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繁華的一個朝代,從唐朝建朝到李隆基執政的一百年間裡國家太平,民風祥和。在李隆基早期執政時,前期可謂是非常開明,後期卻因為昏庸導致了叛亂,其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唐玄宗執政時間太長,一直以來,沒有外來因素威脅,國家富裕,同時也沒奸臣的政事幹擾,所以他逐漸剛愎自用。隨著年歲的增長,唐玄宗認為自己已經可以開始發展自己的喜好了,於是對朝政逐漸懈怠開始貪圖享樂。
在開元年間,憑藉自己出色的政治策略,唐玄宗勵精圖治,使得國家興盛,出現了開元盛世,領導大唐進入了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但是李隆基身上卻保持著驕奢之氣,他一再貶低那些忠心耿耿、賢良的臣子,而且不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勤於納諫,恪守承諾,相比起來,唐玄宗在政治操守上確實比不上唐太宗。
天寶年間,逐漸繁華的大唐讓李隆基雙眼逐漸迷離,越來越驕傲自滿,以為自己建立了千秋偉業,於是他想按照自己的喜好,好好犒賞自己,將大權獨攬。眾所周知,唐玄宗愛好音律,喜吹笛,善擊羯鼓,對演戲極有興趣,如果不是因為帝王的身份,唐玄宗很有可能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大著名的音樂家,其中《霓裳羽衣曲》便是他的代表作。
楊玉環長得傾國傾城,而且擅歌擅舞,深得唐玄宗歡喜。李隆基對於愛情有始有終,他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千古傳頌,令人惋惜。而在當時李隆基大量提拔低品官員,於是朝廷中湧入了一批資歷較低的官員,以為仰仗皇帝便可以平步青雲。當時,宰相的權利也被大大削弱,皇帝的權力進一步加強,哪怕是非常忠賢的丞相,也要不停進行調換,就是怕他們如果權勢過大,會對自己的皇權造成阻礙。
經過幾代的調整,到李隆基時代,唐朝已經沒有什麼巨大的外部威脅。李隆基在沉溺音樂藝術之後,便不再關注朝政,將大權旁落到李林甫手中,這位宰相的行政能力雖然非常強,輔政十幾年間把大唐帝國哪裡的還算不錯,但是他嫉妒賢良,將能力高的大臣紛紛消滅,使得大唐人才極度匱乏,至此為帝國埋下了許多隱患。
後來,李隆基開始重用楊玉環的堂哥楊國忠,而楊國忠昏庸無能,貪圖享樂。李隆基後期留戀楊貴妃美色,將大權落在了安祿山手中,之後便爆發了安史之亂,李隆基只得流亡蜀中,在馬嵬不得不把自己的愛妃楊玉環葬送,讓自己從一代明君淪落為千古罪人。
因此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都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認為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便可以拋棄一切去追尋自己的私慾,安於享樂,一定要居安思危,不然便會像李隆基一樣,將唐朝帶入了衰落的地步,落下一個昏庸無能晚節不保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