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戰爭的殘酷,對男主命運的感慨

2021-01-07 美月家常事

昨晚看了《鋼琴家》,看之前不了解,以為是浪漫的劇情和可以在雲端漫步的天才男主,誰想是部憂傷壓抑的電影,戰爭、種族、飢餓、暴力…

男主是位鋼琴家,在華沙城裡過著體面的生活,和他的家人一起,不幸從二戰爆發開始,德國軍隊全面入侵,猶太人身份的他和家人受到輪番折磨,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四處流竄;

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藏到了一個位於德軍區域的小閣樓之中,不能出門,他只能靠朋友的投食勉強維持生命體徵;不敢出聲,面對屋子裡的鋼琴,他只能隔空彈奏,想像它原本美妙的樣子;

後來德軍節節敗退,開始瘋子一般的轟炸整座城市,男主的小閣樓也不能避免,他最後的庇護所在一片爆炸聲中失去了,現在的他和過街老鼠沒什麼區別,不僅要躲避德軍的搜查,還要在廢墟中拼命尋找食物和水;

一天,他找到了一份罐頭,激動的不得了,情急之下罐頭灑落一地,正當他蹲下來懊惱的時候,一位德國軍官的身影出現了,他質問男主,是什麼來頭,為什麼要躲在這裡,男主只好如實回答自己是鋼琴師,面對乞丐一樣的男主,德國軍官一臉的不相信,於是把男主叫到房間裡,一架鋼琴邊上,讓他彈上一手,男主猶豫了很久,陌生又熟悉的鋼琴,無數個臨近崩潰的日子裡的精神支撐,他有點不敢觸碰,最後抬手摁下去的那一刻,整個影片的高潮出現了——德國軍官聽到眼神發怔、靈魂出竅,完完全全被男主的演奏徵服了,不僅放了他,事後還偷偷給男主送食物,臨別的時候,還把自己的外套給了男主,甚至期待著戰爭結束後還能聽到男主的演奏;

當然,故事的結尾是,男主活了下來,繼續回到華沙城裡演奏他的鋼琴,直到88歲高齡,而德國軍官不久便在戰俘營中死去,名字也沒能留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看完之後內心有很多波瀾:

比如說,戰爭的殘酷,和對男主命運的感慨,這位有著嬰兒般柔軟眼神的音樂家,在戰爭和屠殺中面目全非,但一首鋼琴曲足以說明他瘦削的身體裡蘊藏的巨大能量,也讓他活到了最後;

德國軍官這個角色也同樣動人,在戰爭背景和兩方對立的情況下,他體現出來的憐憫之心和愛才之心,讓我覺得非常非常帥;

還有男主在閣樓上、在廢墟中被炸得上躥下跳的那一段,尤其動容,甚至感覺每一個在生命中苦苦鬥爭和掙扎的人,都在這裡能找到影子。

最後說一說鋼琴:

看完這個影片後,我抽離出來,想思考一個問題,鋼琴,對歐美人來說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綠皮車,愛樂之城,pretty woman,佳人貝爾……稍微盤點一下,我發現,我看過的歐美電影裡總是有鋼琴的身影,甚至是與主角融為一體的存在~

之前去倫敦看到地鐵裡的鋼琴,我也在實際情境中感受更為強烈,原來鋼琴和音樂離我們如此之近~

再跳出來,鋼琴是音樂的一部分,是美的一部分,實際上歐美電影裡,不僅僅包含著大量對音樂、對美的歌頌,男主女主還在大量的討論著哲學、信仰、媒體、法律等離世俗生活較遠的東西,他們冷靜的討論著,並與之保持著適度的距離…

