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的主要特點

2020-12-24 騰訊網

作者簡介顧德融,1935年生,江蘇蘇州人。196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1960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為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1987年為無錫江南大學副教授。2000年為江蘇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教授。先後發表《中國古代人殉人牲者身份探析》、《我國古代的人殉和殉節》、《蠡湖和範蠡、西施》等論文三十多篇。朱順龍,1964年生,上海人。1981年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學習,師從胡厚宣、楊寬等先生,學習甲骨學和先秦史,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復旦大學文博學系。已發表古文字學、考古學、文物學等領域的論文幾十篇,合作專著《春秋史》一部。現在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復旦大學中日書道研究中心研究員。出版專著《陶瓷與中國文化》、《晉唐宋元書畫珍品選》、《三峽考古叢書之一》等多種。

春秋時代是中國古代大轉變的時期,這是學術界一致公認的,但究竟生產力發展到何種程度?社會性質是什麼?上層建築起了哪些變化?中華民族是否已經形成等問題,各人看法分歧很大。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認為春秋時代有以下主要特點,也是我們貫串全書的基本看法:

(一) 春秋時代已進入鐵器時代

80年代的學術界一般認為戰國時期中國才進入鐵器時代,但80年代以來鐵器不斷有新的發現,各地出土了相當數量的西周末至春秋早、中、晚期的鐵製武器、工具和農具,證明鐵器生產由西向東、由北向南逐漸擴展,最終使春秋列國的生產力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青銅時代逐步過渡到鐵器時代。

由於進入了鐵器時代,春秋時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明顯的發展,農業中因鐵、銅金屬工具的使用,促進了墾荒和水利事業的進步。手工業因鐵器工具的應用,出現了線刻、金銀錯等許多新的工藝。商業的發展,表現為春秋後期金屬貨幣的廣為流通,城市和私商的普遍出現,反映了商品經濟的長足發展。春秋時代的經濟,無論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出現南方長江流域地區後來居上的發展勢頭。

(二) 春秋時代是大國爭霸的時代

由於周天子東遷後王權的衰落,春秋時代由統一走向分裂,出現了各國諸侯競相爭霸的局面。先由鄭莊公葛之戰大敗周桓王,突破了周天子的權威,一度形成鄭獨強的形勢。接著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首先稱霸;繼齊之後晉文公城濮之戰勝楚,形成了晉國的霸業,自此晉楚開始了爭奪,到楚莊王勝晉,成為第三個霸主。晉滅狄後國勢恢復,晉楚於是長期相持,最終出現中原維持暫時和平的局面。隨著北方政局的緩和,南方吳、越進行混戰,並先後北上爭霸,春秋時代至此結束。綜觀春秋大國爭霸,主要是晉楚之間的長期爭霸,到後期由南、北爭霸變為南方吳、越爭霸,這種歷史重心的轉移,正是春秋時代南方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三) 春秋時代是宗族公社瓦解時期

中國是否經過奴隸社會一直是史學界爭論的問題。我們認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和西方希臘、羅馬不完全一樣,有自己的特有規律。所謂「井田制」就是貴族統治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族公社,農業中從事生產的勞動者主要是公社成員,而不是奴隸,同樣在手工業中也存在類似的公社組織。雖然西周、春秋時代奴隸的數量相當多,但佔主要地位的卻是從事家內事務,以「臣妾」為代表的家內奴隸。宗法制度就是維護宗族公社的一種政治制度。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生產關係也跟著變化,井田制形式的宗族公社到春秋時代開始瓦解,出現了國家剝削小自耕農、地主剝削佃農的封建生產關係的萌芽,中國由東方式的宗族公社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四) 春秋時代中華民族已開始形成

西周瓦解後,周天子的地位日益衰落,原來多數在邊疆的「戎」、「狄」、「蠻」、「夷」等族紛紛進入中原,與中原的華夏族長期雜處、互相交流,使各族之間在生產和生活上逐漸接近,本來以牧業為主的戎狄也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定居建家、建國,再加上相互通婚,民族之間的差別漸漸縮小,最後走上融合的道路。在春秋前期,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稱霸,但後來屬蠻夷的楚國日益強大,與中原屬華夏的晉國互分天下,長期相持,至春秋後期蠻夷之國吳(吳雖姬姓,實屬荊蠻)、越又先後稱霸,說明華夏和蠻夷之間已難於區別。在民族經濟、文化融合的社會基礎上,通過長期的兼併戰爭,至春秋結束時,華夏族和「四裔」之間的融合在中原已經基本完成,中華民族已開始形成。

