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皇帝」朱瞻基:前半生開創「仁宣盛世」,後半生背負罵名

2021-02-08 騰訊網

古話有雲"晚節不保",是說一個人英明神武大半輩子,晚年卻放飛自我,以至於昔日好名聲裡添了些許汙點,讓人無奈至極。

其中典型範例當屬明代第五位帝王。此人名叫朱瞻基,前半生鐵馬金戈、建立功勳,繼承父祖皇位、創盛世王朝,

可偏偏,後半生因一個小小愛好,惹來世人非議,乃至身故百年,還得了個罵名"促織皇帝"。所謂促織,即是蟋蟀。

那麼,這位"促織皇帝"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允筆者慢慢道來。

皇孫生涯

朱瞻基生在洪武三十一年,彼時他的祖父朱棣尚是住在北平城裡的燕王,他的父親則是不得朱棣喜歡的燕王世子朱高熾。

相傳,在朱瞻基降臨世間那晚,朱棣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夢,夢見父親朱元璋送給他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告訴他"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又驚又喜,當即清醒。正當其回味著這個預示吉祥的夢境時,屬下來報,道是皇孫降生。朱棣一聽,立刻想起夢裡那句話,翻身起床,趕去看皇孫。

剛出生的皇孫不太好看,但朱棣絲毫不在乎,他覺得皇孫長相非常像自己,透著一股英氣,所以十分高興,當場誇讚皇孫是"大明之福"。

正因朱瞻基恰逢朱棣夢醒之際降生,符合朱棣夢中所見,因而觸動了朱棣那顆本就蠢蠢欲動的心,讓他更加堅定奪取皇位的心思。故此後人常說,朱棣是由於朱瞻基才會起兵謀反。

甭管此猜測是否正確,反正相較於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朱棣確實很喜愛和看重長孫朱瞻基。在朱瞻基年幼時,朱棣便把朱瞻基帶在身側,親自教導他如何當一個好帝王。

又細心為朱瞻基挑選老師,並直白告訴那些朝臣,朱瞻基是一個具有天賦的學生,命令他們務必盡心給朱瞻基傳授知識。

同時,因著朱瞻基武學出眾,身姿健壯,所以朱棣放心讓朱瞻基跟著自己一起徵戰漠北,鍛鍊他的心智和能力,從而為朱瞻基日後親徵打下一個有利基礎。

可以說,若非朱棣殷切教導,朱瞻基也不會在日後成長為那般出色的帝王。他在祖父朱棣的身上,學會了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善待百姓、如何不畏懼敵人、勇敢迎戰所有困難。

守成帝王

朱瞻基面臨的首個難題,來自他的親叔叔朱高煦。那個時候,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剛剛成為帝王不足年餘,便猝然亡故。

正在南京主持遷都事宜的朱瞻基來不及悲傷或欣喜,當即拋下一切,全力趕往京師,期間躲過朱高煦埋伏襲擊,於驚險中成功抵達。

登基後,本性寬厚的朱瞻基沒有追究叔叔野心,反倒待他親近有加,滿足朱高煦所有請求,由此給朱高煦造成一個錯覺,認為朱瞻基軟弱可欺。

宣德元年的八月,一直不滿朱高熾、朱瞻基父子的朱高煦正式發兵造反。朱瞻基勸降未果,御駕親徵,率軍隊圍困朱高煦,迫使朱高煦出城投降。

其後,朱瞻基將朱高煦一家幽禁在北京城裡,又因朱高煦始終未曾誠心認錯,下令將朱高煦烤死在銅缸中。

至此,朱瞻基以朱高煦一人震懾其餘諸位藩王,尤其是他另外一位素有野心的叔叔朱高燧,解決了困擾大明王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威脅。

第二個難題則出自軍中,即軍事腐敗現象。因大明朝前幾任帝王常常徵戰四方,故而朱瞻基繼位最初,軍官的地位比文官要高,平民百姓亦十分懼怕前者。

如此便助長了某些軍官的野心,讓他們非常大膽地向黎民百姓時不時勒索錢財物資,又私下非法強迫士兵成為自己的僕人,剋扣士兵軍餉口糧等,促使整個大明朝軍隊皆受到負面影響,大大降低軍隊戰鬥力和國家安穩程度。

針對這個問題,朱瞻基接連在宣德元年到宣德三年間派遣一批批官員前往各地軍營、調查軍中情況、清查兵將名冊。

以此確保每一位士兵都能拿到自己的軍餉和口糧,杜絕軍官謊報士兵數量、騙取物資的現象。

同時,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制定有關徵兵和懲罰逃兵的新規定,並增加清除徇私舞弊的二十二條條款。

