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媽原創 第39篇 關注本公眾號,不錯過育兒乾貨和中德文化碰撞小趣事
剛過去的2020年春節,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令全世界的口罩和其原材料熔噴布的價格都出現了井噴式上漲。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在魔幻的疫情下,歐洲黑手黨、土耳其軍火商都改行賣起了口罩生意。而來自中國的一位30出頭的年輕人,手握國內各醫療機構的訂單,攜帶巨款單槍匹馬,第一次來到土耳其伊斯坦堡,人生地不熟又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為國內機構採購口罩和熔噴布。
微博大V@花總丟了金箍棒 跟拍的記錄人《口罩獵人 》就是講述這位年輕商人林棟在採購口罩的過程中,和當地形形色色的騙子鬥智鬥勇的故事。
按照常規的認知,一個敢單槍匹馬去國外,動輒就能籤下一億美金生意的年輕人,這個人的身份背景一定了不得。
要麼是國內某個集團公司的太子,比如類似什麼聰;要麼是年少出道,30來歲就躍升總裁,商海沉浮多年;要麼是口罩市場專業人士,對醫療物資上下遊市場特別了解,有豐富的人脈。
這個90後年輕人林棟,既沒有家庭背景也沒有所謂的口罩行業經歷。
他從小家裡沒豬肉吃,靠自己白手起家,畢業於廣西某大學廣告專業,開過幾年攝影公司,這次能攜帶巨資,成為土耳其乃至歐洲市場採購醫療物資最大的一位中國買家的底氣何來?
唯一能和口罩靠點邊的是8年醫療行業的工作經歷,對國際醫療物資的產業鏈比較熟悉。
據他介紹,他整個團隊不到十人,主要是採購和銷售兩方面,生意卻遍布全球。
這樣一個背景的人,才30出頭,在異國他鄉,和軍火商,黃牛中間商,各路騙子成功斡旋,作為歐洲最大的中國買家,和其他國家買家「虎口奪肉」,靠的是什麼呢?
這些絕不是有錢能夠做到的。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做事成功,單打獨鬥肯定不行。一個人再能幹,精力也有限,也不可能每個方面都很專業。
林棟是個天生的生意人,敏銳的商業嗅覺讓他早在1月份時,就在國外採購了1500萬個口罩售往中國各大醫療機構,緩解了中國一線抗疫的燃眉之急,也由此他拿到了國內醫療機構的訂單,帶著採購任務來到海外繼續採購口罩和熔噴布。
隨著國內春節後各大口罩廠復工,國內的口罩生產需要巨量的熔噴布。
時間是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成本,多耽擱一天,留給他的時間窗口就少一天,他在國外採購的口罩就失去了議價的利潤空間。
作為一個精明的生意人,林棟深知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最快時間採購到符合國內要求的口罩及其原材料,相比之下,其他的金錢成本根本不值得一提。
於是他隻身闖蕩土耳其,做的第一件正確的事,就是善於借力,不惜重金,不錯過任何遇到的合適的人,拉攏到自己的團隊中,組成了財務、安保、商業信息人脈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的「國際團隊」出來。
為什麼選擇人生地不熟的土耳其?
