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系者陰山(五)——凝視者陰山

2021-02-15 魂系者陰山

謹以此視頻獻給當年守衛者陰山的戰友們!


者陰山主峰

他在者陰山上

凝視者陰山    ——一個戍邊人和他身邊的故事 楊敘正  /文
歲月的長河濺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他站在陽臺上,久久地眺望著遠方。那天,他興致勃勃地翻箱倒櫃,找到了一本封面有紅色花紋的影集,然後端詳著一張張泛黃的照片。

       妻子喊他吃飯了,他也沒聽見,接連催他三遍,他「嗯」了一聲。

       他從影集裡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張者陰山概貌的黑白照片,凝視著、凝視著,仿佛從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花季!

                             

 

 ——凝視者陰山,他找到了那生命中的起跑。

        

        1983年12月28日,他結束了一個月緊張而又短暫的新兵集訓,坐著解放牌大軍車和戰友們從雲南省麻慄坡縣八布鄉起程,冒著南疆百年不遇的大雪,來到了距者陰山最近的連隊。

        只不過當時的者陰山還被白眼狼叼在嘴裡。

        還未走進連隊,就聽到了歡迎的鑼鼓聲。那些前幾年入伍的老兵們在風雪中笑了,臉上開滿喜悅的花兒!

        他跟著班長在泥地裡一步一滑地進了籬笆牆的油毛氈房。放下背包鋪床,看到剛用生木料做成的床板,被打進泥土裡的4棵木樁支撐著,心裡陣陣發涼。

        當天夜裡,耳邊傳來「嗚嗚」的抽泣聲,不知是哪個新兵哭了。他沒有哭。他14歲離開校門,在家栽過秧,撻過谷,犁過田,打工拉過板車,抬過一米多長的條石……年方17吃過苦,能扛。

        將他接進軍營的是一個班長,名叫白崇嶺。白班長去他家進行過家訪。

        將他從立正、稍息教起的帶兵班長名叫聶萬榮。聶班長俊朗,笛子吹得悠揚婉轉。

        慢慢地,他了解到:連隊現在的駐地叫楊萬鄉,位於文山州麻慄坡縣轄區內。1982年9月,全連從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布朗山調防來中越邊境的,沒有規範營房,班裡值日時要去井裡挑水就不足為奇了……

        3個月的臨戰訓練,不分晝夜……在連隊後山,他與另一個同年入伍的新兵先後挖了兩個貓耳洞。一個是給炮兵團挖的,一個是自己蹲的。炮兵開進早了易暴露目標。

        「轟、轟……!」 自衛還擊的炮聲震耳欲聾……

1984年4月,他和連隊同年參軍的80多名新兵,緊跟著連隊幹部、班長和老兵們衝進了硝煙……這是生命航船新的起航!

                       

    ——凝視者陰山,他看到了那鮮活的路標。

       

        黃昏,夜幕降臨。他和戰友們的任務一樣:當夜每人背3次彈藥至者陰山腳下的一個天然大巖洞裡。

        這是大戰前的彈藥臨時儲存點。

        每人一次背兩箱彈藥,重90斤。從楊萬鄉邊境站出發單邊就十多裡,儘是山路,不準打手電,摸黑進行。

        他看到排長劉崇德僅穿著背心和短褲,駝著彈藥走在全排最前面……

        4月30日凌晨,他和戰友們扛著彈藥、擔架,頂著空中呼嘯的炮彈再次從連隊駐地向者陰山進發……

        他踩著劉排長的腳印,和擔架組的戰友在一名主攻部隊班長的引領下,從16號高地敵方繞道去到12號高地。

        霎時,他震驚了:斜坡上,殷紅色的鮮血染紅了一大片山茅草,剛壓倒的山茅草顯得亂七八糟;主攻部隊的官兵橫七豎八倒在那裡,死的死,傷的傷;他呼了口氣,竭力欲讓自己鎮定下來,卻聞到了硝煙中濃濃的血腥味。

        有個傷得不輕的戰士橫躺在進攻臨時開出的茅草路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能……挺住,抬、抬前……邊的……」他雙眼溼潤了!

