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後一天,獻給這位九十歲還瘋狂拍片的大師

2021-01-12 深焦DeepFocus

被國人嘲笑排擠打壓絞殺,卻是最勇敢的打工人

86:51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距離深焦華語影評大賽

初賽投稿截止還有

10 天

支持美國的「陰謀」

與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的談話

前言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二戰後美國最重要的紀錄片製作者,以不幹涉拍攝對象的原則對制度性機構的日常影像紀錄而聞名世界。2014年,懷斯曼獲第71屆威尼斯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6年獲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榮譽獎。

懷斯曼用以深入觀察微觀社會和從中提煉出犀利敏銳現象的方式,於我們多少有些不可思議:無旁白解說和配樂,絕對排除任何形式的採訪問答,甚至剪掉了所有畫面中人物對著鏡頭說話的影像。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架好攝影機和錄音機話筒,然後退到無人注意的一角靜靜地觀察和等待。然而,正是這樣被簡化到最低限度的創作行為卻成就了紀錄片史上最具現實主義動人心魄力量的影像。*

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深焦DeepFocus 以譯介法國《電影手冊》對這位美國在世最偉大紀錄片創作者最新作《波士頓市政廳》的一篇訪談作為今年的結束。在訪談中,懷斯曼對自己如何用紀錄片「分析」對象進行了說明,並認為「政府職能在於調停對立黨派,阻止暴力行為」,他表示,「我希望我質疑了政府的角色,而不是肯定它。」我們相信,懷斯曼不竭的創作力、其影片對美國政治社會的批判手法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在新冠疫情尚未離我們遠去的當下,他也為我們思考「電影是什麼」這個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啟示。

本文發表於《電影手冊》2020年10月第769號

採訪/ Charlotte Garson

翻譯/ Maud、Yolandezcj、Peter Cat

《電影手冊》:新冠疫情將您置於一個幾十年來前所未有的處境:目前您既沒有在拍攝電影,也沒有在剪輯電影……

懷斯曼:是的,隔離使人消沉,何況我已經到了病毒似乎會「喜歡」的年紀,不過我也完全不準備迎接它的到來!要拍攝我的任何一部電影,都必須和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接觸——也許除了《搏擊健身房》,它幾乎是在完全封閉的拳擊俱樂部中拍攝的。目前,甚至連我較為虛構的項目——我與女演員娜塔莉·布特菲正在發展的一個獨白戲——都不得不推遲到春季,部分原因是團隊,畢竟比紀錄片三個人的最基礎配置還是要更多些人。幾十年來,我把所有的時間,一周七天,全都奉獻給我的電影製作,尤其是在電影剪輯期間。3月12日,我完成了《波士頓市政廳》的調色,在5月,我本應該開始下一部紀錄片的拍攝。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放慢腳步唯一的好處就是我可以看幾部電影,通常情況下,我喜歡閱讀、去劇院,實際上幾乎不怎麼看電影。

《電影手冊》:在美國大選前夕問世的《波士頓市政廳》,是您這麼多年來將政治最大化公開的一部電影。您屬於因為可攜式攝影機和現場錄音的出現而進入紀錄片領域的那代人,對於你們這代人設備的便攜性常常也與鮮明的政治意識齊頭並進。您覺得您和利科克、彭尼貝克、梅索斯親近嗎?他們三個一起拍攝了記錄甘迺迪初選過程的紀錄片《初選》。

懷斯曼:在我想「拍電影」,甚至還沒考慮是要拍劇情片還是紀錄片的時期,詹姆斯·利普斯科姆導演,彭尼貝克拍攝的Mooney vs. Fowle讓我印象最深刻。影片記錄了在邁阿密舉辦的競標賽中兩名高中足球隊教練的對決。除了我熱愛運動之外,這部紀錄片還讓我窺見了新設備的潛能。從那時起,我有了重返Bridgewater這座監獄化的精神病醫院的念頭,之前我教授法律時曾帶學生去過,那次參觀震驚了我的一生。《初選》是我之後看的,從政治層面上講有點太基礎,我並沒有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影片在分析層面的水平尤其低。在拍完《提提卡失序記事》之後,1966年或1967年,我短暫地與彭尼貝克和理察·利科克在紐約碰過面,並在25年後再次見過彭尼貝克,但是不能說我跟他們經常來往,或是說我積極投身於一個紀錄片的學派。單單是這種說法本身,我就不是很喜歡。

《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

《電影手冊》:如何在拍攝上提高您提到的「分析水平」?

