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疫情困擾亞太企業 投資者應審慎應對

2020-12-26 歐洲時報官方

【歐洲時報陳斯睿編譯】新冠炎疫情蔓延全球,此前受到嚴重影響的地區如今情況雖逐漸好轉,但疫情引發了整個地區的現金緊縮,引發人們對大範圍破產的擔心。英國《金融時報》本周撰文,深度分析亞太企業在疫情下所受到的「威脅」。

《金融時報》的文章指出,在多年的低利率促使許多公司陷入數萬億美元的債務後,新冠病毒的爆發正威脅迫使亞太地區的公司拖欠債款。根據評級機構穆迪(Moody's)的數據,自全球金融危機到2019年的幾年中,亞太公司債務總額翻了一番,達32萬億美元。

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了現金緊縮,投資者擔心這將導致從航空公司到零售業的破產浪潮。管理諮詢公司FTI Consulting位於布裡斯班的重組公司常務董事約翰·帕克(John Park)說:「疫情對於企業的影響有些瘋狂,而且很少有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保護的領域,我們看到公司尋求有關如何防止破產的諮詢數量激增。」

引起特別關注的領域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科技公司 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該行業共欠本幣和硬通貨合計6470億美元債券。根據Plenum China數據,與前一年相比,2020年頭兩個月的銷售和建築開工量均下降了20%以上。

3月13日,受全球股市暴跌的影響,香港股市開市暴跌。(圖片來源:中新社)

恆大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之一,欠債超過1000億美元。該公司已經發行了高達13%的息票債券,分析師稱該水平表明對其自身信譽存在擔憂。分析師補充說,中國可能需要救助這類企業,許多人認為恆大集團太大而不能倒閉。較小的開發商泰和集團持有約7.3億美元的債券,並將在未來12個月內到期。但是它沒有告訴投資者它打算如何償還他們。

普華永道(PwC)交易顧問合伙人詹姆斯·迪利(James Dilley)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稱:「似乎不可避免的是,當前的運營中斷狀況若不能緩解,將導致更多的違約行為,甚至可能導致拖欠債款。」

新冠疫情蔓延還導致了泰國的資金緊縮。在泰國,由於遊客人數暴跌,經濟遭受打擊,企業倍感壓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上周表示,該國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收益將在2020年「大幅下降」。該機構還指出,越南的銀行繼2012年銀行危機後,再次面臨風險。「如果經濟受到急劇衝擊,銀行的緩衝資金並不多。」惠譽國際亞太地區銀行評級主管喬納森·考尼什(Jonathan Cornish)表示。

在澳大利亞,疫情的爆發促使一些公司為償還債務而努力籌集股本。 旅行公司Webjet、廣告公司oOh! media周五表示,他們將嘗試緊急籌集資金。

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Baker McKenzie)雪梨合伙人戴維·沃爾特(David Walter)表示,該國許多公司還在考慮採用所謂的「安全港法」,該法律在破產程序中為破產企業的董事提供了法律保護。「一些穩健的企業正在削減所有可用的流動性額度,或從更大的信貸基金獲得風險小的新貸款。這種債務可能很昂貴,但比實際用完現金要好得多。」

一些投資者已經開始從債務廢墟中篩選機會。總部位於香港的信貸投資集團SC Lowy的負責人麥可·羅伊(Michel Lowy)表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3月我們的交易量呈指數級增長。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需要嘗試從流動性的角度找出定位良好、並且有能力度過難關的企業進行投資。」知情人士說,管理著約125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公司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也在整個亞太地區陷入困境的債務中找尋機會。但是,要緩解亞太地區公司的債務問題,需要的不僅僅是有冒險精神的私人投資者。

雪梨基金經理麥哲倫金融集團(Magellan Financial Group)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哈米什·道格拉斯(Hamish Douglass)本周對客戶指出,新冠疫情蔓延引發的停業對於許多負債纍纍的公司來說是致命的。他認為,各國政府可以效仿紐西蘭,該國3月20日以9億紐西蘭元(合5.25億美元)的貸款紓困了該國的國有航空公司。他說:「只有政府才能防止這些企業倒閉。」

