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廂無人駕駛汽車還未消停,這廂電動無人駕駛客車已經駛來。
據報導,今日(7月18日),歷時兩個月封閉測試後,中車電動把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客車在湖南株洲公開路測,完成自動過彎、自動超車等測試。介紹稱,這款車型為12米長純電動客車,可容納80人,這是國內首次在該車型上應用智能駕駛技術。
金羊網
可見,電動無人駕駛客車還是以平常方式啟動,行駛途中,方向盤會自行微調,保持預定行駛方向。依據前方所遇障礙物不同,客車會作出相應超車或減速停車判斷,如前方有行進車輛,客車或選擇換道超車。若有緊急情況,中車電動總經理助理唐廣笛告訴金羊網,智能駕駛客車會依照緊急程度,採取相應減速度制動。現場視頻
還有點與普通客車有別,過去儀錶盤變成數字顯示屏,看到的是行駛速度、路障、電量等數據。
電動無人駕駛客車測試行駛了5公裡,直線行駛最高速達40公裡/小時,轉彎行駛則為15公裡/小時。
說到無人駕駛客車,兩年前國內有宇通客車先行一步路測。宇通測試的是由客車ZK6105改裝的智能客車iBus,公開資料顯示ZK6105系列客車車長約10米。測試總裡程為32.6公裡,從鄭州市鄭開大道城鐵賈魯河站至開封市開遠門站。行程中經歷換道、超車等測試,最高時速達68公裡/小時。
用公開信息作比較,中車電動智能駕駛客車或較宇通測試的傳感器配置有些許差異。
前者,車身共裝有8個傳感器,包含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高精度組合慣導等,其中攝像頭涵蓋夜視攝像,理論能實現白天、夜晚智能駕駛;客車則配有2個攝像頭、4部雷射雷達、1部毫米波雷達以及組合導航系統。據金羊網稱宇通智能
另外,車長會影響實現智能駕駛的難度,兩者呈正相關。中車電動智能駕駛客車,車長為12米,較之前宇通測試車輛長。
宇通是,推出智能公交解決方案,報導稱方案實現了智能客車、智能運營、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但似乎距離切實落地,無人駕駛客車量產恐怕還得等些時日。最新新進展
放眼國外,無人駕駛客車也有些測試案例。
去年11月獲得3000萬英鎊融資的Navya,是家來自法國的無人駕駛電動巴士研發商。今年1月,公司推出的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進行了為期2個禮拜,每天8小時的試運營。測試期間沒出現安全事故,但基於安全考慮測試最高限速在19Km/h。Arma自動巴士
36氪有小夥伴現場體驗了這輛自動巴士,據她所說,運行速度確實較慢,當遇到不同障礙物,巴士能自行判斷,稍微偏離原軌跡閃避或是緩慢停下。
還有點好處是,通過手機App能叫車,上車後乘客在控制面板上輸入目的地,巴士會自行計算確定最優路線。這輛巴士最多能載15名乘客,最快車速為45Km/h。Arma自動巴士
同為法國的公司EasyMile做的也是無人駕駛巴士,且。EasyMile推出的無人駕駛巴士EZ10,最多能承載12人,6人有座位,6人站立,行駛速度為20km/h,最高時達40km/h。與Arma自行確定最優路線有些不同的是,EZ10運行之前要設定GPS路線。迄今,EZ10已在芬蘭、瑞士投入使用。去年EasyMile還與達成合作,在千葉市豐砂公園內試運營EZ10;今年6月,也引進了這款巴士。已實現商用日本DeNA公司臺灣
也有無人駕駛巴士試運營,不過該巴士是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在Arma巴士基礎上改造,安裝了4個攝像頭,8個雷射雷達,使得它能360度監測周邊環境。此外,車內還安裝有GPS定位系統和3G通訊系統。同時,南大還與新加坡的陸路交通管理局(LTA)達成協議,共同開發無人駕駛巴士技術。新加坡
縱觀國內外情形,無人駕駛客運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更多是小範圍試運營,小心試探。且客車容量還較有限,速度亦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