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月24日訊 去年揚州電影市場情況出爐:全年總票房21723.53萬元,下降了0.93%,首次出現了負增長,觀影人次比2015年增長9萬人,增長率1.28%,新增城市影院6家,新增銀幕45塊,新增觀影座位6284個。其中,票房過千萬的影院有7家。
1
看電影花了2 .2億
新增了6家城市影院
2016年,全國電影市場極為動蕩,同比增長了3.73%。全省只增長了0.36%。揚州而言,2016年下降了0.93%,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數據顯示,全年總票房21723.53萬元,全市票房過千萬的影院有7家(其中高郵、寶應各有1家),貢獻票房10647.83萬元,貢獻率接近50%。其中,票房成績位列前三位的影院分別為:京華城喜滿客影城、時代廣場揚州世紀影城和華懋四方聯和影城。
揚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張亞華介紹,2016年儘管票房增速放緩,但我市票房收入在全省的排位與去年相同,排在全省第二方陣前列,位列蘇中蘇北第二位,全省第六位,在全省票房佔有率為5.19%。
「2016年我市新增城市影院6家(2015年增5家),新增銀幕45塊(2015年增29塊),新增觀影座位6284個。至2016年底,我市城市影院達31家(含縣、市),銀幕達194塊,觀影座位達28284個,平均每塊影幕的票房貢獻額約112萬元,每個座位的貢獻額為7680元。」張亞華表示,這兩組數據說明揚州影院的運行質態還是比較好的。影院在市(縣)城區布點更密,硬體發展更快,在IMAX、雷射巨幕、杜比全景聲等前沿影音技術投入方面勢頭猛進。
2
一場電影均價31元
比上年便宜了0.7元
如今網絡社交平臺成為電影營銷的新途徑,網絡售票和在線選座成為市場主流。
「2016年以前,網絡銷售的電影票大部分有第三方的電商補貼,去年電影市場最大的變化應該是第三方平臺票補的減少,這是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張亞華分析認為,票補減少帶來的結果是,院線原來做市場營銷的方法都不會做了,只能統一票價,形成共識,穩定市場真實合理的位價。由於觀眾對票價構成缺少了解,部分觀眾不知道電商不惜成本補貼票價,一直認為觀看一場電影的價格就值10多元,把停止票補恢復合理的成本票價看成是票價上漲,這也導致了部分觀眾看電影的熱情減少,觀影人次增長較往年有所放緩。
據統計,2016年揚州電影票價平均為30.57元(比2015年便宜0.7元)。「維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這是電影票價向合理水平回歸的表現。」張亞華說。
3
「十三五」影院布點鄉鎮
農民家門口可看高品質電影
2017年已經開始,對於今年揚州電影市場的走向,張亞華認為,今年我市電影市場將與全國一樣,難以保持以往的高速增長態勢,票房將會穩中有升。
「特別是春節檔集中上線的幾部電影令人期待,可能會對今年的票房有較大貢獻。預計全年電影產業發展進一步回歸理性,泡沫進一步被擠出,開始逐步走上一條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張亞華表示,電影衍生品等多渠道經營手段將會受到重視。2016年短期資本、非專業資本湧入電影市場後,未獲得預定收益。電商停止票補後,影院營銷增加了難度,加之目前主要收益仍然是靠票房,這就倒逼影院必須拓展電影營銷手段,增加服務項目,開發更多電影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以減少對票房的過度依賴。
此外,他還表示,市場監管將會更加規範嚴格。審議討論多年的《電影產業促進法》開始頒布施行,《著作權法》正在修訂審議過程中,一系列法規的出臺,對電影市場綜合長效治理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礎。2016年電影行業的「領頭羊」——中影股份和上影股份實現企業上市,使電影「國家隊」進一步納入更加透明化、法制化的監管軌道,這會進一步帶動和促進電影市場的規範化。
電影質量和技術將會有大的提升。科技進步將會給電影業帶來紅利,去年由李安執導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實現了每秒120幀的高規格放映,幾乎場場滿座,讓人們看到了電影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讓電影經營者不得不思考如何適應這種形勢和變化。
影院布點向中心鄉鎮拓展步伐將會啟動。「十三五」規劃中,影院布點建設延伸到鄉鎮,讓鄉鎮居民在家門口看到高品質的電影提出了具體要求。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城市影院接近飽和,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投資建影院將會有政策性補貼。 記者 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