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開創盛世,後半生為美色所困,看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悲劇

2021-03-04 歷史翱翔

在大唐的幾位皇帝之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時間最久的,他的繼位過程亦是一波三折時間漫長。從年少時期開始,唐玄宗便經歷過無數次政治鬥爭、宮廷革命,受過的波折越多心性反而更加堅韌。如果單從身份來說,李隆基並不是最佳的皇帝人選,但他聰慧過人善用計謀,在"唐隆事件"中承擔了比較重要的任務,所以才能在最後脫穎而出。

李隆基畫像,開創"開元盛世"

李隆基韜光養晦,後開創"開元盛世"

李隆基的父親雖然順利當上皇帝,但李隆基並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選,無論立嫡立長,都應該由李成器繼位。只是自古以來,有才能者皆不甘人後,李隆基最終還是被推上了政治舞臺。十幾年的坎坷生活讓李隆基形成了穩重睿智的思想性格,他任用賢臣勵精圖治,最終將大唐推向了全盛時期。

《新唐書》中記載:"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

唐玄宗時期有多位賢臣名留青史,比如說姚崇、張九齡等人,皆為盛世添磚加瓦。李世民在位時重用性格耿直的魏徵,李隆基亦心胸開闊善於包容,所以他們才能在賢臣的輔佐下造就江山基業。

唐玄宗初登皇位的時候意氣風發,當大唐王朝需要內外改革的時候,他任用思想敏銳的姚崇;當政權穩固需要安定的時候,他又將宋璟提拔了起來,因世而變是李隆基的治國策咯。李隆基善於發掘人才並收為己用,換句話來說,開元歷史就是唐玄宗勵精圖治的奮鬥史。

開元盛世時期的大唐景象

唐朝盛極時驟然衰敗,玄宗難逃干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唐盛世讓唐玄宗逐漸迷失本心。開元年間,張九齡的政績是非常突出的,當時的他盡職盡責、敢於直諫,為李隆基提供無數治國良策。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與他君臣同心,使得張九齡的才華得以施展。後來,武惠妃看中張九齡在朝堂中的影響力,便派人遊說於他,希望廢掉太子李瑛並改立惠妃的兒子。張九齡知道後據理力爭,這才免去了一場宮廷內亂。面對著李林甫等人的奸佞行為,張九齡更是予以痛斥,多次挫敗其黨羽陰謀。

李隆基被將士逼迫處置楊玉環

張九齡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並不代表皇帝會一直信任於他。從表面上來看,張九齡之所以下臺是受到了李林甫等人的陷害排擠,但他的身份畢竟不是普通官員,若是沒有皇帝在暗中授意,如何會順利成事呢?所以,李林甫的做法便是順應唐玄宗的心思。張九齡離去後不久,盛唐慢慢走向衰退,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唐玄宗李隆基與寵妃楊玉環

總結

不管是前期的李林甫還是後來的楊國忠,他們的放肆皆因玄宗包庇而起,當時的李隆基貪圖享樂不思朝政,自然給別人留下鑽空子的機會。從那以後,李唐朝政開始變得烏煙瘴氣,太子李亨妄圖篡位、安祿山策劃叛亂,大唐盛世終究成了過去式。關於唐玄宗的功過是非,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歷史已去不可追憶,今人只能遺憾緬懷。

