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劇還精彩!紀錄片《口罩獵人》:帶著1億美金與軍火商做生意,這個90後年輕人不簡單

2021-02-21 小湯圓在德國

湯圓媽原創 第39篇  關注本公眾號,不錯過育兒乾貨和中德文化碰撞小趣事

剛過去的2020年春節,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令全世界的口罩和其原材料熔噴布的價格都出現了井噴式上漲。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

在魔幻的疫情下,歐洲黑手黨、土耳其軍火商都改行賣起了口罩生意。而來自中國的一位30出頭的年輕人,手握國內各醫療機構的訂單,攜帶巨款單槍匹馬,第一次來到土耳其伊斯坦堡,人生地不熟又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為國內機構採購口罩和熔噴布。

微博大V@花總丟了金箍棒 跟拍的記錄人《口罩獵人 》就是講述這位年輕商人林棟在採購口罩的過程中,和當地形形色色的騙子鬥智鬥勇的故事。

按照常規的認知,一個敢單槍匹馬去國外,動輒就能籤下一億美金生意的年輕人,這個人的身份背景一定了不得。

要麼是國內某個集團公司的太子,比如類似什麼聰;要麼是年少出道,30來歲就躍升總裁,商海沉浮多年;要麼是口罩市場專業人士,對醫療物資上下遊市場特別了解,有豐富的人脈。

這個90後年輕人林棟,既沒有家庭背景也沒有所謂的口罩行業經歷。

他從小家裡沒豬肉吃,靠自己白手起家,畢業於廣西某大學廣告專業,開過幾年攝影公司,這次能攜帶巨資,成為土耳其乃至歐洲市場採購醫療物資最大的一位中國買家的底氣何來?

唯一能和口罩靠點邊的是8年醫療行業的工作經歷,對國際醫療物資的產業鏈比較熟悉。

據他介紹,他整個團隊不到十人,主要是採購和銷售兩方面,生意卻遍布全球。

這樣一個背景的人,才30出頭,在異國他鄉,和軍火商,黃牛中間商,各路騙子成功斡旋,作為歐洲最大的中國買家,和其他國家買家「虎口奪肉」,靠的是什麼呢?


這些絕不是有錢能夠做到的。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做事成功,單打獨鬥肯定不行。一個人再能幹,精力也有限,也不可能每個方面都很專業。

林棟是個天生的生意人,敏銳的商業嗅覺讓他早在1月份時,就在國外採購了1500萬個口罩售往中國各大醫療機構,緩解了中國一線抗疫的燃眉之急,也由此他拿到了國內醫療機構的訂單,帶著採購任務來到海外繼續採購口罩和熔噴布。


隨著國內春節後各大口罩廠復工,國內的口罩生產需要巨量的熔噴布。

時間是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成本,多耽擱一天,留給他的時間窗口就少一天,他在國外採購的口罩就失去了議價的利潤空間。

作為一個精明的生意人,林棟深知什麼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最快時間採購到符合國內要求的口罩及其原材料,相比之下,其他的金錢成本根本不值得一提。

於是他隻身闖蕩土耳其,做的第一件正確的事,就是善於借力,不惜重金,不錯過任何遇到的合適的人,拉攏到自己的團隊中,組成了財務、安保、商業信息人脈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的「國際團隊」出來。


為什麼選擇人生地不熟的土耳其?

並不把生意著眼於「中國」的林棟,根據自己多年醫療行業的國際物流和貿易經驗判斷,全球疫情的大局和生意的長遠盤算,土耳其處於亞洲和歐洲的交匯處,生意向東或者向西延伸有著天然的便利。

這個動輒涉及上億美元項目的國際團隊,在土耳其當地就兩位中國人,還是剛認識,臨時搭建起來的。


團隊中另一個中國人,正是林棟這次採購中最重要的得力助手Wake。

Wake年僅27歲,財務出身,會英文,也是個果敢的姑娘。

經由朋友介紹,兩天後Wake就飛到土耳其與林棟匯合。

認識第二天他們就開始一起合作,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剛好互有所長。

林棟負責醫藥生意的拍板,他雖不是口罩行業人士,但是熟悉海外醫療物資產業鏈。他是國內多家醫藥公司的CEO,多年醫藥行業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鋪貨變現資源。

