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背靠背臉對臉》:堪稱中國官場求生的教科書式電影

2020-09-24 餘古

1994年可謂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巔峰之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於這一年共同上映。

而在這些優秀電影中,有一部電影可能不如以上所提作品出名,但它的口碑和評價絕對是名列前茅的,這就是黃建新導演的《背靠背臉對臉》。

電影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講述的是某市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雖能力出眾,盡忠職守,但身處職位不是代館長就是副館長,始終無法轉正,他先後與兩位外派的新館長鬥智鬥勇,力圖通過排擠新館長讓自己最終坐上館長之位的故事。

這是一部典型的官場電影,裡面的人情世故,為人處世的方式,都通過正面和反面的無數例子一一展現於觀眾眼前,因此完全可以稱它為講述中國官場的一個教科書級別的電影,它是真正拍給中國人看,似乎也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其中意味的作品。

一、中國官場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中國人的處事哲學早已暗含其中

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頭腦極為靈活,而且深諳人情之道,無論是上面的領導亦或者是下面跟著他的下屬都對他讚不絕口。

然而文化局的冷局長和徐副局長總會在合適的時機從別處調人擔任館長,明明有才又能的王雙立卻始終無法真正坐上館長之位,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新調任的馬館長優點是為人老實,但缺點也是老實,面對領導下發的任務做不到真正的變通。

建立歌舞廳應付不了建築公司,發表抗洪照片試圖拍一下冷局長的馬屁,找的竟然是冷局長站在傘下一塵不染,而周圍的工人卻渾身泥濘的圖片,讓冷局長被上面的領導嫌棄,調節不好內部矛盾,文化館不斷出現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馬館長的下場可想而知,沒過幾天就被下放,然而這一切其實都是身為副館長的王雙立在背後推波助瀾。

本以為略施手段就讓馬館長下臺的他這次終於能成為館長,但現實還是和他開了玩笑。

徐副局長推舉了冷局長的親信小閻當上了館長,甚至哪怕小閻因為重大工作錯誤被免職後,沒過幾天卻又復職。

這時的王副館長真的心灰意冷,他開始認識到為之付出一輩子心血的工作似乎也就這樣了,因此決定將工作至上的熱情放之家庭之中,每天讀讀寫寫,不再為館長事情操心。

然而故事再一次急轉而下,小閻還是太年輕,處理不好和群眾之間的矛盾,並且本已結婚的他甚至和下屬私奔離開。

王雙立被召回,似乎這次館長真正的該屬於了他,命運也是如此的好笑,在他最無欲無求的時候,給予他曾經最渴望卻得不到的東西,電影也在這一幕中畫上了句點。

《背靠背臉對臉》在豆瓣評分高達9.4,然而於IMDB評分只有7.4,兩極式的評分差別,完全說明了這是一部很「中國式」的電影,也許只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才能看懂背後的寓意。

說起官場類型的影片,在國外也有非常熱門的美劇《紙牌屋》,然而國外的官場政治和國內的官場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國外官場講究制度,而在國內更多的則是對人情的把握。

兩種不同的方式無法簡單地判斷誰高誰低,只是針對不同的文化環境哪一種方式更為適合而已。

二、眾生皆為棋子,每個人都在局中

電影的主角無疑是副館長王雙立,在他的視角中,手下的人可以分成是兩派,一派是親近自己的,一派是不親近自己的。

面對親近自己的人,他會儘可能地去幫助,因為在他眼裡這些都是在未來會幫助到自己的棋子,而面對不親近自己的,比如擁護新上任的馬館長的老羅,則使出各種手段打壓。

這是一條放置於大眾視線下的博弈,而在其背後,其實還有一條更為重要的暗線。

這條暗線就是文化局徐副局長的上位之路,他的那句:「哪個辭職不想被扶正呢?」不單單是安慰沒當選館長的王雙立,其實也代表了自己的心意。

將明線與暗線同時思考,就會明白為什麼明明王雙立工作能力那麼突出,卻仍然坐不到正位之上。

徐副局長身處副職,手底下的人做的越突出,他轉正的機會也就越小,相反,如果手下的文化館狀況百出,並能讓更上面的領導發現,那麼冷局長下臺的機會就越大。

馬館長為人老實,但沒有能力,根基不牢,將其空降成為館長,更可能也是徐副局長的決定。

他看準王雙立手段多,並且一心渴望當上館長,自然不甘心一個鄉下來的沒有什麼文化的馬館長騎在他的頭上,他也勢必會儘可能耍一些花招讓文化館抹黑。

而文化館的問題就是文化局的問題,文化局的問題自然由冷局長負責,於是看似王雙立將一張「抗洪時周圍人都渾身泥濘,只有冷局長在傘下一塵不染」的照片公布,試圖讓馬館長下臺,但其實背後還有冷局長被他的上級指責,讓他的形象一落千丈,這也是徐副局長的目的所在。