        他和擔架組的戰友跨過那名受傷戰士的身軀,到前邊抬著另一個傷勢更重的戰士,不時跨過一根根絆發雷鋼絲線,繞過一顆顆經雨水衝刷裸露在地面的壓發雷,極為艱難地向山腳蠕動……仍在激烈爭奪的主峰10號高地上,敵火力點不時射來排排彈雨,為擔架組送行!

        ……在前進時,前有排長;在搶救時,先救戰友……這是生命中定格的榜樣!

    ——凝視者陰山,他觸到了那感恩的心跳。 

        

       邊防四連當時配屬31師作戰。

        ……那晚,個小體弱的他,背第三次彈藥返回的路上,倒在草叢邊昏迷不醒,被不知名的原11軍31師的兩個戰士抬上騾背,扶著送回了楊萬鄉邊境站。

        救起他的兩名戰士是31師工兵營的。

        工兵營也有運送彈藥的任務,但其用了當時徵服邊關山路較為管用的運輸工具——騾子;而身在邊防連的他因連隊沒騾馬,被累得半死不活!

        連長陳庭喜急忙取下身上的軍用水壺,給他灌了一通白糖開水後,扯開嗓子吼道:「媽的個X,這個兵還要不要嘛?」

         31師的軍醫疾風般跑來,檢查後說:「勞累過度……!」連長叫來了本連的指揮車將他拉回連隊。

        次日早晨,他終於醒了!

        戰友,救回他的一條命!

         ……

        這是個難忘的日子:1984年8月28日。從這天起,他和全營的戰友們就從31師92團的肩上接過了者陰山防禦作戰任務。

        剛上者陰山時,遍地彈痕,草木衰敗,瘠土灼熱……他和戰友們全都勇往直前!

         一天下午,中國舞蹈家協會慰問團遠涉千山萬水上了四連陣地。在連指揮所下邊半山腰上,慰問團為官兵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後,提議讓大家都上臺來同歡同樂。

        官兵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人群裡冒出一個厚重的男高音:「同志們,都上來吧!」

        「男高音」邊說邊上了臺。緊接著,三三兩兩的戰士們才跟著上前幾步,來到一塊泥巴地中間,與慰問團成員手拉手開始了聯歡……

        當陣地官兵與慰問團交融在一起時,乳白色的濃霧遊移開了。

        「男高音」見演出場地左側高處有個正在警戒的哨兵,就快步上前,與哨兵握了握手,說:「小同志,辛苦了!」

「謝謝首長!」

「家是哪裡的?」……

「男高音」還高興地與哨兵合了張影……

「男高音」下山後他才得知:那位喊話的身著迷彩服、高大而挺拔的中年軍官,就是原11軍31師師長,現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前不久指揮官兵橫掃者陰山之敵,取得「代價小戰果大」輝煌戰績的廖錫龍將軍!

          ……敵人不甘心丟失了老山、者陰山,瘋狂報復,不斷在老山地區對我方陣地發起攻擊,並對者陰山地區進行襲擾或炮擊。

        為了配合戰區大格局作戰,者陰山獨立營於1985年春節前臨時組建了拔點作戰分隊。

        分隊由副營長、副教導員分別擔任隊長、指導員。各連組一個排,連長任排長,排長任班長,戰士由軍事素質好的正副班長組成。

        四連長楊世雙任他所在排的排長,一排代理排長劉忠武任他所在班的班長。

        直接了當地說——這是一支「敢死隊」!