相關焦點

  • 一部經典戰爭電影真實還原戰爭的殘酷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對於幫助,或者被幫助,人們都用心靈做了最終的記錄,戰爭的殘酷都是可想而知的,不過電影中的一個片段,讓我看完還是就記憶猶新,心情也會非常沉重;德國納粹突然闖入一家猶太人的家裡,要求他們全部起立,但是一位行動不便四肢癱瘓的老人沒能站起來,德國軍官就命令手下把老人抬到窗臺把老人扔了下去,看到這一部深深的感受到在這個和平的時代,強大的國家庇護下,我們是有多麼的幸福。
  • 《鋼琴家》:向經典電影致敬
    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他在華沙的猶太區裡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 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 鼓吹戰爭與仇恨的人都是瘋子—《鋼琴家》
    《鋼琴家》這個電影我早年間看的時候真是無比震撼,戰爭對個體以及集體的摧殘在這部電影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據說當年史匹柏找到《鋼琴家》這個電影的導演,想讓他拍《辛德勒的名單》,但這個導演最終沒有答應,就是因為他手上有《鋼琴家》這個劇本。兩部電影都是在訴說猶太人在二戰時的悲慘遭遇,但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我個人認為《鋼琴家》更震撼一些。
  • 《馬粥街殘酷史》談談男主
    看完,我只想談談男主——一個性格內斂的轉校生。原本以為是講述一個充滿著狗血的韓劇老套劇情,可看完之後受到的是心靈的震撼。男主面對初戀的行為簡直就是廣大年輕人的愛情初體驗的縮影——明明那麼近卻不敢去接觸,明明有那麼多話要去說卻始終沉默到隻言片語,明明已經交談甚歡卻不敢捅破那一層米糊的紙。這是愛到深處怕失去,怕就這樣失去一生的摯愛,第一次對一個女孩動心,說真的,大家都沒什麼經驗。
  • 戰爭背後的殘酷與善意:這部高分戰爭片你看過嗎?
    1.生死面前,依然願意堅守底線故事從戰爭伊始開始講起,波蘭首都被納粹佔領。主角是一位有名的鋼琴家,可是因為戰爭,他和他的家人都失業了。全家6口,只有5003元。波蘭人的起義讓鋼琴家再次置於危險,一次德國人的炮火對準了鋼琴家的公寓,可鋼琴家出不去,直到自己的屋子被炮火打穿了一個大洞,他從洞口跑到天台,懸掛在樓外逃過一劫,再次開啟了他的逃亡之路。 3.殘酷中的那一絲暖意才是最震撼人心的一次次死裡逃生,此時的華沙早已是一片廢墟。
  • 【豆瓣高分電影TOP250】《鋼琴家》納粹的戰爭與指尖的靈魂(2002)【動人的旋律】
    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倖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
  • 影評《1917》,看著熒幕裡面殘酷的戰爭,感慨尤甚
    2020年的第1場電影,直接就貢獻給了一部戰爭大片《1917》,看著熒幕裡面殘酷的戰爭局面,到現在還有感慨,原來看起來如此平淡的生活,也隱含了無盡的幸福。對於這一部電影的評價,大家都在稱讚導演,用幾乎完美的方法,做了一鏡到底的處理。但是這樣的技術過於優秀,反而衝淡人們對於整部劇情的熱情。
  • 戰爭一觸即發,作為鋼琴家的他歸宿在何方?
    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蘇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
  • 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
    《鋼琴家》:四處躲避,逃無可逃的波蘭鋼琴家被德國納粹軍官所拯救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二戰電影《鋼琴家》,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以一個猶太鋼琴家的視角去描述和見證了二戰的殘酷,呈現了一位鋼琴家在二戰中,顛沛流離,艱難生存的故事。
  • 《鋼琴家》影評,願世間沒有戰爭
    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是根據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的回憶錄改編的。斯皮爾曼是20世紀30年代波蘭廣播和咖啡館界的明星,也是華沙被納粹佔領和華沙猶太區的猶太中產階級的一員。斯皮爾曼在戰後不久出版的回憶錄,像其他類似的書一樣,給人留下了一種關於大屠殺的深刻印象。
  • 獲獎佳片《盲琴師》入選上影節 盲人鋼琴家對抗不公命運