懷斯曼:關於如何不說教就能獲得分析能力的方法,我沒有一個現成的答案。我是為我自己拍電影,我不會考慮觀眾,也不會假設公眾像我一樣愚蠢或是聰明。因為我非常喜歡讀文學作品——納撒尼爾·霍桑,埃德加·愛倫·坡的小說,還有我非常喜歡的史蒂芬·克萊恩,亨利·詹姆斯以及納撒尼爾·韋斯特……所以我希望我的電影能像小說那樣:反映人性的複雜。

《電影手冊》:您談到小說,但影評人們常常把您的電影與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的研究相提並論。

懷斯曼:我曾經嘗試去讀戈夫曼的《避難所》,但是我放棄了。當他曾在我任教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時,我的一位同事在我剪《提提卡失序記事》的時候將他「請」了過來。我向他展示了其中一個片段:一位門衛,同時也是入殮師,正在為一個去世的囚徒梳妝。他對我說:「看看這幕場景,這是監獄看守對被拘留的病人漠不關心、殘酷無情的體現。證據就是:他都沒有與囚犯說話。」他甚至都沒注意到那個人已經死了!戈夫曼的原話就是這樣的……這是一則趣事,不過它總結了我的想法:人的感受是複雜的,我嘗試著在剪輯中體現這種複雜性。我厭惡說教,這是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期間紀錄片的一大弊端。

《提提卡失序記事》(Titicut Follies)

我是看著電影新聞長大的,每周六下午我都會去電影院,30分鐘的《時代在前進》(譯者註:美國1935年-1951年在院線播出的新聞短片)在電影之前放映,片子技術上過硬,但依舊是一種宣傳工具。經典紀錄片總是給我留下一種意識形態可以出售的印象,我傾向於——在當時我就已經傾向於——採取與使用旁白相反的那種視點,或者陷入完全的冷漠中。總之,「真實電影」這個法式概念,老實講很浮誇且是由有著學術權威做派的讓·魯什發明的,同樣也對電影有著居高臨下的姿態。我喜歡一些更為謙遜的作品,比如羅曼·克羅託和沃爾夫·科尼格的(《孤獨男孩》,關於保羅·安卡,採訪者注)。

《電影手冊》:您從開始拍攝時就屬於異常政治化的一代。

懷斯曼:其實可以追溯的更遠,我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一名俄羅斯猶太人,5歲時到美國,在政治上積極加入東北部共和黨,當時該黨是有自由基礎的。1930年,在我出生的這年,他被任命為波士頓法院的法官。如果參議員亨利·卡伯特·洛奇沒有投反對票的話,他會是第一個猶太法官。這完全是反猶主義在作祟。很長時間,我都記得母親給我看父親被任命,又被取消任命的剪報,這件事對我父親影響很深遠。此外,我父親對國際政治也非常感興趣,我還記得6、7歲時,廣播裡希特勒的演講以及他磁性的嗓音;晚餐時我們會聽歐洲戰地記者直播法國維希政府或是在愛德華·R·莫羅、威廉·夏伊勒、埃裡克·塞瓦雷德的專欄裡聽到倫敦遭遇炮轟……父親幫助逃離納粹德國的人找房找工作,他幾乎每晚都參加政治會議,很晚才回來。您讀過菲利普·羅斯的《反美陰謀》嗎?我的童年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反猶太主義十分嚴重,每周日庫格林神父就在廣播裡發表反猶太宣言,而周圍地區都是猶太人。我們就住在波士頓的猶太區布萊頓。

《電影手冊》:在《波士頓市政廳》中,我們看到波士頓街區的種族差異依然十分明顯。

懷斯曼:是,大格局還在。例如南波士頓的天主教徒,但已經沒有當年限制那麼多。不僅在波士頓,試想耶魯大學這樣的常春藤學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猶太人都有名額限制。學生時代,我就讀於威廉士學院,當時很天真,還不知道一直到1960年,壟斷學生所有社交、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都參加的「兄弟會」是禁止猶太人的。其他原因被拒絕的人和猶太人們只能在「加菲貓俱樂部」吃午餐和晚餐。我非常震驚,我甚至在校報上猛烈地抨擊了這一現象,但一點用也沒有。在17歲,這件事改變了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非常憤怒!