Wake銀行做過風控幾年,熟知一些跨境業務的政策和法規,負責從財務角度給林做風險控制的建議,兼做看項目、談判過程的中英文翻譯。

林棟天生敢於冒險,市面上很多熔噴布散貨囤積在不少中間商手裡,下單時也「沒有成本意識」,來者不拒,只要是符合要求的,都可以先付大筆定金;

Wake 相比下,心思比較縝密,考慮事情比較周全,會從成本控制和風險兜底的角度給林棟財務上的建議。

異國他鄉做大額交易,第一要務自然是人身安全需要保障,因此林棟到達土耳其後,馬上著手交易安全的保障。


他不惜重金,聘請當地安保公司的老闆及其團隊在土耳其期間全過程保駕護航。

交易安全兼催債擔當--Korkut(土耳其持牌軍火商)

團隊中另一個生意安全保障的是林棟通過生意往來中認識的軍火商。

3月份全世界疫情遍地開花,口罩一罩難求下,價格飛漲,它的利潤比軍火、毒品還能打,這位本地合法持證的軍火商,在這次疫情中,嗅覺靈敏地從軍火交易改為口罩生意。

林棟在絡繹不絕來酒店推銷口罩和熔噴布的人群中,意識到軍火商的重要價值:

每次交易不論成功與否,林棟均給軍火商5%的利潤。這樣設置了激勵制度,也防止別人倒戈,夥同別人來坑自己。

當地口罩廠家信息線人-未具名(哈薩克斯坦人,會土耳其語和中文)

團隊第四個不可缺少的是對本地口罩行業熟悉的線人,而林棟找的人,會本地語言又還會中文,沒有溝通障礙。

這個線人也是生意結緣,原先只是上門推薦口罩廠家的當地人,在和其合作了一兩次靠譜的生意後,林棟就果斷將其招致麾下。

所以,林棟在團隊的組建中,伯樂識才的慧眼和起用人才的膽識可見一斑。

他相信人性都是趨利,因此用重金來聘請保鏢、軍火商、線人;


他也相信人性中的「貪婪」是經不住誘惑的,因此他聰明地設置了讓利的制度,讓大家專心一致、心無旁騖地做事。

於是,有醫藥行業背景的林棟,財務智囊軍師Wake,當地安保公司的老闆做貼身保鏢,保障交易安全的軍火商和熟知當地口罩資源、會中文和土耳其語的線人,這五個人帶著不同方面的技能和資源組成的核心團隊,這簡直就是炸裂的「美劇」團隊的標準配置。

在異國他鄉,疫情有限的「時間窗口」,要迅速找到合適靠譜的賣家,林棟也聰明地運用了不同的策略,才能高效地每天奔波於各種倉庫和廠房的看貨和談判當中。

 一天五萬元的酒店房間價、保鏢配置、租私人飛機去看貨

這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在土耳其,每個人都知道中國來了個大買家,住在本地最豪的酒店,採購大量口罩和熔噴布物資。

只要是手裡有貨,直接去酒店找他,他都願意見面,來者不拒,簡直就是「人傻、錢多、速來」的最好例證。

但是林棟是真的傻嗎?