    由導演馬切伊·佩普日察執導,大衛·奧格尼克領銜主演,波蘭殿堂級爵士鋼琴家與音樂製作人萊謝克·莫斯德擔任編曲,講述天才鋼琴家對抗不公命運的傳記類獲獎佳片《盲琴師》(暫譯),繼接連斬獲波蘭各大電影節多項大獎後,再度獲得上海國際電影節青睞,入選「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片單,此次參加上影節也是電影繼波蘭本土公映後第一次在國際亮相
  • 十部阿富汗戰爭題材電影,揭露戰爭的殘酷!
    《鬣狗之路》《鬣狗之路》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可以說的戰爭片中以反面隱射戰爭殘酷,帶著濃濃的反戰色彩,呼籲人們反對戰爭,因為戰爭帶給人是毀滅性的災難!鬣狗之路--海報《必要的殺戮》該片講述了一個被美軍俘虜的阿富汗人穆罕默德,在押送到東歐戰線的路途種逃逸的故事,側面也講述了美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 《鋼琴家》人性的善與惡、戰爭的殘和暴。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戰爭片,一部很獨特的戰爭電影。沒有輝宏的戰爭場面和激烈的打鬥戲,主角不是戰士而是一個孱弱的音樂家,2002年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作品《鋼琴家》。 不看票房單說榮譽《鋼琴家》無疑是那一年最成功的電影。
  • 關於二戰納粹的好看電影推薦,人性與戰爭
    本片可以看作兩部分,前一部分是以黑色幽默寫男主和女主的愛情,其中有很多細節為後面做鋪墊和暗示。後一部分展示出父愛的偉大。本片含義很多巧合與細節需要認真品味。本片又是由小說《死亡城市》改編,《鋼琴師》中男主的原型就是《死亡城市》的作者。看完本片,感覺男主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主要講男主逃脫納粹黨的殺戮,電影表達出人性與戰爭的關係,波蘭斯基保證了這電影的真。每處都如此。
  • 殘酷的黑幫戰爭
    【片名】衝繩黑社會戰爭 / 沖縄やくざ戦爭 【年份】1976【導演】中島貞夫 【編劇】高田宏治(前) 神波史男(後) 【主演】松方弘樹 渡瀨恆彥 新藤惠美 矢吹二朗 地井武男 尾藤功男 織本順吉 成田三樹夫 室田日出男
  • 《鋼琴家》:一部用音樂化解仇恨的電影
    除了戰爭,和戰爭背後那些人類靈魂中最齷齪的思想,還有什麼能讓一個鋼琴家變成廢墟裡流竄的老鼠?作為一個孤獨流放者的猥瑣,作為一個飢餓和病痛囚徒的猥瑣,讓他沒了人形兒,然而作為一個音樂家和猶太人,他沒有因此喪失起碼的尊嚴。 整部影片一直渲染了德國的血腥,他們毫不留情地對猶太人進行屠殺,場面悽厲的如同那部斯皮爾博格大導演最富盛名的《辛德勒的名單》。
  • 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展示超瘦孕身,如此愛美近乎殘酷
    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展示超瘦孕身,如此愛美近乎殘酷圖片來源於新聞配圖近段時間,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吉娜迎來了她孕期的又一個熱搜。這次是「吉娜懷孕7個月狀態」。近段時間,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吉娜迎來了她孕期的又一個熱搜,其內核是:懷孕了,但依舊很瘦。懷孕後的婦女應是一種什麼狀態,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知道,身體發福是難以避免的,畢竟孕婦自身和肚子裡的小寶寶需要更多的營養,所以,眾多孕婦身體走樣變形,能為人所理解。而郎朗的妻子吉娜。
  • 電影《鋼琴家》活在戰爭中的音樂天才
    『『在戰火硝煙下奏出生命之歌』』《鋼琴家》這部電影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
  • 時隔二十三年重現經典電影,殘酷的戰爭,永遠無法摧毀美麗的人性
    我們能夠看到女主在這裡的演技是很出色的,表現著克制的平靜,挑選遇難者屍體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小心,心裡不希望發現兒子的衣服,這情感的流露是非常到位的,可能有時候無聲的表現比撕心裂肺的哭還要強烈。在最後男主的兒子和女主見面了,可是男主卻已經離開了,而此時電影的旁邊響起,是男主兒子的聲音,可以聽得出來他已經步入老年了。
  • 【鋼琴家】電影關於尊嚴的一場演奏
    提示:點擊上方"元墨文化"↑免費訂閱本微信TIPS:看電影【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