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醫生小哥把「鍾南山」穿在身上

2020-12-27 騰訊網

武漢闖關日記致敬醫護英雄【雷神山醫生小哥把「鍾南山」穿在身上】15日上午,武漢雷神山醫院迎來正式休艙。3000餘名醫護在雷神山奮戰68天,救治2011名患者,並成功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為慶祝休艙,武漢市兒童醫院影像科技師黃正奎把「鍾南山」穿在了身上。漫畫由他的一位美術教師朋友專門繪製,陪伴著他在雷神山工作的日日夜夜。黃正奎說:「我想表達我的尊敬之情,同時也激勵自己。」他表示,他已經想好第二件衣服的畫像人選——「要畫李蘭娟」。(光明日報全媒體武漢一線報導組)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連醫生讓雷神山颳起「中醫風」 更讓病患折服!
    大連醫生讓雷神山颳起「中醫風」 更讓病患折服!元宵節當日正在值班的他,來不及吃晚飯,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匆匆趕赴機場與隊員們一起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讓中醫文化在雷神山深入人心進入武漢雷神山醫院後,王利被任命為A2病區副主任。
  • 奔忙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擺渡人」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樓門口,在急救車裡等候病人的李華接到雷神山醫院醫生的工作電話(3月7日攝)。44歲的李華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車隊司機,一個月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整體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李華擔負起轉運新冠肺炎病人的新任務,成為雷神山醫院的一名「擺渡人」。
  • 他們為雷神山醫院建設者築個「家」
    武漢是新冠肺炎病毒暴發和蔓延的核心區域,然初期公眾對新冠肺炎病毒相關信息了解十分有限甚至空白。直到鍾南山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武漢新冠肺炎病毒存在人傳人,才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1月23號武漢封城、患者一床難求、醫療物品奇缺讓大家知道了疫情傳播性強和防控的艱巨性。身處武漢疫情風暴中心,我們比全國其他地方的人更加深切體會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身心的影響,除了居家,更多的是無奈。
  • 雷神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2月18日,武漢市雷神山醫院,去吃午飯的建築工人。據了解,雷神山醫院建設項目的工人中許多都來自於不同地區的農村。記者 趙迪/攝雷神山的工地上是沒有姓名的,通行的稱呼是某某「師傅」。細心的工人會在黃色安全帽的一側寫上姓氏,後腦勺位置寫上「武漢加油」。
  • 鹽津鋪子追加首批愛心早餐麵包40萬個,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長沙市...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2月15日,鹽津鋪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贈再次追加,為武漢雷神山醫院、長沙市第一醫院、湖北黃岡醫院送去首批愛心早餐麵包40萬個,後續公司將根據醫院需要,每10天左右配送一次愛心早餐,直到疫情結束。疫情當前,一段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談論健康早餐的視頻,成為網絡熱點。
  • 雷神山援漢醫生眼鏡框斷裂 暖心民警主動上門解其煩憂
    3月26日,戴上從民警鄒龍飛配好的眼鏡,遼寧援漢醫療隊、雷神山醫院孫醫生樂得合不攏嘴,對民警驅車百裡找遍江城三鎮解其煩憂再三表示感謝!遼寧援漢醫療隊是武漢戰疫中一支生力軍,他們奮戰在雷神山醫院已經有一個多月了。負責安保工作就是東新分局關南派出所民警鄒龍飛。「因為工作關係,我與遼寧援漢醫療隊孫領隊建了微信群。」
  • 「兩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中建三局承擔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來源:經濟日報2月2日、6日,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先後交付以來,「兩山醫院」實現高效運轉。截至4月1日,火神山醫院累計治癒出院患者達2766名,截至4月4日,雷神山醫院患者不足70人。武漢疫情防控形勢一天天好轉,但在「兩山醫院」裡,忙碌的腳步從不曾停歇。
  • 我叫鍾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
    幾十年過去了,鍾南山始終把父親對他說的這些話牢牢記在心裡……直到35歲那年鍾南山的醫生生涯才開始起步1936年10月20日,鍾南山出生於南京的一個醫學家庭。為了年幼的兒子,為了贍養家中的老人,已經34歲的李少芬,重新穿上運動鞋,在籃球隊又打比賽又當教練。1971年,鍾南山才終於從北京調回廣州,成為急診室的一名醫生。
  • 「我叫鍾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
    看似人生處處掌聲響起,然而最終選擇了醫生道路的鐘南山,我是一名胸肺科的醫生!胸肺科醫生鍾南山年逾八十,胸肺科醫生鍾南山接過妻子手裡的籃球……謝謝您,醫生鍾南山
  • 雷神山的「靈魂畫手」竟是上海的95後美小護!
