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七律五首,中華古典詩韻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2020-12-24 詩詞文化歷史藝術

《勵志》

張大河原作品

自古英雄多勵志,何以氣憤顯心胸?

不凡大度平安渴,多願八荀慕尚童?

《不入潮流》又耐何》

千古流傳需典雅,名篇浩瀚更依歌。

區區小事誰清看,不入潮流又耐何?

2020年12月20日20點41分。

《冬至節》

冬至始天長夜短,陽長陰漸走平衡。

物極必反天理定,宇宙陰陽萬法生。

2020年12月21日(冬至節)8點07分。

《致柳絮》

同萌瑞雪醉華年,萬水千山語向篇。

彈去陰長幽夢夜,暖陽愛寫眾花妍。

2020年12月21日8點49分。冬至節。致柳絮快樂。網斷遲發的早上好!

《七律·賀蘭山祥走銀川阿拉善盟》

群馬奔騰川內蒙,莫說崛起在十三。

賀蘭蒙古傳民語,唐宋早年以延嵐。

踏破賀蘭山重線,雄心壯志嶽飛談。

三十公裡寬峰壑,二百千弓遠步酣。

2020年12月22日16點12分。

七律七絕詩原創,中華古典平水韻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相關焦點

  • 實小:誦讀中華經典 傳承優秀文化——2020年長沙市實驗小學「誦讀...
    本網訊(通訊員 馮雅丁 陳睿)誦讀古今經典,弘揚中國精神。聚焦 2020 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彰顯中華語言文化魅力,抒發愛國情懷,展現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歌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歌頌百年實小發展的輝煌成果,激發師生愛國、愛黨、愛校情懷。
  • 誦讀中華經典,臨沂金鑼實驗學校七年級舉辦「首屆名篇誦讀大會」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研,筆花香;夏讀書,日正長,打開書,意徜徉;秋讀書,玉露涼,鑽科研,學文章;冬讀書,年去忙,翻古典,細思量!為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千年文字的磅礴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同學們對國學經典的閱讀興趣,2020年11月9日-10日,金鑼實驗學校七年級舉辦了「首屆經典名篇誦讀大會」。
  • 崔珊(新疆)《五星紅旗的驕傲 (五首)》「「中華情·水晶心杯」入選作品」
    ,新時代的我們幸福生活在新時代的懷抱,我們用筆墨紙硯和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描繪和留下新中國新時代的繁榮富強,新時代優秀的作品充分體現文化自信的軟實力精髓,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留下新時代的我們精彩足跡。
  • 誦經典詩詞,揚傳統文化——會同一完小舉辦古詩詞誦讀大賽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提高學生古詩文的鑑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好地促進語文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1月5日至1月7日,會同一完小學生舉行全校古詩詞誦讀大賽。比賽內容為抽取學校的校本教材各年級《經典誦讀》裡面的篇目。
  • 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
    導讀:中國的音樂有著很長的文化歷史,但是中國真正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人卻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國古典音樂的大體情況展開分析,了解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音樂的關係,重點探討中國古典音樂的主要特點及其蘊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國古典音樂的藝術魅力及鑑賞方法。  中國古典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
  • 從古典詩詞中汲取戰疫力量
    全國報名人數40萬人,是第一季的13倍;首重播吸引不重複觀眾3.95億人,電視節目和融媒體產品全網累計視頻播放、互動和閱讀量超7.48億次……一項項數據,曬出了2020年春節期間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驕人的成績單。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原創語言文化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得到社會大眾普遍肯定,實現了「五季聯播」「五季熱播」。
  • 中華經典 | 建安三曹·文學領袖曹子桓 誦讀、書寫、講解,專家視頻版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雁南翔 一作: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 一作:何為)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 我對人生的最大感悟,是奉獻源於人之初的大善大德文化誦讀欣賞