他很高明的一點在於,他初到異地,不是自己出門找廠家,而是自己入住最豪華的酒店,標配最好的保鏢,放消息出去,讓別人找上門來。

儘管這個策略樹大招風,每天絡繹不絕上門帶著自己的產品和信息的「騙子」很多,但是也不會錯過真正有資源的中間商或者直銷的廠家。

林棟還是個很講究策略的人。

他深知在異國他鄉,有一個熟悉本地市場和掌握本地語言的線人的重要性,因此他果斷借用線人的信息資源,尋找儘可能多的廠家。

另外,涉及到跨國貿易的不確定性,他也寧可讓出利潤,找了軍火商給自己的交易安全加上砝碼。

在追討被騙120萬美元訂單的尾款中,看到談判兩邊坐滿了人,我們就知道,欠款的廠家也不是吃素的。

沒有這個軍火商,估計林棟連人家的門檻都摸不到。

走司法程序?隨便!你是一個外國人,我們是當地人,不怕官司也不怕糾紛。

尾款能拖就拖,雖然最後總會還,但時間沒個準數,在這拖延期間,廠家就相當於無息貸款,用這筆錢多周轉幾次,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紀錄片的後半部分,林棟的團隊通過中間人終於找到土耳其熔噴布產量前三的工廠,為了爭取時間,他們不惜包下私人飛機,火速前往。

在參觀完工廠,現場確認物料正是滿足他們要求的熔噴布時,林棟和廠家雙方坐下來進行最重要的環節-合作方式和價格談判。

在談判中,林棟又運用了老道的談判技巧,努力爭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低級的採購談價格;

高級的採購談當下的合作;

最厲害的採購談願景。

林棟在聽完對方報價後,沒有急於糾纏於價格上直接砍價,而是拋出美好的願景:幫廠家的產品做入中國市場,並樹立其品牌的條件來贏得代理權,順理成章提出更低的代理價格來進行議價。

疫情當下,熔噴布屬於「賣方市場」,廠家一心只想多賺錢,對樹立品牌和佔領中國市場份額也沒有興趣。

林棟的第一個提案被否決。

緊接著,林棟評估了疫情在全球的發展下,口罩市場在未來幾年的需求變化,劍走偏鋒,提出了和廠家籤署兩年協議的條件來置換更低的採購價。

畢竟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現在還在蔓延的趨勢,但誰都不能保證未來的形勢將如何發展。

就像很多病毒學家預測的那樣,會變成一個常態的流感病毒,周期性地復發一次,或者可能和2003年非典一樣,1月開始爆發,等天氣轉暖,病毒也就突然減弱傳染力了,熔噴布的需求也就沒這麼大了。

林棟這個主動擔起未來熔噴布價格風險的舉動,讓對方有了動搖。


從廠家角度出發,考慮疫情各種變數,將廠裡部分產能,以目前相對的高價,穩妥地賺個兩年,不失為一個上策。

價格談妥的最後,廠家還提出一個要求,要林棟為這個2年的合作,轉帳1200萬美元作為保證金表示合作的誠意。

1200萬美元不是小數字,對林棟團隊來說,也可以採購更多的口罩、熔噴布或者做其他的投資,把錢盤活,創造更大的價值。對於廠家來說,1200萬美元也足夠讓他們多買設備,擴大再生產。

長期合作的基礎是「共贏」。

林棟在這點分歧上,從合作夥伴的共贏角度出發,希望對方多給他一些空間,讓他更有動力地合作下去。

整個交鋒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天,紀錄片最後寫道,雖然當天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但幾天後的一次回訪中,雙方終於找到各自接受的條件,達成了合作。

總的來說,林棟住豪華酒店、出入都有保鏢,甚至必要時租用私人飛機,各種人前的風光,不是靠修身的西裝或者漂亮的皮囊作秀完成的。

不論是隻身闖蕩土耳其的混亂的醫療物資市場,用各種謀略和方式讓各路人馬願意為他做事,到看貨驗貨中過硬的技術知識,到最後合作夥伴的談判,他做生意的抓大放小,與各路人相處的有勇有謀,充分展現了他在商業運作上的才能和優秀的領導力。