        之前,者陰山官兵紛紛寫了請戰書。因而,他被選入了拔點作戰分隊。

        原計劃強化訓練一個月後出擊。

        白天,在營前指對面的高山上進行訓練;晚上,時有文化活動。

        一次晚會上,跟蹤採訪拔點分隊的瀋陽軍區作家劉兆林、《解放軍報》記者錢鋼、省軍區創作室楊樹芳也參加了。

        錢鋼面容白皙,看上去30來歲,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出來實習,很活躍,教大家唱了首新歌《新鞋子、舊鞋子》。

        劉兆林沒準備,就朗誦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旁邊的楊樹芳悄聲對他說:「別看劉兆林不愛言語,編故事可厲害了!」

        是的,劉兆林的中篇小說《啊,素倫河谷的槍聲》,當時就享譽軍內外,後來拍成了電影……劉兆林在魯迅文學院深造,這次是來者陰山釆風的。

        睡覺。

        有天下午,他在拔點分隊奉命正課時間睡覺。此後再也沒受領過類似任務。

        乾糧和橘子罐頭都發了,預定晚上出擊。

        可是,當他一覺醒來,戰鬥卻沒有打響。

        原來,由於老山方向出了意外,者陰山方向的配合拔點作戰也隨之取消了。

        由此可以看出,為何不少頌揚老山官兵的文章或影視作品會將者陰山納入其中?

        緣於「兩山」是孿生兄弟,收復時僅隔兩天:老山4月28日收復,者陰山4月30日收復,同在1984年,又處於一個大的戰區方向。

        所以,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勝利紀念章上的「兩山」圖景,永遠地緊緊相連!

        錢鋼就曾在《解放軍報》一版頭條發過一篇《老山之春》的通訊,將者陰山四連副指導員楊忠和戰士一起熬夜辦戰地油印小報的事跡寫入了文中——

        大概是:記者一大早見楊忠副指導員雙眼通紅,了解方知:副指導員夜裡和戰士油印《陣地簡訊》至東方欲曉。

        他的英雄夢就這樣破滅了!

        當然,若戰鬥打響,他也有可能化作山脈!

        回到陣地不久,他意外地收到《解放軍文藝》雜誌社寄來的一本書,打開一看,是錢鋼新作《唐山大地震》單行本。

        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並感慨:"錢鋼真是個有心人,遠在北京還記得者陰山上的普通一兵!"

        參加拔點作戰分隊前,他可能受李存葆小說《高山下的花環》故事情節的啟發,就將僅有的三、四十元錢交給從成都陸軍學院到者陰山見習的陳排長,託陳排長幫買件軍大衣寄給他的父親,萬一光榮了,老父親穿著軍大衣也有個念想。

        他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預感。

        陳排長再託學院的戰友辦到了。那學院戰友在軍大衣裡的便條上附言:「收到後,寫信告知——雲南省麻慄坡縣楊萬鄉35554部隊54分隊陳勇。」

        不巧的是,他父親收到軍大衣後,因陳排長己結束見習返校了,寫給陳勇的信被退回了重慶銅梁大瓏村。他父親被弄迷糊了……又給他來信才解開了迷團。

        見習排長陳勇:小圓臉、英氣逼人,滿腹經綸,在者陰山前線見習時就住在他班裡。

        他是班長,兩人很談得來。

        陳排長返校後,還給他寫過信,告之他自己被選去給成都軍區政委萬海峰擔任了警衛員。

        後來,也許因工作忙,或因兩人都在不斷變換單位而失聯。

        這讓他一直都很愧疚!

        ……1986年秋季,省軍區召開《邊防文學》創刊討論會,邀請兩名者陰山戰士代表參加。

       他與同年入伍的戰友辛福民匆忙起程。

       兩人從麻慄坡縣城轉乘夜班車到昆明時天未亮。看到別人去火車站售票窗口買票,他倆也去買,售票員說在外面公路上買。

       來到公路上,沒見到賣票的。無奈,他倆走一路問一路,步行到省軍區時己近上午12點鐘。

       兩個農村兵,當兵前都沒去過縣城。到了部隊沒幾天就上了者陰山,山上蹲了幾年後到省城,不知道城裡有公交車,不曉得公交車在公路邊上車時投幣就行。

       這兩個從者陰山去省城的兵,正如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上城》塑造的人物那樣,憨透了。

