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鄰居吳冠中

2021-02-11 美在高處

三月的一個上午,在樓下遇到他。我問:「吳先生久違,你好啊?」他說:「車子等著我,有事出去。」 然後拉了拉手,背影匆匆。從此揮別,再也沒有回來。三個月後,吳冠中走了,默默地走了。

九旬高齡的吳老,和我同住北京方莊小區古園一區,塔樓南北毗鄰。老人喜歡方莊,說這裡有人氣,旁邊就是體育公園。我常常在公園遇到他們老兩口,他攙扶著她,緩緩地,一步一步。

閻綱和吳冠中

我問吳老,記得嗎?我們《中國文化報》曾經編發過你的專版,還有你一幀正在寫生的大幅照片和年輕時候在凡爾賽宮的一張……吳老說,記得。我說,大標題很醒目:《魯迅是我的人格老師》!你把繪畫和文學相溝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繪畫也更理解你的散文。

有時在三元錢優惠老人的理髮店和他擦肩而過。我們古園一區,有個四人座的 「 福雲理髮店 」,優惠老人,原來三元,現在五元。我去理髮時,老闆娘總會提到吳老,因為他是那裡的常客。

吳老的乾女兒陪伴他,親暱地叫「爸」,靜靜地佇候一旁。乾女兒把剪頭時掉落的頭髮,從圍布上小心翼翼地收集到備好的信封裡,他們不好意思詢問她留作何用。

鄰居們都知道這個很不起眼的小老頭是個大畫家,卻不知道他已經上拍作品達一千九百七十一件(次)。萬貫家產吧?卻「窮」得布衣素食。老頭倔,價值幾百、幾千萬的傳世名畫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費卻極端平民化。

當理髮店的老闆娘得知這個老頭的畫賣到十多億人民幣的時候,他們驚呆了。我問過吳老,「有消息稱,你的一幅畫又拍了四千多萬元創下新的紀錄……」他不動聲色,然後說了句:「這都與我無關。」

吳老腦勤而心靜,不大願意接待訪客,大家知趣,儘量不去打擾他。一次,約好去他家說事,踏進家門後我大吃一驚。他的住房同我家一樣大小,都是一百零八平米,堅決不肯裝修。仍舊是洋灰地板,木製的窗框窗格子,一應的原生態,書房之小,堪比鬥室。哎呀,太委屈一個大畫家了,然而,他已經習慣了。他的畫作就是從這間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進入國際畫廊。

他和她又從公園的林間小道緩緩走來,不認識的人都把他們當做退休多年的老職工。她三次腦血栓,他伴著她,寸步不離。他肩並肩攙扶著她,平和而親暱。我遇上他,總能說上幾句話,她也總和我的小孫孫搭訕幾句。

吳老的散文,情亦何深,凝練復凝重。我有意不跟他多談,只在短暫並肩同步的時候,用最簡括的話語請教他最文學的問題。他知道我最先在《文藝報》,後來到《中國文化報》,便說:「你們文聯、作協,一個群眾團體封那麼多官幹什麼!」

吳老經常在我們的樓下買天津煎餅,有時保姆給他買。近年來,他不吃了,賣煎餅的安徽婦女對我說:「老頭想吃,可就是咬不動了。」還說:「老頭人好,沒有一點架子。一年,他送我一本掛曆,說上面有他的畫,他是個大畫家。」

她還看見他親自抱著字畫從她身邊走過,問他怎麼自己抱著,他說抱得動的,沒關係,馬路邊等車去。

更令人吃驚的是吳老大清早買煎餅吃過後,同夫人坐在樓下草坪邊的洋灰臺上,打開包兒,取出精緻的印章,有好幾枚,磨呀磨,老兩口一起磨。

賣煎餅的婦女走過去問他:「你這是做什麼?」他說:「把我的名字磨掉。」「這麼好的東西你磨它……」他說:「不畫了,用不著了,誰也別想拿去亂蓋。」多麼珍貴的文物啊,為了防範贗品,吳冠中破釜沉舟。

一天,又邂逅他和她,便提到《他和她》。她飄著白髮,扶著手杖,我的孫兒大聲地喊:「奶奶好!」她無言地笑。《他和她》裡正好寫道:「她走在公園裡,不相識的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奶奶,一聲奶奶,呈現出一個燦爛人生。」

我說:「目下散文,寫暮年親情,無能出其右者。」他搖頭。我又重複地說,吳老呀,你寫的散文特別是《他和她》,空谷足音,人間哪得幾回聞!