    順利會師的戰疫漫畫「小籠包遇上熱乾麵」被很多人轉發原作者的評論區裡則留言無數「求連載」、「求更新」走進「網紅小籠包漫畫」誕生地,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雷神山的駐地,不少身穿隔離服的「大白」們身上也都畫著Q版小籠包,還寫著「小籠包加油!」
  • 揭秘83歲鍾南山顯赫家世?父母畢業於北京協和,堂姑祖父是林語堂
    鍾南山院士在武漢抗疫前線 鍾南山出生於醫生世家,父親鍾世藩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又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曾任「廣州中央醫院(今廣東省人民醫院
  • 雷神山援漢醫生眼鏡框斷裂,民警主動上門解其煩憂
    3月26日,戴上從民警鄒龍飛配好的眼鏡,戰鬥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遼寧援漢醫療隊員孫醫生樂得合不攏嘴。遼寧援漢醫療隊奮戰在雷神山醫院已經一個多月了,居住在東湖高新區一家酒店,負責酒店安保工作的是東新分局關南派出所民警鄒龍飛。「因為工作關係,我與遼寧援漢醫療隊孫領隊建了微信群。」鄒龍飛說。前天晚上,他看到孫領隊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眼鏡框斷裂的信息。
  • 扶危渡厄,共克病魔,他們是守衛雷神山醫院的上海力量
    在雷神山醫院,她衝在第一線,排自己最辛苦的班,負責護理最重的患者。「不參加這次疫情防控,我會後悔的!」剛結束援滇任務回滬的仁濟醫院90後護士戴倩,就奔赴雷神山醫院ICU。感受著密不透風的隔離病房、厚重的防護服、壓痛鼻梁的口罩,支撐她的是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一切為了病人。戴倩在雷神山醫院ICU病房。
  • 《雷神山紀事》線下活動 | 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忘記疫情背後...
    但在雷神山醫院,困境卻直接、具體,難以逃避。——《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三集《雷神山紀事》7月7日下午,《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三集《雷神山紀事》幕後分享會在我院順利舉行。困境背後:感動的瞬間《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三集《雷神山紀事》的導演是謝抒豪,在武漢雷神山醫院,他跟隨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深入B區ICU的一線,記錄下了一個個發生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驚心動魄的時刻,也記錄了醫護與病患之間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瞬間。
  • 【微文化】隨筆||雷神山的你
    為了快速遏制疫情的蔓延,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繼火神山醫院後,在江夏區黃家湖畔再建一所「小湯山式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為此,江夏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全力保障雷神山醫院前期的建設協調和建成後的運行保障工作。
  • 鍾南山:我很期待抗疫電影《中國醫生》
    中國醫生》(暫定名)的拍攝製作進行座談交流。即將拍攝的抗疫主題電影《中國醫生》,將電影的鏡頭聚焦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這一批醫生群像,彰顯中國抗疫精神。鍾南山院士對博納影業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分享了當前國際疫情防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中國醫生》電影製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現在需要提升士氣、疏導心理的方法「我相信人永遠比病毒聰明。」
  • 央視新聞面對面丨走出雷神山,這位「說話像吵架」的醫生唱了首歌
    武漢市第一醫院心內科醫生範鴻儒是第一批進入雷神山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的醫生,他已經在這裡和重症病人共度了快一個月。董倩:經歷了這次在疫情中的緊急處理之後,你覺得會影響到你的生活態度嗎?在雷神山的這個月,讓範鴻儒開始轉變與病人相處的方式,曾經潑辣大嗓門的他說,想在採訪裡唱首歌。範鴻儒:是我一個小小的願望吧,第一個就是獻給所有在這次疫情當中失去親朋摯愛的人,然後就是獻給所有的武漢人。《那些花兒》。董倩:有這麼多歌,為什麼會選擇這一首?
  • 建證戰疫: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守護者聯盟」
    進入病房前,維保隊員們都要穿上2層防護服,戴上2層口罩、3層手套,還有護目鏡等裝備。穿上脫下就得大半個小時。防護服非常厚實,密不透氣,每做一個動作都像「在高原上一樣」,非常費時費力,平常幾分鐘就能幹完的活,也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不一會渾身上下就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上都是霧水,仿佛做了一次「桑拿」。
  • 雷神山的大連守護者,今起家鄉全城為你閃耀!
    不僅僅因為 這是第110個國際婦女節 更因為 這是大連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 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 整整一個月的日子 今晚7時起,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大連新聞傳媒集團主辦的「致敬——最美逆行者」主題宣傳活動專為雷神山大連將士全城亮屏,深情致意!
  • 中建一局三公司:雷神山醫院是這樣建成的|武漢|劉記偉|雷神山醫院|...
    中建一局三公司青年突擊隊在雷神山醫院項目施工中。 劉記偉攝經過10多個晝夜的連續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於2月8日實現交付使用並接收首批患者入住。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是一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飽含著無數人的艱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