相關焦點

  • 唐玄宗李隆基:開創大唐盛世又親手毀掉盛世的雙面君王
    這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對唐玄宗開元年間盛世生活的描述。唐玄宗的開元年間是唐朝歷史上最大的盛世,百姓生活富足。不得不說玄宗的政績是非常明顯的,然而盛極必衰,玄宗在統治的後期產生了驕奢淫逸的思想,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將這個盛世一下子從巔峰拉向了谷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唐玄宗這個唐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玄宗是如何造就開元盛世的?
    在唐朝時期,出現了多個盛世局面,開元盛世便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的又一盛世現象。在唐玄宗李隆基初步穩定政權之後,便奉行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積極治理國家。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唐朝的國力達到鼎盛,出現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
  • 「促織皇帝」朱瞻基:前半生開創「仁宣盛世」,後半生背負罵名
    此人名叫朱瞻基,前半生鐵馬金戈、建立功勳,繼承父祖皇位、創盛世王朝, 可偏偏,後半生因一個小小愛好,惹來世人非議,乃至身故百年,還得了個罵名"促織皇帝"。所謂促織,即是蟋蟀。 那麼,這位"促織皇帝"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允筆者慢慢道來。
  • 唐玄宗有個親信是高句麗人,生個兒子被賜五品官,為何親信被賜死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爭議比較大的皇帝,因為唐朝的盛世頂峰就是在唐玄宗時期,他的前半生經過無數艱難險阻,數次政變,以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身份憑藉能力,最終成為皇太子以及皇帝,但到了後半生,卻像變了個人似的,寵信奸人,愛好美色,最終葬送大唐盛世。
  • 荒誕不經的李隆基,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因為什麼走了下坡路?
    我們來了解一下唐玄宗李隆基,一個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的荒唐帝王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李隆基沒當皇帝以前就用強硬的「手腕」處理了朝中的一些大事。首先和太平公主聯合把妄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韋後」和其女兒「安樂公主」誅殺。可憐了這個韋後沒有皇帝命,卻有「皇帝想」。
  • 李隆基:明明有著開元盛世,卻最終抵不過安史之亂的悽涼結尾
    但就這麼讓人料不到,在武則天的孫子時代,我們有看見了唐的希望,但在最燦爛的時候卻又迎來了最悲劇的一面,而這個曇花一現的締造者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武則天還沒有逝世的時候,所有李氏的人都很悲痛,因為自家的江山是不掌握在自家人手中,但同時,對於這種情形又是無力的,因為很顯然,武則天在這個皇位上做得比他們都好。直到她的晚年,我們才看出了武周王朝的衰落。
  • 帝國的再回首,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隆基是不是堪比李世民?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李隆基是不是堪比李世民呢?李隆基年輕時一個非常有為的青年,喜歡體育跟藝術,上位前期,他在政治上很有作為,他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大唐極盛之世-開元盛世,這時候的大唐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富有的國家,然後後期李隆基沉迷愛情跟藝術創作,心思沒有放在政事上。
  • 由《長恨歌》看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是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唐朝王室的激烈紛爭中脫穎而出,公元712年登上皇帝寶座,時年28歲。 在勵精圖治的改革進取中,他創造了「開元盛世」。
  • 早期英明,後期卻昏庸無能,是什麼導致了唐玄宗判若兩人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唐玄宗執政時間太長,一直以來,沒有外來因素威脅,國家富裕,同時也沒奸臣的政事幹擾,所以他逐漸剛愎自用。隨著年歲的增長,唐玄宗認為自己已經可以開始發展自己的喜好了,於是對朝政逐漸懈怠開始貪圖享樂。在開元年間,憑藉自己出色的政治策略,唐玄宗勵精圖治,使得國家興盛,出現了開元盛世,領導大唐進入了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
  • 這位皇帝25歲登基,在位44年,開創一代盛世,卻差點成為千古昏君