       會議期間,他倆和與會人員一起,聆聽了省軍區司令員王祖訓、政委趙坤、政治部主任喻中桂有關辦好文學刊物及創作文學精品的指示。

       見到了常在報刊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的省軍區文學創作骨幹:楊樹芳(仙逝)、歐之德、沈石溪、胡靜華、董保延、花曉平、尹瑞偉、趙曉瀾…… 《戰旗報》駐雲南記者站站長何少華(仙逝:獲「範長江新聞獎」,著《人生價值啟示錄》)、記者楊統時,省軍區新聞幹事李鑫。

       與會官兵觀看了根據守備一師政治部主任吳傳玖,發表在報刊上的小說《最後的遺願》拍攝的電視劇。這個體現雲南前線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電視劇,其獨特之處在於由邊防官兵自創自編自導自演。

       在討論會上,他發言說:「電視劇中,反映邊防前線官兵的故事很實、很感人!」……他隨師政治部幹事陳宗光走進影院,觀看了電影《芙蓉鎮》……他像吃了一次精神營養大餐!        楊樹芳再次上者陰山應是一個豔陽高照的秋日。        同行的還有省軍區機關幹部董保延。之前,他在原昆明軍區《國防文藝》雜誌上,讀過其寫者陰山戰區戰士蔣培勇負傷不下火線的報告文學——《戰士,你的名字叫強者》。董保延後來著有《滄桑看海》,他拜讀後,說:「耐看!」        他一直跟著跑遍了大小陣地。        在12號陣地,釆訪了排長盛十萬。        盛排長是貴州金沙縣人,一張口,滿臉笑意,上下眼皮立馬靠近,留出一條縫:「我們排的陣地看起來巴掌大,但必須得守衛好、建設好……」        12號陣地不高,上去需經一兀立巖石。盛排長將陣地弄得花開獨枝,16名官兵自譽為「16條好漢」……        楊樹芳返回昆明不久,以者陰山前線戰地生活為背景的中篇小說——《沒有標高的結合部》在《邊防文學》雜誌刊出後,被收入了長徵出版社發行的一本小說集裡。        其作家筆力強勁時,英年早逝。他惜之痛之!……        在收復者陰山3年多後,師新聞報導組長王立力、「戰士記者」張禮文從文山來到者陰山,釆寫了通訊《者陰山,英雄山》發在成都軍區《戰旗報》一版。        他閱讀後,心裡熱熱的!

        北京、天安門…….盛十萬來了——代表者陰山官兵而來!

        四連守衛著十來個陣地,極艱苦,但官兵們戍邊鬥志高昂。連隊團支部因勢利導,大家戰天鬥地,戍邊設施迅速改善,歡快的歌聲縈繞者陰山……團支部受到共青團中央表彰。

        連隊副指導員盛十萬代表者陰山官兵到北京領獎,並作了先進事跡報告。

        還是義務兵的他下崗歸來,立即塗鴉了消息稿。

        1988年5月3日,《戰旗報》以《先進團支部代表進京作報告》為題,在一版頭條進行了報導。

        上級機關領導還詢問營長甘貴華,撰稿人是哪兒的記者。甘營長笑答:「者陰山『土記者』……」

        之後,他寫了通訊《團旗,在戰土心中飄揚》,與他同年入伍、同苦同樂的戰友刀承賢,連夜趕洗了官兵們在陣地上聯歡的圖片,於同年7月28日在《雲南日報》一起見報,圖文並茂。

        整天守在者陰山上,想理次髮都難。師參謀長蒙利興悉知守山兵的難處,到者陰山蹲點時特意帶上理髮剪。

        蒙參謀長給他理髮時,邊理邊和他聊天,樂呵呵地說:「我家屬看不慣我頭髮長,我每次回家前都得先看一下頭髮,看能否讓家屬看著順眼……」

        首長與士兵,在者陰山上多麼融洽!

        1987年7月,他當兵4年第一次探家,在收拾行李時,營長甘貴華見他兩手空空就要回家,就將當時挺好的一條紅塔山香菸塞到他手裡!

        他深感那不僅僅是一條香菸的事,更多的是一個營長對士兵的關爰!