《波士頓市政廳》劇照

《電影手冊》:之後,您的電影始終特別關注領土、種族和階級的劃分,但並不多做直接評論。

懷斯曼:應該說,從1966年到1970年間,除了拍電影,我還從事與政治相關的社會研究:詹森政府資助了關於社會住房、貧困與種族之間聯繫以及種族關係的研究。我和朋友創建了一個諮詢辦公室,這是我的收入來源。晚上和周末我會剪電影。電影題材都是政治性的,但有時不明顯。比如,《法律與秩序》在1967年就不被認為是政治題材,但由於最近警察的暴力事件,對於影片中妓女被勒死的場面,我們和過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福利》也是政治性的,一對夫婦要求緊急社會救助的長場景中,我們看到丈夫,一名社會保障部門前員工公然撒謊,這是我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鏡頭之一。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家應該救濟一個騙子嗎?我喜歡這段還因為審核他們材料的工作人員的肢體語言極其豐富且具鏡頭感:她捏起鼻子好像在說:「這故事編得真爛。」她很清楚他在撒謊。最終同意向他們提供援助是一種政治決定,她同政府都不認為應該考慮道德因素。我公開談論政治的電影只有《州立法院》和《波士頓市政廳》兩部,但《公共住房》和《緬因州的貝爾法斯特》以及大多數其他電影也展示了政府工作的某些方面。

《福利》(Welfare)

《電影手冊》:在《波士頓市政廳》中,政治性體現在波士頓市長馬蒂·沃爾什身上。一個絕妙的講故事者:他會毫不猶豫地從他的私生活、小時候得的癌症、父親的醫藥費或酗酒經歷中挖掘一些例子。

懷斯曼:他在電影的中心,這是事實,儘管市政檢查員參觀展館建築工地或害蟲防治人員去看退伍軍人公寓的場景也一樣重要。這說明市政廳在市民最日常生活中發揮著作用,由於必須由它批准新房建造計劃,確保其符合規定。市長每天發表三場演講,他盡職盡責,在不同場合扮演不同角色。政客是演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且若他是個壞市長,我的電影會展現出來。對我來說,馬蒂·沃爾什與川普正好相反,他討論的是社會住房、接收移民、入籍、少數群體就業。我認為他是真誠的,因為我看到他在做他所相信的事情。他所探討的種族多樣性反映在其各級市政團隊中。在羅克斯伯裡與老年人交談時,他說:「市政廳老年人服務熱線不常使用,請致電我的團隊。」因此,他的特點是他的努力——在某種程度上他的努力是成功的。

《波士頓市政廳》劇照

《電影手冊》:您選擇波士頓是因為他還是因為您是本地人?

懷斯曼:都不是。我根據時機與聯絡人來尋找主題與地點。我想拍的是市政廳。洛杉磯和印第安納州的城市都沒回應我。在波士頓,我提交申請的秘書看過我一些作品,她與政治策劃部門的領導溝通,正好他對我的作品也有所了解,他們對我說:「很好,您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向我提供了市長的議程以及各服務部門的安排。我有一個內線——喬伊斯,她告訴我市長哪天見誰,什麼時候會處理社會住房問題等,我逐漸建立了一張信息網。要不然17000名市政員工我都不知道從何下手。比如即將召開的大麻貿易會議場景,她在一兩天前就通知我了,但我並不是事無巨細地追蹤拍攝所有候選企業家;另外我也不知道最終我是否會選中我拍的,或者拍攝場景可使用。在一個段落的時長中讓我感興趣的,是呈現會議的進展及相比過往的變革:如今不同的種族群體組織在一起,這呼應了此前市長與拉美裔僱員交談的段落,讓他回憶起歷史上他所來自的愛爾蘭群體所受的侮辱,他們曾被視為猴子、豬玀、奴隸……

《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

《電影手冊》:您將市政部門的幹預範圍進行了劃分,也就是說,您拍攝的內容不僅聚焦於當下。您還以不同的方式解讀歷史,理論上,您幾個禮拜的拍攝節奏是無法保證這點的。

懷斯曼:一方面,有比如我們看到工人在修建公交專用道這樣的片段。這時,我對純粹的視聽層面感到滿意。在這方面,我很遺憾《國家美術館》的觀眾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很少有人注意到畫作本身,仿佛對話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對我說:「這是一部樂觀的電影……」真的嗎?那畫作呈現的殘酷、戰爭、宗教迫害、饑荒、瘟疫、巫術意味著什麼?去美術館的人看到的是文化。而這裡,這些段落製造了敘事般的、稠密的綿延。使我可以以富有節奏感的方式呈現,我很喜歡。