相關焦點

  • 英媒:看好中國,全球投資者押注1萬億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4日文章,原題:全球投資者向中國的突破性發展押注1萬億元人民幣  儘管新冠病例最早在中國被報告,但隨著外國投資者搶購價值1萬多億元人民幣的股票和債券,2020年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各方蜂擁而至的年份。
  • 疫情當前,海外投資者如何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擔憂。1月28日,英國《Financial Times》評論員麥可·麥肯茲(Michael Mackenzie)文章指出,海外主要金融機構認為,投資者在疫情發生前已對經濟反彈進行了審慎預估,且歷史經驗表明疫情達到峰值後,經濟就會實現較快復甦,並且預期投資者將會重新設定對2020年的樂觀投資理念,抓住數月內可能出現的經濟反彈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而不是摒棄市場。
  • 英媒: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西方的傲慢」
    英國《泰晤士報》10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了西方的傲慢」 中國擺脫了新冠疫情,其經濟體魄健壯。在這個世界其他多數地方癱瘓的年份實現了增長。在歐洲,人們越來越擔心,其主要經濟體在新冠疫情的持續壓力下不堪重負。而在最初出現病毒的地方中國,年初的經濟收縮已讓位於7月以來的4.9%增長。
  • 海外投資者這樣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全文如下: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論員麥可·麥肯茲(Michael Mackenzie)1月28日發文就疫情發生前市場情況、過往類似疫情後市場表現和後市發展進行了研判。
  • 美媒:紐約州州長成川普應對疫情的"民主黨反例"
    (原標題:美媒:紐約州州長科莫成為川普應對疫情的「民主黨反例」)
  • 英媒:美爭奪全球霸權,應避免成為美國「廉價附庸國」
    美爭奪全球霸權 英國應小心成為附庸約翰·皮爾格認為,美國頻繁對華發難的原因是「想繼續保持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的地位。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美國政客和專家批評中國挑戰西方的『優越性』和『權利』。美國政府的支持給了這些人誹謗中國的動力。我們應該忽視媒體上關於中國的地緣政治方面的問題,因為除了說中國的壞話,它們沒什麼別的可說。
  • 疫情期間的馬來西亞媒體關注:企業戰疫新舉措
    他們還可以就目前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危機提供第一手的行業洞察。在當下充滿挑戰的時刻,傳播公司的計劃和前景也是讓利益攸關方放心的一種方式。記者關注:Poovenraj:非常歡迎商界領導在各自領域針對對內和對外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的影響的觀點。《Business Today Malaysia》致力於報導各行各業的專題故事,可提供新的原創觀點,或徹底涵蓋主題的故事。
  • 英歐協議究竟敲定了什麼?英媒如何看待英歐協議?
    協議還承諾,雙方將在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開合作,且需保證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建立職業資格互認機制在服務業方面,英國將失去金融服務業在歐盟市場的部分準入資格,這在談判中就已經明確。此前,英國對歐盟的出口40%以上都是服務業,而這個行業佔英國經濟的80%。
  • 對金融創新加強審慎監管,讓「假的」永遠真不了!
    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對金融創新加強審慎監管的政策導向,這是保證我國金融業穩定發展的最重要一環。金融創新是把雙刃劍,良性發展乃提高競爭力之根本,反之則將加大惡化市場風險。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不言而喻,導致傳統意義上的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進而引發股市3月暴跌、商品價格下挫的惡劣環境。然而,美聯儲以「就經濟論經濟」的方式,先後採取降息、QE、購債等一系列政策工具,取得顯著成效。這不僅緩解了市場流動性問題,更促使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高達33%,製造業與服務業指數持續恢復。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財新周二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的11月企業活動以10年來最快速度加速,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些樂觀的結果與一項中國官方的調查相符。該調查顯示,去年11月,中國企業活動以逾三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服務業增長觸及多年高點。