開篇普普通通的五個字就打動人心:「她成了嬰兒。」 最後幾句話:「他偶爾拉她的手,似乎問她什麼時候該結束我們病痛的殘年。她縮回手,沒有反應。年年的花,年年謝去,小孫子買來野鳥鳴叫的玩具,想讓爺爺奶奶常聽聽四野的生命之音,但奶奶爺爺仍無興趣。他們只願孫輩們自己快活,看到他們自己種植的果木。」

《病妻》的結尾更震撼:「人必老,沒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無邊的苦惱,上帝撒下拯救苦惱的種子吧,比方藝術!」不盡的嘆惋和眷戀,淡淡的垂暮之憂,卻無一絲的沮喪與悲涼,大胸襟,大手筆,我輩怎能學得!又是微微一笑。

多次晤談之後,我對吳老的文學觀略有所悟,就是借文字表現感情的內涵。吳老說:我本不想學丹青,一心想學魯迅,這是我一生的心願。固然,形象能夠表現內涵,但文字表現得更生動。

以文字抒難抒之情,是藝術的靈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是數千年千姿百態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孫後代肅然起敬的民族壯景。所以,我敢狂妄地說:「一百個齊白石抵不過一個魯迅。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梁骨會軟很多,少一個畫家則不然。」

吳冠中加重語氣說:「我的一切都在作品中,我堅信,離世之後,我的散文讀者要超過我繪畫的賞者。」可是遺憾,吳冠中那麼愛散文,寫了那麼多的好散文,寫了一輩子,除個別年選本外,像百年散文等大型的選本,直到去年新出的六十年散文精選本,他都沒有資格入選。

他豐滿而瘦小,富有而簡陋,平易而固執,謙遜而倔強,譽滿全球卻像個苦行僧。人們覺得怪異,其實不難理解。試想,他「一心想學魯迅」,稱魯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親」。而回顧他坎坷萬狀的人生經歷,讀讀他最滿意的那幅油畫《野草》,凝視魯迅枕臥在雜花野草上瘦削卻堅韌的頭顱,這一切也許會變得很容易理解。

吳冠中《野草》(向魯迅致敬)

吳老逝世,我和劉茵去他家弔唁,向遺像深深鞠躬,獻上「我崇敬的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千古!方莊古園一區十三號樓鄰居閻綱六月三十日敬輓」。劉茵捧上一個大信封,上寫「生前答應送的資料獻於您的靈前」。

然後看望老太太。她表示出熱情,說:「來!坐!」頻頻讓座。她臉龐清澄,微微含笑,平和如故,神態如昨,我們對著靈堂落淚,她卻不知道眼前已經發生的一切。想起吳老的名篇《他和她》,想起公園裡他攙扶著她一步步挪動的背影,不覺一陣心痛。