與《搏擊健身房》或《舞:巴黎歌劇院的芭蕾》可能相反,在《波士頓市政廳》的會議場景中,我只能以小的「子段落」來處理節奏,因為對話本身含義很重要。另一方面,談到歷史,我確實選擇了一些展示變革的場景;例如,同性婚姻。當然若是換作30年前,這段就不可能有了,我保留這段也是因為兩個女人著裝的方式,因為這不僅關乎到展現某地的功能,而更關於這個場地是如何被時代所印記的。在退伍軍人的場景中,法納伊·霍爾(Faneuil Hall,麻薩諸塞州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室,編者注)是歷史的縮影。移殖民,與美洲印第安人的第一次接觸,喬治·華盛頓……這是一個段落具有多層功能的例子,它既勾起了美國建國的回憶,也有對世界範圍內的戰爭、乃至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回憶。從這裡引發觀點可能是,從更抽象的意義上講,戰爭是政府職能的缺失造成的。政府職能在於調停對立黨派,阻止暴力行為。如此權威失職到國際層面招致了戰爭:世界上沒有馬蒂·沃爾什市長!最後,我希望我質疑了政府的角色,而不是肯定它。

《波士頓市政廳》(City Hall)

《電影手冊》:您會花幾個月的時間親自剪輯,對於您來說,這是否是對您錄音(因為您自己舉杆)以及您的攝影師John Davey拍攝內容的某種分析方式?

懷斯曼:這種方法可以找到形式,讓我給自己闡釋真相。這些年來我拍攝了數千個小時,涉及成百上千次選擇:主題,地點,時刻,從拍攝到剪輯。所以這顯然是一種劇情片,或我曾戲稱的「現實劇情電影」。我每晚都會和我的攝影師一起慢慢看素材,但我不是一點一點剪輯的,白天太疲憊,剪輯又是一項很精細的工作,這不單是腦力活動,是需要實踐的。

《電影手冊》:自從您開始使用數位相機,拍攝時長是否增加了?

懷斯曼:數碼確實可以拍更多,但實際上,我只比膠片多拍了大概5%的素材,《波士頓市政廳》是110個小時(比例是30小時素材有1小時成片,而《在伯克利》,則是60小時素材1小時成片,也就是250個小時)。首先為了避免開始和結束按鈕之間給人帶來的失望,有必要用膠片多拍一些:每當你按下攝影機暫停鍵時,有意思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無論是《在伯克利》《國家美術館》《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還是《波士頓市政廳》,我都無法要求人們舉行五分鐘而不是兩個小時的會議!但是我通過剪輯一些鏡頭讓電影有了呼吸感;它們未必代表著此刻談話切換到了傾聽的時刻,要這樣做是需要兩臺攝像機同時拍攝的,不僅會入畫穿幫,也會非常昂貴。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電影手冊》:幾年以來,您一直是自己的製片人,而且您的作品已獲得國際認可。是否出於一種獨立的心態?

懷斯曼:在美國,我一直都是自己的製片。我自己找融資,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我不可能指望我的名聲或者光鮮的履歷,因為資方是一直在變的,而且如果你放鬆警惕就一分錢也找不到。唯一一段比較容易的時光是1971年到1981年,福特基金會通過美國13頻道給了我兩筆500,000美元的基金,約合四部電影的預算。在法國,三、四年前我決定製作自己的電影。電視臺是要求電影的時長更短(當我跟電視臺Arte合作《周立法院》時就是如此)。製片人擁有版權,並且他們經常促使導演縮短電影。我其實挺驚訝的,沒有更多法國導演自己當製片。