總體來看,《口罩獵人》是一個很精彩的紀錄片。片中林棟和助手Wake 展現的各自的專業能力和膽識的確令人敬佩。

本文並無意探討這個採購口罩繼而轉賣出手的行為是否屬於做「投機生意」,發」國難財「。

從某種角度上說,當疫情爆發後,口罩等醫療物資奇缺,國家層面還來不及調動相應的部門去調配市場生產時,某些敏銳嗅覺的國際買手,能夠通過自己的資源、人脈買到醫療物資並送到需要的機構手上,從中賺取自己贏得的利潤,我覺得這錢,是應得的。

片中,林棟沒有以次充好賺黑心錢,為了交付合格的產品,每天也是奔波在不同的看貨路上,寧可交付時間晚幾天,也要採購到符合要求的產品,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是值得敬佩的事。

片中林棟和助理Wake兩人,在被黑手黨和全球倒爺操控的混亂無序的口罩上遊市場,遇到很多騙子,也踩了很多坑,換很多人,即使有巨資傍身,也許「活」不到最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

1、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某方面有專長,難以被替代的人:

要麼是技術,比如Wake;要麼是信息,比如裡面的線人;要麼是某種資源,比如裡面的軍火商;要麼是專業技能,比如保鏢。

2、努力學好英語,才能接國際大單;