(五) 春秋時代是政治制度大變革的時期

在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礎上形成的世族和世官制,到春秋中期以後隨著井田制和宗法制的瓦解而逐步衰落,到戰國時世族、世官制最終被君主集權的官僚制度所代替。各國地方行政組織逐步由採邑制轉變為縣、郡制。春秋各國的刑法也有了實質性的突破,有些國家公布了成文法,這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上的一大變革,從此法律公之於眾。

由於春秋時戰爭頻繁,導致軍事體制包括軍隊組織、作戰兵種、武器裝備、軍賦徵收等制度都比以往完備。在總結實戰經驗的基礎上,軍事理論有充分的發展,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

(六) 春秋時代是各階級、階層劇烈鬥爭和重新組合的時期

由於春秋時代是從宗族公社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反映在階級關係上出現了劇烈的鬥爭,奴隸紛紛逃亡,手工業者先後起義,「國人」不斷暴動,在階級鬥爭的催動下,原來西周寶塔式的統治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地位逐層崩塌。各國政權在不斷的內部鬥爭中陸續更迭,晉、齊、魯、宋、鄭等國自下而上執政,秦、楚、吳、越等國自上而下進行改革,新舊貴族之間不斷爭鬥和兼併,為封建的新政權的出現開闢了道路。西周時期建立在統治宗族公社基礎上,內部又有嚴密宗族關係的世襲宗族貴族,到春秋時代因井田制和宗法制的瓦解而逐漸分化,出現了新的以私有土地制為基礎的封建地主,他們逐步控制了各國政權,形成新的封建貴族。春秋晚期因私學的興起,士階層漸由「武士」開始向「文士」轉變,「士」的力量不斷擴大,為戰國時各國君主依靠「士」的新階層逐步建立集權的封建官僚機構奠定了社會基礎。隨著宗族公社的瓦解,原來的庶人,即公社農民,轉變為封建社會的自耕農或佃農,原來的官府工商業者也變為私人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的上層上升為統治階級,成為封建社會的地主、大商人和手工業主。奴隸階級到春秋時代也有分化,少部分奴隸得到解放變為平民,但大部分仍是封建官府和地主、商人的奴隸。

(七) 春秋時代是思想文化急劇變化的時期

西周時某些士大夫開始突破原始宗教的迷信思想——天道觀的絕對統治,形成了人本主義的思想。至春秋時,又有一批士人進一步發揮人本主義思想,明確提出「天道遠,人道邇」的主張,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始宗教的迷信禁忌。春秋後期更出現了提倡人道主義的「仁」為本的孔子和主張「道」為萬物之源的老子,他們系統的哲理開啟了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先河。

春秋時代的文化各方面均有新的發展,出現了最早的紀年體史著《春秋》;詩歌更向民間和地區性伸展,形成了十五「國風」;音樂產生了新樂和樂人,以及孔子的音樂理論;工藝美術也突破舊禮制的束縛,向更實用、更精美的方向邁進;器械製造、天文、數學等科學技術也有明顯的進步。

(八) 春秋時代是風俗禮儀大變遷的時期

春秋時代「禮崩樂壞」,西周的禮儀制度被打破,「吉、兇、賓、軍、嘉」五禮均已起了巨大變化,原來天子、諸侯、大夫、士的等級被顛倒,下級僭越上級禮制的情況普遍發生。

由於春秋各國間頻繁的戰爭和外交活動,以及各國內部激烈的鬥爭,使得諸侯大夫間的聘禮、會盟、校閱、通婚等賓、軍、嘉等禮儀進一步發展。

因為社會的大動蕩,華夏和夷狄間的民族鬥爭和融合,加之各國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等諸原因,使春秋時代出現了人們既仍普信原始宗教禮儀,部分士人又懷疑和反對巫術迷信;婚姻習俗既自由混亂,又提倡婦女遵守貞節;喪儀制度既不相統一,又逐漸創新趨同;人殉制既普遍繼續,又開始動搖等一系列互相矛盾交錯的社會情況。

春秋時代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風俗習慣,也因各國經濟的發展而呈現區域性的變異。西周以來的尚武民風至春秋後期開始向尚文轉化,貪利縱奢和避利節儉之風相互交叉,反映了春秋時代大變動的社會風貌。

