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不經的李隆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因為什麼走了下坡路?

2021-02-07 騰訊網

歷朝歷代有一個「怪圈」,無論哪一個皇帝,無論他一開始多麼「聖明」,以後一定以「昏聵」而終。這個原因也導致了歷史的不斷更替。

我們來了解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一個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荒唐帝王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李隆基沒當皇帝以前就用強硬的「手腕」處理了朝中的一些大事。首先和太平公主聯合把妄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韋後」和其女兒「安樂公主」誅殺。可憐了這個韋後沒有皇帝命,卻有「皇帝想」。韋後毒死自己的丈夫,那個曾經共患難的中宗李顯,真是「最毒婦人心」!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

不過這個韋後沒有武則天的本事,當權後母女二人於王法不顧,擅自任用大臣,給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機,發動兵變。如果不是這樣,母女二人應該好好享福,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兩個人死在了自己的欲望上。

太平公主幫助哥哥李旦復位,她的私慾心也膨脹起來,玩弄權術,也想弄個皇帝坐,過一把皇帝癮。人一旦被欲望控制,就走上了不歸路。皇帝李旦軟弱可欺,不願意在妹妹和兒子之間周旋,於是把帝位傳給了李隆基。狗急跳牆的太平公主妄想再發動一次兵變,不過這一次選錯了對象,被李隆基殺掉。

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自己的姑姑之後,整頓吏治,先後用了姚崇、宋璟、張九齡等為相,經過一番作為有了「開元盛世」的壯麗之景。隨著國家的強盛,李隆基被衝昏了頭腦做出一系列的荒唐事來。

好色的李隆基

好大喜功,任用奸人

隨著國家的富強,讓李隆基沾沾自喜,滋長了驕奢淫逸的情緒,被善於投機鑽營、花言巧語的李林甫迷惑,提拔其做了宰相。這一來,李隆基一切事都被李林甫蒙在了鼓裡,得不到正確的信息,另外兩個宰相張九齡、裴耀卿被李林甫設計罷免了宰相。

歷史上「謀事者」總會被「謀人者」所害!

從這個時候開始唐朝的政治由明轉暗,走向下坡路。

荒唐的李隆基和楊玉環

看似強大的唐朝已經產生了「癌變」,「毒瘤」的形成都是李隆基不良習慣造成的,貪戀美色,從此埋下了禍根。

楊玉環本來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在高力士的撮合下,用不正當的手段,來了一個轉身,先允許楊玉環出家成為道士,不久之後這位道號為「太真」的女道士,就從兒媳變成了李隆基的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有了楊貴妃以後,自此君王不早朝。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56歲的唐玄宗入住溫泉宮,開掛了荒唐的年代。

楊貴妃

太監、外戚專權一手遮天

此時的李隆基任用外戚楊國忠,太監高力士,讓他們把持朝政,自己難得清閒,樂於享受。已經變成了這兩個人的「提線木偶」任由擺布,聽到、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了。

楊國忠建議李隆基把各州縣的存糧、布帛賣掉,換成輕貨送進京城,告訴李隆基,現在國庫十分充實,並且讓李隆基去看「左倉」一看果然如此,很高興,便賜楊國忠紫金魚袋,兼太府卿,專門負責管理錢糧。

楊國忠

楊國忠好大喜功,發動過兩次徵討南詔的戰爭。兩次都大敗而歸,損兵折將近二十萬人,成千上萬的無辜將士暴屍邊境,弄得民不聊生。

關中地區發生饑荒,楊國忠叫人拿好莊稼給李隆基看,李隆基信以為真。

安史之亂,李隆基為自己的荒唐事埋單

李隆基不但被高力士和楊國忠蒙蔽,還相信安祿山,任其胡作非為,被安祿山哄的團團轉,認安祿山當「乾兒子」,並讓他隨意進出後宮,如此荒唐事,也能做出來,也是服氣了。

安祿山就是看到了李隆基的奢侈和楊玉環的美麗,才動了反心,一心想當皇帝,過一把皇帝癮,這也是李隆基咎由自取的結果吧。

一個開始清明的皇帝,到後來變成昏聵的帝王,這種變化都是自己肆意妄為的結果,朝廷政令不通,沒有嚴格的制度,或者有制度不執行,都是禍國殃民的開始啊!

