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播的日劇《Code Blue》第三季又一次掀起了醫療劇的熱潮,除了欣賞高顏值外,也讓我們學到不少相關急救知識。劇中的醫生在出現危機時會高喊「Code blue!」,一旦這個「代碼」被「激活」,距離此地點最近的醫生、護士或當天值班的急救小組就會帶上必要的醫療器械前往救援。許多「良心」醫療劇,例如《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等也有出現過類似「代碼」。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代碼的神秘面紗。
在醫學上,code blue是指當醫生發現病人在醫院或診所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時,需要一個團隊到特定的位置進行搶救及心肺復甦的一個口號。事實上,在國外,醫院或診所為了管理或告知員工出現緊急情況可以制定自己的代碼,許多機構使用顏色(例如」紅色"、"藍色"等) 來標識特定類型的緊急情況。為什麼要用顏色對院內緊急情況進行分類?這些顏色分別代表哪些情況?接下來小編就帶你了解醫院緊急代碼(hospital emergency code)的前世今生。
當醫院內發生緊急情況時,為了快速傳達重要信息,減少誤解,同時避免患者在醫院產生壓力和恐慌,我們需要一種簡潔、含蓄而有力的「語言」,「代碼」應運而生。1997年由澳大利亞首先開始使用醫院緊急代碼。這種由顏色標識特定類型緊急情況的編碼方法在2000年以後開始在加拿大、美國等多家醫院出現。在美國,許多醫院將醫院緊急代碼印在胸牌背面以方便使用。但由於醫院緊急代碼系統出現的時間較短,各國之間的代碼尚未完全統一,不同顏色在不同國家所代表的含義仍有細微的差異。
■ 藍色代碼(Code blue):藍色代碼是所有醫院緊急代碼中最為通用和常見的,它通常表示有患者需要緊急心肺復甦或者搶救,多見於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
■ 紅色代碼(Code red):紅色代碼通常代表火災,在紐奧良和洛杉磯的部分醫院,紅色代碼也可指燒傷的患者。
■ 橙色代碼(Code orange):橙色代碼通常指危險品溢出或者暴露,如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物質等。
■ 粉色代碼(Code pink):粉色代碼指有嬰兒或者兒童被拐賣或者綁架。通常會在粉色代碼後加一個數字以代表兒童的年齡,方便尋找被拐兒童。如Code pink 3,表示有一個三歲的兒童被拐賣。
■ 灰色代碼(Code grey):在加拿大,灰色代碼指核心設備故障;而在美國,灰色代碼通常指醫院出現了未攜帶武器的鬧事者,需要安保人員介入。
■ 銀色代碼(Code silver):銀色代碼比灰色代碼更嚴重,通常指出現了帶武器槍枝的人。
■ 黑色代碼(Code black):在美國,黑色代碼常指出現集體安全事故,如炸彈威脅,而在澳大利亞,黑色代碼常指個人生命受到威脅,如綁架、毆打等。
■ 黃色代碼(Code yellow):黃色代碼通常代表有成年病人走失。
■ 紫色代碼(Code purple):紫色代碼在不同國家差異比較大。在加拿大,紫色代碼指急診已飽和,無法再收住新急診病人;在澳大利亞,紫色代碼指炸彈威脅;而在美國,紫色代碼指綁架事件。
在國內,隨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聯合委員會)標準的引入和推廣,各大JCI認證的醫院在建立健全急救設備管理制度及制定緊急預案進行系統培訓的同時,不少醫院把制定急救代碼納入患者安全目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醫療規範化的進程,相信會有更多的醫院開始使用醫院緊急代碼。
介紹了那麼多不同代碼的含義以後,小編還是要強調一點:由於醫院緊急代碼出現的時間尚短,各國乃至各地區間的代碼含義不盡相同。在跨醫院的緊急搶救時如果忽略了這個重要信息,容易發生溝通錯誤,導致巨大風險,因此在世界範圍內統一醫院緊急代碼的含義勢在必行。就目前來說,醫院緊急代碼只是各醫療機構通過內部約定俗成的習慣來制定的。雖然國內尚未全面推廣醫院緊急代碼,但部分醫院已出現醫院內部的緊急代碼機制,如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7979」急救項目,青島蓮池婦嬰醫院的「999」急救代碼等,相信未來出現統一的醫院緊急代碼系統只是時間問題。
好了,關於醫院緊急代碼就介紹到這裡,下次聽到有人喊code blue可不要傻傻以為是某個香水的牌子呀。當然,祝大家以後的職業生涯一帆風順,手術一切順利,永遠不喊code blue。
按圖中央二維碼,關注圍術期最有價值的平臺
聲明:本平臺刊載文章不代表個人觀點,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文章來源於網絡,歡迎投稿。如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及時刪除。
投稿郵箱:gmjzdjt@qq.com,期待您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