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奉俊昊,讓我們在《寄生蟲》中,看到了底層民眾生存的掙扎

2020-12-23 老崔漫談

《寄生蟲》在情緒的連貫性和爆發力上已經爐火純青,對階級隔閡的觀照無疑是全票拿下金棕櫚的重要原因,《小偷家族》欠的那點東西《寄生蟲》都給到了。

運鏡是水準內的優秀,剪輯絕對驚豔,遺憾的是劇作不大完美,第三幕的生日派對戲完全是種胡亂收尾的偽荒誕寫法,只是在導演掌控力下才看不出雷。當然,瑕不掩瑜。

美術、音樂、完成度、戲劇衝突都極其精彩,無可挑剔。本劇是個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但設置了很多略顯刻意的矛盾與巧合、過於直白的隱喻,缺少了一份水到渠成的自然,因此也略減弱了悲劇的力度。

奉俊昊還是細長物體愛好者——甬道,護欄,燈管,水管,箭矢,鏈球,繩子,布條,電線,蟲腿,竹子,香蕉,筷子,樓梯,畫框,雨傘,帳篷支架,餐刀,麵條,手機音量條,微信對話框,摩斯電碼,印第安人羽毛,還有人們「蟲化」之後的胳膊腿,以及平躺的人,和從前幾部電影裡的隧道、列車、魷魚須一樣——把細長的東西全拿來就拼成電影裡完整的世界,真是大寫的一個服字。

高級的其實不是故事想說的道理,而是講故事的視聽語言。底層那種溫熱的卑賤演繹得可謂相當到位,上層的優雅冷血,則是在最後才吐露一絲寒光。客廳裡的互摸戲設計得最妙,底層的欲望總是如此真實而直接,上層的欲望卻不知包裹了多少不可告人的偽裝。

一場大雨就能折騰出這麼多事兒來,太厲害了,如果故事裡出現一塊大石頭,後面就要用上它,嘲諷力滿值:爸爸在體育館和兒子說的那段話聽得我一愣一愣的。看完之後冷靜想想,整部電影靠的主要還是韓片特有的誇張還有傑出的置景功夫,但能這麼舉重若輕,不是經典又是什麼呢?韓國拍「人之嘴臉」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所有登場人物都被符號化為抽象的政治隱喻和階級代表,也就是說,無論是底層還是上流社會的人物,其實都未被真正的理解。只怕,在政治正確的大潮流面前,反映現實但實際戲劇性題材的電影,已然成為現今國際電影的主流,這意味著,弱勢群體被消費的事實至今仍然沒有被改變。

底層階級也只能渴求每一個絕望黑夜中的希望微光:「不是有錢又善良,而是有錢所以善良」。 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劣根。

以前有個朋友給富人家做家教,小孩成績有所提高,主人給他包了個大紅包還送了條昂貴的皮帶。他向我炫耀這事,並問我要不要做家教,他來介紹。我問,萬一小孩下次考試失利,你怎麼辦?他白了我一眼,就沒有然後了。現在後悔莫及,感覺自己錯過了寄生的機會。

富人的庭院,窮人的「洞穴」;坡頂雨夜,富人卿卿我我;坡下大水,窮人慌如浮蟲,這才是真實的社會。

感謝奉俊昊的《寄生蟲》,撕裂社會的假象,袒露出真實給人瞧!

(老崔漫談 高迅編輯)