並不把生意著眼於「中國」的林棟,根據自己多年醫療行業的國際物流和貿易經驗判斷,全球疫情的大局和生意的長遠盤算,土耳其處於亞洲和歐洲的交匯處,生意向東或者向西延伸有著天然的便利。
這個動輒涉及上億美元項目的國際團隊,在土耳其當地就兩位中國人,還是剛認識,臨時搭建起來的。
團隊中另一個中國人,正是林棟這次採購中最重要的得力助手Wake。
Wake年僅27歲,財務出身,會英文,也是個果敢的姑娘。
經由朋友介紹,兩天後Wake就飛到土耳其與林棟匯合。
認識第二天他們就開始一起合作,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剛好互有所長。
林棟負責醫藥生意的拍板,他雖不是口罩行業人士,但是熟悉海外醫療物資產業鏈。他是國內多家醫藥公司的CEO,多年醫藥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鋪貨變現資源。
Wake銀行做過風控幾年,熟知一些跨境業務的政策和法規,負責從財務角度給林做風險控制的建議,兼做看項目、談判過程的中英文翻譯。
林棟天生敢於冒險,市面上很多熔噴布散貨囤積在不少中間商手裡,下單時也「沒有成本意識」,來者不拒,只要是符合要求的,都可以先付大筆定金;
Wake 相比下,心思比較縝密,考慮事情比較周全,會從成本控制和風險兜底的角度給林棟財務上的建議。
異國他鄉做大額交易,第一要務自然是人身安全需要保障,因此林棟到達土耳其後,馬上著手交易安全的保障。
他不惜重金,聘請當地安保公司的老闆及其團隊在土耳其期間全過程保駕護航。
交易安全兼催債擔當--Korkut(土耳其持牌軍火商)
團隊中另一個生意安全保障的是林棟通過生意往來中認識的軍火商。
3月份全世界疫情遍地開花,口罩一罩難求下,價格飛漲,它的利潤比軍火、毒品還能打,這位本地合法持證的軍火商,在這次疫情中,嗅覺靈敏地從軍火交易改為口罩生意。
林棟在絡繹不絕來酒店推銷口罩和熔噴布的人群中,意識到軍火商的重要價值:
每次交易不論成功與否,林棟均給軍火商5%的利潤。這樣設置了激勵制度,也防止別人倒戈,夥同別人來坑自己。
當地口罩廠家信息線人-未具名(哈薩克斯坦人,會土耳其語和中文)
團隊第四個不可缺少的是對本地口罩行業熟悉的線人,而林棟找的人,會本地語言又還會中文,沒有溝通障礙。
這個線人也是生意結緣,原先只是上門推薦口罩廠家的當地人,在和其合作了一兩次靠譜的生意後,林棟就果斷將其招致麾下。
所以,林棟在團隊的組建中,伯樂識才的慧眼和起用人才的膽識可見一斑。
他相信人性都是趨利,因此用重金來聘請保鏢、軍火商、線人;
他也相信人性中的「貪婪」是經不住誘惑的,因此他聰明地設置了讓利的制度,讓大家專心一致、心無旁騖地做事。
於是,有醫藥行業背景的林棟,財務智囊軍師Wake,當地安保公司的老闆做貼身保鏢,保障交易安全的軍火商和熟知當地口罩資源、會中文和土耳其語的線人,這五個人帶著不同方面的技能和資源組成的核心團隊,這簡直就是炸裂的「美劇」團隊的標準配置。
在異國他鄉,疫情有限的「時間窗口」,要迅速找到合適靠譜的賣家,林棟也聰明地運用了不同的策略,才能高效地每天奔波於各種倉庫和廠房的看貨和談判當中。
一天五萬元的酒店房間價、保鏢配置、租私人飛機去看貨
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在土耳其,每個人都知道中國來了個大買家,住在本地最豪的酒店,採購大量口罩和熔噴布物資。
只要是手裡有貨,直接去酒店找他,他都願意見面,來者不拒,簡直就是「人傻、錢多、速來」的最好例證。
但是林棟是真的傻嗎?
他很高明的一點在於,他初到異地,不是自己出門找廠家,而是自己入住最豪華的酒店,標配最好的保鏢,放消息出去,讓別人找上門來。
儘管這個策略樹大招風,每天絡繹不絕上門帶著自己的產品和信息的「騙子」很多,但是也不會錯過真正有資源的中間商或者直銷的廠家。
林棟還是個很講究策略的人。
他深知在異國他鄉,有一個熟悉本地市場和掌握本地語言的線人的重要性,因此他果斷借用線人的信息資源,尋找儘可能多的廠家。
另外,涉及到跨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他也寧可讓出利潤,找了軍火商給自己的交易安全加上砝碼。
在追討被騙120萬美元訂單的尾款中,看到談判兩邊坐滿了人,我們就知道,欠款的廠家也不是吃素的。
沒有這個軍火商,估計林棟連人家的門檻都摸不到。
走司法程序?隨便!你是一個外國人,我們是當地人,不怕官司也不怕糾紛。
