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英語網校始終發揮著平臺能量,秉持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幫助每一位學生。尋找「癥結」,與家長一起正確的引導學生進入「習得」狀態。
LILY有一位老員工,她的小外孫今年4歲半了,小男孩聰明伶俐。這位老員工對小外孫期望很高,認為孩子學LILY肯定會輕輕鬆鬆,測評成績全班前五根本不在話下。
於是孩子就在今年11月份入學了LILY英語。
然而,前幾天這位老員工愁容滿面地找到了Lily老師。
她的小外孫現在特別反感做測評,成績不好就哭鬧,導致新課也不好好看了,測評成績一次不如一次。
這可把孩子的姥姥給急壞了,各種念頭不停地冒出來:「是不是孩子太小,注意力不集中啊?」「是不是學習方法不對呀?」
經過一番深入溝通後,Lily老師發現了問題所在:
這孩子是在身邊人的誇獎中長大的,好勝心極強,在家裡很霸道,總想當第一,如果測評成績不好,家裡人就會認為自己不聰明,就不招人喜歡了,為了面子,孩子退而求其次,找到一個藉口——我成績不好,是因為我沒好好看新課故事,不是我不聰明,是我不喜歡。
Lily老師接著問:「那你是怎麼盯孩子的呢?」
這位姥姥說道:「每當孩子看新課故事的時候,我總是讓他認真點,多關注老師的嘴型,聽老師在講什麼,做測評題的時候就能都選對了。
另外孩子一到做測評的時候,就纏著他媽媽,讓媽媽幫著他選,恐怕選錯。孩子壓力山大啊!」
聽到這,Lily老師耐心地解釋道:
4-8歲的孩子本身是有語言天賦的,天賦就是「潛意識」,是孩子們獨有的習得本能。LILY英語通過創造英語環境,引孩子進入英語環境中,這樣他的潛意識就會被激發出來,直接用英語方式去理解,避開了漢語幹擾,所以可以潛移默化地感知大量的英語信息。就如同孩子學母語一樣,是通過潛意識本能支配的。孩子能掌握母語,用同樣的方式一定也能掌握英語!
為了幫助她理解,Lily老師舉了個例子:
有一個4歲半的孩子去了美國,第一天上美國的幼兒園,因為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也不適應新環境,第一天尿了褲子,沒吃飽飯!
當孩子回家後,如果媽媽火冒三丈,責備他:「你怎麼尿褲子了?你不會跟老師說嗎?說不明白可以比劃啊!別人都吃了,你怎麼就不吃呢?」
當孩子聽到這些,一定會更緊張、更有壓力,第二天堅決不去幼兒園了!這個英語環境就沒了!再好的習得本能也無用武之地!
而如果媽媽換一種態度:「寶貝,你今天真棒,自己在幼兒園待了6個小時呢,真堅強!哇塞,今天你還喝了一瓶奶啊,你真棒!明天你會更適應、表現更好的!媽媽給你買了你愛吃的,給你大大的獎勵。」
在媽媽的讚揚和鼓勵下,第二天,他會屁顛兒屁顛兒地去上幼兒園了!孩子會一天比一天更適應這個英語環境!在這個過程中,他自然會動用他的天賦——習得潛意識,只要積累夠了,掌握英語是必然的!
同理,LILY英語的課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陌生的語言環境,他需要時間來適應。一開始家長一定要讚揚、鼓勵他,想方設法地把孩子推進英語環境中,之後的一切就交給他的天賦,您無須擔心!
父母可以這麼表揚孩子:「寶貝,今天你堅持看了5分鐘啦,上次才3分鐘,哇,越來越厲害了!」「這次你得了50分啦,剛開始你才得20-30分呢,進步太快了,給你點讚!」
所有鼓勵和讚美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充滿自信,一次次地嘗試進入到陌生的英語環境中,當孩子能習慣性地進入環境,表現為孩子總盼著新課,跟追劇似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通過我們的調查,從開始到適應英語環境,孩子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能心急,不能給孩子壓力,更不能功利——追求測評成績得高分,逼迫孩子開口說英語。
當孩子有牴觸情緒的時候,一定是家長錯了,那錯哪兒了呢?一個最好的辦法:把孩子目前的狀態與孩子習得母語時的狀態做對比,如果相悖,問題就找到了——您已把孩子拽到了學得的道路上了!孩子不僅無法進入英語環境中,而且會牴觸英語!
LILY英語已經辦學20多年了,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我們能成功就是因為給孩子創造出了有效的英語環境。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孩子是靠他個人的語言天賦在英語環境中修行成功的!
『潛意識』是本能,它的能量遠遠超過『意識』,如果人能動用潛意識去做事情,威力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麼LILY英語的學生只用了5-6年的時間,不僅掌握了英語思維,還可以無障礙接收英語聲音信息和英文文字信息的奧秘了! 有多少人苦學20來年,依舊掌握不了英語,苦不堪言!
LILY英語網校將自身的責任感拉滿,始終堅持對每一個家庭的「未來」負責。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