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一手好牌打爛的人」名單裡面,一定少不了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他的皇帝位置,是別人讓給他的。
710年,李隆基在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禁軍將領的協助,發起「唐隆之變」,殺死了韋皇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扶助李旦第二次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李旦在確定皇太子時猶豫不決。因為按嫡長子繼承制度,應該確定長子李成器應為皇太子;但李隆基功勞太大。這時候,李成器主動放棄了皇太子身份,解決了這個難題。於是,李隆基成為皇太子。不久,李旦將皇位禪讓給李隆基,李隆基隨即成為唐朝第七位皇帝。
就靠著這個「撿來」的皇帝位置,李隆基創建出比「貞觀之治」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始於712年,終於741年,長達29年,比「貞觀之治」還多了7年。「開元盛世」時期,唐朝的綜合國力達到了開國以來最鼎盛的水平,在各項指標上都超過了「貞觀之治」。
在疆域上,「開元盛世」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076萬平方公裡。在人口數量上,「開元盛世」期間全國人口總數達8000多萬。在軍事上,李隆基打敗了契丹、突厥,遏制了吐蕃勢力北上的趨勢。在耕地面積上,全國擁有耕地6.6億畝,人均佔有耕地8畝多。在農業上,隨著一大批水利設施的投入使用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糧食生產節節高,官府的糧倉堆積如山。在城市建設上,長安、洛陽、揚州、成都等一批大城市先後出現,帶動了商業繁榮。在文化上,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王維等一大批傑出詩人湧現出來,將唐詩創作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對外貿易上,絲綢之路方興正艾,眾多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
對於「開元盛世」的繁華富庶,詩人們的記載更為形象。
在盧照鄰筆下,「開元盛世」是「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在韋莊筆下,「開元盛世」是「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在杜牧筆下,「開元盛世」是「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在杜甫筆下,「開元盛世」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遺憾的是,國家承平日久,人到晚年的李隆基,通過各種「騷動作」,把「開元盛世」這把好牌打爛了。
都說「虎毒不食子」,李隆基居然聽信了武惠妃的讒言,將3個兒子(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全部賜死。
李隆基寵愛楊貴妃,將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任命為宰相,封衛國公。年輕時放蕩無行的楊國忠,壓根就不是當宰相的料。他和李林甫在朝廷裡狼狽為奸,禍亂朝政,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搞得烏煙瘴氣,人神共厭。當李林甫時候,楊國忠更是為所欲為。後來,安祿山發起叛亂,也正是打著討伐楊國忠的幌子。
有了楊國忠、李林甫一幫人把持朝政,那些賢良、正直、有能力的大臣就被迫離開。對「開元盛世」作出巨大貢獻的名相張九齡,頗有識人之道,早就看出安祿山是奸詐之徒,日後必會興風作浪,請李隆基將他斬殺。李隆基卻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將安祿山釋放了。後來,張九齡也被排擠出京城,降職擔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李隆基最「騷」的動作,是在邊疆地區普遍設立節度使。這些節度使位高權重,手裡掌握重兵。到742年,掌握在節度使手裡的軍隊近50萬人,佔據全國總兵力的85%以上。光是安祿山手上,就有15萬人,超過中央軍的數量。不僅如此,中央軍裝備差、訓練少,戰鬥力遠遠不及節度使的軍隊。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的節度使,尾大不掉,最終成為毀掉「開元盛世」的主力軍。假以時日,就算沒有安祿山出來發動叛亂,也必將有其他的節度使出來,完成對「開元盛世」的最後一擊。
這一切,都是李隆基「養虎成患」的結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