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準媽媽們最害怕看到的恐怕就是陰道出血了。其實自打進入青春期,月經已經來了多年,按說早應該對出血習以為常。有些姑娘面對恐怖片裡血絲呼啦的場景,也都能談笑風生。可是一旦懷孕後看到出血,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完蛋了,完蛋了,孩子保不住了……
其實,這多半是因為看了太多影視作品中流產的鏡頭,通常女主角下面流血就意味著流產。
那麼,從專業的角度看,孕早期陰道出血的情況到底有哪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
1、出血的時間
出血是懷孕幾周後出現的?是在活動後、睡醒後還是上廁所後?
2、血液的狀態
是鮮紅色還是深褐色?是粘稠的還是清冽的?
3、流血的速度
是持續不斷的,還是間斷的,抑或是偶爾流出?
4、血量的多少
觀察出血量,跟日常的月經量進行對比,是與之相當、偏少,還是不及?
5、伴隨的症狀
有沒有不適,如腹痛、頭疼、頭暈、噁心、嘔吐等?
在以上情況逐一了解的過程中,可能有些人已經停止出血了。是的,就是這麼隨心所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如果持續出血,可以及時去醫院諮詢,諮詢之前建議媽媽們可以先了解以下內容。
很多孕媽在孕早期都會有點滴狀的少量陰道流血。如果這樣的出血發生在懷孕後的6-12天,很可能是受精卵著床引起的出血,這種情況的出血量一般比較少,顏色和月經血很像,可能會持續1-2天。
另外,懷孕後在激素的作用下,宮頸黏膜上的血管會擴張,宮頸變得很脆弱,比較激烈的動作或者一些其他刺激也可能會導致陰道流血。
如果準媽媽只是偶然發現了點滴的褐色出血,沒有腹痛等其他症狀,一般不需要太擔心。
這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方式,正常人大概會有15%的流產率。更少一部分人會出現生化妊娠,簡單來講,就是各項化驗檢查都提示懷孕了,但是受精卵並沒有著床。通常表現為月經推遲一周左右下身才開始慢慢悠悠地出血,出血量跟月經量差不多。
隨著受精卵的發育,絨毛膜逐漸形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包裹胎兒和羊水,和子宮內膜緊密貼合,但在某些情況下會分離,導致出血。有些孕婦在懷孕七八周做B超的時候會發現孕囊旁邊有血腫,通常感覺肚子發緊或有輕微不適。一般來說,隨著胎兒的日漸發育,這種情況就會消失。
一般建議各位在備孕期間就把宮頸的毛病都查明白了,如果有問題及時處理,沒有問題就安心備孕。由於宮頸病變發展很緩慢,所以也可以生完再說,只不過整個孕期的確都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而且並沒有伴隨症狀。
息肉本身不是什麼大事兒,但很煩人。因為出血量很少,可淋漓不盡,不管懷孕與否,它總是雷打不動,所以通常建議大家在懷孕前解決這個問題,不然孕期出血幾乎是分分鐘的事兒。
等把前面那些問題都排除了,再考慮流產,正常人的流產率是15%。
如果出血量和月經差不多,同時伴有下腹部墜脹、疼痛的症狀,那麼很可能是先兆流產。出現了先兆流產也不是說寶寶一定保不住了,只要胚胎是健康的,經過治療,大部分寶寶都是可以挺過來的。
流產的妊娠物完全排出,出血會逐漸減少,腹痛減輕,是為完全流產,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如果妊娠物沒有完全排出,出血仍多,腹痛明顯,為不完全流產,多數情況下需要緊急清宮。
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生長聽上去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是生命的發展需要足夠的空間,除了子宮之外,其他地方都不行。當受精卵在狹窄的輸卵管或者沒著沒落的卵巢上停下腳步開始生長的時候,一般會出現兩個結局:孕囊破裂之前,少量出血;孕囊破裂之後,大量出血。總之,都會出血,還伴有劇烈腹痛。這個時候就需要儘快去醫院比較合適。
這算是一個小小的補充。很多人上完廁所發現紙上有血,結果把以上可能性都想了一遍,最後檢查才發現是尿路感染,血是從尿道口出來的,真是虛驚一場。現在你們知道『靜一靜』的必要性了吧?
微信公眾號 | XIUMIUS
新浪微博 | @秀米XI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