編輯:Femke

愛好電影以及其他

-FIN-

相關焦點

  • 排片再少,我也會去電影院支持這位九十歲大師
    從演員到導演,已經九十歲伊斯特伍德還在以每年一部電影速度繼續著自己的創作生涯。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再用「活的傳奇」這樣陳詞濫調形容詞來表達我們對他作品尊敬和欣賞。而正是這樣一位世界影壇真的大師,其晚年作品也一部接一部登陸了中國院線。去年我們有幸在中國院線看到了《騾子》這樣手冊十佳電影。現在,他的新片《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又在中國院線上映了。
  • 2020年,獻給十二個月的專輯
    獻給二月:末日陳昇 - 《末日遺緒》(實際發售日:2020年10月16日)獻給三月:35歲生日周蕙 - 《豁然律》(實際發售日:2020年12月11日)唱片第一首歌頗為意外的出現了「還房貸」的意象。而《只是少了你》裡的這段歌詞,「至於歇斯底裡的哭泣,那是十幾歲 二十歲,三十歲的事情」 ,確實是只有年過四十的人才唱的出來。    轉眼看自己,也到了「如果演唱青年小夥子的《邊Ka邊想》就要把最後一句歌詞改成『四十歲就在前方』」的年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準備好去迎接那樣的灑脫、放下、悔恨和迷茫。如果到了四十歲,我也會豁然嗎?
  • 【決勝2020】提琴小鎮再奏新曲 「大師」李建偉都說中
    新華網 楊巧雲攝「我才學習一年多,一天可以做10把小提琴,一把15塊錢,一個月收入3000多,他們做得快的師傅一天能做20把呢,一個月能有6000多」,提到自己的收入,張盼盼話語裡滿是憧憬和期待,她希望5年後自己能做到「大師級」。張盼盼還有一個音樂願景,想讓10歲跳拉丁舞的女兒學習低音大貝斯。
  • 2020最後一天的跨年文案祝福語 最後一天怎麼發朋友圈
    2020最後一天,既是結束又是新的開始,年輕人喜歡有儀式感的跨年,是去吃一頓豐盛的晚餐,還是和朋友一起倒數零點的鐘聲敲響,記錄一年的點點滴滴,最後一天怎麼發朋友圈?下面帶來介紹。2020最後一天的跨年文案祝福語  萬物更新,新舊交替,承蒙時光不棄,我們不離不棄。  希望時間走得慢一些,但又希望未來快一點到。
  • 大師的風採——卓別林與《馬戲團》
    奧斯卡金像獎已經走過九十多個年頭了,很少有人知道,卓別林與奧斯卡也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九十多年的奧斯卡誕生了數不盡的影史佳作,也留下了不少的滄海遺珠。比如被後世封為神作的《肖申克的救贖》和《雨中曲》,比如影響了無數導演的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當然,還有查理·卓別林。
  • 獻給所有9-99歲兒童的《小王子》|張國龍
    ∞《世界名著大師課·法國卷》,2020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 從低成本到獨立拍片,看靈感大師庫布裡克「太空漫遊」
    眾所周知,其故事是圍繞一個迷戀於十三歲小妖精的可悲可笑的中年大學教授展開,因為包含坦白的性場面和挑戰傳統倫理觀,這部傑出小說最初被視作色情淫穢的代表。海報上洛麗塔戴的心型太陽眼鏡沒有在電影中出現,正片中她戴得是一副普通太陽眼鏡。比起1997年版《一樹梨花壓海棠》曲解的唯美和柔情,庫布裡克版延續了原著的戲謔和諷刺。
  • 「永遠的孩童」方掬芬2020最後一天「謝幕」,享年91歲
    兒童戲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原院長、名譽院長方掬芬昨天8時05分在京病逝,享年91歲。現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馮俐深情悼念:「敬愛的『小寶貝兒院長』,敬愛的方掬芬老師,您一臉安詳地站在了2020歲末最後一天,是為了目送即將走向2021年的我們嗎?無論走出多遠,您那慈愛又頑皮、深情又純淨的目光,會始終印在我們的心上!」據悉,方掬芬告別儀式1月8日在八寶山蘭廳舉行。
  • 2020最後一天的說說年終總結感慨 2020最後一天結尾祝福語
    今天是2020最後一天,不曉得你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告別這2020年呢。下面小編分享一些2020年最後一天的說說年終總結感慨,來句020結尾祝福語。  2020最後一天的說說年終總結感慨 2020最後一天結尾祝福語  1、一些受過傷的人會更加勇敢,因為他們知道,最痛不過如此。
  • 桐鄉這位「姚大師」栽了!
