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爆發後潼關怎麼失守的

2020-12-25 酷愛歷史的我

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唐朝一直國力強盛,出現了文明和經濟高度發展,百姓幸福安康,社會治安的良好景象。都城長安也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繁榮,人口最多的世界性大都市之一。大唐成為了很多外邦人嚮往去的地方,很多外邦派出求學者來大唐進行了主動學習和文化交流。可見大唐多麼發達和強大。

可惜,公元755年節度使安祿山叛變,爆發安史之亂,當時很長時間社會安康,沒有發生過動蕩,朝廷也沒怎麼重視國內軍事部署,軍紀也鬆散,唐玄宗很長時間不關心朝政,醉心於楊貴妃的眉毛,忙著吃喝玩樂享受,沒有任何防備。安史之亂一爆發,一下子很快發展,佔領了很多城池,連東都洛陽也被叛軍攻破了。

戰爭初期,唐軍手忙腳亂,處處被打敗,後來通過軍事調整和部署,扭轉被動的局面,與叛軍進入了僵持狀態,甚至開始反擊,遏制住了叛軍的發展趨勢,也得到了一定勝利。

當安史叛軍20萬大軍蜂擁而至到潼關時,唐玄宗把哥舒翰封了統帥,命令他守住潼關。

我們要知道,潼關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是進入長安的要塞,只要能守住潼關,就能守住長安,否則後果不可想像,李唐的統治也會落入亡國的危機。潼關的重要性比喻山海關,凡是對歷史有一定認識的的人都知道,1644年,清軍在吳三桂的配合下,從山海關進入北京,就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據記載,哥舒翰當初打算只要守住潼關,不出關,叛軍糧食吃盡,撐不了多久,厭戰,鬥志耗盡,不攻自破,那是反擊的最好機會。

但是唐玄宗按耐不住,,安史叛軍的來勢洶洶,他又憤怒又害怕,喪失自己的冷靜,恨不得要他馬上死,不聽哥舒翰的勸告,就不停地催他出關應戰,哥舒翰也無奈之下出應戰了,其實,這個也是安祿山想要的,結果被安祿山打敗了,20萬大軍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人。

那問題來了,唐軍和安史叛軍人數差不多,唐軍為什麼被打敗的那麼徹底,據說,首先唐軍的戰鬥意志不如叛軍,雖說唐軍也有20萬人,但是老練的正規軍只要幾萬人,其他都是新招的新兵,還沒來不及系統訓練。其次,哥舒翰50多歲高齡,身體又不好,沒能有效管理,各路將領之間也矛盾重重,很難達成統一意見,不顧大局,都做自己的小算盤。最要命的是,唐玄宗太急性子,沒有冷靜考慮形勢,著急收回洛陽,盲目下達命令。以上種種原因就引起了唐軍的慘敗,潼關的失手。

