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娛樂圈熱搜裡,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一條新聞——
「五元女子宿舍」關閉了。
(備註:前身為10年前2元女子宿舍)
如果你聽說過女子宿舍的故事,就會明白這個消息有多殘酷。
「女子宿舍」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是以2010年7月21日《中國青年報》專欄《冰點特稿》第760期《兩元宿舍》的形式。
2005年,吉林省吉林臺記者戚小光扛著攝像機打算進行一場好人好事的報導,結果卻誤入了一個從未見識過的底層世界:
隨意搭建的床、一個挨一個的鋪、打著補丁的被褥,卻有20多個女人像沙丁魚罐頭一樣擠在這間狹小的女子宿舍裡,一天2元的廉價住宿費就是她們留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種情景震撼了戚小光,他決定拍攝這群底層女性的故事。
沒想到這一拍就是五年,更沒想到的是,這部紀錄片製作完卻被禁播10年,流傳在坊間成了一個「國產神片」的傳說。
幾乎沒有人完整看過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卻有近千人打分9.6。
10年過去了,如今解禁後,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也只有2分鐘47秒的預告片、鳳凰衛視版35分鐘的特訪、以及幾篇媒體報導。
透過這些,可以大致拼湊出這群底層女性的生活圖像。
01、十年前的「兩元女子宿舍」
不同於松花江對岸設施完善的高檔小區,孫世清經營的這間女子宿舍地處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小區。
巷道雜而亂,沒有門衛看守,電線錯綜複雜,牆上遍布小廣告。
其實女子宿舍地理位置算得上優越,它毗鄰吉林市東市繁華商圈,緊挨火車站、客運站和零工集散地湖北市場。
1996年,孫世清離婚後瞅準商機開了這家宿舍,一個人包攬旅館的所有活計。
從農村出來打工的人越多,她的生意就越好。
住在女子宿舍的租客都是農村中老年婦女,但孫世清從沒把自己當作老闆,在她看來,自己和這群老姐妹沒什麼不同,都是打工的。
孫世清也因為潑辣精明被租客們喊作「孫二娘」。
女子宿舍只有一個衛生間和一個水龍頭。為了控制水電,孫二娘要求每天晚上8點就要熄燈,水龍頭的水流細得像吸管一樣。
不過孫二娘也是最大方的那個人,2元房租日結,允許拖欠。宿舍裡也經常備著常用藥,有人身體不舒服,就發給對方。
故此,哪怕生活條件不堪,孫二娘這裡依舊招人喜歡。
她們有的住了十幾年,有的剛搬進來,帶著各自的複雜經歷,在生活裡掙扎求生。
這些租客們都很不幸,和亡夫、家暴、離婚、子女不孝有關的故事,在一個又一個租客身上上演著。
1996年,31歲的張燕秒就拖著3歲半的孩子小芳住進這裡了。
她第一次坐在這間宿舍裡時,忍不住向人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男人早早死了,家裡的房子、土地都被佔去,自己一個人拉扯孩子,日子過得像「醃漬的爛白菜」。
哭過後,張燕秒就收拾好自己開始四處打工掙錢。張燕秒關節粗大,看上去很有勁兒,她在勞動力市場不缺活兒幹。
這些年,她帶著女兒王芳住過農村,住過橋洞,住過火車站,但住的最久的還是女子宿舍。
王芳在女子宿舍長大成人。13歲起,小芳便發誓要通過打工賺大錢離開這裡,走得越遠越好。
張燕秒同住多年的好友——68歲的宋淑文,在勞工市場就沒有小芳母女這麼幸運了。宋淑文被僱主嫌棄年紀太大,經常找不到工作。
儘管每次出去時,她都無比認真:
宋淑文會用撿來的雪花膏把臉塗白變潤,用撿來的鉛筆頭細細描好眉毛,特意穿了乾淨的花褲子,對外宣稱自己只有59歲。
眼睛越來越差,日漸絕望的宋淑文打算吃安眠藥離開人世。
