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粹#教育部發文將武術引進校園,開展德體智美勞綜合辦學,讓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們在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學習環境中有了其他有趣方式,文武結合,讓教育更加有趣。
中國國粹-武術、戲曲進入校園
近年來,「武術之鄉」河北省滄州市教育、體育部門對體育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和技術指導,並根據青少年身心特點,編制融合當地特色拳種特點的系列武術教材,持續推進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
河北省邢臺市家樂園小學將傳統戲曲引進校園,通過戲曲學習、戲曲文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然而,我國文化瑰寶遠不止武術和戲曲,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四大國粹」。
亦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產。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國家傳統的「四大國粹」獨特文化。
國粹-中醫
1、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小編大概算了一下,炎黃二帝時期)。
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就是因為這兩位聖人喲。
兩千年前,黃帝曾著有名驚世界的名著《黃帝內經》,此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亦是現在中醫大學學子們必學書籍之一喲。
2、中醫結合陰陽五行思想,各先輩們「華佗」、「扁鵲」、「懸壺」、「李時珍」等經過長期臨床實踐而形成了現今文化瑰寶-「國粹-中醫學」。
四診:「望聞問切」驚呆多少西方人士,皆感嘆著中醫的神奇。
中醫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也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演變,亦是我們華夏子孫的精神象徵。
國粹-武術
1、中國武術起源於我國古代軍事戰爭的一種技術;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戰爭中,中國古代多以冷兵器作為主要軍事活動方式,習得武術再結合冷兵器,既可以保護自身在戰爭對抗中有不敗優勢,又可以在快速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理念;
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止戈為武。武-是擁有維護自身安全和權益的實力。毛主席曾說過:「不以武力爭天下,但以武力保平安」。
我們修習武術,是讓我們從身到心、由魂而魄得到提升而充滿安全感,精壯神足,具有安然自勝的實力。
這也是我們華夏民族歷代沉澱而成、安魂守魄的法寶。
2、中國武術名人們你們都知道,讓我們為之驕傲的武術大家「李小龍」,明澈中外;亦是中國近代社會最能代表中國武術的人物之一;將功夫一詞打進了英文字典。
他本人著有武術瑰寶「截拳道」,在全國各地仍有人在學習。
民族英雄「戚繼光」,明朝時期抗倭名將;在明朝嘉慶年間,倭寇經常侵襲我國沿海一帶,早期武器落後,戚繼光就著戚家軍刀對抗倭寇,一戰成名,將倭寇打回了日本。
PS:電影《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辛芷蕾一刀斬斷張震手中繡春刀片段",演員辛芷蕾拿的就是戚家軍刀,這個片段相信你們都不陌生!
小編最近經常刷到這個片段,小編認為我們在看電影的同時也要明白電影片段來源於哪裡賽。
國粹-戲曲
中國戲劇包含了戲曲和話劇,因話劇是近代引進西方戲劇形式而形成,小編這裡不細說。
1、戲曲是指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粹;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中國戲曲、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2、戲曲起源於秦漢時期,和中醫學一樣都經過了長期的沉澱和發展,途中經過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戲劇等多個時期發展和沉澱,最後形成了傳承至今的中國戲曲。
小編看過的名劇有:「京劇、北方崑曲、川劇-變臉、黃梅戲」;
前幾日某音上傳播的「河南許昌劇院冬季大雪開劇後,無一人觀劇,戲劇人卻仍在演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小編不僅感嘆現在社會崇尚金錢,傳統文化早以一文不值,實為可悲啊。
PS:中國名劇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百度一下。
國粹-書法
1、書法作為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
世界各地存在很多文字,如:漢字文字、英文文字、阿拉伯文字等,而中國書法就是對中國漢字獨有的藝術表現。
自古至今,中國漢字承載著許多,上面講的國粹要長期發展和留存,就必須要以文字作為載體才能留存。可想而知,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何等重要!
早在炎黃二帝時期,人們常以形與象來記錄人物和事件,而這也是我國最早期存在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採取動物、樹枝等形式來記錄事物,使得文字更加方便和理解。
2、文字的發展經過金文、石刻文、拓片、簡帛等方式,最後才到了近代簡體文字。
春秋末期,因文字存在形式太多,秦始皇-嬴政統一國家後,受到丞相-李斯建議:「統一全國文字」!
這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大作用,更是一偉大功績!更被後世稱之為「書同文、車同軌」事件!
3、字體的形成主要經過大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形式;
大篆為我國最早時期字體,大篆之後形成小篆,小篆將大篆簡化,形象後形成的字體;
隸書和行書豐盛時期主要為漢晉朝,其中行書代表著為書聖王羲之著「蘭亭集序」;
很可惜的是真跡早已不在,現存於世的「蘭亭集序」皆為後世文學愛好者的手抄本。
4、古往今來,我們國家書法大家比比皆是;秦時丞相-李斯著《泰山時刻》-屬小篆字體、東晉時期書聖-王羲之著《蘭亭集序》-屬行書字體、三國時期鍾繇-楷書鼻祖、唐朝時期-張旭著狂草《肚痛貼》-屬草書字體;
可見「文房四寶」載體,在他們眼裡是何等重要。
最後,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如今,教育部將中國國粹引入教育,即可將中國國粹發揚光大,還可傳承國粹文化、精神文化之根本。小編很是期待呀!
實時更新教育新鮮事,新媒體運營知識,喜歡的點個關注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