—END—

我是「老崔漫談」,歡迎關注和留言,讓我們一起漫談生活,暢想未來。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奉俊昊的《寄生蟲》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
    底層階級的賢男(《寄生蟲》中的底層階級被概括為特有的「蘿蔔乾味」,《綁架門口狗》中的賢男則繼承了那些「蘿蔔乾」)為什麼不和中產階層的允洙打鬥,而是和(最)底層的崔某呢?底層階級的基澤為什麼不和上流階級的東翊打鬥,而是和(最)底層的勤世呢?奉俊昊的底層階級主人公們不和上流階級的人鬥爭,他們只進行階級內鬥。像基澤家那樣為了爭奪工作而鬥爭,或者像賢男那樣為了保住工作而鬥爭。
  • 奉俊昊《寄生蟲》
    為何奉俊昊能深得世界各地電影節大獎評委們的喜愛?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奉俊昊的電影主題抓住了當下社會的脈搏。 作為「電影社會學家」,奉俊昊的電影一直在描述階層之間的固化與撕裂。《寄生蟲》就是一個講述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但與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不同的是,觀眾很難代入弱勢的一方,觀眾已經無法從類型套路上去享受電影。
  • 《寄生蟲》:奉俊昊鏡頭下的殘酷景象
    奉俊昊的《寄生蟲》給我們展示了殘忍的階級屬性。我們只是好不容易才做出了一部並非完美的《我不是藥神》而已,搞不好還是曇花一現的奇蹟,就如同當年的《霸王別姬》。但與奉俊昊此前的韓國本土創作相比,《寄生蟲》實際上更接近於一件做工完美卻毫無生氣的工藝品,它缺失的是那種人文氣息籠罩下的、聚焦底層生命掙扎狀態的荒誕幽默美感,以及奉介於商業導演與藝術作者之間的複雜姿態。
  • 奉俊昊的《寄生蟲》,給我們的導演好好上了一課
    奉俊昊的《寄生蟲》給我們展示了殘忍的階級屬性。那年」小印度「鬧事,新加坡不允許建築公司在周末用大巴士把印度裔工人運到小印度聚會。印度人為了一周一聚只能坐公關交通。那段時間,周末很多人都不太願意搭公共運輸,那些建築工人身上的味道,讓人窒息。雖然同情他們的處境,也知道沒有他們哪來那些高樓,可是很多人還是忍不住要鄙夷。
  • 《寄生蟲》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我們做了奉俊昊電影大盤點
    話不多說,我們這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奉俊昊的電影之路。奉俊昊韓國最具票房號召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導演,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憑《寄生蟲》拿下72屆坎城金棕櫚,在歐洲文藝片頹勢的情況下接棒了《小偷家族》,是亞洲第九個金棕櫚。2020年,奉俊昊憑《寄生蟲》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
  • 底層與更底層的零和博弈:奉俊昊是如何講述階級故事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寄生蟲》而言,在走向這個無底洞的過程中,奉俊昊為觀眾呈現了他講述階級故事的獨特視角與方式。無論住在地下室的是誰,他們與彼此鬥爭,而不與別墅的主人鬥爭。半地下與地下室本來並無本質區別,卻用來作為底層和更底層的區隔方式。「因為他們相信,底層階級手裡的資源有限,想要佔為己有,只能進行零和博弈(zero-sumgame)式的階級內鬥。」
  • 《寄生蟲》口碑炸裂,奉俊昊這次金棕櫚穩了?
    奉俊昊在這種階層二元對立之下,又隱藏了真正底層:生活在地下室的兩口子。奉俊昊在《寄生蟲》裡通過空間來表現階級:豪宅的一家是上層階級,住半地下室的是平民階級,而蜷縮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的可能才是真正的最底層階級。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而是正如奉俊昊所說,他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最舒服的敘述方式,將自己的創作靈感和創作熱情深深根植於熟悉的根本國土壤,用慢慢誠意去&34;良心之作。很多人認為,這些亞洲電影之所以得獎,是因為他們符合了歐美觀眾對亞洲底層人物獵奇思想,我倒認為不然。這些底層人物掙扎故事,放置任何國家都能找到情感共鳴,找到&34;深處暗角絕望無力的影子。
