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幾位皇帝之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時間最久的,他的繼位過程亦是一波三折時間漫長。從年少時期開始,唐玄宗便經歷過無數次政治鬥爭、宮廷革命,受過的波折越多心性反而更加堅韌。如果單從身份來說,李隆基並不是最佳的皇帝人選,但他聰慧過人善用計謀,在"唐隆事件"中承擔了比較重要的任務,所以才能在最後脫穎而出。
李隆基畫像,開創"開元盛世"
李隆基韜光養晦,後開創"開元盛世"
李隆基的父親雖然順利當上皇帝,但李隆基並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選,無論立嫡立長,都應該由李成器繼位。只是自古以來,有才能者皆不甘人後,李隆基最終還是被推上了政治舞臺。十幾年的坎坷生活讓李隆基形成了穩重睿智的思想性格,他任用賢臣勵精圖治,最終將大唐推向了全盛時期。
《新唐書》中記載:"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
唐玄宗時期有多位賢臣名留青史,比如說姚崇、張九齡等人,皆為盛世添磚加瓦。李世民在位時重用性格耿直的魏徵,李隆基亦心胸開闊善於包容,所以他們才能在賢臣的輔佐下造就江山基業。
唐玄宗初登皇位的時候意氣風發,當大唐王朝需要內外改革的時候,他任用思想敏銳的姚崇;當政權穩固需要安定的時候,他又將宋璟提拔了起來,因世而變是李隆基的治國策咯。李隆基善於發掘人才並收為己用,換句話來說,開元歷史就是唐玄宗勵精圖治的奮鬥史。
開元盛世時期的大唐景象
唐朝盛極時驟然衰敗,玄宗難逃干係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唐盛世讓唐玄宗逐漸迷失本心。開元年間,張九齡的政績是非常突出的,當時的他盡職盡責、敢於直諫,為李隆基提供無數治國良策。最重要的是,李隆基與他君臣同心,使得張九齡的才華得以施展。後來,武惠妃看中張九齡在朝堂中的影響力,便派人遊說於他,希望廢掉太子李瑛並改立惠妃的兒子。張九齡知道後據理力爭,這才免去了一場宮廷內亂。面對著李林甫等人的奸佞行為,張九齡更是予以痛斥,多次挫敗其黨羽陰謀。
李隆基被將士逼迫處置楊玉環
張九齡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並不代表皇帝會一直信任於他。從表面上來看,張九齡之所以下臺是受到了李林甫等人的陷害排擠,但他的身份畢竟不是普通官員,若是沒有皇帝在暗中授意,如何會順利成事呢?所以,李林甫的做法便是順應唐玄宗的心思。張九齡離去後不久,盛唐慢慢走向衰退,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唐玄宗李隆基與寵妃楊玉環
總結
不管是前期的李林甫還是後來的楊國忠,他們的放肆皆因玄宗包庇而起,當時的李隆基貪圖享樂不思朝政,自然給別人留下鑽空子的機會。從那以後,李唐朝政開始變得烏煙瘴氣,太子李亨妄圖篡位、安祿山策劃叛亂,大唐盛世終究成了過去式。關於唐玄宗的功過是非,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歷史已去不可追憶,今人只能遺憾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