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縱觀出道18年,她是否「高開低走」,資源逆天反把自己「玩糊了」?
聽聞迪士尼打造《花木蘭》耗資逾2億美元,我很震驚,因為正在熱映,用到真波音747撞牆的科幻巨製《信條》也只花了2億美元。
《信條》打造出了一個時間逆行的新世界,有硬漢、有美女、有飆車、有遊艇。
《花木蘭》有什麼?它憑什麼花掉2個億美金?這部片子迄今宣傳上最大的亮點,就是華裔女星——劉亦菲。
2億美元打配合,仍然沒有捧出眾望所歸的花木蘭,劉亦菲被群質疑「嘶吼式表演」「無表情」。
甚至還扣著「面部下垂」關鍵詞上熱搜。
要知道,出道十幾年,「神仙姐姐」的名頭絕非浪得,她本極具觀眾緣,一直備受寵愛。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清楚記得《金粉世家》熱播時,班裡的男同學談論最多的不是冷清秋,而是白秀珠。
原話是:「白秀珠特別漂亮,說話也好聽,看不到她就難受。」
鵝蛋臉,一雙懵懂乾淨的大眼睛,長發飄飄,聲線獨特,在顏值巔峰的董潔面前毫不遜色。
由於本人討喜,連帶角色的撒嬌和傲慢,都變得可以理解。
劉亦菲劇中勾引金燕西,破壞男女主角婚姻,不招一句罵名,光憑這一點就得讓《三十而已》的林有有羨慕上天。
2003年,劉亦菲入了大導演張紀中法眼,出演《天龍八部》中的顏值擔當——王語嫣。
金庸武俠劇選角兒是最難的,單論顏值一般人都難以勝任。
金庸先生在書中妙筆生花,寫出眾多人間難得一見的「仙女」級小姐姐,王語嫣更是一眾金庸迷的夢中情人。
即便如此,16歲的劉亦菲一亮相便廣受好評。
金庸劇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出演了王語嫣的女演員多會出演小龍女,兩個角色有相似之處,小龍女更加登峰造極。
不過,仍然需要歷練的劉亦菲,先在2004年出演《仙劍奇俠轉》趙靈兒。
看過這部劇的一定印象深刻,李逍遙第一次見到靈兒,這個容貌姣好,大眼睛的小姑娘是多麼活潑動人。
劇中。胡歌和劉亦菲擠在柜子裡,鏡頭懟臉特寫,劉亦菲大眼睛滴溜溜轉,把一個純潔俏皮的趙靈兒演活了。
大家都愛得不行,當時逍遙哥哥說要忍不住對她「做壞事」,我是十分信服的。
二、仙女養成
2005年,劉亦菲迎來了至今的巔峰之作《神鵰俠侶》,這部劇把她捧上「神仙姐姐」寶座。
即便是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的超級粉絲,也贊成,劉亦菲太適合小龍女這個角色了。
第一,年齡相當。劉亦菲出演小龍女的時候剛剛18歲,此前最經典小龍女扮演著李若彤,出演時已經年近30。單憑這份少女感就完全不輸前人,重拍經典,她做到了不被罵。
第二,美貌。金庸筆下的小龍女,容貌秀美,尤其以「純淨」取勝。披著一襲輕紗般的白衣,尤似身在煙中霧裡,看來約莫十六七歲年紀,除了一頭黑髮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麗絕俗。——金庸《神鵰俠侶》
黑髮、雪白、絕俗,這些詞用在當時的劉亦菲身上毫不為過。
第三、神情。今天劉亦菲出演花木蘭被吐槽「沒有表情」,巧的是,出演小龍女,要求就是沒有表情。楊過抬起頭來,與她目光相對,只覺這少女清麗秀雅,莫可逼視,神色間卻冰冷淡漠,當真潔若冰雪,卻也是冷若冰雪,是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樂。——金庸《神鵰俠侶》
就這樣,劉亦菲幸運地遇到了一個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若說唯一有點欠缺的地方,就是小龍女的目光寒若冰霜,劉亦菲眼神還是弱了一點,但這一點點瑕疵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劉亦菲就是很多人心中最美的小龍女,不信看對比圖。
綜上,劉亦菲起步是靠電視劇走紅的,而且特別適合武俠、仙俠劇,擅長演繹表情冷漠,超凡脫俗的女性角色。
按說這幾部戲拍下來,劉亦菲的團隊應該能為她做出精準定位,可是接下來,他們不按套路出牌了。
三、劍走偏鋒
走紅後,資源多了起來,選擇是個大問題,劉亦菲開始劍走偏鋒,不再接電視劇。
她先學別人「演而優則唱」,憑著人氣出了兩張專輯,熱歌勁舞卻沒能拍打起什麼浪花。
轉身,她又急吼吼走上大熒幕,從此摸爬滾打,可惜屢敗屢戰。
我們看看劉亦菲這些年主演的電影:《功夫之王》《銅雀臺》《夜孔雀》《烽火芳菲》《第三種愛情》。
說實話,這些電影,我不能說都沒看過,但我都沒看完。
看不完,比沒看過應該更可怕吧。
這幾部電影裡,可以看到劉亦菲對更厚重的人物角色的追求,也能看到她對文藝片的青睞。
本來,演員積極接觸大熒幕,期望拿拿獎,也無可厚非,可是眼看勢頭不對還在這條路上跑到黑,有點無法理解。
也許神仙姐姐真的不缺錢,那不是還有對藝術的追求嗎?
