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樂夏》、《中國新說唱》……看了很多音樂類綜藝節目,心裡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
每個城市的人都愛聽什麼歌?
幾番搜尋後,我發現QQ音樂有一個地區排行榜。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全國各地的音樂口味,簡直和美食偏好的區別一樣大。
我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杭州、南京、西安9個城市前50名歌單聽了個遍,今天給大家「出」一份聽歌報告。
01. 北京人民愛搖滾
北京相當「躁」,前25名全是參加過《樂夏》的樂隊作品。
重塑《一生所愛》排第1,上屆新褲子《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和刺蝟的《火車》竟然還熱度不減,分列第8、9名。
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樂隊,又坐擁全國最多也最挑剔的搖滾樂迷,北京是當之無愧的搖滾文化中心。
可惜,近些年北京的演出肉眼可見比以前少了,Livehouse也關停了好多……
除了搖滾,北京比其它城市更偏好影視主題曲,前50名裡有5首。前不久剛播完的《三十而已》主題曲《座位》排名32。這首歌只在京滬進入前50,也許說明這兩個城市對劇中角色更有共鳴?
02. 上海國際範兒
上海的前50,有15首來自外國歌手:韓國、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丹麥……
中島美嘉、Lady Gaga、碧梨、A妹等知名女歌手也在其中,她們沒有出現在其它8大城市的前50榜單裡。
黃老闆Ed Sheeran的《Perfect》最厲害,衝到了第6名。
用英文演唱的中國歌手在上海也比其它城市排名靠前,王嘉爾的Papillon排第49。
上海人,你們果然英文好。
除了語言、國籍的多樣性,上海人民喜歡的音樂類型也非常豐富,樂夏樂隊作品前50有6首,還包含了其它城市很少見的放克音樂(第50名的《Uptown Funk》)。
網絡歌手在上海的榜單生存艱難,最靠前的《少年》排第81名。
03. 廣州主打粵語情歌
廣州的榜單,有點神遊香港的感覺。
前50首歌裡,49首都是粵語歌,惟一一首國語歌還是香港歌手莫文蔚唱的。
音樂人也基本都來自中國香港,前50隻有包括王菲在內的4 位大陸歌手。
除了楊千嬅、陳奕迅等一線歌星外,還有不少看起來很陌生的85後香港歌手:林奕匡、吳雨霏、AGA、許廷鏗、吳若希、連詩雅……
有點可惜的是,排行榜上的粵語歌幾乎只有一個話題:愛情。
這讓我更加懷念港樂的黃金年代,當時好歌倍出,主題廣泛……耳不暇聽。
周杰倫在廣州排行榜的最好成績是64名,在9大城市中排位比較靠後。
可能是粵語文化影響深遠,廣州前100鮮有網絡神曲。
04. 深圳人的漂泊感
和廣州類似,深圳前50也是粵語歌居多。
不同在於,深圳人似乎更喜歡粵語老歌,周慧敏、王傑各兩首,劉小慧1991年的《初戀情人》,張學友1986年《遙遠的她》,Beyond的《冷雨夜》和《誰伴我闖蕩》都位列前50。
深圳的漂泊味兒也更濃。
廣西歌手黑雄的一首《習慣失眠》榮登第10,這首歌在廣州只排45。
「冷冷街中我獨自在徒步」,大概很多深圳人民在黑雄這首歌裡找到外來者的共鳴?