然而可惜的是,由於朱瞻基的性格寬厚,從不重罰犯錯士兵,致使他未能根除軍隊內的不良現象。

由此可見,雖然朱瞻基一心想要當個好帝王,可由於種種緣故,他的政治舉措裡依舊留有直接影響後世的缺陷。

比如朱瞻基在位時確實重用賢臣,虛心納諫,但他所推行的司禮監聯合輔政的制度反而給了宦官崛起的機會,加大宦官權利,為後代子孫留下宦官禍患的隱憂。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朱瞻基的的確確是一位出色的守成君王,"仁宣盛世"的出現、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昌盛,皆源自朱瞻基的努力。

促織皇帝

此外,又如前文所言,在朱瞻基的皇帝生涯裡有一個最大汙點,即是他對促織的瘋狂迷戀。《明朝小史》裡說"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

就因為帝王喜歡蟋蟀,常常派人去江南找蟋蟀,所以蟋蟀的價格迅速升高,達到十多金,簡直讓人深感不可思議。

當然,更不可思議的是此文裡另一段記載,道是當時有一位婦人,好奇丈夫用駿馬換來的蟋蟀,偷偷窺看時意外放跑蟋蟀,後自盡身亡。

她的丈夫回家,看到蟋蟀丟了,老婆死了,竟也追隨婦人而去。如問這對夫妻因何而亡,除卻夫妻情深,最現實的答案就是上行下效之風盛行,低位者自知逃不過懲戒,便索性拋棄性命。