        此前,他將每月十幾元攢下的津貼一起寄回去補貼了家用。眼下,突然需回家一趟,可連路費也沒有了。

         急難時,他厚著臉皮找到四連司務長何明君。何司務長把往返路費借給了他。

        「我打張借條?」

        「條啥條喲?別打了!」

         這難道不是一個幹部對戰士、對戰友的信任嗎?!

         有一次,他路過昆明,天黑了,還沒找到住處,卻在街上意外地碰到了省軍區新聞辦連職幹事李鑫。

        李幹事只說了句:「走,到我那兒住去!」

        他去了,感受到了親如兄弟的戰友情!

        在陣地上,他好想有張彩照寄回家。

        上陣地沒幾個月,原昆明軍區文化部幹事蔡朝東到者陰山釆訪,並給不少官兵拍了彩照,他因站崗值守沒照上,頗為遺憾。

        蔡朝東回去後,依據自己在老山、者陰山前線收集的體現官兵們「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事跡和資料,在全國多地作了題為《理解萬歲》的報告,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其長達3小時的報告錄相。

        他在者陰山上收看後,很受鼓舞!

        在他戍守邊關的日子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成都軍區新聞攝影幹事李友誠、師新聞報導組長王立力到前線釆訪,實現了他想照張彩照的願望!

        第一次拿著自己的彩照,他覺得攝影好神奇啊!

        沒過多久,成都軍區文化部幹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邊疆,來到連隊代職副指導員,在陣地上舉辦了攝影培訓班,和戰士們一起建起了「戰地攝影室」,為他解開了攝影之迷。

        邊疆還在代職期間以官兵們對者陰山熾熱的愛為背景,在坑道裡寫出了影視文學劇本《山茅草》,先後在雲南省軍區《邊防文學》和成都軍區《西南軍事文學》上發表,並拍成了電視劇。

        他看了,感到陣地生活也出彩!

         一樁樁,一件件暖心往事……這是歲月沉澱出的感恩之源!

 

  ——凝視者陰山,他感受到了那生活的美好。

       

        在堅守23號陣地前沿時,回族班長李秀生帶著他同住一個坑道、同睡一張床。床下雖是滴水和泥濘,可心裡卻是溫暖和陽光!

        身居「滴水洞」,他對未來進行了思考:自己離校早,基礎太差;一無學歷,二無背景,三無錢財;要向前,必須再次起跑!

        他在寫給大哥的信上說,那些印有很多開放美女照、易渙散鬥志的雜誌不要……

        於是,他收到了大哥楊緒芳從江西省鉛山縣駐地軍營寄出的《新華字典》、《高考優秀作文選》,以及哥嫂在部隊結婚時的喜煙喜糖!

        從湖南省湘潭市第15中學考入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的劉歆,情似親兄妹,給陣地上的他寄去了自學書籍和中秋月餅!

        同班戰友王華晚上下崗後,就將自己的夜光表交給他站崗時好掌握時間!

        在堅守12號陣地時,有次他因急事要獨自一人去十多裡外的楊萬街,為防敵特工,排長吳華安冒著極大的風險將自己使用的五四式手槍交給了他!

        在堅守15號陣地時,他是班長,全班戰友關係密切,親如兄弟!

        同是義務兵時,同鄉戰友楊明鋼,從100多公裡外的老山前線風塵僕僕地來到者陰山上,與他共敘昔日同窗情、今日戰友爰!

        回家探親路過距者陰山幾十裡的八布鄉時,同年入伍的戰友劉林,特意給了他幾個紅燒豬肉罐頭!

        ……

        硝煙歲月裡,祖國各地的慰問信、慰問品和慰問團齊聚老山、者陰山!

        戍邊雖苦心猶甜,一路豪歌一路景……這是軍旅最美的景致!

        他駐守邊防期間,歷經了戰火洗禮,生死相依,同甘共苦……他看到了者陰山的秀美,然而,他更多的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那時軍營的純潔美、以及當代戍邊人那人性的光輝!

        他用自己的視角儲存了許多官兵經歷過或未經歷過的並不完整的美篇! 