相關焦點

  • 我所認識的吳冠中 ——追憶吳冠中藝事
    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吳冠中藝術研究會的邀約,要我寫一篇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的文章,我考慮了很長時間,就寫一些我認識的吳冠中吧。
  • 吳冠中 | 文學修養不等於審美眼力
    吳冠中  香山攬勝猶如獵人,我經常人深山老林,走江湖,獵取美感。美感卻像白骨精一般幻變無窮。吳冠中 湘西水田情生藝,藝需技,而技與藝其實不是一家人,血統各異,所以談創新,基本立足點是意境之創新,思想之創新。
  • 吳冠中:這幫流氓藝術家,我就是看不慣!
    「我說的是真話。我這個年紀了,趁我還能說,我要多說真話。」89歲時的吳冠中揮舞雙手,激動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吳冠中 水鄉吳冠中以親身經歷細數美協、畫院、文聯、作協等各種藝術家組織的「協會弊端」。
  • 不遇朱德群,就沒有畫家吳冠中
    」多年後吳冠中在他的自傳《我負丹青》中這樣寫道。「我開始面對美,美有如此魅力……十七歲的我拜倒在她的腳下,一頭撲向這神異的美之宇宙,完全忘記自己是一個農家窮孩子,為了日後謀生好不容易考進了浙大高工的電機科。」吳冠中當即決定棄工從藝,投考杭州藝專。
  • 吳冠中:妻子成全我一生夢想 來世共結連理
    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吳冠中先生於2010年6月25日23點5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吳冠中:妻子成全我一生夢想 來世共結連理 我一生只看重三個人:魯迅、梵谷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谷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
  • 吳冠中:這幫流氓美術家,我就是看不慣!
    我每天家裡收到的雜誌,都是些亂七八糟宣傳自己的,這樣搞就跟妓院一樣了,出錢就給你辦。」海濱石4、看不慣自以為是的「畫家」吳冠中說,「魯迅我是非常崇拜的」,他家中也擺著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從中不難看出吳冠中對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
  • 現代畫家吳冠中作品收藏行情價格 吳冠中作品鑑定拍賣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1歲。  曾出版過《吳冠中素描、色彩畫選》、《吳冠中中國畫選一輯》、《東尋西找集》、《吳冠中散文選》等。吳冠中1997年作 周莊 油彩 畫布
  •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
    出生於江南水鄉江蘇宜興縣,他曾說:「水鄉哺育了我的童年,我畫過水鄉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畫裡流露了鄉情,更體現了我對形式美的追求。」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水鄉吳冠中幼時的家庭並不富裕。到了晚年作為身價億萬聲望頗高的大師級人物,卻依然生活居住在簡陋的居民樓之中,相比他的同學趙無極的豪宅,他的屋子裡甚至連衛生間都沒有。
  • 畫家吳冠中作品收藏鑑定 吳冠中油畫拍賣成交價交易出售價格
    吳冠中鍾愛水鄉景致,曾說:「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粉牆黛瓦和小橋流水成為他剖析與發揮形式美的重要題材,藝術家偕同妻子在1985年首次前往周莊,因讚嘆水鄉之美,先後發表過文章〈周莊眼中釘〉、〈周莊-魂兮不歸〉與〈古鎮的美與愁〉,可見吳冠中對於周莊的傾心喜愛,與所寄託的豐富情感。
  • 吳冠中和朱碧琴的愛情故事
    牆上秋色   鏡心  吳冠中 這篇推文去小藝不講他的藝術成就。記得在寫拉斐爾時我曾說過一句話:「看到這些畫,你總是無話可說。」偉大的畫是不用說的,因為顯得多餘這裡我想講的是他與他妻子的故事。她不忍心傷他,她處事待人很隨和,肯遷就,但她也常有怨言:「除了我,誰也不會同你共同生活。」
  • 吳冠中「美麗的誤會」