如果唐軍沒有失守潼關,長安也不會被叛軍佔領,唐玄宗也不會驚慌失措地向四川逃跑,朝廷也很可能很快鎮壓叛軍。

雖然經過八年的戰爭唐軍最終鎮壓了安史叛軍,但是唐朝也元氣大傷,社會動蕩,老百姓也落入了痛苦的災難之中。局勢反轉,再也沒有盛唐,唐朝也越來越開始走披下路,中央政權衰弱,唐玄宗以後的唐朝的皇帝也一個比一個無能,為唐朝的毀滅埋下了禍根。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多,安祿山就已經死了,為何還打了6年才平息?
    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多,安祿山就已經死了,為何還打了6年才平息?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而這一場叛亂的主角自然是挑起戰火的安祿山,安祿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人,他通過各種討好的手段獲得唐玄宗的信任,在經過漫長的準備之後,最終發動了叛亂,但是其實在安史之亂爆發一年多後,安祿山就被自己的兒子給殺害了,可是為何在安祿山死後,這場戰亂還打了6年才平息呢?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安史之亂怎麼就打斷了盛世大唐
    當然了,我們這個號不會簡單地說是因為李隆基越老越無恥,跟兒媳搞破鞋,重用奸臣楊國忠,也就是楊玉環他哥,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私人恩怨導致爆發安史之亂等等,這樣的說法太廉價了,直接把王朝興衰的原因歸到了兒女情長和家長裡短的各種瑣事上,只要有點思辨能力,就會覺得什麼地方怪怪的。要說清楚這事,還要從李世民開始講。
  • 平定安史之亂的三大名將,其中兩人突然暴斃,僅有一人得以善終!
    隨著唐軍在靈寶之戰的慘敗,安史叛軍從容攻陷潼關,唐玄宗出逃,太子李亨在策劃了馬嵬驛兵變後,北上靈武稱帝,大唐王朝進入了艱難平叛之旅。經過了香積寺血戰、相州之戰等一系列的大戰後,大唐帝國耗費了近八年的時間,這才得以平定安史之亂。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
  • 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
    一、安史之亂的巨大影響1、唐帝國隕滅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唐朝正處於開疆拓土的「帝國時代」。不僅人口恢復增長到8000餘萬,國土面積也達到極盛,廣大的西域被唐軍牢牢掌控,甚至直接和大食帝國接壤,並爆發過有名的「怛羅斯之戰」。
  • 安祿山明明手握重兵,安史之亂爆發後,為何大唐君臣還那麼輕敵?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所經歷的一場浩劫,波及了半個中國,歷時長達八年之久。而安祿山這個頭號的叛賊,則是唐玄宗姑息養奸,一手培養起來的。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安祿山在範陽悍然起兵。面對各地奏報,玄宗竟然毫不相信,直到十一月十五,各方面的情報匯集到了一起,玄宗才信以為真。
  • 安史之亂懸疑探究:常山郡得而復失,究竟是誰之過?
    今天,我們來聊聊常山郡撥亂反正後,大唐做出的一些反應。常山郡的光復,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勝利。如果安史之亂就此結束,那麼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大家肯定會把顏杲卿撥亂反正看成是整個戰役的轉折點。換言之,有這樣一個功勞,任何家族只要不犯死罪,他們都有資格與大唐帝國同呼吸、共命運。這樣一個大功勞,在提交戰報的時候應該怎麼寫呢?
  • 劍網三之天策女神——曹雪陽
    護鏢的人,那過的都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怎麼可能輕易認慫!然後兩邊就打了起來……雖說鏢局的人各個精通武藝,但是寡不敵眾……最後只剩下了曹雪陽和她爹。又一個馬賊一刀砍過來,此時曹雪陽體力不支,來不及躲開,她緊張到閉上眼睛,然而並沒有感受到預想的疼痛。睜開眼後,看見的是倒在血泊裡的爹爹……曹雪陽只覺得這比自己挨刀還要難受。
  • 是她引發的安史之亂嗎?這都是無稽之談
    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政局動蕩,這時候李隆基脫穎而出。先是粉碎韋後集團的陰謀後又當機立斷粉碎太平公主篡權的陰謀。在公元712年,登基成為唐玄宗。唐玄宗繼位後,勵精圖治,整頓吏治,重用賢臣,修訂律法,推行兵制改革,發展生產,提倡節儉。經濟迅速繁榮,國家強盛,進入開元盛世。
  • 安史之亂一共打了8年,其實安祿山死得早,死因不忍直視
    安史之亂:安祿山早早被親兒子所殺,為何還能持續8年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一個國家的兵力是需要有一個格局,唐朝國土面積達到1200萬平方公裡,所以就需要養更多的兵,但同時又不能過度的揮霍國庫,所以哪支軍隊用在哪個地方?應該怎麼用?
  • 十大名將復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王朝
    大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藩鎮割據自立,不服朝廷管轄,外有吐蕃、回鶻等外敵不斷入侵圍攻,然而大唐在這內憂外患的煎熬下仍舊堅挺了將近一百五十年,這一切都離不開幫助大唐克敵伐叛的十大中興名將,正是他們穩住了大廈將傾的大唐,重塑了大唐的根基,延續了大唐的國祚。
  • 安史之亂——多重失衡帶來的必然結局(下)
    後安史之亂時代穩住唐朝局面的幕後人——李泌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所引《新唐書》的記載也點明:「(安祿山)御下少恩,雖腹心雅故,皆為仇敵。及造逆後而眼漸昏,至是不見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瘡甚而中罷。以疾加躁急,動用斧鉞。嚴莊亦被捶撻,莊乃日夜謀之。立慶緒於戶外,莊持刀領豎李豬兒同入祿山帳內,豬兒以大刀斫其腹。祿山眼無所見,床頭常有一刀,及覺難作,捫床頭不得,但撼幄帳大呼曰:"是我家賊!"腹腸已數鬥流在床上,言訖氣絕。       這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三重失衡。
  • 《三國志14》潼關之戰馬超破局心得 潼關之戰馬超怎麼破局?
    3 | 騎馬與砍殺2 當前位置:攻略首頁 > 單機遊戲攻略 > 三國志14 > 正文 《三國志14》潼關之戰馬超破局心得 潼關之戰馬超怎麼破局?
  • 僕固懷恩之亂:平定安史的功臣變成李唐心腹大患
    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朝廷難以樹立過去的威信,地方上的藩鎮節度使們各自為政,不尊長安號令。在這樣的內憂外患,唐代宗又遭遇了一場由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所發動的新叛亂。這場叛亂嚴重削弱了本已疲弱不堪的唐朝軍力,給暫時還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的河東和關中地區造成了巨大破壞。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他就是郭昕,那位世人口中的「鐵血郡王」,他的祖父是一代名臣郭敬之,屢任渭州、壽州等地刺史,而後入朝擔任太中大夫、上柱國等職;他的父親是驍將郭子云,歷任遊擊將軍、左武衛將軍、上柱國;他的伯父是那位在安史之亂中力挽狂瀾的名將郭子儀。公元755年,在「漁陽鞞鼓」的聲響之中,盛唐的繁華煙消雲散,隨著名將封常清在洛陽的戰敗,唐玄宗急調隴右、河西兩鎮精兵與長安守軍鎮守潼關。
  • 安史之亂中,為何大唐軍人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著造反呢?
    安史之亂時,漁陽鼙鼓動起來,安祿山一聲令下,範陽等地的「大唐將士」紛紛調轉槍口,直撲中原。當時的大唐,雖出了不少問題,但總體上仍處於盛世。為何這些軍人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著造反呢?即使在安史之亂失敗後,已經接受大唐安撫的田承嗣,還公然建「四聖廟」,擊敗安祿山父子及史思明父子,足見安祿山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2、對楊國忠不滿者。安祿山起兵,打的是誅殺楊國忠的旗號。楊國忠確實不得人心。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四年後發現真高明!四朝元老,他為唐朝立下顯赫功績厲害的是,郭子儀是唐代社會轉型期的傳奇式人物。他自青年時以武舉從軍,掌管禁衛軍,到老年時被封為異姓汾陽郡王,八十五歲病逝。他半個世紀出將入相,歷保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二歷鼎司,兩升都座,四作元帥,九年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