——摘自顧德融、朱順龍《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

相關焦點

  • 張毅 | 《春秋》、《左傳》以及春秋時代
    可是,到了孔子這個時代,社會生活的變故多極了,看看一萬六千多字的《春秋》——「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天災人禍,不可勝計。學生們就從具體事相中來理解時代、理解正義、理解人在時代中的命運,理解甚麼是對、甚麼是錯,思考在這樣的時代裡怎樣作一個君子。魯《春秋》就是這樣得以流傳下來的。
  • 戰國時代?醒醒吧,後市場的春秋大夢!
    春秋,本為天道。西周滅亡,老子一句「天道遠,人道邇」,春秋始為人事。春秋戰國,因此得名。那麼後市場是否已經走過春秋,進入戰國呢?本期粥鋪觀察為您帶來嘉賓分享:中國後市場到底處在春秋還是戰國時期?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目前的中國後市場,連春秋時期都還沒有進入,更別談戰國時代了。各位「霸主」的位置是否能坐穩恐怕也是個大大的問號,甚至連霸主都沒有,僅僅是周王室震懾下的各路小諸侯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春秋時期作為東周前半階段,也是周王室衰落的開始,春秋五霸基本上不具備滅國戰爭的實力,甚至連滅一個小國的國力也難以支撐。
  • 春秋時代究竟是不是孔子所講的「禮崩樂壞」的時代呢?
    所以,春秋時代的戰爭與會盟,實際上也是大國對小國的掠奪。然而,在爭霸戰爭中苦難最深重的還廣大下層民眾。他們不僅要滿足本國貴族的各種貪慾,還要擔負霸主國對各小國家的各種掠奪與剝削。他們終日勞動在田地裡,卻難得飽暖,還要服兵役及各種名目的徭役,財產與生命得不到任何保障。先進的知識分子同情廣大民眾的災難,設計各種施行仁義的政治構想。
  • 易中天: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的時代
    東周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封國間的爭霸持續了五百多年,混亂而殘酷,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春秋戰國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改革,都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深遠且持久的影響。
  • 春秋戰國:一個不安卻充滿活力的時代,「變」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在這期間內所出現的各種變革,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成為影響時代發展的重要變因。時代的巨變伴隨著諸侯爭霸與圖強的激烈競爭,於是掀起改革變法的狂熱風潮。 春秋戰國時代的大變動,簡言之,是一場「禮」與「法」之爭。無論在政治、文化、經濟、軍事方面,皆與西周產生完全不同的型態。而時代變動之中,春秋與戰國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差異。
  • 「春秋」時代的詩意與大義
    作家趙松,一方面有著「整舊如舊」的情懷,希望他的這些故事能保留《左傳》等古籍原典傳達的先民氣質,另一方面又有心加入現代寫作擅長表現的心理視角和感受力。就以先民的儀式來說,他對儀式中人的身體的刻畫可謂一場冒險:儀式主要是身體的,身體則關連著感受;但人體動作又是最難形諸文字的。
  •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時代的「姓」和「氏」有何意義?
    不只周朝分成西周和東周,東周還能分成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而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一般認為是韓、趙、魏三家分晉。為什麼三家分晉這麼關鍵呢?春秋和戰國又有什麼不同呢?大家或許聽說過,春秋是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但事實上,戰國的崩壞程度比春秋嚴重許多。
  • 劍春秋:一個時代的特徵與強悍『春秋劍』(賞析)
    這是一個真正屬於劍的時代。春秋史詩《孫子大傳》劇照春秋時期是青銅器發展歷程中,鑄造工藝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而春秋晚期到戰國開始,鐵兵器開始走向戰爭的舞臺,中國歷史開始迎來了下一個劃時代的文明——鐵器時代。
  • 亂世求生:春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只是那個年代慘烈風俗的一瞥:」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春秋時代的秦景公更是帶了186人去另一個世界,堪稱當時的殉葬之極。秦景公殉葬坑除了從死,春秋時代少數國君還保留了活人祭祀的習俗,比如根據《左傳-僖公十九年》記載,宋襄公為了威孚東夷人,於是執滕子、鄫子,還命令邾文公用鄫子祭祀灶神。
  • 天下收藏-春秋戰國玉器