尾款能拖就拖,雖然最後總會還,但時間沒個準數,在這拖延期間,廠家就相當於無息貸款,用這筆錢多周轉幾次,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紀錄片的後半部分,林棟的團隊通過中間人終於找到土耳其熔噴布產量前三的工廠,為了爭取時間,他們不惜包下私人飛機,火速前往。
在參觀完工廠,現場確認物料正是滿足他們要求的熔噴布時,林棟和廠家雙方坐下來進行最重要的環節-合作方式和價格談判。
在談判中,林棟又運用了老道的談判技巧,努力爭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低級的採購談價格;
高級的採購談當下的合作;
最厲害的採購談願景。
林棟在聽完對方報價後,沒有急於糾纏於價格上直接砍價,而是拋出美好的願景:幫廠家的產品做入中國市場,並樹立其品牌的條件來贏得代理權,順理成章提出更低的代理價格來進行議價。
疫情當下,熔噴布屬於「賣方市場」,廠家一心只想多賺錢,對樹立品牌和佔領中國市場份額也沒有興趣。
林棟的第一個提案被否決。
緊接著,林棟評估了疫情在全球的發展下,口罩市場在未來幾年的需求變化,劍走偏鋒,提出了和廠家籤署兩年協議的條件來置換更低的採購價。
畢竟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現在還在蔓延的趨勢,但誰都不能保證未來的形勢將如何發展。
就像很多病毒學家預測的那樣,會變成一個常態的流感病毒,周期性地復發一次,或者可能和2003年非典一樣,1月開始爆發,等天氣轉暖,病毒也就突然減弱傳染力了,熔噴布的需求也就沒這麼大了。
林棟這個主動擔起未來熔噴布價格風險的舉動,讓對方有了動搖。
從廠家角度出發,考慮疫情各種變數,將廠裡部分產能,以目前相對的高價,穩妥地賺個兩年,不失為一個上策。
價格談妥的最後,廠家還提出一個要求,要林棟為這個2年的合作,轉帳1200萬美元作為保證金表示合作的誠意。
1200萬美元不是小數字,對林棟團隊來說,也可以採購更多的口罩、熔噴布或者做其他的投資,把錢盤活,創造更大的價值。對於廠家來說,1200萬美元也足夠讓他們多買設備,擴大再生產。
長期合作的基礎是「共贏」。
林棟在這點分歧上,從合作夥伴的共贏角度出發,希望對方多給他一些空間,讓他更有動力地合作下去。
整個交鋒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天,紀錄片最後寫道,雖然當天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但幾天後的一次回訪中,雙方終於找到各自接受的條件,達成了合作。
總的來說,林棟住豪華酒店、出入都有保鏢,甚至必要時租用私人飛機,各種人前的風光,不是靠修身的西裝或者漂亮的皮囊作秀完成的。
不論是隻身闖蕩土耳其的混亂的醫療物資市場,用各種謀略和方式讓各路人馬願意為他做事,到看貨驗貨中過硬的技術知識,到最後合作夥伴的談判,他做生意的抓大放小,與各路人相處的有勇有謀,充分展現了他在商業運作上的才能和優秀的領導力。
總體來看,《口罩獵人》是一個很精彩的紀錄片。片中林棟和助手Wake 展現的各自的專業能力和膽識的確令人敬佩。
本文並無意探討這個採購口罩繼而轉賣出手的行為是否屬於做「投機生意」,發」國難財「。
從某種角度上說,當疫情爆發後,口罩等醫療物資奇缺,國家層面還來不及調動相應的部門去調配市場生產時,某些敏銳嗅覺的國際買手,能夠通過自己的資源、人脈買到醫療物資並送到需要的機構手上,從中賺取自己贏得的利潤,我覺得這錢,是應得的。
片中,林棟沒有以次充好賺黑心錢,為了交付合格的產品,每天也是奔波在不同的看貨路上,寧可交付時間晚幾天,也要採購到符合要求的產品,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是值得敬佩的事。
片中林棟和助理Wake兩人,在被黑手黨和全球倒爺操控的混亂無序的口罩上遊市場,遇到很多騙子,也踩了很多坑,換很多人,即使有巨資傍身,也許「活」不到最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
1、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某方面有專長,難以被替代的人:
要麼是技術,比如Wake;要麼是信息,比如裡面的線人;要麼是某種資源,比如裡面的軍火商;要麼是專業技能,比如保鏢。
2、努力學好英語,才能接國際大單;
英語,這個是當之無愧全世界行走暢通無阻的語言,即使保鏢,一個靠力量技能為生的人,也得有文化。
五一推薦大家去看這個堪比美劇,劇情跌宕起伏的紀錄片,吃娛樂圈、商業圈的瓜,不如和林棟學習生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