        他是誰?他,是一個曾經守衛者陰山的士兵,一個很幸運的兵。此時,他好像一根線,將戍邊往事連綴起來——感恩過去,感謝今兒,感召明天!

        ……

        他合上影集,想起老首長、原雲南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梁蜀生告訴他的一段視頻故事:二戰歐州盟軍統帥艾森豪,乘坐專用軍車趕路途中,因善念而搭送兩個需要幫助的路人,卻讓自己躲過了一場謀殺。視頻結語更令人深思——「一個人越替他人著想,越有生命,越有能力,越有祝福!」

        他撫摸著影集上扇形的金色大字——

        老山者陰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紀念

                               成都軍區

                         一九八六年春節

       他站起來,朝著者陰山的方向再次凝視,一個個犧牲、致殘、離世與健在戰友的身影迅疾閃現,一陣熱浪驟然湧上心懷,猛烈地撞擊著思想的海岸——

綻放出歲月長河中絢麗的光彩!

者陰山部分前沿陣地

文:楊敘正

編輯:古健

★ 魂系者陰山(一)——謹以此視頻獻給曾經守衛者陰山的戰友們!

★ 魂系者陰山(二)——謹以此視頻獻給在者陰山戰鬥過的戰友們!

★ 魂系者陰山(三)——夢回者陰山

★ 魂系者陰山(四)——最美者陰山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不教胡馬度陰山,陰山在哪裡?
    王昌齡的那首邊塞詩《出塞》中有兩句極為經典:「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意思是若有龍城飛將在,匈奴再不敢越過陰山。相信你讀到這句詩的時候,除了能感受到詩人的那種豪邁和些許無奈外,一定會有一個疑問:陰山在哪裡呢?它這麼出名,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呢?
  • 「不教胡馬度陰山」!千裡陰山居然是這樣的「分界線」?
    這首北魏高亢雄壯的民歌歌頌的就是秀美壯麗的陰山地區提起陰山,還不得不提到一首豪情萬丈的唐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詩中,王昌齡一語道出,橫亙於中國北部的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不僅是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還是中華歷史上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衝突交融地帶。
  • 漫漫古道,陰山深處,昆都侖河谷
    #昆都侖河谷#位於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十公裡,是同屬於陰山山脈的大青山與烏拉山相接的南北峽谷。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昆都侖河谷北端陰山中,修築了東起於 代(今河北張家口境內),經雲中、九原、西北折入陰山至高闕塞的趙長城。遠在先秦時,已經開闢和形成谷道,鑑於它在交通地理上,位於通往漠北三條道路的中間,故曾經稱為「中道」。
  • 三寶|《陰山尋蹤》讀後感: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如今打開《陰山尋蹤》這本書,腦海中一幕幕雄渾壯麗的歷史悲喜劇,在那黛青的山色中幻化上演開來……一、陰山瀚海千萬裡,秦時明月漢時關《陰山尋蹤》一書是內蒙古遠方出版社出版,內蒙古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包頭市旅遊發展專家委員會專家方金良老師新創作的一部20萬字的歷史文化散文集。
  • 《山海經》中的陰山就是天狗,天狗為何食月?它又為何吐出來?
    陰山:天狗又西三百裡,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從章莪山往西行三百餘裡,就到了陰山,陰山乃是陰氣淤積之地,靠近就會發現,這裡總是瀰漫著無形的不知名的霧氣,使得這裡的天空就算是太陽當空照的天氣也顯得有些黯淡。這裡鮮有草木,偶爾看見幾株草木也是全無半點綠色,無精打採的樣子好像快要枯萎了一樣。