    近日,這個號稱可以「做法事治百病」的「姚大師」,卻因涉嫌詐騙被桐鄉警方依法刑拘。事情還得從桐鄉市公安局開展的「斷卡」行動說起。2020年年底,桐鄉市公安局梧桐派出所在轄區開展「斷卡」行動時,發現今年48歲的朱某儘管沒有正當工作,但她名下卻有多張銀行儲蓄卡,且還有多筆異常的高額轉帳記錄,於是便找到朱某詢問情況。面對警方的詢問,朱某顯得有些緊張,她說,這些錢都是小姐妹打給她的,但至於對方為什麼要打錢,她一直支支吾吾不肯說。
  • 拿下不老男神布拉德皮特,這位小他23歲澳洲娛樂女記者憑什麼?!
    1994年,31歲的皮特在拍攝電影《七宗罪》時瘋狂地愛上了格溫妮絲帕特洛,2人拍拖時候,皮特因為她把自己頭髮染成金色(本來也發黃,只是為了配合格溫妮絲帕特洛染的更金了) ,甚至在1996年12月時與她訂了婚,但最終還是取消了婚約。
  • 【鋼琴大師】九十歲的阿圖爾·魯賓斯坦訪談|讓鋼琴隨你的內心動聽歌唱
    九十歲的阿圖爾·魯賓斯坦訪談讓鋼琴隨你的內心動聽歌唱【明琦音樂】獨家編寫 轉載請註明出處2016巴斯蒂安鋼琴教學成功之道師資培訓報名請點擊本文最下方「閱讀原文」更多音樂資訊請添加微信號33137921Rubinstein at 90《九十歲的魯賓斯坦》(Robert MacNeil 採訪)       阿圖爾·魯賓斯坦(波蘭語:Artur Rubinstein,英語:Arthur Rubinstein
  • 這位同性戀大師,為何登上政府黑名單
    1945年,21歲的謝爾蓋求學於莫斯科,進入俄羅斯電影學院(VGIK)導演系學習拍片,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在多文化融合的環境下成長,異國留學的漂泊經歷和藝術薰陶,讓帕拉傑諾夫過早地用新穎的方式去思考。▲俄羅斯電影學院俄羅斯電影學院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著名電影學校,為歐洲大陸貢獻了大批電影大師。
  • 2020年最後一天的說說 2020年即將結束的句子
    再見了,2020年!你好,2021年! 2. 2020一年過一年,2021迎來新一年,2020生活有點亂,2021整理開新篇,歲月迷失看風景,人生迷茫看心情,簡單平淡過生活,努力奮鬥為人生,願2021更無悔,人生更幸福。
  • lol武器大師競技場最後一天 表情/圖標怎麼換
    英雄聯盟今天有個活動會下線,就是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就開啟的武器大師競技場,這個活動進行到現在也有一段時間了,今天是活動的最後一天,玩家還可以通過參與對局獲得星星數量,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的獎勵有表情禮盒和2017冰雪節稀有圖標聖誕男爵,兌換條件倒也不難,只要收集三十三個星星就可以兩個都獲得。
  • 聽他唱歌,無法想像這位爵士大師已經94歲了……
    託尼·班尼特(Tony Bennett),這個名字或許在國內還不夠家喻戶曉,但在爵士圈,其影響力與一代爵士歌王Frank Sinatra不相上下,曾一起被並列譽為美國本世紀最偉大男歌手。除此之外,他還受歷屆多任美國總統的邀請,在白宮進行表演,並且在全球擁有5000萬的專輯銷量與18座葛萊美獎杯。
  • 2020年還剩最後一天!賭王何鴻燊為何還未入土?風水大師說出原因
    2020年即將結束,想必大家對今年去世的名人也都有所了解,賭王何鴻燊便是一個例子,自從他於今年5月份去世到現在,已經長達7個月之久。
  • 中國四大忽悠天王:「瘋狂」英語、成功學大師、氣功大師、比特幣
    對神秘力量的嚮往,不可避免造就了大量的江湖騙子和所謂「氣功大師」。其中,就包括王林。當時,30多歲的王林很會「包裝」。自稱7歲離家,前往峨眉山拜師學藝。「空盆來蛇」、「空杯來酒」、「徒手斷鋼筋」是其絕活,經常公開表演,排場不亞於現在的明星,信徒為之痴狂。1992年的一天,吳孟達受邀到金庸家做客。
  • 92歲老畫家,沒上過一天美院,卻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巨匠」
    92歲老畫家沒上過1天美院,卻被畢卡索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被世界知名媒體譽為「20世紀最後的巨匠!」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老畫家,他從沒有上過一天專業美術院校,也沒有拜過任何名家名師,然而卻因為他巨大的藝術成就,被當時的世界各大報刊稱為「20世紀最後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