不過這個想法在一個年輕小夥兒遞給自己兩個菜包子時便消失了,她決定要好好活下去,再苦再難也要活下去。
年過花甲的方淑珍也動過自殺的念頭,她哭了無數次,眼淚都快流幹。
48歲時,她被吃喝嫖賭樣樣佔全的丈夫趕走家門。
剛出來時還能到工地上倒灰,後來年紀大了,工地不再收她,方淑珍就去醫院照顧看護和自己年紀差不多大的老人。
男人不靠譜,兩個兒子也指望不上,反而還要靠方淑珍接濟。
大兒子好吃懶做,小兒子重病纏身,不忍心撇下不管的方淑珍只能不斷打工賺錢支營著過日子。
一塊錢的花卷,再配點鹹菜,就是方淑珍一天的夥食。
回農村養老對方淑珍來說是奢望,她試過回去,沒幾天就被信佛信觀音的兒媳婦趕出來打工掙錢了。
從48歲離家起,方淑珍就開始有了改變。每當心裡難受,日子過不下去時,她就去做禱告。
或許得益於內心的力量,或許得益於歲月給予的寬容,老去的方淑珍想開了,打算好好活著。
所有女人裡,和方淑珍關係最好的女人是王淑芹。
王淑芹經歷過兩次失敗的婚姻。
17歲時,她開始了第一段婚姻,生了兩個兒子,卻忍受了17年的家暴。
36時,她開始了第二段婚姻,生了一個兒子,卻在結婚兩年後被趕回老家。
雖然命苦,但這個女人很要強,一個人在農村把小兒子拉扯大。後來為了給孩子娶媳婦,她才狠下心把房子賣了帶著兒子出來打工掙錢。
王淑芹是全宿舍最受豔羨的女人,因為她有兩個有出息的兒子。王淑芹和前夫生的兩個孩子在哈爾濱當大官,偶爾會打幾千塊錢接濟母親。
不過王淑芹自己就清醒多了,她明白自己其實沒有著落,沒病沒災還行,一生病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這間女子宿舍的老闆孫二娘看得也很清楚。
這些女人大都沒有出路:被親人拋棄、無房無地、沒有技能、沒有社保,僅有的是日漸稀薄的力氣。
所以,2008年時,她又擴大業務量,在女子宿舍旁邊租了間房子,開了家4元一天的「男子宿舍」。
女子宿舍的價格也漲了一塊錢。孫二娘想攢夠錢把宿舍買下來開到80歲,給自己也給老姐妹一個窩。
哪怕是除夕夜,孫二娘也不在兒子家待,她和同樣無家可回的租客一塊兒過年。
她這樣解釋:誰也別嫌棄誰,就過吧,咱們都是窮人。
02、十年後的五元女子宿舍
十年後,在2020年10月、11月,由於數家媒體的傳播和關注,孫二娘開的這家女子宿舍再次走進了大眾視野。
十年時間世界千變萬化,這間女子宿舍也不可避免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女子宿舍的房價漲到了五元,孫二娘也跟上時代步伐增加了掃碼付款。
十年前,這群老姐妹的夜生活一般是唱過時的老歌,在狹窄的過道裡跳交際舞,像《二人轉》一樣轉手絹,渴望「像趙本山一樣,嘮嘮嗑也能賺錢」。
十年後,大家則聚在一起邊嘮嗑邊刷短視頻,還能藉此有點「小收穫」,這些錢不多,但她們喜歡這種獎勵。
十年前,孫二娘對著戚小光的鏡頭表達自己的心願,她希望導演能夠資助她,把這間女子宿舍改造成真正的「女人的宿舍」:所有的床、褥子都換掉,牆要刷上那種淡淡的蘋果綠,地上鋪上光滑的瓷磚,養上幾盆花。
十年後,孫二娘的願望只實現了一個——她養了五盆花。
曾經的租客們來來去去,有的老死或病死,有的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方淑珍住了幾年後就再婚了,生活還算幸福;
小芳沒有通過打工追尋到自由,靠結婚才改寫命運;
反倒是小芳的母親張燕秒借了親姐妹10萬塊錢交齊了社保,等60歲時就能領退休金了。不過在獲得老年保障前,她還得努力打工還錢。
好在對於這群老姐妹來說,現在的打工環境比10年好了一些。
曾經女子宿舍的租客們想賺點錢得「上天入地」:上工地打灰、倒灰,去地裡撿木耳、掰苞米,發傳單這種價高輕鬆的活計還得靠孫二娘帶著才能找到。
現在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東北三省人口外流嚴重,勞動力價值也提高不少。
比如照顧老人的住家保姆待遇就越來越好。
10年前,方淑珍一個人照料20多個老人月薪才一千來塊,現在照顧一個能自理的老人就能拿到兩千多塊的月薪了。
