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三年,1月18日蘇州的金鷹開業啦,要說開業當天金鷹最火爆的,當屬本人親臨現場的孟非爺爺以及他的麵店了,人多到為了維持秩序還出動了特勤...
甚至當天晚上7點不到,面就賣完了... 大蘇州的吃貨們開業第一天把孟非的小面吃空了...
這瘋狂勁兒也是讓老闆娘吃了一驚,第二天趕緊跨區去了金鷹,什麼也不買,就衝這碗面!
孟非的小面在金鷹五樓,提前做好功課的老闆娘進門二話不說直奔五樓,店裡的食客已經「烏泱泱」了,其他一切都等吃完再說。
老闆娘到達的時候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午飯時間,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
好在吃麵嘛,比較快,翻臺率也高,所以雖然隊伍很長,但可能是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等待的時間倒也還能接受,大概半小時左右。
店門口的木架子上擺了不少小玩意,門口有服務生照應著,進門前先看好菜單想好吃什麼面,也減少了進店點餐的選擇時間。
不過,服務生從裡面走出來的時候老闆娘驚呆了,這... 這難道是吳彥祖?
雖然仔細看並不十分像,不過已經很帥了好嗎!怪不得排長隊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等... 光站著看看店草已經非常賞心悅目了吧... 少女們,老闆娘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以食為天的老闆娘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進店之後在座位安頓好,先觀察了一下店裡的環境。店鋪的佔地面積其實不算很大的,但座位排的很滿,如果全是滿座的話加之昏黃的燈光,老闆娘覺得略有些壓抑了...
店的中心位置是點餐的地方,旁邊是從廚房送食物出來的操作臺。店裡的服務員人手是足夠的,很多,個個除了禮貌用語和答疑解惑都行色匆匆,因為店內食客很多,真的非常忙。
可以選擇到收銀臺點餐或者微信,如果是微信點餐的話全程在座位上點好等面上就可以了,服務員也會告知如何操作,還挺方便的。因為以上兩種點餐方式,店內也只支持現金和微信,不支持支付寶哦。
老闆娘點了一份重慶小面,一份西紅柿肉丸面,一份紅糖餈粑,後來又加了一杯桂花檸檬酸梅汁,一共85元。
(飲料是後來加的,不在結帳單上)
孟爺爺的麵店價格相比蘇式麵館來說是略有些高了,不過尚在接受範圍之內,畢竟現在各種各樣的麵店都開起來了,一碗麵三十塊左右都快習慣了...
不辣 35元
★★★★
每碗面都有香蔥、香菜和鹹菜作為作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喜好添加,旁邊也有醋罐和辣椒罐。
這碗面的肉丸有七個,番茄五片左右,用料還算可以,不過跟35塊比起來,性價比還是有些略低啊。
面的口感還算不錯,入了湯汁的味,但嚼起來仍彈性十足。
值得一說的是面的湯頭,番茄味很濃,而且湯裡喝得到番茄沙。不過這湯汁越吃越濃稠,吃到後面會覺得很鹹... 絕對需要喝水...
重辣 28元
★★★☆
面一端上來,老闆娘就聞到了濃濃的香味!
第一口吃下去,絕對會被香到,濃濃的紅油香布滿了整個口腔一直竄到喉嚨和胃裡,麵湯裡也是紅油滿滿。
小面上有榨菜和花生,孟非的小面其實不算嚴格意義上地道的重慶小面,花生不碎不夠入味,說是重辣的小面在老闆娘吃起來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辣,吃的過程中有吃到兩顆花椒,所以麻味幾乎為0。
其實這碗「重慶小面」應當加上「江浙滬化」的前綴,跟重在用料的正宗小面比,料用得少了些,自然味道也沒那麼重口,相比而言清爽了許多。不過或許因為環境好些,價格也是差不多能吃上重慶路邊小面的五碗了...
由於小面的和面過程中鹼是關鍵角色,孟爺爺的小面那股子勁道勁兒還是在的,吃到最後也沒有覺得坨掉,麵湯不至於渾濁,仍保持了令人愉悅的彈性。對於沒吃過重慶的小面的蘇州吃貨來說,除了價格高些,味道其實尚且可以接受。
10元
★★☆
這份「坨」狀的紅糖餈粑真的讓老闆娘有些失望了,因為不是常見的條狀,所以一整塊全部牽連在一起,好不容易拆開一小塊,一口下去中間基本是空的,有點像炸過的湯糰皮... 味道其實也就還好,紅糖的香味也不算濃鬱,不建議點。
12元
★★★☆
這份酸梅汁的本質還是酸梅汁,檸檬的原因使得整份飲品的酸度也高了不少,漂浮的桂花似乎更多的是裝飾作用,沒有嘗出任何桂花味道。不過鑑於番茄面吃久了很鹹,以及重慶小面的辣味,點一份飲品還是必要的,酸酸的也可以解解辣。
除了點餐之外,餐廳裡會一直有來回循環的服務員諮詢是否需要小餐、滷菜,由於問得有些模稜兩可,也不會說價格,所以千萬不要當做是免費的哦!是正常拿一份就要付相應價錢的。
其實老闆娘去這天,也就是開業第二天,由於孟爺爺已經走了,排隊現象減緩了不少,再加上有秀色可餐的小鮮肉在門口照應著,其實去吃一頓還是完全接受得了的~ 只不過對於十分熱衷重慶小面、想再嘗到重慶路邊五塊錢一碗味道的吃貨們來說,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前些天看一節目,《舌尖》導演陳曉卿說,2016年被玩壞的中國小吃是重慶小面;老闆娘在北京的重慶朋友說,本身不覺得小面多好吃,去了北京吃了好多,才發現原來重慶小面那麼便宜好吃。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食藏匿在路邊攤中,一旦連鎖開起來,口味自然也不如從前了。對於孟非的小面,如果你吃過,有什麼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