  • 導演奉俊昊與《寄生蟲》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人們是不會把善惡刻在頭上的。一般大家都是「灰色的」,適當地善良和小心,又適當地不良和卑劣。《寄生蟲》的人物也都是這樣的。雖然沒有帶著惡意,但是無法控制的事情時有發生。」黑色幽默與無法預測的悲喜劇 奉俊昊電影參雜著很多黑色幽默,讓人覺得荒謬而搞笑,又能不拖泥帶水的建立危機感,營造緊張氛圍。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是枝裕和也大為驚訝,原來好演員是可以將演技進行量化,不同的配比使得情感的釋放方式隨之變化,我們最終看到的片段,是安藤櫻7:3的情緒配比效果。《小偷家族》中父親扮演者中川雅也同樣是導演的"老搭檔"。在此,我們不過多展開,我們主要選用兩位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來看看導演與老搭檔、實力派之間的信任和默契。2018年9月奉俊昊《寄生蟲》殺青,同月是枝裕和的"老搭檔"樹木希林女士去世。
  • 奉俊昊如何拍《寄生蟲》?
    奉俊昊解釋。道德困境與社會時代議題 奉俊昊表示:「從哲學的觀點,道德混亂的概念總是讓我著迷。」他常在社會混亂的面貌下,安排底層角色面對困境的掙扎,讓他們一步步邁入危險。在《母親》中,媽媽為了證明兒子的清白,鋌而走險,她對兒子的愛超越道德常規。
  • 再看《寄生蟲》,韓國社會底層的生存環境的確很糟糕
    講述法拉利和福特兩家公司爭鬥史賽車電影巨製《極速車王》匯聚德尼羅、帕西諾和喬佩西三巨頭黑幫史詩片《愛爾蘭人》熱度一天比一天飆升讓全球影評人為之傾倒的DC漫改電影《小丑》鬼才昆汀獻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好萊塢往事》橫掃諸多電影獎項的戰爭片《1917》以及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不誇張的說以上電影,放在前些年裡的任意一屆奧斯卡中都會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熱門
  • 鳳凰藝術 | 我們離「奉俊昊」,還有多遠?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一舉斬獲包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四個獎項。是好萊塢改變了其審美標準,還是《寄生蟲》符合了西方人對亞洲人民掙扎生活的想像?說到底,《寄生蟲》與奉俊昊到底憑什麼?
  • 社會上流與底層生活無法逾越的鴻溝——電影《寄生蟲》的社會隱喻
    最終,當陰暗被揭開,我們看到是一幕社會悲劇的誕生。,從他的處女作《綁架看門口狗》開始,到《寄生蟲》為止,奉俊昊總共拍攝了七部電影長片。《綁架門口狗》海報在奉俊浩的處女作《綁架門口狗》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失業青年的掙扎
  • 《寄生蟲》 與導演奉俊昊真實經歷有關
    *劇組的技術人員設置了一個虛擬軟體,拍攝前,奉俊昊可以先在虛擬系統上完成一組鏡頭,如果對某個角度的鏡頭不滿意,隨時可以修改。「好多人來問我從哪裡借到的豪宅,首爾真的有這樣的貧民窟嗎?」奉俊昊頗有些得意,「他們知道答案的時候都很驚訝,我很高興看到這種反應,說明這部電影中構建的世界,足夠真實可信。」
  • 同樣聚焦社會底層的艱辛:《小偷家族》與《寄生蟲》有什麼區別?
    奉俊昊導演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是一部反映階層衝突的類型片,其主旨和李滄東導演的電影《燃燒》有相通性。影片以懸念的方式巧妙呈現了階層之間的衝突:一處居所,三種生活,地上地下,主人與寄居客。《寄生蟲》導演奉俊昊
  • 控訴人,奉俊昊
    有人說,他出身於中產家庭,從小生活優渥,按理說通常會無意識地忽略下層群體。但也許是中間層的位置,恰恰賦予了他全知的視角,讓他有機會去發現每個階層生活的不同,從而對階層有了深刻的體認。 在《寄生蟲》中,他用陡峭、暗黑的三層樓梯連接上下空間,富人和窮人,豪宅和地下室,日照和黑暗,上層和底層。
  • 韓國陷入《寄生蟲》「狂熱」中,政客提議為奉俊昊建博物館
    儘管這部電影的DVD早已在韓國發行,儘管新冠肺炎的陰影也沒有散去,但大量民眾還是興高採烈地戴著口罩走入影院,以在大銀幕下觀看的方式,來慶祝《寄生蟲》改寫韓國電影史的歷史性時刻。2月26日,黑白版的《寄生蟲》也將在韓國部分影院開始放映,預計屆時肯定還會有不少擁躉入場二刷、三刷甚至四刷。
  • 奉俊昊:讓韓國電影「出圈」的人
    我們不討論機遇,也不糾結奧斯卡的政治正確,更不是要在這幾個好導演中爭個孰優孰劣,只是純粹地聚焦於奉俊昊,探討他到底具有什麼優勢。還有金基澤一家的生存狀態:蝸居在潮溼陰暗的半地下室,窗戶裡透進來的一點點光不足以照亮整個房間,從狹小的窗口看出去,只能看到人們來來去去的腿和腳,還時常有醉漢在他們的窗口撒尿。牆壁上都是溼氣和黴斑,一起同居的除了家人還有四處亂竄的蟑螂。
  • 從奧斯卡獲獎影片《寄生蟲》,解讀奉俊昊導演喜劇電影的價值體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原保姆不為人知的秘密也浮現出來,兩個底層家庭為了爭奪生存機會,上演了一場荒誕的鬧劇,故事最終以悲劇式結局收場。影片製作精良,故事荒誕離奇,通過人物的命運走向反映了現實中的社會問題,極具諷刺和批判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