後來安史之亂,李隆基倉皇逃跑,竟然吃不上飯,才有了「馬嵬坡兵變」,楊國忠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楊玉環也被賜死,李隆基也被逼讓位於太子。

雖然平息了叛亂,但是幾年的戰爭讓那個大唐盛世不復存在了

相關焦點

  • 創建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卻打爛一手好牌引發了安史之亂
    因為按嫡長子繼承制度,應該確定長子李成器應為皇太子;但李隆基功勞太大。這時候,李成器主動放棄了皇太子身份,解決了這個難題。於是,李隆基成為皇太子。不久,李旦將皇位禪讓給李隆基,李隆基隨即成為唐朝第七位皇帝。 就靠著這個「撿來」的皇帝位置,李隆基創建出比「貞觀之治」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開元盛世」。
  • 航拍李隆基泰陵:陵山已成空殼子,石刻保存完整,神道像機場跑道
    說起李隆基,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畢竟做過44年皇帝的沒幾個,能夠開創盛世的更少。而李隆基不僅在位時間很長,更是以「開元盛世」,成為唐代繁榮、富強的標誌。
  • 帝國的再回首,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隆基是不是堪比李世民?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隆基是不是堪比李世民呢?李隆基年輕時一個非常有為的青年,喜歡體育跟藝術,上位前期,他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大唐極盛之世-開元盛世,這時候的大唐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富有的國家,然後後期李隆基沉迷愛情跟藝術創作,心思沒有放在政事上。
  • 是她引發的安史之亂嗎?這都是無稽之談
    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政局動蕩,這時候李隆基脫穎而出。先是粉碎韋後集團的陰謀後又當機立斷粉碎太平公主篡權的陰謀。在公元712年,登基成為唐玄宗。唐玄宗繼位後,勵精圖治,整頓吏治,重用賢臣,修訂律法,推行兵制改革,發展生產,提倡節儉。經濟迅速繁榮,國家強盛,進入開元盛世。
  • 唐玄宗李隆基:開創大唐盛世又親手毀掉盛世的雙面君王
    而李旦被降為皇嗣,幼年的李隆基跟幾個哥哥弟弟也被武則天幽閉在宮中,第二年,李隆基的母親竇氏也被秘密殺死。而李旦被降為皇嗣後,仍然有人告發他謀反,後來太常工人安金藏大義剖腹,證明皇嗣不反這才是李旦一家躲過災難。
  • 李隆基:明明有著開元盛世,卻最終抵不過安史之亂的悽涼結尾
    所以在武則天當政的時候,所有的李氏成員那是活的相當低調,但年幼時期的李隆基那是相當勇敢的。有一次在朝堂的祭祀中,他看見一個武氏的將軍呵斥宮中的護衛,他就很生氣,也沒有因為他姓武而選擇忽視,而是很是生氣的喝到:「這是我們李家的朝堂之上,你有什麼資格管教我家的護衛!」很多人都高興他要倒大黴了,沒想到武則天知道了後,並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個孫子不錯。
  • 這位皇帝25歲登基,在位44年,開創一代盛世,卻差點成為千古昏君
    盛世唐是中國各朝代中名列前茅的王朝之一。這一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出現了許多傑出的帝王,但其缺陷也十分明顯。他們中有一個,實在是太可惜了,他本可名列古今明君之首,但晚節不保,險些葬送了自己的江山。這人,就是那個在所有帝王之中,風流都能走到最前面的唐玄宗李隆基。
  • 安史之亂怎麼就打斷了盛世大唐
    當然了,我們這個號不會簡單地說是因為李隆基越老越無恥,跟兒媳搞破鞋,重用奸臣楊國忠,也就是楊玉環他哥,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私人恩怨導致爆發安史之亂等等,這樣的說法太廉價了,直接把王朝興衰的原因歸到了兒女情長和家長裡短的各種瑣事上,只要有點思辨能力,就會覺得什麼地方怪怪的。要說清楚這事,還要從李世民開始講。
  • 開元盛世都是泡沫
    唐王朝最心痛的一件事,當然就是安史之亂。在大亂之前,唐王朝的盛世幾乎達到了巔峰,唐玄宗創造的開元盛世,被安史之亂毀於一旦。在唐肅宗和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努力之下,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唐王朝的盛世也一去不復返了。
  • 盛世李唐百國來朝,繁華安樂歌舞昇平,因何一亂頃國?
    創開元盛世,卻也識人不清,隆基晚期誤國。前期的李隆基不可否認,他確實是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開創開元盛世,使大唐進入鼎盛時期,當時是,大唐何其風流繁榮,百國來朝好不氣派,可創下如此盛世的李隆基晚年卻真真昏庸荒唐。自古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如此治國方可萬世長存。
  • 唐玄宗:剿滅太平公主,執政開元盛世,卻因「楊玉環」廢了大唐
    公元712年,李隆基在父親李旦重新登上帝位兩年後,順利接過「接力棒」,成為唐玄宗。當上皇帝後,唐玄宗的姑姑太平公主開始起了異心。二人曾經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順利擊敗韋後,成功嘗到勝利果實。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讓皇帝李憲:這一讓便讓出個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怎麼能說是讓出來的呢?要說開元盛世是誰創造的,想必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出是唐玄宗李隆基,不錯,李隆基在位時確實開創了開元盛世,但是他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除了自身的能力和功勞以外,還與另外一個人有關,這個人便是他的大哥——寧王李成器(李憲),這一切還要從唐睿宗李旦二次登基說起。