小閻的上任也是同樣的道理,小閻是冷局長的親信,徐副局長的提議也正中冷局長下懷。

但他太年輕,空有一腔熱血,做事不知深淺,不知人前人後的人情世故,他的上位同樣也是一個定時炸彈。

王雙立看似屢戰屢勝,手段頻出,但他仍然沒有明白這不是一場他和其他館長候選人的鬥爭,而是上層人物之間的博弈,他仍然只是棋子罷了。

所以一切都很明了,王副館長什麼時候能轉正,不在於他做了多少工作,創造出多少功績,拉下馬多少任正館長,而在於徐副局長什麼時候能駁倒冷局長上位。

導演刻意將王雙立刻畫得頭腦聰明,能力強,並且還有情有義,他在開頭的推舉之中,明目張胆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其實也代表了他自認為自己的光明磊落,在結尾處,他對猴子的規勸也代表了他有著自己的底線。

眾多的優點其實也是為了讓觀眾更喜歡他,從而更容易代入電影之中,自然也更容易被蒙蔽雙眼進入棋局之中。

電影將中國幾千年來的官場模樣凝練在了兩個多小時的故事之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將手下的人當成棋子,而自己同樣也只是其他上位者眼中的一枚棋罷了,誰也沒比誰高貴,誰也沒必要將自己看的有多重要。

三、所謂的人情,永遠繞不開的是來自利益的推動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人情社會,如同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描繪中國社會時所提到的差序格局,即每個人都以自己為中心結成網絡,就像把一塊石頭扔進水中,以這個石頭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標示著社會關係的親疏,家庭、朋友、同事、同學都是我們的邊界所在。

而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耗費我們大量精力的,其實都是如何處理這些有關於「人情」的邊界問題。

一旦擁有了人情,事情就會變得尤為容易。

比如王雙立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準備生二胎時,他就找醫生開個假證明,而醫生與他也是老相識,毫不猶豫的就開出了證明,並說直接去找計生辦的李主任就好使,於醫生口中,他和李主任同樣有著不小的「人情往來」、

這種對於人情的信奉似乎已經超過原則和道德本身,如果沒有監管,醫生的職業道德,政府人員的原則都不再是優先考慮的因素。

只要社會尊卑有序的價值觀和社會現實不變,在這個方面,現代化國際化的大上海與仍然處於小農經濟中的邊遠鄉村之間其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然而職場和生活之中所謂的「人情」其實並不是簡單的相識就能形成的,其背後必然逃不脫利益的主要推動。

李會計對馬館長處處使絆子,失去的是自己的房子;猴子暗中使壞拍下各種照片,致使自己臨時工的身份隨時可能被罷免;老宋積極抗爭表達對馬館長的不滿,丟掉了自己苦幹多年的職位……

看起來王副館長的每一個親信都心甘情願的衝在前頭,為其充當一把利刃砍殺擋在王雙立面前的「敵人」,哪怕這樣的行為可能會付出自己絕大部分的利益。

但其實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他們付出的不是人情補償,而是利益的交換。

王副館長將建設公司的錢給了李會計作為裝修補貼,猴子臨時工的職位只要王雙立在位就會被永遠保住,辭職的老宋官復原職也是他一句話的事……

所謂的人情並不是表面之上的感情,而是每個人的價值對比。

當你擁有別人需要的價值,而他人的價值也正是你所需時,你們之間的「人情關係」才可能開始被建立起來,單純的情感永遠支撐不住職場和官場上的利益往來,甚至連生活中的朋友二字有時都會在利益之下被摧毀。

因此當我們說起人脈時,似乎最該考慮的是自己是否擁有相應的價值,自己是否擁有能力拼搭住這份「人脈」。

結語:

黃建新導演曾表示這部電影因他「對中國的理解」而拍,他說:

「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宋代以後,中國世俗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實用主義……今天實用主義比那時更嚴重,為了個人的利益什麼都可以做。政治不單單跟官僚階層有關係,跟市民階層關係更大,而且有時更為深刻。」