在這個勞動力緊缺的時代,只要你能吃苦就能賺到錢。
這群住在女子宿舍的租客們大都靠自己的雙手攢下了積蓄,有的終於給兒子買了房,有的還要給兒子還房貸。
孫二娘感嘆:「世界上有兩種女人,一種為子女活,一種為自己活。住在宿舍裡的女人,都是在為子女活。」
經營多年,她見過了太多命苦的女人。
有的老人患了阿爾茨海默症,走失時沒帶身份證,忘了家在哪,只能靠拾荒為生。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卻還記得女兒的名字。
有的老人接近80歲,本該是安享晚年的年紀,卻為了小兒子能順利結婚,就搬出了自己的房子來到了女子宿舍。
有的老人為了不在子女眼前礙眼,擔心自己做飯煤氣中毒給孩子們惹麻煩,就把這裡當成養老院,靠撿廢品過日子。
有的老人七十幾歲走路都不利索了,還得硬撐著出來打工,為家裡的傻兒和啞女掙口飯吃。
......
比起常見的旅館、養老院,孫二娘開的這間女子宿舍更像一個家。
每天中午,孫二娘的佛教徒朋友會來宿舍免費發放饅頭,出去打工的女人晚上回來也會帶些吃食給孫二娘。
不過孫二娘都會折合成零錢給對方,因為她深知這些女人過得太苦了。
「由於身體原因,孫世清選擇把女子宿舍清兌出去」,這個消息來得似乎有些突然,卻也在情理之中。
當女子宿舍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時,沒有人知道這間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旅館能堅持多少年。
因為它的存在太依賴於孫世清個人了。
十年前,當鳳凰衛視走進女子宿舍時,主持人楊錦麟希望通過這期節目引起社會對這一群體的更多關注。
十年後,這些關注姍姍來遲,然而社會熱點太多,一波又一波的喧囂過後便是遺忘,可是她們不該被遺忘。
03、底層中老年女性生存圖鑑
這是女子宿舍的故事,也是中國底層中老年女性的故事。
在這群老姐妹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熟悉的影子:遭受家庭暴力的女人、被子女吸血的女人、為孩子操碎心的女人......
底層女性的命運往往是被動和身不由己的。家庭沒有給予她們有力的後盾,婚姻不但沒有使她們過得更好,反而成為一生最大不幸的開端。
幼時,她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裡,由於時代局限,沒上過幾年學。十幾歲時,就稀裡糊塗嫁給一個男人。運氣好的湊合過了一輩子,運氣差的被打被罵被離婚甚至被殺害。
她們沒有機會讀《第二性》、《一間自己的房間》、《厭女》等書籍,不知道波伏娃、伍爾夫、上野千鶴子等人,終其一生可能也想不明白自己不幸的根源究竟源自哪裡?
可這並不妨礙她們在貧窮荒蕪的生活裡堅強地活著,用自己的雙手掙飯吃,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
她們是自卑、自尊、自強以及勤奮努力的綜合體,對體面和尊嚴有自己的解讀和獨特的生活智慧。
在導演戚小光對紀錄片《女子宿舍》尾聲的設想裡,這群女人的故事不是徹頭徹尾的悲劇,而是一個一個讓人放心的交待。
他希望每個看到紀錄片的觀眾都會產生共鳴:「喔!那多像我的母親、姐妹、外婆、姨媽!」
在孫世清、張燕秒、方淑珍等人身上,蓬勃而發的是底層女性共有的韌性和生命力。
這值得讚揚,不過,我們在看到這種力量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人生要懂得及時止損。
當一個男人有家暴、賭博等種種惡行時,當養大的孩子在敲髓吸血時,女人們就需要大膽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繼續拉著這些個累贅,在風雨交加的人生中負重前行。
以前,她們沒得選,而今天,我們有得選。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