  • 一文讀懂盛世、之治、中興的含義
    在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經常會見到××盛世、××之治等詞語,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了,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並舉例說明。盛世:是指當時社會發展到一個頂峰,並且持續一段時間,不論是內政、外交還是軍事上都達到了巔峰。如「開元盛世」。
  • 前半生開創盛世,後半生為美色所困,看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悲劇
    如果單從身份來說,李隆基並不是最佳的皇帝人選,但他聰慧過人善用計謀,在"唐隆事件"中承擔了比較重要的任務,所以才能在最後脫穎而出。李隆基畫像,開創"開元盛世"李隆基韜光養晦,後開創"開元盛世"李隆基的父親雖然順利當上皇帝,但李隆基並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選,無論立嫡立長,都應該由李成器繼位。
  •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玄宗是如何造就開元盛世的?
    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多個盛世局面,開元盛世便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又一盛世現象。在唐玄宗李隆基初步穩定政權之後,便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積極治理國家。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唐朝的國力達到鼎盛,出現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
  • 唐玄宗作為一代英主,為什麼在他統治的時候會爆發安史之亂
    詩文的意思是說唐玄宗做皇帝做了四十八年,但卻還不如普通盧家有莫愁這個女子,諷刺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那虛無縹緲的愛情故事最後毀了大唐的盛世,做了四十八年皇帝統治天下的唐玄宗到最後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住,連普通人家的長相廝守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天長地久,又還談什麼愛情專一呢?而唐玄宗作為唐朝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是他一手將唐朝帶向了盛世,到最後又是他自己把唐朝推向滅亡的邊緣。
  • 在《霓裳羽衣曲》中國舞蹈巔峰之作盛世歌舞背後,亂世之戰
    《歌舞》《亂世之戰》《xxx-2》的悲劇命運在安祿山和史思明起義,史稱「安史之亂」,雖然唐王朝最終解決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給唐王朝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和後果。安史之亂給社會造成了空前的災難。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的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分離主義政權創造提供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強衰落,未能恢復。。從那時起,事實上統一的中央王朝削弱了對地方的控制,剩下的安史黨在北方形成了獨立的藩鎮。總督逐步整合了地方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權力。反對朝廷管理。
  • 莊子說做人要善始善終,唐玄宗沒有做到,毀掉了整個大唐盛世!
    唐朝在經歷安史之亂後,雖然最終平定叛亂,但就此唐朝開始走下坡路,「開元之治」這「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鼎盛時期也不復存在,唐朝再也不能稱為「盛唐」。不過在唐玄宗到了執政中後期的時候,曾經那位勤於政事的明君消失不在,變成了安於現狀、沉迷享樂的昏庸之君。 無論是國家政治還是個人生活,唐玄宗的種種行為無疑是盛世衰敗的原因,在楊貴妃入宮之後更是每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當時宮中上千人都在為楊貴妃一人的衣物而服務,如此揮金如土的荒誕行徑,激起百姓的不滿也是情理之中。
  • 西安碑林《石臺孝經》:讓帝王變成迷弟,見證開元盛世和愛情神話
    1200多年前,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為儒家經典《孝經》作序,並用八分隸書書丹勒石,刻成《石臺孝經》。而1000多年後人們去西安碑林參觀這個碑時發現,唐玄宗的字最上面一行從右往左讀,恰好是:朕略萌,三個字。唐玄宗確實有點萌,他一手開創了大唐王朝的黃金時代開元盛世,也親身演繹了一曲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長生殿,他還是孔夫子的小迷弟,打造了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三教合流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