一如蒲松齡《聊齋志異》所講促織故事,可《聊齋》尚有神跡,現實卻只能徹徹底底悲劇。

這般再看,朱瞻基"促織皇帝"一名倒不算污衊了他,畢竟正因他的個人喜好,連累百姓,甚至造成家破人亡的慘劇。

縱觀朱瞻基一生,果然最惹人唏噓的還是前半生徵戰沙場,後半輩子背負"促織皇帝"罵名的鮮明對比,可惜此一點怪不得旁人,惟怨朱瞻基到底非完人也。

相關焦點

  • 歷史人物|朱瞻基
    宣宗朝文有"三楊"、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患病去世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終年36歲。
  • 仁宣之治:蟋蟀皇帝和第一任紫禁城主人創造的大明盛世
    可明朝畢竟能延續幾百年,了解歷史的朋友們應該清楚,即便是漢唐這樣的王朝,存在的時間也就是二三百年,明朝能堅持下去,說明它們的統治還是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在經歷洪武、永樂兩位愛折騰的皇帝之後,明朝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仁宗朱高熾與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一起,創造了著名的仁宣之治。
  • 《大明風華之朱亞文》-蟋蟀皇帝
    :創造了仁宣之治的明朝皇帝 為何被黑成蟋蟀皇帝(篇尾有解析)「朱瞻基還沒動幾下,就累得氣喘籲籲。在文化上,實施比較寬鬆自由的文化政策,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朱瞻基用10年時間,加上父親的一年,創造出一個媲美「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
  • 明宣宗朱瞻基是怎樣的皇帝?
    除了在軍事上有著重大的成就,朱瞻基在我國民生吏治和文化藝術發展方面也有著卓越的貢獻。朱瞻基喜歡微服私訪。他在位前期,全國各地時發水旱災情,減稅、免糧的次數之多在歷代帝王中也可以排在前列,在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水患方面也有卓越表現。他還時常帶領百官去往農田中耕作,寫了《閔旱詩》、《捕蝗詩》傳世,以告誡臣子重視農桑,安定民生。
  • 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蟋蟀天子的故事,蟋蟀罐背後百姓的心酸!
    而關於大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的這段歷史在正史中鮮有記載,但是1996年明代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的一批青花蟋蟀罐的瓷片,從側面印證了這段歷史。小小一隻精美的蟋蟀罐背後,更多的是當時百姓的辛酸與淚水。
  • 大明風華之朱瞻基:我是個好皇帝,連我爺爺都知道
    播講人:郭煒節目編輯:秦雅楠、程涵小劇場配音:尚遠、田洋前陣子《清平樂》的熱播,讓觀眾朋友過了一把大宋盛世的癮,而常和宋代並論的明朝,也曾有過一段被稱為「仁宣之治」的時期,去年底播出的電視劇《大明風華》講的就是那段時期的故事,而故事就是圍繞咱們今天的男主角朱瞻基展開的。如果沒有那場夢,也許朱瞻基的一生將會重寫。
  • 朱佑樘和朱瞻基誰更出色?都創造了盛世,朱佑樘秉持一夫一妻制度
    朱佑樘是歷史上,嚴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的皇帝,沒有妃嬪,只有一個皇后。說實話,就這麼一個條件,便能夠秒殺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朱瞻基被人戲稱為蟋蟀皇帝,因為這個皇帝平日裡有一個愛好,那就是鬥蛐蛐。不過朱瞻基是一位比較勤勉的皇帝,創造了一個短時間的太平盛世。
  • 歷史上的朱瞻基有多厲害?
    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爺爺是成祖朱棣,父親是仁宗朱高熾。相傳在朱棣還是燕王時,曾經夢到父親朱元璋給予他一個大圭。
  • 閒話明宣宗——朱瞻基
    大明第五位君主,明宣宗——朱瞻基,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之子,年號宣德,26歲登基,在位十年。這是一位締造了「仁宣之治」的帝皇,也是明朝歷史上風評最佳的皇帝。朱瞻基的執政,變成了大明後代君臣的一個評判標準,朝臣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後來的皇帝,與宣德年去比較,以此隱晦地來讚譽或者批評當時的君主。
  • 前半生開創盛世,後半生為美色所困,看唐玄宗李隆基的人生悲劇
    在大唐的幾位皇帝之中,唐玄宗李隆基是在位時間最久的,他的繼位過程亦是一波三折時間漫長。
  • 《大明風華》中這個皇帝,歷史上好評如潮,卻留下一項制度差點毀了...
    權力鞏固了的朱瞻基,才能以其他形象被歷史銘記。 朱瞻基統治下的明朝,在史書中被標記為「仁宣之治」。史書對朱瞻基的評價都很高,可謂好評如潮。比如《明史》,是這樣評價他的: (朱瞻基)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
  • 朱元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明朝到底有幾位是英明的君主?
    礙於明代少數皇帝的奇葩事實在太多,比如數十年不上朝的嘉靖、萬曆皇帝,自封大將軍的正德皇帝,不做皇帝做木匠的天啟皇帝,不愛美女愛奶媽的成化皇帝等。受這些皇帝的影響,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明朝的皇帝都不行,甚至還流傳出「明代無」這樣的荒誕之語。試問,若明代真無明君,怎會有276年的國祚!
  • 朱瞻基:朱棣的「好聖孫」,堪稱「最完美皇帝」,卻開廢皇后先河
    但在這些皇帝中,有一個顛覆了我們的認識,他被稱為明朝「最完美皇帝」,但是卻開創了明朝廢除皇后的先河,他就是朱棣的「好聖孫」朱瞻基。朱瞻基這個名字大家或許挺陌生,但是提起他的父親,也就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大家都熟知。朱高煦本來身體肥胖多疾病,而且他幾乎是無心朝政,相對而言他的二弟朱高煦就顯得野心勃勃了。對於此朱棣也是看在心裡。
  • 《大明風華》裡的朱瞻基:蟋蟀遍地走,畫作不離手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這一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表面上是在說宮中尚此戲,而實際上卻是在說宣德年間的皇帝的個人特別的嗜好。「促織」在中國古代之中,一般用來指蟋蟀,在民間也被稱為蛐蛐。
  • 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固:「蟋蟀皇帝」朱瞻基的精彩一生
    大明風華中的朱棣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父親朱高熾在位僅十個月便去世,皇位毫無爭議的傳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幼年聰慧,深得朱棣的喜愛,永樂九年被朱棣冊封為皇太孫,並且多次跟隨朱棣出徵。朱瞻基繼位後繼續實施他父親在位時施行的一系列國政。朱棣在位22年,所做的事都是大手筆,非常消耗國力,朱高熾便打理朝政,老老實實的為老父親提供後勤保障。等到朱高熾繼位便一改永樂朝的作風,採取與民休養的政策,不再大規模對外出兵。宣宗繼位後延續老父親的作風,文有三楊,武有張輔、于謙等人,在他們的輔佐下,社會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朱高熾統治的十一年也被稱為「仁宣之治」。
  • 朱高熾已是太子,朱棣為何還立13歲朱瞻基為皇太孫?
    朱元璋,開創明朝後就「大開殺戒」,他晚年幾乎將所有的開國功臣都屠殺殆盡,他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整頓前朝、治理貪官;另一方面,他在為孫子鋪路,太子朱標去世後
  • 這幾個明朝皇帝的愛好真是奇葩,越看越搞笑,你知道的有哪些?
    在古代普通人看來,皇帝太遙遠,類似於天上神仙的那種存在,然而事實上,皇帝也是人,也跟平常人一樣,有自己的愛好。今天我們就要說到明朝皇帝的奇葩愛好,你知道的有哪些呢?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共立十六帝,今天我們就從明宣宗朱瞻基說起。明宣宗在位十年,大力整頓吏治,改革財政,善用人才,經濟快速發展,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說是一代明君。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小愛好,他喜歡鬥蛐蛐。
  • 中國朝代年表(附明清皇帝列表)
  • 朱棣為何要立朱瞻基為「皇太孫」呢?
    而在朱元璋晚年為了整頓前朝和治理貪官,也殺害了很多開國功臣,他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想提前幫助自己下一代掃清障礙。朱元璋在位期間最喜歡長子朱標,希望他可以繼承自己的皇位,可惜朱標後來因感染風寒不幸去世了,痛失愛子的朱元璋,性情也變得不一樣。後來,他看到朱標次子朱允炆聰明好學又特別的孝順,所以希望扶持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成為未來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