    盛世唐是中國各朝代中名列前茅的王朝之一。這一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出現了許多傑出的帝王,但其缺陷也十分明顯。他們中有一個,實在是太可惜了,他本可名列古今明君之首,但晚節不保,險些葬送了自己的江山。這人,就是那個在所有帝王之中,風流都能走到最前面的唐玄宗李隆基。
  • 唐玄宗:剿滅太平公主,執政開元盛世,卻因「楊玉環」廢了大唐
    公元712年,李隆基在父親李旦重新登上帝位兩年後,順利接過「接力棒」,成為唐玄宗。當上皇帝後,唐玄宗的姑姑太平公主開始起了異心。二人曾經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順利擊敗韋後,成功嘗到勝利果實。
  • 唐玄宗:一生分作兩回人,半世英明半世昏
    李隆基就是在這種高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聽到和看到的一系列深宮密謀,宮廷政變和生死博弈讓他積累了經驗,領悟了教訓,形成了隱忍但殺伐果決的性格。同時他在朝廷任職時也廣泛的結交了文臣武將,以編織屬於自己的權力羅網,這為他日後驚天動地的作為提供了無限可能。
  • 航拍李隆基泰陵:陵山已成空殼子,石刻保存完整,神道像機場跑道
    說起李隆基,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畢竟做過44年皇帝的沒幾個,能夠開創盛世的更少。而李隆基不僅在位時間很長,更是以「開元盛世」,成為唐代繁榮、富強的標誌。
  • 湮沒在歷史之中的唐玄宗髮妻
    湮沒在歷史之中的唐玄宗髮妻 在開元時期各方面走向繁榮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不斷提拔和任用一批批朝臣團隊達成治理效果,可以此同時,皇帝為防範官員出現的種種威脅,又不真正長久的信任他們,只在某一個時期需要一種怎樣的方式   原標題:王皇后是怎樣的一個人什麼出身?
  • 唐玄宗讀到「唯有年年秋雁飛」時,為什麼會悽然泣下?
    而唐玄宗的前半生,甚至說他大部分的生涯都可以說他漢唐兩朝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知道唐玄宗的經歷後,會發現李隆基曾經是個少見英明果敢的聖明君主。他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才生存了下來,並且開創了大唐的盛世王朝。唐玄宗是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孫,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執政時期,李氏王朝差一點換成了武氏的天下。
  • 高力士這個傳說中的壞太監,是唐玄宗李隆基唯一的好朋友
    痴迷佛教的武則天笑納了這份厚禮,看這位叫做力士的小男孩挺機靈,就把他留在身邊貼身伺候自己。結果沒多久力士犯了點小錯誤,武則天命人拿鞭子狠狠抽了他一通後把他趕出宮,小力士差點餓死街頭。正巧武三思門下的宦官高延福外出遛彎,看見了這個可憐的娃,當即認他做了乾兒子,所以小馮從馮元一改名為高力士。
  • 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
    三十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獨自闖蕩。動身前,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聽說本族有位後輩即將踏上新的人生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並說道:「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六個字,今天先告訴你三個,供你半生受用。」三十年後,這個年輕人已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
  • 李隆基搶走了兒媳婦楊玉環,那李瑁的餘生是怎麼過的?
    楊玉環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美貌方面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否則李隆基也不會看上楊玉環。李隆基在位期間,尤其是到了晚年時期,李隆基對美色就已經不再追求了。可是偏偏這個時候,李隆基看到了楊玉環。可問題是,楊玉環在這時候已經是皇子李瑁的老婆,換句話說,楊玉環成為了李隆基的兒媳婦。李瑁出生後,就交給了李憲之妃元氏撫育、餵乳。李憲之妃元氏將李瑁當成是親兒子對待。
  • 從醜聞到佳話:唐玄宗楊玉環的「真愛」演變史
    開元二十五年,西元737年,親手締造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情路上遇到了一次重大挫折:心愛的武惠妃辭世,享年約四十歲。為此,皇帝悶悶不樂,以至於傷心欲絕,而當時後宮佳麗不可勝數,卻難以使皇帝轉憂為喜。 駙馬都尉楊洄,看出了玄宗的心事,就與宦官高力士商量,尋機向皇帝進言惠妃的兒媳、壽王李瑁妃楊氏「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前半生是挑戰爬坡,一步一步登上山頂,拿得起努力拼搏的成果,站得高看得遠。後半生是緩慢下山,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放得下執著與遺憾,才能走得更遠。哦們的一生,就如「人」這個字一般,一撇一捺,一邊寫的是前半生,一邊寫的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