排行榜中另一首更火的網絡神曲是位居46的《廣東愛情故事》,2017年這首歌戳中了廣大南下打工的廣漂,創作者是汕頭小夥「廣東雨神」。
35名往後由普通話和粵語輪流值班,前50有10首周杰倫,五條人的《Last Dance》排71……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榜單精緻與粗獷穿插並存,就像格子間的白領和流水線上的打工仔打工妹們共同譜寫了這座城市的輝煌。
05. 成都人竟然也愛港樂
成都的歌單最讓我意外。
前20裡有9首粵語歌,多為我們熟知的粵語歌手,陳慧嫻、楊千嬅、張學友……
成都榜單在粵語歌以外也很有意思,前20 裡有1首藏文說唱,1首GAI,1首梁博,1首陳粒,1首韓國女子組合Blackpink,1首美國獨立流行歌手Sasha Sloan ,3首網絡神曲。
趙雷《成都》MV
21-50也差不多,說唱、流行、獨立民謠、選秀出身、少數民族、韓國、歐美、網絡神曲,雨露均沾,口味非常廣泛。
在9個城市裡,成都榜單的「多元化」似乎僅次於上海。
06. 武漢人最愛周杰倫
9個城市裡,武漢榜單的周杰倫含量最高也最靠前,前10裡就有7首,每首還都來自不同的周杰倫專輯,新老歌都有。
武漢人沒成都人那麼喜歡粵語歌,但流行的歌手差不多,陳慧嫻,楊千嬅,周慧敏……
武漢和成都一樣,都有3首陳粒,3首說唱,多於其它城市。
對這個結果,喜愛搖滾樂的武漢朋友可能會有意見,畢竟武漢是「朋克之都」,中國最早一批朋克樂隊的誕生地。
從早年的生命之餅和達達樂隊,到現在的Chinese Football,武漢一直都在產出本土樂隊。
值得補充的是,新褲子《你要跳舞嗎》在武漢榜單上排第44。除了北京上海,搖滾樂隊只在武漢能進前50。
07. 杭州,網絡神曲的風向標
根據排行榜 ,杭州應該是最歡迎網絡歌手的城市,前50佔了44首。
率先打破網絡歌手壟斷局面的是,排在39位的任賢齊《傷心太平洋》,以及40名周杰倫《夜曲》。
榜單上大部分名字我都不太認識,但歌似乎又都在什麼地方聽過,印證了人們常說的網絡歌手「歌紅人不紅」。
依次查了歌手們的信息,介紹裡的關鍵詞多為:人氣網絡歌手、人氣主播、快手走紅、抖音神曲、酷狗首唱……
近幾年的短視頻平臺,對網絡歌曲的推廣和造神很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學喵叫》、《我們不一樣》等神曲的幕後推手楊俊龍曾在《界面》採訪中表示,研究平臺算法、琢磨市場和受眾的營銷工作,對打造神曲至關重要。
「傳播廣的音樂就是好音樂嗎?音樂有沒有高低之分?」由網絡神曲引發的這些爭議,是近年來音樂界主要話題之一。
08. 南京人愛古風
在我心目中,南京是後朋克之都,沒想到榜單裡網絡神曲也還挺多的。
與兩朝古都杭州的不同點在於,六朝古都南京尤其偏好「古風」類神曲,前50竟佔了14首,野孩子樂隊拒絕改編的《芒種》,排第7。
排在24的周杰倫《蘭亭序》,其實也算古風。
古風音樂裡一般都會出現中國味道的樂器,比如古箏、簫、笛子;
歌詞有古意,比如「酒灑河山」, 「相思無用/才笑山盟舊」,「濃墨難沾心事」,「紅塵難逃幾次人瘦花黃」……
另外,周杰倫在南京前50裡,佔了10首。
09. 西安人民愛民歌
打開西安榜單,我下意識尋找知名樂隊們的名字,畢竟這是誕生過張楚、鄭鈞、許巍的搖滾廢都,但前50裡,只找到許巍的《旅行》,排名32。
此處想@法茲樂隊,@黑撒樂隊,振興西安搖滾以後就靠你們了。
雖然搖滾味稀薄,但西安榜單的地方特色十分濃鬱。
前排音樂人多為陝西本土歌手,第2名《西安人的歌》是用陝西方言演唱的。
排第9的韓紅《九兒》,不難讓人聯想到秦腔,以及趙季平為《大話西遊》譜寫的配樂。
最強勢的還是改良版當代陝北民歌,前10裡有7首。
歌曲主題鄉土、樸實,關於父母和家人,關於思念。愛情歌詞也都重情重義,故事多發生在青梅竹馬、緣分交錯的「哥哥」和「妹妹」之間。
陝北民歌是西北民間音樂的一部分,它們曾經促成了內地流行音樂的第一次創作高峰,在大陸樂壇颳起「西北風」,《一無所有》、《黃土高坡》、《信天遊》等經典名曲都產生於這個時期。
一個榜單未必能代表人們音樂嗜好的全部真相,但神奇的是,聽完這些歌,還真有點像去9個城市的大街上兜了一圈。
音樂構建的空間,似乎能還原城市文化和地域風貌,那些建築,那些色彩,那些味道,還有,人的狀態……
最後,還有兩點需要說明:
1. 本文基於QQ音樂9月10日榜單,不同時間的歌單會有所不同
2. 榜單來自單一播放器,我個人多少也有一些主觀偏好、思維盲點
因此,應該不能反映真實全貌,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