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發文:將中華國粹引進教育,為國粹傳承也為文化傳承

2020-12-23 私塾教育事
點擊音頻,點個關注。

#中國國粹#教育部發文將武術引進校園,開展德體智美勞綜合辦學,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們在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學習環境中有了其他有趣方式,文武結合,讓教育更加有趣。

中國國粹-武術、戲曲進入校園

近年來,「武術之鄉」河北省滄州市教育、體育部門對體育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和技術指導,並根據青少年身心特點,編制融合當地特色拳種特點的系列武術教材持續推進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

滄州實驗學生跟著老師練習武術

河北省邢臺市家樂園小學將傳統戲曲引進校園,通過戲曲學習、戲曲文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邢臺小學學生跟著老師學習戲曲

然而,我國文化瑰寶遠不止武術和戲曲,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四大國粹」。

亦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產。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國家傳統的「四大國粹」獨特文化。

國粹-中醫

國粹-中醫

1、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小編大概算了一下,炎黃二帝時期)。

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是因為這兩位聖人喲。

兩千年前,黃帝曾著有名驚世界的名著《黃帝內經》此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亦是現在中醫大學學子們必學書籍之一喲。

黃帝內經

2、中醫結合陰陽五行思想,各先輩們「華佗」、「扁鵲」、「懸壺」、「李時珍」等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而形成了現今文化瑰寶-「國粹-中醫學」。

四診:「望聞問切」驚呆多少西方人士,皆感嘆著中醫的神奇。

望聞問切

中醫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亦是我們華夏子孫的精神象徵。

國粹-武術

國粹-武術

1、中國武術起源於我國古代軍事戰爭的一種技術;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戰爭中,中國古代多以冷兵器作為主要軍事活動方式,習得武術再結合冷兵器,既可以保護自身在戰爭對抗中有不敗優勢,又可以在快速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理念;

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止戈為武

止戈為武。武-是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毛主席曾說過:「不以武力爭天下,但以武力保平安」。

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

這也是我們華夏民族歷代沉澱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

武術大家-李小龍

2、中國武術名人們你們都知道,讓我們為之驕傲的武術大家「李小龍」,明澈中外;亦是中國近代社會最能代表中國武術的人物之一;將功夫一詞打進了英文字典。

他本人著有武術瑰寶「截拳道」,在全國各地仍有人在學習。

民族英雄「戚繼光」,明朝時期抗倭名將;在明朝嘉慶年間,倭寇經常侵襲我國沿海一帶,早期武器落後,戚繼光就著戚家軍刀對抗倭寇,一戰成名,將倭寇打回了日本。

PS:電影《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辛芷蕾一刀斬斷張震手中繡春刀片段",演員辛芷蕾拿的就是戚家軍刀,這個片段相信你們都不陌生!

國粹-戚家刀

小編最近經常刷到這個片段,小編認為我們在看電影的同時也要明白電影片段來源於哪裡賽。

國粹-戲曲

國粹-戲曲

中國戲劇包含了戲曲和話劇,因話劇是近代引進西方戲劇形式而形成,小編這裡不細說。

1、戲曲是指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中國戲曲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世界三大古劇

2、戲曲起源於秦漢時期,和中醫學一樣都經過了長期的沉澱和發展,途中經過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戲劇等多個時期發展和沉澱,最後形成了傳承至今的中國戲曲。

小編看過的名劇有:「京劇、北方崑曲、川劇-變臉、黃梅戲」;

前幾日某音上傳播的「河南許昌劇院冬季大雪開劇後,無一人觀劇,戲劇人卻仍在演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小編不僅感嘆現在社會崇尚金錢傳統文化早以一文不值實為可悲啊

PS:中國名劇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百度一下。

國粹-書法

國粹-書法

1、書法作為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

世界各地存在很多文字,如:漢字文字、英文文字、阿拉伯文字等,而中國書法就是對中國漢字獨有的藝術表現

自古至今,中國漢字承載著許多,上面講的國粹要長期發展和留存,就必須要以文字作為載體才能留存。可想而知,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何等重要!

早在炎黃二帝時期,人們常以形與象來記錄人物和事件,而這也是我國最早期存在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採取動物、樹枝等形式來記錄事物,使得文字更加方便和理解

國粹-甲骨文

2、文字的發展經過金文、石刻文、拓片、簡帛等方式,最後才到了近代簡體文字。

春秋末期,因文字存在形式太多,秦始皇-嬴政統一國家後,受到丞相-李斯建議:「統一全國文字」!

這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大作用,更是一偉大功績!更被後世稱之為「書同文、車同軌」事件!