英語,這個是當之無愧全世界行走暢通無阻的語言,即使保鏢,一個靠力量技能為生的人,也得有文化。

五一推薦大家去看這個堪比美劇,劇情跌宕起伏的紀錄片,吃娛樂圈、商業圈的瓜,不如和林棟學習生意之道。

相關焦點

  • 軍火商、黑手黨、上億美金...口罩獵人的博弈江湖
    同時,紀錄片所跟拍的主人公林棟具備「年輕帥氣多金」的特色、在不熟悉的海外市場進行著口罩物資的大金額採購,以及紀錄片對話中提及「軍火商」「黑手黨」「上億美金」等詞彙,更是給口罩獵人的採買行動蒙上一層神秘色彩。紀錄片的主線很簡單:林棟於今年2月份帶著國內一些機構的訂單到土耳其採買口罩以及熔噴布等相關原材料,紀錄片拍攝的是他在3月5日至3月18日之間在土耳其的採買過程。
  • 強烈推薦:紀錄片《口罩獵人》!「中國商人跟軍火商、黑手黨買口罩」,後附在線視頻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火了,多年前曾經拍攝《杯子的秘密》曝光多家五星級酒店衛生亂象的大V花總 ,此次跟拍了30歲的中國商人林棟,攜上億美金遊走在土耳其防疫物資市場
  • 紀錄片《口罩獵人》丨中國商人是豺狼還是「獵物」?
    中國商人林棟受客戶委託,帶著國內巨額訂單一個助理、一個軍火商保鏢、一個拍攝者(花總)前往土耳其採購口罩和熔噴布。花總剛好在土耳其,他的粉絲Wake(林棟的助理)邀約花總見面,跟花總說她在跟著中國商人林棟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採購口罩。於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口罩獵人》就這樣產生了。一共有8集,還有一個電影版。
  • 紀錄片:口罩獵人
    今年三月,我在土耳其遇到一個採購口罩熔噴布的年輕人,三十歲,攜巨資遊走在防疫物資市場----那裡混亂無序,上遊被全球倒爺和黑手黨操縱
  • 豆瓣8.4,這部紀錄片帶你看疫情之下的「口罩獵人」……
    實際上,這部紀錄片與軍火和戰爭毫無關聯,講述的只是疫情背景下,一位中國商人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口罩買賣的故事。說來也巧,《口罩獵人》的拍攝完全是出於偶然,2月末,花總因對當時的疫情有誤判,所以從越南去到了土耳其,原本計劃是於一二季度在中亞拍攝一些其他題材的紀錄片,但緣分有時就是很巧妙,在伊斯坦堡的香格裡拉酒店裡,花總偶遇了自己的中國粉絲Wake,她告訴花總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跟著一位中國商人在土耳其買口罩及醫療物資,而這位中國商人正是《口罩獵人
  • 這部紀錄片裡,我看見後浪的另一種姿態
    B站在五四青年節發布的《後浪》引起一股輿論浪潮。這是一股年輕人崛起勢不可擋的時代浪潮,還是亞文化被規訓後被人為製造出來的翻湧?五四過去,關於「年輕人」的討論仍在持續。朋友圈的年輕人們在這波討論後會恢復日常的死氣沉沉,而在最近的一部紀錄片裡,我看到在新疫情時代,一個年輕人如何在危機四伏的世界江湖裡翻湧。這部由博主花總拍攝的紀錄片《口罩獵人》,一上線即引來了一波小小的狂潮,微博超4萬轉發,豆瓣評分8.5。
  • 湛江小夥化身口罩獵人,黑市被騙五百回,最後僱傭軍火商在土耳其買口罩……
    剛看完時感慨良多,感覺信息量巨大,那時候就想寫一些關於《口罩獵人》的東西,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著手都覺得不完整,有缺失。在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沉澱和思考,看了網上關於這部紀錄片的幾乎所有評論文章之後。終於,找到了最合適的方式來敘述和介紹這部片子,以及這部片子帶給我們的那個不是很熟悉的世界。
  • 《口罩獵人》:勇敢的追夢者,還是孤注一擲的「賭徒」?
    年初的疫情令國內短暫性地出現「口罩荒」,口罩價格水漲船高,口罩成為一個熱門生意,製造口罩的原材料熔噴布瞬間成為市場焦點。花總(微博@花總丟了金箍棒)拍攝的紀錄片《口罩獵人》,從3月5日到3月18日,跟拍一個在土耳其採購口罩和製造口罩的關鍵原材料熔噴布的中國年輕商人。
  • 五一推薦| 8.4高分紀錄片《口罩獵人》
    林棟是個商人,他採買口罩,當然也是為了賺錢。紀錄片裡,導演也問了林棟這個問題。林棟的回答很簡單:只要合規合法,這就是一門生意。在土耳其,林棟最初只帶著一個助手,便開始了尋找口罩之旅。林棟作為一個異鄉人,在土耳其做著動輒幾千萬的生意,安全問題最重要。他為此僱了保鏢,找了當地的軍火商做擔保,還到處找線人了解當地情況。出門談生意時,他的保鏢要真槍實彈。因為很容易在交付定金階段,就遭遇個燈下黑。
  • 花總《口罩獵人》,揭秘30歲做上億美金生意的中國商人林棟的故事
