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整治土地。
清除雜草。
試點種植艾草。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劉丹 益陽報導
12月13日,氣溫驟降,赫山區人大代表、會龍山街道大河坪村村支書李建偉冒著寒風,來到村裡的艾草育苗繁殖基地,一一查看,確保新種植的10畝艾苗不會受低溫影響後,才放心離開。
益陽市赫山區大河坪村歷來以水稻種植為主,村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今年11月開始建設的艾草種植基地,寄託了全村致富新希望。
眾志成城脫貧後,致富成了新目標
大河坪村曾是省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11戶313人。2018年,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修建三眼塘水庫、陽家灣塘,硬化道路16.8公裡……近年來,李建偉通過人大代表身份提意見、建議,以村支書身份爭項目、資金,帶領村民一起投工投勞,村裡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村裡2000多米長的臺渠原本雜草叢生,垃圾滿渠,經過整治,拓寬、取直、提質,改造後的新臺渠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大河坪村人民的「幸福渠」,也成了赫山區會龍山街道乃至整個赫山區全面落實河長制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樣板渠」。村民也積極行動起來,河湖垃圾清理、廁所革命、秸稈禁燒、庭院改造、汙水治理等等全面鋪開。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還有村民自發組成志願者隊伍,常年開展愛河護河建河志願者行動,及時清除水面漂浮垃圾、雜樹雜草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河坪村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受土壤、水利等條件的限制,村裡一直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結構單一,產業化程度不高,村民人均收入增長相對較慢。
每每想起這些,李建偉心裡很不是滋味,這些年,他積極對接聯繫項目,希望能真正讓村民富起來。
試點艾草種植,讓眾人看到了新希望
2020年,赫山區政府在全區試點種植艾草,大河坪村是試點村之一,將建設10畝的艾草種植基地。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大河坪村荒山荒土多,適宜種植對土壤要求不高的艾草。通過上網查閱資料,以及去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等地實地考察、調研,李建偉得知,艾草藥用、經濟價值大,市場前景廣闊,每畝種植利潤差不多是水稻的兩倍。
消息傳到村裡,村民信心倍增。在該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新飛農業合作社組織下,耕地、修溝,短短幾天就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艾苗從哪裡來呢?村支兩委通過村網格微信群發布通知,向村民廣泛徵集艾苗。通知發出的第二天,村民王定昌就將從自家山上挖來的艾苗,50株一捆,整整齊齊送到了村委。還有諶雲昌,莫麗軍等,大家一個比一個踴躍。
政府部門也積極支持。項目啟動之初,政府就撥款3萬元,還配備了農技專家,到田裡現場指導種植技術。12月3日,大河坪村的艾苗基地通過了赫山區農業農村局的驗收。10畝艾草基地成了村民致富新希望,大家都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村民李雪平就是其中之一。他家有幾畝山,現在隔三差五就來村委諮詢專家,學習種植技術。「就盼著基地快點出成果,我好借鑑經驗在自家地裡種!」李雪平說。
如今,李建偉隔三差五就要去基地看看,用心呵護艾苗成長。他已經向政府申報建立艾草種植半成品加工項目,希望以村為主體,村民入股合作,擴大艾草種植,並以此發展艾草加工等產業,改變。「明年下半年,我們計劃將艾草種植擴大到1000畝,目前我們正在努力學習一些艾草半成品加工技術。現在不總是說要大膽創新嗎?這個對我們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致富的好機會。」李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