書同文、車同軌

3、字體的形成主要經過大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形式;

大篆為我國最早時期字體,大篆之後形成小篆,小篆將大篆簡化,形象後形成的字體;

隸書和行書豐盛時期主要為漢晉朝,其中行書代表著為書聖王羲之著「蘭亭集序」;

很可惜的是真跡早已不在,現存於世的「蘭亭集序」皆為後世文學愛好者的手抄本

國粹-蘭亭集序

4、古往今來,我們國家書法大家比比皆是;秦時丞相-李斯著《泰山時刻》-屬小篆字體、東晉時期書聖-王羲之著《蘭亭集序》-屬行書字體、三國時期鍾繇-楷書鼻祖、唐朝時期-張旭著狂草《肚痛貼》-屬草書字體;

國粹-泰山石刻

可見「文房四寶」載體,在他們眼裡是何等重要。

國粹-文房四寶

最後,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如今,教育部將中國國粹引入教育,即可將中國國粹發揚光大,還可傳承國粹文化、精神文化之根本。小編很是期待呀!

實時更新教育新鮮事,新媒體運營知識,喜歡的點個關注支持一下。

記得點讚和推送喲!

相關焦點

  •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學傳承中華國粹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近日,湛江市二十八中學舉辦了「傳承中華國粹
  • 【傳承中華國粹 弘揚旗袍文化】杭州湘媛旗袍文化隆重揭牌!
  • 津臺藝術家線上「唱響國粹」 傳承京劇藝術
    央廣網天津7月23日消息(記者褚夫晴)7月22日,由天津京劇院承辦的「唱響國粹」津臺京劇線上交流活動在天津、臺北同時拉開帷幕,80餘位津臺藝術家線上同臺獻藝,並探討京劇藝術傳承、發展與合作交流。活動期間,藝術家們各自演唱了京劇《赤桑鎮》、《野豬林》《穆桂英掛帥》《大登殿》及崑曲《清輝朗照》等經典劇目名段,特別是津臺藝術家線上共同合作《將相和》選段,讓國粹之聲穿越時空,實現了同聲同調。參與表演的天津京劇院老旦京劇演員李宏說:「用藝術拉近與臺灣的友情,我覺得非常好。
  • 自主美勞暑期國畫創作營,99元12課時,打造書香家庭文化,傳承國粹經典
    打造書香家庭文化,傳承國粹,為愛而行!為5---12歲兒童開啟書香之門幼兒養性  童蒙養正  少年養志這個暑期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自主美勞歷時考察近1年時間引進全國知名書畫課程特邀您參與母子同修親子國畫課程,學員一共5次10課父母1次2課報名要求
  • 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原標題: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尚長榮、寇春華、孫毓敏、朱世慧、陳少雲、于魁智、李勝素、王蓉蓉等京劇名家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
  • 傳承國粹、弘揚文化,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石破天驚
    影片以京劇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將這一經典劇目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大鬧天宮》的成功問世,不僅是京劇史上的一大創舉,同時本片對於傳承京劇文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的確,過去一些年輕觀眾對京劇藝術不甚了解,而京劇經典劇目通常也只在老戲迷中口耳相傳,始終無法達到破圈效果,在筆者看來,此時應運而生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能夠有效助力京劇在年輕觀眾中的傳播,起到傳承京劇文化的作用。
  • 傳承國粹、弘揚文化,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石破天驚
    影片以京劇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將這一經典劇目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大鬧天宮》的成功問世,不僅是京劇史上的一大創舉,同時本片對於傳承京劇文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高規格組織架構+頂尖主創班底,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出手不凡「2017年夏天,彷佛命中注定一般,我與京劇再次結緣。
  • 「傳承國粹、感受經典」 戲曲進鄉村,走進東八裡
    為充分發揮戲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中的積極作用,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懷來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深入開展「七進」文化惠民「戲曲進鄉村」演出活動。
  • 「諾動計劃」走進石家莊陽光小學:國粹經典,用愛傳承
    >年6月13日,石家莊歐神諾攜手中國服務文化網,走進贊皇縣陽光小學,向學校捐贈了愛心物資;為孩子們舉辦國粹興趣課        傳承國粹經典,建設孩子精神文化該校孩子多數為留守兒童,無法接觸到課堂外的中國優秀文化,精神世界貧瘠。為此石家莊歐神諾陶瓷特邀中國服務委員會、河北省政府參事室研究院陳步峰教授以及中國軍旅詩人書法家張起生老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敏傑老師,為孩子們舉辦國粹興趣班,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在開幕儀式上,石家莊歐神諾總經理張富強先生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孩子們認真學習,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用知識和理想改變未來,回報這個社會。
  • ...校園,國粹共傳承,「書院娃盡享梨園香」戲曲進校園知識講座效果好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種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產。推動戲曲進校園,是傳承、繁榮、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橋西區一直重視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進校園」活動,一貫堅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沁入學生的心田,化作育人的文化營養」的理念。
