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斷爵
麗江面目全非了,麗江的音樂是不是也面目全非了?
野孩子的歌聲裡向來都帶有西北土地的厚重,他們行走在民間,演奏著來自遠古的曲調,歌唱著觸動人心的歌謠。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野孩子樂隊2014年發行的歌曲《敕勒川》。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這是我們在小學課本裡背過的,也是一句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名句。很多人會在眼前一片遼闊或蒼茫的時候想起這句十分應景的話,當然也有很多人忘了它的名字——《敕勒川》(敕勒歌)。
在有了地理的概念之後,會開始注意這首民歌的前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也更想身臨其境去看看「風吹早低見牛羊」的遼闊景象。
大學的時候,一直覺得內蒙的同學都是在草原上騎著馬長大的。就像很多人以為我們雲南的孩子都是騎大象上學,動不動家裡就養幾隻孔雀。
後來隨他們到了內蒙,才發現呼和浩特離草原真的還很遠很遠。很多的研究顯示敕勒川就是土默川平原,所以我從呼和浩特到了包頭,到了土默特右旗。或許是由於季節的原因,「風吹早低見牛羊」並不是想像中的那種樣子,但那裡土地的壯闊和蒼茫的確讓從小在南方生活的我內心很震撼。
而在當地,人們也在復興敕勒川文化,土默特右旗有一個佔地約6萬畝的「敕勒川博物館」。館內陳列敕勒川平原各個時期的陶器、瓷器、兵器以及服飾等展品近百件,是整個敕勒川歷史。
這首短短二十餘字的北朝民歌向我們展現了古代遊牧民族生活的壯麗圖景,表達出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嚮往。
遺憾的是,這首有著很多傳說故事的敕勒族民歌最終只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了下來。很多的歌手都曾經引用過《敕勒川》的詞句,然而曲調卻與意境相距甚遠。野孩子所演唱的《敕勒川》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這首民歌的曲調。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感覺是《敕勒川》的復活。野孩子向來都是擅於從民間音樂取材,這首《敕勒川》的曲調來源於圖瓦族民歌,「通過冬不拉、手鼓、口琴、手風琴飄渺、悠揚音色,以及高低交錯的和聲對古詩句的反覆吟唱,使得曾經的大漠和敕勒川,通過旋律而復活。」
這兩首歌來自完全不同的兩個時期,卻能達到高度融合,其中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在淵源,有人說圖瓦人的祖先有敕勒人的血脈。
一個人的血液汲取著土地的養分,因而他的身份也根植於餵養著他的地理空間。就像貝加爾湖漁民的血富含來自湖泊和森林的營養,野孩子的血液裡也有西北土地廣袤和厚重。
在地域的影響下,來自不同地理空間的人保留著湖泊的品格,山川的品格,大地的品格,而這些來源於不同地域的曲調,卻因為真實、質樸,而總能引發人內心的共鳴。
▼
喜歡民謠的人,都會長按這個二維碼
我叫小糖人,一個軟硬通吃的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