    中國古代玉器中,春秋戰國玉器一直深受廣大藏家們的喜愛。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之精、造型之靈動也是歷代玉器之中的精品。紫色百合香與您暢談天下收藏故事,使您對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更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二、春秋戰國-玉器與禮學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多為王室貴族所喜愛和爭先選用的品類。春秋戰國文人把美麗的和田玉與我國傳統的禮學一起結合研究分析,所以玉有五德、君子比德於玉這樣的深奧學說便應運而生。三、春秋戰國-玉器特徵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一般多為「虎形眼」。這種「虎形眼」兇猛異常,會帶給人一種氣勢威武之感。
  • 關羽秉燭讀《春秋》,「一本書」和「一個時代」的歷史魅力
    中國歷史上,有一本書叫《春秋》,有一個時代被稱作「春秋時期」。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武聖人叫關羽,一手捋長鬚,一手執《春秋》,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但彰顯了關羽文武雙全的形象,更讓《春秋》廣為人知。史書《春秋》與時代「春秋」是一回事嗎?關羽又為什麼喜歡讀《春秋》?
  • 春秋戰國時代的次等諸侯——宋、鄭、衛及魯、邢(1)
    序言: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相繼而來。但是春秋戰國時代諸侯國的演變也是有漫長的過程的,除了霸主和七雄以外,還存在一些僅次於霸主七雄之外的次等諸侯國。
  • 所謂的「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人?很多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說起「春秋五霸」,相信哪怕只有初中學歷的人都會對此有一定印象,不過,中學歷史課本上所說的春秋五霸,其實只是一種歷史課本所揀選的觀念。 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並不統一,那麼,春秋時代的霸主是依靠什麼標準產生?又應該分別是哪些人?
  • 羅茨增氧機的兩個主要特點
    一六機械給大家介紹一下羅茨增氧機的兩個主要特點羅茨增氧機的兩個主要特點:羅茨增氧機用於通過水下曝氣為魚蝦提供氧氣,解決了傳統增氧機振動大、噪音大、氧化不均的缺點下面將具體介紹羅茨增氧機的兩個主要特點。1.高效溶解:微孔曝氣和氧氣管,表面密密麻麻地覆蓋著超細孔通道。原料由疏水材料製成,與水膜的親和力小。水膨脹時水壓差小,導致管壁周圍產生的氣泡溢出。水域和水的接觸面很大,流動速度慢,水流在水中漂流,氣體循環長時間運動和接觸,氧氣傳輸和更換效率特別高。
  • 日本人超愛中國春秋戰國時代!
    而且除了《三國志》之外,熱切的視線尤其投向春秋戰國時代。       其中,具有壓倒性人氣的是《KINGDOOM》(中國名:《王者天下》)。      關於《王者天下》,我曾在本專欄中介紹過(《殭屍先生》和《王者天下》讓日本年輕人追捧的「中國」),而這一作品最近重新受到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被拍成了真人版電影,2018年10月正片的影像被部分解禁。
  • 日本主要花道流派
    下面,就日本主要插花流派作簡單介紹: ·流派名稱:嵯峨御流 ·創始時間:平安時代818 ·主要特點:分為「傳承花」(生花、盛花、瓶花、莊嚴華)和「心妝華」(祈り花、オの花、想い花)兩類
  • 春秋航空或成2020年中國主要航司中唯一盈利航空公司
    中國十大主要航空公司2020年歸屬淨利潤情況上表中是目前中大型航司(100架飛機以上規模)及部分上市航司的三個季度盈利列表,華夏航空由於是支線航空不在其中。從上表的數據來看,四大航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最少的前三季度也虧了超過70億,光靠第四季度無力回天的,特別是海航。
  • 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勃興與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中國思想史上最燦爛的時代。這個時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一直是人們思考的最重大的課題。西周時代的學術、文化、教育等活動,與宗教和祭祀活動密切相關。祝、宗、卜、史等官員掌管著宗廟祭祀、記言記事等有關的文書管理的事宜。思想文化活動就是從這些事務中產生的。那時,平民中間是沒有文化活動與事務的。東周時,以周天子為代表的世襲統治貴族沒落,地位下降,與文化與技術相關官員得不到奉養,失官後紛紛流入民間。
  • 鄭州織女星壁布怎麼樣主要有幾個特點
    鄭州織女星壁布怎麼樣主要有幾個特點   鄭州織女星壁布怎麼樣主要有幾個特點    織女星牆布屬於幾線化纖裝飾牆面塗料以化纖為基材,經處理後印刷而成。牆面塗料的防潮性和透氣性明顯強於壁紙。
  • 【中國網絡文藝傳統文化傳承榜】跟隨《春秋我為王》領略春秋時代的文化風情
    而穿插於故事中的考據引用,不但營造了完美的時代氛圍,也巧妙地營造了具象的畫面感。——編者按春秋時代的穿越小說可以算是浩浩蕩蕩穿越大潮中的大冷門,比起後來的「漢朝將軍唐朝相,宋朝文士明朝宰,清朝宮闈民國士」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而我們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春秋我為王》便是其中一部難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