,一邊說,我騎單車去取吧,汽車走不了了,單車應該可以在路上穿行。

高連波開始做思想鬥爭,一邊是急著救治的患者,一邊是不顧及自身安全的同事。

高永亮已經看到高連波的心思,再次強調「我可以的,我肯定會將設備安全帶回來,相信我」。

下午4時25分

高永亮拿上手機和裝設備的無菌袋,騎上單車出發。

騎到長客總站的時候,路上的積水越來越深了,到了工會大廈附近,水深已經到他的腰部。

他把手機裝進上衣的兜裡,這樣手機就不會進水,可以和其他人保持聯繫;

他將單車推在自己的前方,這樣可以用單車來探路,因為在他走過的地方,已經有好幾個下水井蓋不見了。

這時,高永亮一萬個恨自己,如果會遊泳該多好……

下午4時35分

手術室裡的高連波和高紅華坐立不安,想給高永亮打電話,又怕他現在正騎單車無法接聽,不打電話,又不知道他現在是什麼情況。

這時,手術室突然停電、停機,高連波立即啟用備用設備,他們互相看了一眼,又繼續等待……

下午4時50分

高永亮順利從器材公司取來設備,小心翼翼地將設備裝進無菌袋裡。

下午4時50分

高連波接到了高永亮打來的電話:「設備已經拿到,現在立刻往醫院返,等我。」

手術室裡一個大大的擊掌,他們又坐下來耐心等待。因為手術室是封閉的,他們不知道外面已經是狂風暴雨夾雜冰雹。

高永亮再騎上單車,沒有按原路返回,而是選擇了一條積水少的路,這樣能節省一些時間。

下午5時30分

一個身材微胖、穿著臨時手術衣、全身溼透的小夥子,快速騎著單車,衝進醫院的大門。這個小胖子就是他們直呼的大英雄高永亮。

他直接將車騎到手術室的後門,讓同事出來將設備拿進手術室,因為他的全身都透著臭臭的下水味。

聰明的他將設備用繩系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因為這裡是他身體能放東西的最高點了,這樣設備才不能被水淹。

傍晚6時

朱阿姨的手術非常成功。高連波教授採用了先進的介入法,而高教授的學生高永亮卻沒有機會參與手術,因為他怕自己身上被下水侵犯後留下細菌,即使自己已經洗了好幾次。

傍晚6時30分

朱阿姨的兒子看到,術後的母親意識非常清醒,手術很成功,但他並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

傍晚6時50分

手術室裡的每個人都看著站在一邊的高永亮,對他伸出了大拇指。每個人都想去擁抱他,但都被他拒絕,因為他覺得自己身上還是很臭。

……

目前,朱阿姨還在觀察期,一般危險期是5天左右,過了危險期就是平穩期,然後再進行藥物治療,幾天就可以出院了。

朱阿姨的意識很清醒,她也知道了手術進行中發生的事情,她沒有想到醫生會不顧及自己的安危去救她。

對話手術室醫生

「等我的不止是一個患者,而是一個生命」

記者:當時你知道外面的路況嗎?

高永亮:手術室是封閉的,沒有窗戶,也看不到外面,所以只知道器材配運公司那邊說雨太大,車已經走不了了。我就想車走不了的話,肯定路上停了很多車,我騎單車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記者:當時確定要騎單車取設備,是領導的安排還是你自願?

高永亮:當時情況已經沒有考慮的時間了,我自認為騎單車的水平是醫生裡最好的,這是開玩笑。因為我是助手,當時能離開手術室的也只有我,而且後來聽說還停電了,主任他們是不能離開手術室的。

高連波:當時情況真的很急,我還沒有說讓人去取的時候,高永亮就已經準備騎單車去取了,真沒想到他的覺悟那麼高,雖然參加工作只有兩年多的時間。我們作為醫生,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工作範圍內應該做的,但對於患者來說,他們很感動,我也要感謝患者對我們的認可。

記者:你不會遊泳為什麼還要去呢?萬一水太深了,你又拿不回來設備怎麼辦?

高永亮:一出手術室的大門我就是一個「啊」字,真沒想到水會那麼深。我沒想過會有萬一,我只想到我必須將設備拿回來,因為等我的不止是一個患者,而是一個生命。

記者:需要的設備能溼嗎?

高永亮:不能溼,所以回來的時候我將設備裝進無菌袋裡,又用塑膠袋包上,然後繫到我的脖子上,放進我的臨時手術服裡,三重保護。脖子也是我能放東西的最高點了,這樣,我還可以雙手推著單車。

記者:同事和朋友在朋友圈都轉你的事,還稱你為大英雄,你的家人看到了嗎?

高永亮:看到了,都有點不好意思了。家人都很支持,但我沒告訴我的愛人昨天的路是那麼的艱難,我怕她知道後擔心,幾個下水井蓋都沒有了,我都把單車當探路儀了,看到有漩渦的地方就知道是井蓋沒有了,都走出經驗了。

記者:聽說你回來後沒有再參與手術?