    吳冠中(資料圖)戊子(2008)年除夕,年夜飯剛端上桌,電話鈴突然響了。我拿起聽筒,電話那頭傳來:「新年好。是張昌華先生嗎?」聲音很陌生,而且蒼老、沙啞。我連忙說「是」,隨即忙問:「請問,您是——?」對方說:「我是吳冠中。」一聽是吳冠中先生,我頓時有點惶恐不安起來。
  • 吳冠中丨春風又綠江南岸
    其中,封面拍品吳冠中《周莊》起拍價1.38億港元,隨後直接加價到1.5億港元,最終以2億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後成交價2.36億港元,創造吳冠中個人作品拍賣紀錄,同時刷新中國現當代油畫最高紀錄,再掀春拍高潮。
  • 吳冠中畫的瀑布,太壯觀了,美極了
    吳冠中畫的瀑布,太壯觀了,美極了吳冠中《瀑布》吳冠中的此幅
  • 吳冠中:我把四季用來等你
    一個情字了得年輕的我,拋棄浙江大學的工程學習,寧願降班,轉入了杭州藝專。從家庭的貧窮著眼,從我學習成績的優異著眼,從謀生就業的嚴峻著眼,所有的親友都竭力反對我這荒誕之舉。我當然也顧慮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著魔,是神,是妖,她從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吳冠中【春】細雨如織,細數回憶的時間,似乎也變得很長很長,如同從未斷線的雨絲,無止無休。
  • 吳冠中:真正的藝術家都是在苦難中成長的
    據統計,吳冠中作品的總成交額數百億元。1991年,吳冠中在家整理藏畫的時候,把三百多幅不滿意的畫作全部燒毀,令收藏界一陣痛惜,海外人士稱之為「燒豪華房子」的毀畫行動,但他目的只有一個:「保留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畫」。
  • 吳冠中:乞丐站著行乞,有些藝術家卻跪著要飯!
    吳冠中當即站起來反駁:「生活第一,藝術第二,這樣的第二,永遠是第二,藝術永遠上不去。我說,這個看法有問題,應該辯論。」會場一片寂靜,竟沒有人敢接他的話茬兒。 會議結束不到兩周,吳冠中就看到報紙上出現大量批判自己的文章,從藝術觀點到人身攻擊,什麼都有。
  • 愛在沅陵·吳冠中大師等待50年的初戀
    著名畫家吳冠中,1917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38年,日軍的魔爪從華北伸向了華東沿海地區,吳冠中就讀的國立杭州藝專輾轉流徙,最終在湘西的沅陵落下腳來。也就在這美麗寧靜的湘西小城,吳冠中經歷了令他銘心刻骨、終身難忘的初戀。那時,吳冠中19歲,由於長途跋涉,患了嚴重的腳疾。
  • 吳冠中第一次給初戀小護士寫情書,因不知姓名寄給了老護士長
    吳冠中曾經說過:「我一生是看重三個人:魯迅、梵谷和妻子。魯迅給我方向,給我精神,梵谷給我性格,給我獨特,而妻子則成全我一生的夢想,平凡、善良、美!」吳冠中和他的妻子朱碧琴攜手一生,是藝術界的模範夫妻。吳冠中常常要來醫院換藥,時間久了就和醫院的張醫生熟悉了起來,張醫生看上了他們學校的一名女生,常常叫吳冠中幫忙遞情書,吳冠中也樂得替他們牽紅線。吳冠中每次去醫院都要經過一條河,當時條件很差,每次擺渡渡河都會弄溼傷口,所以吳冠中這腳瘡竟然拖延了好幾個月才好。不過,吳冠中對於反反覆覆的腳瘡並不是十分在意,因為在醫院他可以看到一位秀氣的小護士。
  • 【中古陶秋拍】吳冠中的民族藝術——水牛圖
    儘管直到今天,人們對吳冠中的藝術還有種種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即吳冠中在當代藝術家中,對中西藝術語言、特別是形式語言的理解和解讀上做出的貢獻,是任何其它的中國藝術家都難以企及的。八十年代以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水墨是我創作的主要手段,數量和質量都有壓倒油畫之趨勢……四十餘年的油畫功力倒是做了水墨畫的墊腳石。」此時線條和墨色已然成為其創作形式,與其他時期相較,藝術家更著重對線條的肌理及密度的高度重視。
  • 吳冠中語出驚人: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
    吳冠中:全世界可能就中國有吧。國外協會也有很多,但它們都靠作品生存。而中國卻有這麼多養畫家的畫院,從中央到地方,養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雞。  「我說的是真話。我這個年紀了,趁我還能說,我要多說真話。」89歲的吳冠中揮舞雙手,激動地對記者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