在電視劇上廣受喜愛,電影方面缺乏口碑,為啥就不拍最拿手的電視劇,非要和電影死磕?
看看前輩孫儷,同樣是電視劇起家,也在火了以後出過專輯,拍過電影,看來女明星真的都一個路數。
不過很快她就找回自我,繼續在電視劇的道路上辛勤耕耘,成為名副其實的電視劇女王。
再看同齡的後起之秀趙麗穎,一直守在橫店拍電視劇,一部又一部佳片,硬是把這個曾經「招黑」的小土妞,推上了「金鷹獎觀眾最喜歡的女演員」寶座。
世界上的人熙熙攘攘,終其一生不就是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事嗎?
四、尋求突破?
多年前,劉亦菲參加綜藝,主持人說感覺她總是很安靜,劉亦菲立刻反駁:「你們為什麼會這麼看我,其實我也可以很嗨呀。」
一邊說著還配合音樂搖擺起來。
可是她試圖想表現出很嗨的樣子,在觀眾看起來仍然很文靜。
當時我朋友撇了撇嘴說:「她還真是嗨不起來,跳個舞腳像黏在地上。」
還有一次,劉亦菲接受採訪時,被記者稱呼為「神仙姐姐」,她連連否認,避之不及。
她大概沒有想過,在觀眾心中,是把多麼珍貴的一個詞給了她。
作為一個演員,追求「高級感」我可以理解,追求「多樣化」也完全贊同。不過追求和嘗試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不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嗎?
任何人都不是360行的狀元,任何演員也不可否認都有自己的戲路,有人戲路寬,有人戲路窄。
追求的過於激烈,結果就是把自己搞得很彆扭吧,作品也跟著彆扭,觀眾看著彆扭,這大概就是「不叫好」的原因。
這些年,劉亦菲一直急於突破自我,其實自我有什麼好突破的,你都已經擁有那麼多優點,把他們發揚光大不好嗎?
我記得一位老藝術家曾說過,一個演員,能演好一種類型的角色已經很好了。
甚至很多演員認為,一輩子能有一個經典角色已經非常幸運。
劉亦菲的問題,恰恰不在於她不努力,而在於她過於努力,顯得有些「貪心」了。
導致的結果是,她一直被擺在一個高級的位置上,卻始終沒拿出高級的成績。
近些年關於她最火的新聞,大概就是和韓國演員宋承憲一段不濃不淡的戀情,然後就是關於她和她媽媽還有養父陳金飛的坊間傳聞。
人,還是貴自知的。
五、勇拍《花木蘭》
拍攝《花木蘭》劉亦菲期待嗎?顯然是的,她說:「這是一次可以過癮的機會。」
劉亦菲投入嗎?也是的,她說:「每天讓自己暫時忘記自己是誰,投入到木蘭的喜怒哀樂之中。」
她與角色有共鳴嗎?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她說:「作為一名演員,我也像是勇士。」
她畏懼壓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她直言:「我覺得儘量不要有這種雜念,每一個角色我都會給同樣的尊重。」
她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動力嗎?必須有,劉亦菲提到有人問她:「是不是想憑藉該片走向世界舞臺?」
她回答:「表達對我們民族的情懷和我們的精神面貌,是極有意義的事。
她努力了嗎?當然,劉亦菲為了拍攝該片,參加了體能訓練,做了射箭、紡布訓練。
據說,選角時,導演就是看中了她「能吃苦」的精神。
然而,結果還是並不理想。
最後,希望各位影評人筆下留情,不管怎麼說,我終究還是憐惜著心中最美的小龍女。
祝好,劉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