    抓緊一切時間,能幹點什麼就幹點什麼,能寫作,就留下精品的作品讓人誦讀,能有技能,就把一生的本事傳授給後來人,雖然變不了現,但也是能量與德份的轉化。保守的任何財富和能力,都不能隨著人的肉身死亡而帶進棺材裡去,對自己和社會都是極大的浪廢。
  • 一文了解東方服飾文化,既漲見識又養眼!
    /領讀跟讀)(英文經典誦讀/領讀跟讀)(古典音樂)(七國外語)等內容豐富,音質上乘,操控簡潔,做工精緻,方便攜帶。  在欣賞本冊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絕大部分書畫作品曾被歷代的皇家、收藏家、鑑賞家等留下了眾多的印章,從而我們又可以欣賞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篆刻藝術。而其中乾隆皇帝「宜子孫」的吉祥印章,專為收藏珍賞書畫所用,意為有價值的東西,應該留與後人,惠及子孫萬代。因此欣賞中國經典名畫,最重「宜子孫」。
  • 第六屆肥東縣道德模範頒獎典禮暨第九屆中華經典誦讀展演活動在...
    「當前,誦讀經典已成為弘揚中華文化、砥礪民族品格的時代潮流。肥東中華經典誦讀歷經九載,已成為承載經典之美、道德之美、肥東之美的『靚麗名片』,激發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其中,共同託舉起一個書香四溢的新肥東。」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表示。
  • 第六屆肥東縣道德模範頒獎典禮暨第九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隆重舉行
    「當前,誦讀經典已成為弘揚中華文化、砥礪民族品格的時代潮流。肥東中華經典誦讀歷經九載,已成為承載經典之美、道德之美、肥東之美的『靚麗名片』,激發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其中,共同託舉起一個書香四溢的新肥東。」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表示。道德模範凝聚肥東奮進力量「我只是做了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應該做的事。」
  • 福佑中華(詩-書-扇作品選)
    -紅色百年 福佑中華        2月1日上午,郜宗彥先生與幾位書畫愛好者在魯迅書店手寫「福」字,作者們傾情奉獻200多幅作品,表達了自己對人民安康的祝福。活動現場,書法家崔君旺和畫家劉亞莉書寫福字春聯,創作北京市花月季和福字,詩人阿紫與大家一起誦讀紅色詩歌,回顧和分享創作紅色詩歌的過程。
  • 愛上誦讀,快樂相伴丨2020年「廈行誦讀日」系列專題活動獎項揭曉
    原來毛姆是想向我們輸送一種隱士文化,自由追尋心中問題的答案,不為物役。誠然,我敬佩、羨慕主人公拉裡這樣的人生狀態,但卻並不買毛姆的帳。一則他立的標杆太舊。從莊子"曳尾於塗中"到五柳先生「種豆南山」,我們在先賢文化中見過太多溪翁山鬼、明月清風,不差一個毛姆筆下的拉裡。二則他立的標杆太高。
  • 海峽兩岸暨港澳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於臺中啟動
    海峽兩岸暨港澳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於臺中啟動 2017年06月20日 16:49: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 國內聲音表演藝術家晏積瑄做客重圖 開講藝術作品誦讀技巧
    12月5日,國內聲音表演藝術家晏積瑄做客重慶圖書館,為讀者們帶來名人講座《藝術作品誦讀技巧》。 12月5日,國內聲音表演藝術家晏積瑄做客重慶圖書館,為讀者們帶來名人講座《藝術作品誦讀技巧》。
  • 觀滄海【聊城外國語學校五年級經典誦讀】
    在陪孩子背誦學校經典誦讀的過程中,發現當孩子對經典作品的背景知識越熟悉,對作品的產生背景越了解,對作品的理解也就越深,背誦起來也就更容易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平仄的本質內涵,是根據字音節的不同,形成的一種規律性的格律。什麼叫格?什麼叫律?
  •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撰文|銀牌藝術館顧問|吳志鵬 第二章 雕塑發展簡史之四在人類文明的初期,雕塑和其他藝術文化品類一樣,也經歷了種種凝聚著樸素智慧與祈求的探索。而法國羅塞爾遺址出土的舊石器晚期奧瑞納文化時期(公元前33000年-28000年)的浮雕作品《持號角的婦女》等也是這種典型的形象。
  • 潘嶽: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編者按:12月19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在京召開。40餘位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詩詞作者圍繞「中華詩詞的當代性與文化強國建設」主題開展交流。
  • 「誦」出經典,感悟文化魅力 泰安市實驗學校誦讀活動書香傳校園
    「誦」出經典,感悟文化魅力 泰安市實驗學校誦讀活動書香傳校園2020-12-23 14:36 中華泰山網 責任編輯:宋曉彤中華泰山網訊(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敏 見習記者 張芮)" 唐詩裡有畫,唐詩裡有歌,唐詩像清泉,流進我心窩 ……" 為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弘揚泰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