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包子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幾乎家家餐桌上必備這兩樣,一般早餐食用包子比較多,晚上吃饅頭的比較多,雖說現在商場上都有賣包子饅頭的,但是還是自己在家做的手工饅頭包子好吃、乾淨、衛生。但是想要蒸好饅頭包子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雖然有的朋友在發酵面這塊遇到難題,但對於我來說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在蒸這步遇到難題了,即使我發酵的面再好再蓬鬆蒸出來的饅頭包子上面都有塌坑瓷實的地方,即影響口感又影響美觀。但是每次都找不到方法,直到昨天蒸了幾十年饅頭的老媽一句話讓我知道了方法,才知道以前蒸饅頭包子在蒸熟燜5分鐘再掀鍋這一步做錯了而且是大錯特錯,難怪蒸出來又瓷實上面又有塌坑不宣軟。
因為老爸老媽喜歡吃手工饅頭,吃不慣外面的饅頭。所以家裡媽媽壘了一口大地鍋專用來蒸地鍋饅頭。這不現在秋收了家裡忙饅頭吃完了,我為了減輕老媽的負擔自己承擔了蒸饅頭這件事,以前在家蒸的都是小鍋饅頭,雖說蒸出來外皮效果不太好但蒸的也少所以也就沒什麼影響,但是這回是在地鍋上蒸,我家的地鍋是最大號的,蒸上一鍋足夠吃上2個星期,這一蒸的多心裡多少有點沒底,畢竟沒蒸過這麼多,而且我蒸的饅頭有一個弊端老是解決不了,那就每次不管蒸饅頭還是包子,總有一大部分表面上有一些地方瓷實塌坑跟沒發好面死面蒸出來似的,特別難看影響口感。
下面的圖片紅線圈的地方都是我每次饅頭蒸熟以後燜5分鐘再掀開鍋蓋,每次都蒸的不好,即使面發的再好上面依然會有瓷實塌坑的地方。
這次給老媽家蒸饅頭,老媽一句話點透了我。按老媽說的方法把這一步改過來,你還別說真的就沒有上面圖片那種效果了,個個蒸出來都是又暄又軟,白白胖胖的看著就讓人有食慾。前面我為什麼說會在蒸熟燜5分鐘再掀鍋這步大錯特錯呢?因為這步確實是做錯了,因為大家都說燜5分鐘是為了不讓饅頭包子不塌架,但是忽略了裡面水蒸氣,如果正在冒大氣的鍋突然斷火溫度降下來,鍋蓋上面會驟然形成水滴,凡是水滴滴在饅頭的地方都會變瓷實、塌坑,這叫熱脹冷縮,我相信大家肯定都遇到過這個問題,而現在我教大家個正確掀鍋蓋的方法,只要這一步做對了保證蒸出來的饅頭又暄又軟。按老媽說的方法就是饅頭蒸夠時間以後改成小火趁著熱鍋立即掀開鍋蓋,因為下面的水還滾開著上面還沒有形成水滴,這樣饅頭即不會塌架又不會變瓷實。
下面圖是按老媽的方法做的,你看蒸出來個個都是白白胖胖,沒有一個水滴過的,不信的朋友可以試試方法真的很管用,千萬不要再等蒸熟燜5分鐘了,那樣的話是蒸不出好饅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