  • 遇見國粹丨唱京戲,扮京相兒,傳承國粹文化,感受國粹魅力,我是小小傳承人——京劇體驗一日營
    ,了解京劇文化;基本功練習,學習運用舞蹈化的形體動作,展示人物性格、年齡、身份特點;編排精彩的京劇小段進行演繹教學。專業戲劇化妝師為小朋友們扮上妝容、穿上戲服,進行京劇排練、練習、演出展示京劇,又稱平劇、京戲,被視為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小朋友們,你們了解京劇嗎?京劇作為國粹,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符號之一。自「徽班進京」以來,充分融合了崑曲,秦腔等地方特色劇目的曲調,表演風格,逐漸自成體系。
  • 傳承經典創新國粹 特侖蘇《又見國樂》走進成都
    傳承經典創新國粹 特侖蘇《又見國樂》走進成都 2015-10-08 11:14: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繼北京、呼和浩特之後,特侖蘇在成都這塊擁有悠久國樂傳統的土地上,再次奏響致生命更好樂章,以創新藝術形式向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致敬,探索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和成長營養。  國粹之美縈繞蓉城 特侖蘇向成都致敬  成都自古就有「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的美譽,作為著名文化古都,其國樂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 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粹經方——遼寧省胡希恕經方醫學傳承基地成立...
    遼寧省胡希恕經方醫學傳承基地在我院的成立,對胡希恕經方學術思想在遼寧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張宏邈在致辭中說,此次成立胡希恕經方醫學遼寧傳承基地,旨在深入挖掘傳承胡希恕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將其應用於臨床,惠及患者,並在省內乃至東北三省中醫界推廣學經典用經典,使中醫的傳統學術思想在創新與繼承中不斷發揚光大。
  • 太一電音探索傳承國粹京劇,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
    這一次,他繼續打破邊界,探索傳承國粹京劇,創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在太一看來,音樂本身就不應該被定性,這是一個沒有束縛本該多元的領域,音樂本身也不應該被判定。《君定軍山》也確實是這樣一首作品,無法判定!
  • 《拜見小師父》京劇小師父傳承國粹受好評(圖)
    這也讓不少網友為他捏了一把汗:「沒拜到師父的大張偉如何學藝,不會就此肄業離開舞臺吧?」除此之外,京劇小師父褚天舒也引起了熱議,小小年紀便一身傲骨,盡心盡力傳承國粹,贏得大批網友紛紛點讚。  傳承國粹 小小少年痴醉京劇藝術  知行合一 實踐中國人「文化自信」  上周六(10月28日)的節目中,京劇小師父褚天舒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鄧鳴璐首支單曲《傳承》即將發行 致敬國粹戲曲
    春晚的舞臺上,創意兒童節目《剪花花》將童星鄧鳴璐推向了舞臺的中央,通過該節目,全國的觀眾都記住了這個長相秀美可愛伶俐的小姑娘。  從四歲不到的年紀,鄧鳴璐就開始學習戲曲,相較於其他孩子,她對中國的國粹——戲曲的理解更深,也更有感情。
  • 中華之美躍然紙上 國粹傳承·羅衛國書法作品展開展
    10月20日,國粹傳承·羅衛國書法作品展在湖南圖書館一樓展覽廳開展。羅衛國現場為觀眾做導覽。紅網時刻10月20日訊(記者 袁思蕾)今天,國粹傳承·羅衛國書法作品展在湖南圖書館一樓展覽廳開展,現場展出的近百幅書法作品,不僅讓人見證了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傳承的責任與力量。
  • 傳承文化 弘揚國粹|養天和濟眾梅溪湖中醫門診部盛大開業
    傳承中醫文化現場,各出席領導為開業典禮進行剪彩,湘江新區管委會二級巡視員戴中亞宣布門診部正式開業。養天和濟眾梅溪湖中醫門診部未來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仁為本」的理念,為廣大市民朋友提供「醫、養、檢、學」四位一體,全方位全周期的一站式家庭中醫藥健康服務,打造專業化、高水準、值得客戶信賴的社區中醫門診部,為廣大顧客的健康保駕護航。
  • 「國粹」京劇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京劇顧名思義,是以北京為中心流傳至全國各地的,京劇是我國的國劇,也是我國的國粹。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與來湖北的藝人合作,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的曲藝,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曲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做讓大眾實用的學術:知行合一視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論壇...
    近日由天津社科院哲學所國學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市傳統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知行合一視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論壇」,在天津社科院召開。 本次論壇在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知行合一」重要講話的基礎上展開研討,以「探索知行合一機制、推動國學應用研究」為主題,旨在理論聯繫實際,做能讓社會大眾實用的學術,始終面向問題和問題的解決,為智庫建設服務。倡導並身體力行,將國學從經典引入生活,引導人們以優秀傳統文化解決現實問題。會議主要環節包括:開幕式、主旨報告、順次發言、討論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