每個人都有追求利益的本能,每個人的本性又傾向利己,二十六年前的話,放到如今仍舊適用。

而將這部電影剖析為一句話,那毫無疑問就是:無論是職場亦或者是生活,與其毫無限制地結交各種所謂的「朋友」,不如退而結網讓自己變得「有用」才是王道。

相關焦點

  • 《背靠背臉對臉》當代官場現形記
    背靠背,臉對臉 / Back to Back, Face to Face上映時間:19941、迷影君短評:這是最精彩的中國本土電影
  • 電影資源 No.213《背靠背臉對臉》
    百度雲連結:http://pan.baidu.com/s/1bptCldl 密碼:9d5n《背靠背臉對臉》
  • 《背靠背臉對臉》,一部好電影!
    上個禮拜在擠地鐵的時候,我看了一部電影,是個老片,1994年上映的電影,叫做《背靠背臉對臉》,這麼拗口的名字,甚至看完了還是不明白這個電影名字的由來,就連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都沒想起來到底是面對面背對背,還是背對背臉靠臉?
  • 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4,混官場的你不能不看!
    馬上國慶節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國產經典黑色幽默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背靠背 臉對臉》。這部影片在豆瓣評分9.4分,堪稱中國版的「紙牌屋」,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現在像這麼真實、這麼大尺度、這麼過癮的電影,這種堪稱神作的影視劇,真的是太少了……電影《背靠背 臉對臉》圍繞某地代理文化館館長王雙立展開。王雙立一心想把自己職務上的「代理」二字去掉,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的權謀鬥爭。
  • 豆瓣9.4!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題材,揭露了"窩裡鬥"的陋俗
    1994年,可以說是中國電影最為巔峰的一年,在這一年張藝謀拍出《活著》,陳凱歌拍出《霸王別姬》,田壯壯拍出《藍風箏》,還有黃建新拍出《背靠背臉對臉》。《背靠背臉對臉》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它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喜劇電影,揭露的"窩裡鬥"的陋俗,同時,反映了官場上的「動作」。這部電影目前流傳著兩個版本,一個是完整版的分鐘,還有一個是被剪輯過的版本125分鐘,刪掉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 電影《背靠背臉對臉》:豆瓣9.4分,難以超越的國產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背靠背臉對臉》。最近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說王雙立要轉正,當文化館館長,他已經在副館長的位子坐了好幾年了。每次一到換屆,領導就要讓他當一陣子的代理館長,王雙立很能幹,每次也都能做出成績。文化館的同事們更是對他滿口稱讚。
  • 豆瓣9.4!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題材,揭露了「窩裡鬥」的陋俗!
    1994年,可以說是中國電影最為巔峰的一年,在這一年張藝謀拍出《活著》,陳凱歌拍出《霸王別姬》,田壯壯拍出《藍風箏》,還有黃建新拍出《背靠背臉對臉》。
  • 別光看厚黑和官場,9.4分《背靠背臉對臉》講透了中國人的累和難
    最近幾年,有一部老電影被標上「考公務員必看」、「官場教科書」等標籤,豆瓣上的評分已經升到了瞠目結舌的9.4分,要知道常年排名影史前二的《教父》都只是9.3分。這部電影就是黃建新和楊亞洲聯合導演、牛振華主演的《背靠背,臉對臉》,即便在華語電影神作頻出的1994年,也不遜色於《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飲食男女》。有人戲稱它為「中國最棒的紀錄片」,也有很多人為影片中展現的官場百態擊節叫好,不過如果只是以權力爭鬥的視角來審視這部電影,就未免太小看它了。
  • 這9.4分的國產神片,有尺度更有深度!
    其中有一部中國電影這些年來一直躺在我的硬碟裡。與它一起被我分在同一組的該年中國電影有:《活著》,《霸王別姬》,《大話西遊》。只是,和這三部電影後來的地位不同的是,本片漸漸地名頭卻沒了下去。豆瓣上,那三部電影最少的也有30幾萬人評價,而本片卻只有不到3萬人評價。
  • 《背靠背,臉對臉》一場出色的官場現形記
