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管理,第一步就是身高管理。在學校裡,孩子們總熱衷於比身高,矮人一截的常會苦惱不已。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在兒童青少年身高管理上嚴重滯後,使很多身高不理想的孩子錯過了最佳幹預期。
調查發現,71%的男生和77%的女生對自己的身高不滿意,90%的父母希望子女的身高超過自己。可見,理想身高是孩子和家長的共同願望。身高不僅是孩子生長發育的晴雨表,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身體素質、家庭教育水平等。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身高存在認識誤區:父母不高,孩子肯定也不會太高;孩子從來不缺吃的,想吃啥給買啥,再不長個兒就沒辦法了;長個兒的事情順其自然就好;孩子只是晚長,等再大一點就長高了……事實上,孩子的身高是需要適時、適當幹預的,他們的生長發育過程是一場爭分奪秒的短跑比賽,家長稍一疏忽就可能讓孩子失去長高的機會。
據統計,國內只有20%的家長會經常過問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檢測和記錄,大多數家長不知道身高是可預測、可幹預的。相比之下,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則把兒童「身高管理」納入家庭日常醫療健康體系中,融入每天的生活中;通過預測孩子最終的身高,在其成年前,從營養、鍛鍊、睡眠時間上做出有針對性的計劃,幫孩子規劃和掌握身高發育。美國愛心基金會會長翁永凱曾表示,59%的發達國家家庭在青春期前就開始幫孩子管理身高。相比歐美,中國在兒童身高管理上已經落後了至少20年。
除遺傳因素外,決定身高的因素還包括內分泌、營養、心理、睡眠、運動等,家長和兒科醫生要從檢測評估、營養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評估、睡眠處方等方面,做出對身高發育最有利的方案。
定期監測身高。管理身高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主要是和自己比。通過對孩子的身高進行定期監測,做出科學預測,了解生長發育趨勢。家長可以每個月給孩子測量一次身高,並記錄下來,每年製作一個身高曲線圖。孩子身高的增長不是勻速的,但如果出現長時間停滯,最好去正規醫院兒科諮詢。一些醫院兒科有專門的長高門診,通過技術手段預測孩子的最終身高和期望身高的目標差,並不斷跟蹤,進行有針對性的幹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長發現女孩8歲前有乳房增大,男孩9歲前睪丸增大,要警惕早發育,應及早就醫。
開個營養處方。幫孩子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要保障蛋白質(動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的攝入量。優質蛋白為長高提供物質基礎,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喝一杯奶(250~500毫升)。鈣、磷、維生素D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基礎,鋅、鐵、B族維生素等也對身體發育有益處。建議給兒童適量補充各種肉類、穀類及水果蔬菜。
做個運動計劃。運動能促進孩子的骨骼、肌肉、關節和韌帶發育。家長要督促孩子每天進行20~40分鐘有氧運動,可以適當選擇籃球、排球、跳繩等,以心率達到120~140次/分鐘,並微微出汗、發熱、面色紅潤為宜。
保障睡眠時間。晚上深睡眠時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要保證孩子每晚有8~10小時的充足睡眠,晚上睡覺時間不晚於10點。
適時心理評估。比人矮一截會讓孩子自卑,家長要注意評估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經常被同學欺負,對身高相關話題避而不談,家長就要及時詢問、安慰,必要時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