高永亮:是的,回來的時候下水反上來的水特別臭,都是綠色的,雖然我清洗了,但也沒能參與手術,萬一有細菌呢。我站在一邊親眼看到教授將我取回來的設備放進患者的頭部,順利結束手術,比我參與手術都高興。

同事感動:給「臭小夥」一個大大的擁抱

高紅華:看到高永亮站在那裡,我特別感動。手術結束後,我們每個人都想抱他,他說身上臭,但我也沒在乎,他的英雄氣概立馬將他身上的臭氣驅走了,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我還在朋友圈裡發表了自己的感動,希望這種正能量傳遞給每個人:

「2017年7月14日,不知是上天怎麼安排的日子。下班前來的患者,是我有生以來遇見的最坎坷的。暴雨成河、全麻後兩次停電停機、術中反覆的血管痙攣,關鍵是彈簧圈在路上沒法送到。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高永亮醫生穿著手術衣,騎上單車,冒著暴雨,趟著深及腰部的髒水,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彈簧圈送到。手術在30分鐘內順利結束了。成功不止是術者的功勞,軍功章更應該獻給不畏艱險、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的高永亮,他是我們最可敬的大英雄。在這樣一個日子裡,我感受到人性的偉大與光芒。」

相關焦點

  • 手術室裡,患者給我一張白包 | 趙小刀手術日誌
    手術室裡,患者給我一張白包 | 趙小刀手術日誌 2020-07-30 0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桐山溪「救命圈」哪去了?
    匪夷 所思 福鼎藍天救援隊志願者 一個禮拜前 在彩虹橋山前邊段下 掛上的救生裝備 「遊泳圈」 「救命圈
  • 手術室裡的趣事:為什麼醫生手術時不穿內褲?患者要全身裸露嗎?
    作為科普好手,九叔也結識了一些醫生,一位剛正式工作不久的朋友向我透露了不少手術室裡的「八卦傳聞」。
  • 「手術室自拍」事件始末,副院長被免
    到底為啥在手術室拍照?西安鳳城醫院醫務處主任段治國透露,2014年8月15日下午,西安鳳城醫院老大樓手術室迎來了最後兩名手術患者,媒體透露的那組照片,就是這兩臺手術成功結束以後,醫務人員為了慶祝和紀念而特意拍攝的。8月16日,該院啟用新手術室。段治國稱,該院領導層剛剛組織了一次專題會議討論此事的處置。
  • 如果手術室裡能放音樂,哪些曲目是絕對禁忌?
    一百多年前,美國賓夕法尼亞的外科醫生伊文·凱恩(Evan Kane)在寫給《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的信中提到,在手術室中使用留聲機會帶來很好的效果。對於凱恩而言,這是「讓患者平靜下來,並把他們的注意力從恐懼中轉移」的最佳方法。上世紀20年代,凱恩成為了第一位給自己進行闌尾切除手術的人——可能正是利用音樂來轉移注意力,他才得以醫生和患者的雙重身份面對手術室。
  • 手術室上演「科幻大片」 黑科技讓患者秒變「透明人」!
    隨著一連串手勢和語音指令,主刀醫生根據空中的肺部虛擬影像迅速找到了患者的病灶所在這樣的景象常在好萊塢科幻大片裡出現不過最近福建協和醫院卻把這項黑科技搬進了手術室據了解,這是省內首例利用全定量現實虛擬系統
  • 手術室裡的「五條人」
    在外表上手術室裡也有這樣的人比起五條人不相上下他們腳踩洞洞鞋,頭戴花帽子白大褂堅決不扣衣扣拉著B超,提著搶救插管箱到處狂奔gai,當然少不了另外一位「仁科」——外科醫生在手術臺上忘我的 披荊斬棘在手術下臺那一刻狂撕一次性手術衣太有power 了這裡不得不吐槽下手術室空調
  • 見證:手術室裡的禱告與讚美
    ……,醫院手術室裡傳來讚美詩。2017年6月16日,我因為左眼視網膜脫離失明手術。手術之前我在為自己的手術向神禱告,我的同工們也在分頭為我禱告。進入手術室後,開始了術前準備。眼科主任問我:害怕嗎?我說不怕,我是基督徒,上帝就是我的倚靠。
  • 90後手術室美小護手繪萌漫畫,讓患者會心一笑
    手術室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甚至感到恐懼的地方。恐懼感多少會影響到手術的順利進行。如何讓患者緊張的心情儘快平復下來?日前,南京一名90後美小護的好方法贏得了患者的讚譽。「大部分患者到手術室都是人生的第一次,特別是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術前對於手術的害怕和恐懼也是正常的。」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護士長王天曉介紹說,「特別是老人和兒童,身邊沒有親人的陪伴,在一個完全陌生和容易產生緊張感的環境裡,很容易害怕。甚至有的會緊張到手足無措,這樣不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
  • 餘杭這家醫院的手術室裡,怎麼在放奧特曼?