    《我不是潘金蓮》也是關於官場的電影,但只是掀開大幕的一個小角角,讓大家迅速嘍了一眼。但《背靠背臉對臉》,則是給你掰開了揉碎了,明明白白地展示官場生態。影片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講述的是某文化館王副館長王雙立工作能力較強,盡忠職守多年,偶爾當幾回「代長」,但始終不得轉正。新來的館長老馬原是個副鄉長,不適應文化人的圈子,王雙立拉攏李會計等人小施手段,將老馬擠走。
  • 國產尺度超越底線的片子,堪稱「官場現形記」的電影作品
    社長想說,其實這樣的電影,咱們國家並不是沒有。 早在90年代,就有一部堪稱「官場現形記」的電影作品,至今仍在豆瓣上保持著9.1的高分。 ▼ 《背靠背,臉對臉》 電影發生在一個小縣城的文化館,講的主要是官場上的一些事兒。(嘿嘿你懂得) 主角王雙立,大家都叫他老王,是文化館的代理館長,這一代就是好幾年。 老王自己、妻子、父親還有下屬,都盼著他早日升官,卻一直沒法升上去。
  • 【影評】「背靠背臉對臉」——千年政治百年人
    說起官場政治這一題材,中國一直不缺乏優秀的藝術作品。而在1994年這麼一個世界電影的神奇年份,中國除了《活著》、《霸王別姬》之外,有一部遺珠之作,《背靠背臉對臉》,可以說以小見大,從一個小官場,見了千年的大政治。電影從文化館三年的代理館長王雙立希望轉正開始展開。王雙立在文化館能力出眾,上下通吃。
  • 從溝通邏輯看電影《背靠背臉對臉》的藝術價值
    1994年9月10日在加拿大首映,豆瓣評分9.3分,屢獲大獎,僅次於《霸王別姬》,是國產影片中不可多得好電影。《背靠背,臉對臉》講了一個文化館「代館長」職務升遷願望與無法現實之間的衝突,揭示了中國官場「窩裡鬥」的現象。對這部影片,評價大多從對現實的映射來說的。圍繞的依然是「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框架體系。
  • 推薦電影:《背靠背臉對臉》
    ★★★★☆國產電影《背靠背臉對臉》,1994年出品。個人認為此影片真正是一部幽默、詼諧的職場電影。
  • 豆瓣9.5 | 一部震撼又壯美的紀錄片《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
    《庇護所:阿爾卑斯山求生記》時隔一年更新了第二集,很多人直呼過癮,兩集根本不夠看。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5,妥妥的年度第一。
  • 一個9歲小男孩救了整棟樓的人!一連串「教科書式救援」堪稱經典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了這麼一條新聞,在上海某居民房內發生了一起火災,現場有人員被困,而且火勢還不小,但第一個發現火情的卻是一名年僅9歲的小男孩,並且,這名小男孩憑藉自己的機智勇敢上演「教科書式救援」,可以說是救了整棟居民樓的鄰居。據了解,當時小男孩正在家裡睡覺,但卻被一股難聞的燒焦味驚醒,「我看到客廳已經全部燒焦,火燒到了天花板上。」
  • 豆瓣評分9.4高分電影:《背靠背 臉對臉》 一部官場教科書
    《背靠背,臉對臉》是一部上映於1994年的電影了,取材於劉醒龍《秋風醉了》一書,對書中略有改編。雖然《背靠背,臉對臉》的光芒被眾多經典影片所掩蓋,不過即使今時今日看來,本片依然震撼。不為別的,只因為中國的官場幾千年來從未變過,而這部電影,堪稱是中國官場的「教科書」,兩個多小時的片長,全程無尿點,這是一部放在今天可能都無法過審的電影。
  • 影單 電影裡的官場,是否比現實更荒誕?
    官場題材的影視作品成為近期熱點。其實,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從來不絕於熒幕。MOOC學院今天給大家推薦6部官場題材電影,在等待更新下一集的間隙,不妨看看。1.也許是馮小剛最好的作品早在《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21年前,馮小剛就已經把官場題材拍進電影了。《一地雞毛》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
  • 豆瓣9.4分的神片,秒殺一切宮鬥劇,每一個毛孔都有算計的味道!
    1994年前後,被譽為中國電影一閃而逝的巔峰時期,第五代導演不約而同地登上了藝術生涯的巔峰:張藝謀拍出了《活著》,陳凱歌拍出了《霸王別姬》,田壯壯拍出了《藍風箏》。黃建新也不甘人後,拍出了一部堪稱「官場教科書」的神作,最新的豆瓣評分高達9.4。
  • 五部豆瓣9分以上的華語電影,都看過的人是大神!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盛世啊今天我們就回顧一下上世紀90年代的華語電影扛鼎之作背靠背,臉對臉9.2分如果要討論中國第五代導演,黃建新這個人是繞不過去的。1994年,黃建新執導了一部反應中國官場的電影,就是這部《背靠背,臉對臉》,這部電影對官場的描寫相比於前兩年大熱的《人民的名義》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電影裡,某市文化館的館長一職已經空缺多年,王副館長一直在代理館長工作,希望有一天能被轉正可不久後,上頭空降了一個館長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