  • 敕勒川,陰山下,一曲民謠,一曲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早低見牛羊」這是我們在小學課本裡背過的在有了地理的概念之後,會開始注意這首民歌的前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也更想身臨其境去看看「風吹早低見牛羊」的遼闊景象。大學的時候,一直覺得內蒙的同學都是在草原上騎著馬長大的。
  • 收復者陰山,師長廖錫龍站在馬排長墓前,淚流滿面,種下青松
    他在馬平烈士墓前,特意栽種了一顆從者陰山移來的青松,永遠懷念這位年輕的英雄。 【收復者陰山後,西疇縣城邊的花果山烈士墓園,11軍31師師長廖錫龍(左)沉痛泣送收復者陰山犧牲的烈士。
  • 軍事 | 六鎮風雲:北魏陰山下的射鵰群雄恩仇錄
    經公眾號「冷熱軍事史"(微信ID:militaryhistory)授權轉載。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陰山腳下的敕勒川,南北朝時自西向東曾經存在過6個著名的軍鎮,史稱六鎮。
  • 陰山法壇和合術愛情降頭拆開離婚降頭五鬼運財陰陽和合術愛情挽回
    陰山法壇陰山派茅山派和合術回心轉意愛情降頭挽回感情和合術陰法和合術七日和合術婚姻挽回感情複合五鬼運財faxing991找對專業做和合術的情感挽回平臺,輕輕鬆鬆化解感情問題 第1張圖片出處網際網路,若有侵權行為請聯絡網站站長刪掉
  • 「陰山八景」:叫「鬼門關」的景點,你敢去嗎?
    當然這陰間是模擬仿造的,用幾元錢一畝的價錢買上一座荒山,然後照著陰間做些景點,讓一些有才兒的文人編些廣告詞,春天是「到陰山看花去」,夏天是「陰山背後好乘涼」,這有什麼困難?再起些「夜臺春夢」、「奈津殘照」之類的名目,就是把乾隆皇帝從東陵中請出來題成石碑也不是做不到的事。
  • 陰山法壇和合術茅山派和合術陰山派離婚後如何挽回另一方離婚複合
    陰山法壇陰山派茅山派和合術在離婚之後如何挽回另一方在離婚之後發覺還是不捨得這一段婚姻生活,大家如何挽回情感是進行復婚的第一步,這一在離婚之後如何挽回另一方,大家看一下是由於是什麼原因造成 了這一段夫妻感情破裂。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白髮唐軍不退的硬核人生(一)
    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曾作詩名曰《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說的出塞又稱為出關,指的是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廣大西域地區,而詩中的「龍城飛將」雖然指的是漢朝的衛青、李廣兩位名將,然而那些「萬裡長徵人未還」唐朝戍邊西域的將士,才是王昌齡這首《塞外》絕句詠嘆的重點。
  • 敕勒川 ,陰山下,今宵月色應如水
    敕勒川 陰山下今宵月色應如水歌者遠去
  • 鳳陽陰山派引鬼符
    作者 | 未知▶ 鳳陽陰山派引鬼符人在孩童的時候,總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夢想,隨著不斷的成長,夢想也開始慢慢地變少,直到最後消失殆盡,有時回頭看看自己當年的夢想,有的是幼稚,有的是無奈,也許更多的是自己都不知道當年怎麼想出來的吧。
  • 老照片:1984年收復者陰山大激戰,第11軍31師戰鬥過程
    1979年對越還擊作戰結束後,不甘心的越軍再次越界侵佔了我老山、者陰山等地。    1984年4月,收復老山、者陰山的戰鬥打響。    者陰山位於我國雲南省麻慄坡縣城楊萬鄉境內中越邊境9號界碑處,地貌為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巖溶洞居多,山上灌木叢生,道路崎嶇山勢險峻,易守難攻,且溫差較大,一般上午都是濃霧瀰漫,能見度很差,一到下雨天能見度僅為10-50
  •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平起平收,首句押韻的七言近體絕句,平仄、黏連、押韻都符合格律要求。第二首是古體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
  • 古人修煉傳說系列之五:張果老(上)張果老的法術
    於是,他順著聲音尋去便來到了陰山。在陰山腳下有一個村莊很怪異,遠遠望去沒有多少生氣,張果老十分奇怪,便走進村子並找到一個老漢和一個臥病在床的瞎眼婆婆。張果老問老漢:」老人家,我看這裡物產相當豐厚,土地也很肥沃,可為什麼這村裡村外如此荒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