  • 原油寶穿倉追蹤|中行、投資者、監管各應從這一課中學到什麼
    此前澎湃新聞的問卷調查顯示,在120份問卷調查中,14%的人(17人)並未有過任何投資史,剩下86%的投資者接觸過期貨、基金、黃金白銀、股票、理財產品、房產等投資領域,但其中真正接觸過期貨的投資者只有6人,佔5%。只有8%的投資者2019年或更早之前就已購買原油寶,92%的投資者今年才開始接觸,並且其中,今年3月入手原油寶的投資者佔55%,32%的人1個月都還未捂熱。
  • Forrester:騰訊安全位居亞太企業反欺詐市場第一梯隊
    最近,在2020年第四季度,現如今的亞太企業反欺詐市場報告發布後,騰訊安全公司被選為大型成熟供應商梯隊,同時也被選為該報告第一梯隊的唯一國內企業。作為工業安全的領導者,騰訊安全公司將繼續開放其安全能力,以幫助企業客戶應對數字時代的安全挑戰。免責聲明:凡標註轉載/編譯字樣內容並非本站原創,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業績預告]芒果超媒:2020年度業績預告
    [業績預告]芒果超媒:2020年度業績預告 時間:2021年01月10日 16:36:28&nbsp中財網 原標題:芒果超媒:2020年度業績預告證券代碼:300413 證券簡稱:芒果超媒 公告編號:2021-001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度業績預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
  • 英媒:因擔心感染新冠病毒,英國女王撤離白金漢宮
    ○ 《全球零距離》播出時間 鎖定每周二22:00分廣東衛視 ○ 最新資訊 英媒:因擔心感染新冠病毒,英國女王撤離白金漢宮 詳細內容 英國《每日郵報》15日最新消息,因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在出席英國危機應對委員會會議後,英國女王已撤離白金漢宮前往溫莎城堡。
  • 天河路商圈企業應如何應對疫情衝擊?聽他們怎麼說→
    天河路商圈企業應如何應對疫情衝擊?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疫情期間
  • 英媒:英國最終很可能「無協議脫歐」,各大臣提醒超市屯糧
    多家英媒透露,鑑於在經濟規則上的分歧,談判雙方均表示他們「不太可能」達成協議;英國政府消息人士則稱,歐盟提出的條件對於英國來說「不可接受」。值此之際,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2月13日的頭條新聞,赫然出現了來自英國大臣們對該國民眾的警告信息:為最後的無協議「硬脫歐」做準備,超市從本周末開始屯糧囤物!英國食品生產商預警,「硬脫歐」引發的蔬菜短缺將持續三個月。
  • 英媒:未來中國不再需要依靠世界,世界離開中國卻無法運轉
    疫情是一個試金石,也是世界各國的經濟乃至政局面臨的一場大考。誰能夠冷靜而又迅速地處理應對,誰就會獲取一片新的生機,實現彎道超車。中國防控成效顯著,內外市場一片繁榮雖說中國的疫情來得早,勢頭迅猛,但好在處置應對力度大,措施得當,尤為難得的是國內生產力恢復迅疾,已經再次成為其他國家賴以信服的合作夥伴。
  • 瑞銀投資者情緒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影響了生活方式
    瑞銀在4月做了一項投資者情緒調查:96%的全球受訪投資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然而全球富裕人士在疫情陰霾下仍繼續股票投資。請看詳細報導↓↓↓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瑞銀最新投資者情緒季度調查結果顯示,縱然短期市場信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下挫,但富裕投資者及企業家長遠仍持樂觀態度。
  • 安本標準投資展望下半年投資:關鍵在於分辨疫情後的贏家和輸家
    疫情持續的時間愈長,2020年下半年經濟復甦的阻礙就越大。看好亞洲優質股對於那些過早解除限制的國家,疫情二次爆發依然是一大核心風險。此外,美國 11 月總統大選的臨近,市場難免波動。雖然各國政府及央行持續推行的刺激措施將繼續為市場提供支持,但投資者仍應保持審慎。
  • 日媒:對各國應對疫情力度有危機感
    日媒認為,譚德塞使用了此前避免使用的「大流行」這一措辭,是由於各國之間應對疫情的力度存在差異,他對此有危機感。據共同社3月11日報導,譚德塞表示:「過去兩周,中國境外的病例增加了12倍,受影響國家的數量增加了兩倍。」他指出,全球疫情擴大勢頭得不到制止的背後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無作為」因素,他呼籲所有國家加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