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魯婷婷
「奧特曼,變身!」
在杭州市一醫院集團瓶窯院區(餘杭三院)的手術室裡,正放著小朋友喜歡的奧特曼,活潑有趣的動畫和嚴謹安靜的手術室形成別樣反差。
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場手術的患者是一位可愛的小朋友。
童童今年3歲,是一家人寵愛的寶貝。一次就診後,童童被確診為腺樣體肥大,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張建國建議行腺樣體射頻消融手術。
說到手術,爸爸媽媽非常擔心,童童那麼小,麻醉是否有很大風險?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他一個人會不會配合,會不會害怕?
當天,夫妻倆帶他來到手術室門口,在核對完信息後,童童就得和爸爸媽媽分開了。
果不其然,童童開始撒嬌,抱著媽媽的腿不肯撒開。護士劉漪超想起之前提到童童喜歡奧特曼,靈機一動便和童童說帶他去看動畫片,童童聽到有動畫片看便十分聽話。
護士付燕玲有一個和童童一樣大的兒子,也很喜歡奧特曼,因此付燕玲拿來了自己的手機,消過毒以後為童童放起了奧特曼,童童完全被動畫片吸引,消除了對陌生叔叔阿姨的害怕。
童童在護士阿姨的懷裡,一邊看奧特曼一邊進行術前準備,其他人也一直在鼓勵表揚童童,轉移他注意力。
麻醉前,醫生叔叔告訴童童,有一個面罩小玩具,他肯定沒有玩過,聞起來是水果味的。童童很好奇主動拿起吸氧面罩,吸著吸著就睡著了。隨後護士將童童緩緩放至床上,進一步麻醉並接受手術,現在的童童已經恢復健康。
麻醉手術中心主任田先平介紹,兒童是手術患者中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是簡單的成人的縮影,從解剖、生理、藥理上均有一定的差別,年齡越小,差別越大。在麻醉過程中容易出現哭鬧、焦慮,甚至無法配合,麻醉過程中生命體徵變化較成人顯著。醫院積極開展三安一滿意、三服務活動,科室注重患兒「無心理創傷」,術前多次訪視,用親切、和藹的語氣跟孩子交流,讓患兒認識主麻醫生,向患兒家長解釋麻醉情況,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手術前有麻醉醫生或手術室護士抱著、牽著入手術室,手術室裡溫馨互動減輕患兒的恐懼,術後讓家屬在恢復室陪伴患兒,多舉措在整個圍術期盡最大可能減輕小兒心理創傷。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