    今天,幾經周折,花總的紀錄片《口罩獵人》終於發出來了。該片跟拍了一個在土耳其做口罩生意的中國商人林棟。他把鏡頭對準了這位在土耳其做口罩生意的30歲的廣東湛江人——林棟。林棟那時候做的就是高達300%利潤的口罩生意。(紀錄片全片,GZ號可直接觀看)有8年醫療採購經驗的他,帶著國內眾多合作夥伴和機構的委託,和團隊去到土耳其進行採購。
  • 《口罩獵人》,疫情下的口罩買賣是發國難財還是服務大眾?
    諜戰片中所需的元素都集中在這部紀錄片中了。主角叫林棟,一個30歲左右的廣東湛江人。他乘坐私人飛機,帶著不足十人的小團隊與國內眾多機構的訂單,到土耳其採購口罩和口罩的「心臟材料」——熔噴布。他是一個天生的冒險家和投機者,帶著巨資,在當地請了最好的保鏢,出門驗貨時,槍不離身。
  • 《口罩獵人》才配叫最好的國產紀錄片
    兩人認識後,花總立即對此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跟進拍攝。 過後,花總問林棟:當時你為什麼會同意? 林棟回答:我沒想那麼多,現在回想起來,這部紀錄片對我來說也許未必是好事。可以不公開嗎?
  • 《口罩獵人》與故事捕手
    這是口罩商人林棟的日常。這裡有一切戲劇化的元素。新冠病毒像是一枚魚雷,從深海出發擊中了世界的多個地點。隨後,這場瘟疫席捲全球。而一個不想浪費危機、手持著千萬量級現金的30歲買家林棟投身其中。他和他的購銷團隊不足10人,卻可以撬動上億美金級別的交易。
  • 五一推薦|大熱紀錄片《口罩獵人》:中國商人拍出美劇般的故事
    由花總拍攝,林棟與助理Wake本色出演的視頻紀錄片《口罩獵人》,自2020年4月22日上線播出起,就受到關注:它不僅雄踞豆瓣網實時熱門書影音榜單,獲得8.5分的高分;截至目前,微博「口罩獵人」話題坐擁2億閱讀量,算得上是引發了一場網際網路世界的「海嘯」。
  • 一次性賣1億發子彈給美國,卻因欠薪10萬被舉報,這部電影太精彩
    說來比較詭異,胖仔倒賣軍火生意是合法的。並且,他還把軍火賣給美國軍方。因為之前美國軍方只向一家大軍火商購買武器,最後導致了其他軍火商的不滿。為了均衡利益,美國政府決定走「市場經濟路線」。軍方將需要的軍火名單放在官網上,有感興趣的就可以接單。胖仔雖然不算什麼大軍火商,但16歲就跟著家族販賣軍火的他對圈內規則也算熟絡,在發現了美國政府漏洞後,他立刻抓住機會,直接和軍方做起了買賣。
  • 《口罩獵人》背後的林棟:騙子、奸商與博彩老闆
    他的躥紅起因於微博大V「花總丟了金箍棒」的一個紀錄片《口罩獵人》。在紀錄片中,林棟日常使用的奔馳轎車、所入住的豪華酒店,帶槍的保鏢,神秘的口罩交易,以及軍火商合作夥伴,塑造出了一個幹練、精明,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商人形象。 他就這樣火了。
  • 「口罩獵人」林棟AB面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近日,紀錄片《口罩獵人》走紅網絡。紀錄片中,林棟攜巨款深入土耳其黑市,與當地軍火商進行合作,採購口罩和熔噴布運回國內。他日常使用奔馳轎車,入住豪華酒店,僱傭帶槍的保鏢,也得到輿論熱議。正當林棟被視作「抗疫明星」時,又有人曝出他採購的口罩質量不合格,關聯公司涉及多起欠薪。
  • 都是買口罩,你在藥店掃碼,他在異國帶著槍
    清早,看了花總丟了金箍棒(以下簡稱「花總」)歷時半個月時間在土耳其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口罩獵人》。紀錄片全片1小時16分鐘,另外還有一個1小時的導演剪輯版,花總當然也考慮到了受眾或許沒有完整的時間一次性看完全片,因此還特意將片子剪成了8個小短片,每一集都以「局」為命名關鍵詞,我們由此可以看到
  • 《軍火販》:用喜劇的方式讓你看戰爭背後的軍火交易
    ,只要有戰爭有戰場,背後就有一個個軍火生意流,這些軍火商布滿整個世界,有子彈的地方,就有經濟。圍繞這一點,影片展示兩個年輕人借著軍火走向巔峰的故事。在一次葬禮上,他遇到了老同學胖子,胖子這個人不被大家喜歡,因為他曾經害得大衛坐了牢。胖子帶大衛兜風,言語間透露自己做生意賺了錢,引得大衛羨慕不已。胖子告訴他,自己是倒賣槍的。
  • 《軍火販》:用喜劇的方式讓你看戰爭背後的軍火交易
    這是美國喜劇電影《軍火販》開頭的片段。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美國兩個年輕人靠著政府網站諮詢和政策,通過各種手段,成功與政府做起了幾億的軍火生意。電影讓人從軍火生意角度來看待戰爭,只要有戰爭有戰場,背後就有一個個軍火生意流,這些軍火商布滿整個世界,有子彈的地方,就有經濟。圍繞這一點,影片展示兩個年輕人借著軍火走向巔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