    在杭州市一醫院集團瓶窯院區(餘杭三院)的手術室裡,正放著小朋友喜歡的奧特曼,活潑有趣的動畫和嚴謹安靜的手術室形成別樣反差。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這場手術的患者是一位可愛的小朋友。當天,夫妻倆帶他來到手術室門口,在核對完信息後,童童就得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果不其然,童童開始撒嬌,抱著媽媽的腿不肯撒開。護士劉漪超想起之前提到童童喜歡奧特曼,靈機一動便和童童說帶他去看動畫片,童童聽到有動畫片看便十分聽話。
  • 有一種「冷」是手術室護士覺得你冷
    第一站術前冷大多數人一想到手術室,腦海裡浮現的多是「冷冰冰」的畫面,雪白的牆面和天花板、熾白的手術燈,還有冰涼的金屬手術器材......對大部分的患者來說,手術室是陌生的、令人恐懼的,手術期間患者處於陌生的治療環境可能會引起一些非特異性反應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 最新美劇《良醫》:手術室裡的夏洛克,醫學界的謝耳朵
    美劇《良醫》,從第一集墨菲出場,就為他安排了機場突發醫療事件,具有溝通障礙的墨菲醫生雖然不能和機場地勤說清楚他索要小刀是為了拯救突發氣胸的患者,但是通過他搶走小刀,飛奔去救人,熟練地操作條件有限的消毒和閉式引流成功救治患者這一系列行為來看
  • 英文外刊,聽著音樂開著刀,部分人不知道手術室裡的這些真相
    在英國喜劇短劇《哈裡與保羅》裡,查爾斯和謝裡登這兩位外科醫生正在試圖決定他們手術時要聽些什麼。Such a scene is not that unusual in an operating theatre.
  • 咦,醫生在手術室裡看3D大片?
    近日在手術室裡,手術病人送達以後,有好幾位醫生戴著平常看3D電影用的眼鏡,進入手術間。難不成醫生在手術間裡看3D電影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腔鏡手術,它相比以往要開腹的手術,手術更直觀,解剖更清晰,手術更細緻,只需幾個小孔,因此具有減少患者痛苦、減少術中出血量、手術操作易於掌握、術後恢復快及瘢痕小等優點。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來的腹腔鏡在顯示器上顯示的是二維信息,既平面的視覺感,缺乏縱深感,有時候會不利於手術操作者實施手術。
  • 手術室裡的「拆彈專家」:一站十幾個小時,常備救心丸
    一位主動脈夾層患者情況危急,被救護車從安徽送到南京鼓樓醫院救治。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心血管疾病。常見的A型主動脈夾層如果不及時手術,25%的病人會在24小時之內死亡,50%的病人會在48小時之內死亡。患者已經經歷了發病、跨省轉院,到了手術臺上,就必須分秒必爭。 王東進趕到醫院後,立即安排護士、麻醉師做準備。
  • 手術室刷手衣,您怎麼穿??
    醫生護士進入手術室,會換一套刷手服,有上衣和褲子兩件套,顏色也大多為海軍藍或者深綠色或酒紅色,而我們在手術室裡會看到刷手服穿著不一致,其中大部分人是把刷手服上衣扎進褲腰裡如圖A,也有一部分人員的刷手衣不扎褲腰裡如圖B。
  • 這個深圳醫生把山水畫掛進手術室
    如果你是孩子,就更不用害怕手術了,在手術室裡,動畫片裡的唐老鴨和米老鼠在牆上和你打招呼呢。從張慶豐的辦公室看出去,斜對面就是深圳南山區主山脈塘朗山,一片碧綠,「你看我們深圳到處都是綠色,這個城市本身就是在大自然裡,為什麼不讓大自然也走進手術室呢。」張慶豐笑著說,高亢的嗓音略帶東北味,在深圳帶著海風的空氣裡飄蕩。
  • 室外氣溫不到5℃,手術室裡的他卻渾身溼透……
    溫都訊 室外寒風凜冽,大家裹著厚厚的羽絨服,誰會想到手術室的醫生卻是汗涔涔的工作場景。最近,溫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醫生周瑞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內容:導管室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讓人忘記了寒冬或夏日,忘記了黑夜或白天。配圖則是一張後背溼透了的手術服。
  • 手術室演化史:從澡堂到圓形劇場
    ↑點擊上方藍色「醫學界外科頻道」加關注哦↑曾經,因為缺少麻醉、止血和抗感染的技術,所以每一臺手術都是一場血腥的表演,技術純熟,身手敏捷的外科大夫在公開的圓形劇場裡表演自己神乎其技的  最早的外科手術都是在澡堂和理髮店內完成,有的也會在患者的家中,當然那時候的手術僅僅能進行體表感染的切開引流等簡單的外科疾病。
  • 患兒「開寶馬」開心進手術室
    年僅3歲多的小患者在護士的引導下,徑直開著「寶馬」進了手術室。近日,這樣一幕出現在清遠市人民醫院,該院麻醉科創新兒童醫療服務,通過電動玩具車等讓小患者減輕心理壓力,開開心心地開啟手術室之旅。 「自從有了『寶馬』車,小朋友進手術室的時候,會笑著和爸爸媽媽說再見,父母也特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