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是生命的源泉,我們平時的各種活動與功能的正常完成都離不開心臟,一旦心臟出現病變,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多多少少的受到牽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也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該注意,當身體出現這些信號的時候,可能是心臟在向你拉起「警報」!
一、疼痛
心臟出現疼痛可以由於不同的原因導致,常見的心臟疾病源性疼痛有以下幾種:
1.心絞痛
當心肌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不足時,同時過多的代謝產物堆積,就會導致痙攣的現象出現,常見的心絞痛就會由於心肌沒能獲得足夠額血液供應而產生胸部壓榨和緊縮感,不同個體疼痛也會不同。
2.炎症性疼痛
心臟周圍的囊腔以及心臟本身的炎症所導致的疼痛,在患者平臥或者運動時產生疼痛,如果合併胸膜炎,呼吸時也會感到疼痛。
3.動脈撕裂或破裂的劇烈銳痛
可能與患者的身體活動無關,這種疾病可能發生在主動脈、大動脈,比如主動脈瘤出現突然滲漏或者內膜的撕裂,這些損害都可導致嚴重疼痛。
4.瓣膜脫垂的刺痛
在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會出現短暫發作的刺痛,位於左乳下,與體位和活動無關。
二、氣促
出現這種表現常常是心力衰竭導致的,嚴重的左心室排血不足或者左心房排血受阻的時候引起肺靜脈或者毛細血管壓力急劇升高,當超過血漿膠體滲透壓的時候,血管內的液體就會滲漏到肺間質,引起肺水腫或者肺充血,這種現象就好像是溺水。當臥位時,液體滲到整個肺臟,站立位時,液體分布在雙肺底,故患者常在臥位時發生氣促,而在站立時症狀減輕,所以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患者常見症狀。
三、乏力
當患者的心臟泵血能力開始逐漸下降的時候,全身肌肉所需要的血液和氧供不能滿足其需求的時候就會常常感到疲乏和倦怠,但症狀常常難以捉摸,大部分人歸咎於衰老。
四、心悸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自己的心跳沒有感覺,只有在非常安靜或者劇烈運動的時候會感到心臟的跳動,這是生理性表現,而是否是由於心臟疾病引起的心悸取決於是否誘因、心律不齊等,當和胸痛、乏力、氣促等合併存在時常提示有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臟疾病。
五、眩暈
當心臟出現異常疾病的時候,比如心率異常、節律紊亂或者泵功能衰竭導致心輸出量減少時,會使大腦因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或者暈厥。
六、下肢水腫
下肢水腫的出現常常是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常見於淤血性心臟病,心肌的收縮力不夠,血液滯留在周圍血管,而下肢離心臟最遠,靜脈血流緩慢而瘀滯、液體滲出,導致下肢水腫。
七、皮膚顏色改變
慢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由於長期的缺氧、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皮膚就會呈現出深褐色或者暗紫色。
心臟出現問題時,不僅僅會出現以上這7種表現,還有可能出現其他的表現,對於身體出現異常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才能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