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閒暇的時候,想要看看某個朋友的朋友圈,關心一下朋友,但是打開之後,發現只是看到了「一條橫線」,然後你點擊下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還是「一條橫線」,於是乎,你再也不想點開任何人的朋友圈了,免得自作多情、自討沒趣。
一個人失望的次數多了,也就滿不在乎了,習慣了沒有朋友圈的日子,你可以換一個平臺聊天。或者你可以看看小視頻,看一段文字,反正打發空餘時間的方法,多得是。
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有些人的朋友圈,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
朋友圈裡的社交,多半是停留在點讚層面。
有讀者問我:「如果別人給你的朋友圈裡點讚了,你是不是應該也給他點讚。」我說:「按照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你應該給別人點讚,否則會顯得你很不禮貌。」
事實上,你發了朋友圈,然後得到了幾十個人的點讚,你就得回敬別人幾十個點讚。這樣想來,所有的點讚,其實是「自娛自樂」,不過是借著別人的手,給自己點讚。更現實的是,你給別人點讚幾百次,才換來別人給你點讚幾十次,總有一些人,故意繞開你的朋友圈,視若無睹。
還有,「朋友圈裡的點讚數,往往是由你的身份決定的。」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發任何內容的朋友圈,都有人點讚,因為這樣做,才證明自己和他關係好,很在乎他。特別是單位的上司,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假裝在乎他,給他一些虛偽的「贊」,讓他沉浸在被人關注的幸福生活裡。
總有人為了點讚,樂此不疲。要不,怎麼有人一天發幾十條朋友圈呢?還有一些人,發了朋友圈之後,馬上發微信消息,讓所有的好友,都去幫他點讚。
那些不在乎朋友圈的人,漸漸明白:「朋友圈裡的點讚,其實是無用的社交。」互相點讚的人,友情往往只是停留在手機裡,現實生活中,大家都不會互相幫助。也許真的在路上遇到了,也假裝不認識。
同學張華說:「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住院的照片,手上插著很多管子。很快就收到了五十多個贊,只有兩個好朋友,打電話過來關心我。」是啊,一個人生病了,發個朋友圈,結果還是被「點讚」,難道這件事,也是需要讚美的嗎?這樣的社交,令人啼笑皆非,也很心酸。要是你發一條借錢的朋友圈,估計也有人點讚,但是你別指望有人借錢給你。
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也不看朋友圈了。
比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更狠的是「不發朋友圈,不看朋友圈」。總有人,可以一個月都不打開朋友圈,甚至連微信都很少用。朋友圈裡,沒有真心的朋友圈,你打開它,看什麼呢?與其為別人點讚,不如留下時間,思考人生,或者閉目養神,還不會傷眼睛。
昨天,朋友大偉發微信給我:「嗨,老朋友,你的微信還在用嗎?」我說:「一直在用啊。」隔了好一會,他回復我:「我還以為,你這個是空號了呢?不好意思,我正在清理自己的朋友。已經清理了幾十個了。」以前,大偉的朋友圈裡,有四百多個人,現在,變成了一百多人,並且還有一些人,是壓根就不認識的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成為好友的。
看來,長期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止我一個人。因為不發朋友圈,也不看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已經慢慢淡忘了,可有可無了。尤其是那些網絡裡的陌生人,刪除了,就是在給自己「減負」。人生真的需要做減法,不要活在感情的漩渦裡。
發不發朋友圈,那是你的自由,看不看朋友圈,那是我的自由。大家都是自由人,誰也別強求誰,也不要傷害誰。不要對那些不在乎朋友圈的人,妄加議論,真的,你要學會尊重別人的自由。
淡出了朋友圈,回歸到生活本身,學會取悅自己。
真正關心你的人,往往不在朋友圈裡。比方說,你發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年紀大了,也沒有時間去看朋友圈。如果他們想你了,多半是給你打電話。
有一天,同事小李接到母親的電話,小李很不耐煩地說:「媽,你看看我的朋友圈,我已經說了這個周末有事情,不回家吃飯,你還打電話過來,你這是幹嘛呢?」電話那頭,小李的母親「哦」了一聲,就掛斷電話了。其實,小李並沒有想到,母親都六十多歲了,會常常關注朋友圈嗎?他以為,發了朋友圈,就是「昭告天下」,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至親至愛的人,一直都在朋友圈之外。
越來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就活得很無趣,反而會活得很充實。約三五好友,去爬山,去看風景,去打羽毛球。也可以和愛人一起散步,跑幾步也行。農村的人,可以去種菜,養雞,勞動也是快樂的。
天天守著朋友圈,這真的不是生活。如果你回歸到生活本身,你會發現,越來越在乎身邊的人,關心身邊的大事小事,或者你可以陪長輩和孩子聊聊天,一起吃頓飯,看到對方的笑臉,你也會很愜意。
做自己就好了,不要被任何的平臺困住自己,才是聰明人。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簡單就是福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