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擔憂。
1月28日,英國《Financial Times》評論員麥可·麥肯茲(Michael Mackenzie)文章指出,海外主要金融機構認為,投資者在疫情發生前已對經濟反彈進行了審慎預估,且歷史經驗表明疫情達到峰值後,經濟就會實現較快復甦,並且預期投資者將會重新設定對2020年的樂觀投資理念,抓住數月內可能出現的經濟反彈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而不是摒棄市場。
文章指出,自2019年10月以來,受到全球增長復甦和貿易協定前景展望良好,全球股市看漲情緒不斷兌現、指數持續上漲(富時環球指數達到峰值,上漲約14%),隨後進入回落調整期。科技行業中的優質成長型企業是引領本輪股市上漲的主力軍,它們遙遙領先於對經濟敏感的價值型企業。這也說明股市投資者並不完全確信今年會出現強勁的經濟反彈,而且這種懷疑在疫情爆發前就已顯露無遺。
很多投資者在看多股票的同時,預期政府債券收益上漲和美元走軟(尤其是相對於新興市場貨幣而言),並按此判斷持倉。由於疫情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這類判斷和相對應的持倉近來逐漸減少,也與本月周期性股的滯緩基調相一致。是影響2020年股票交易預期的負面因素。
AJ Bell公司的魯斯·穆德(RussMould)指出,過去抗擊全球衛生危機的經驗至少表明,一旦病例數量達到峰值後,經濟就會實現較快復甦。但是,投資者難以預測短期內事態將如何變化,在疫情得到控制的跡象出現之前,股市會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
對於後市,TD Securities公司的馬克·麥考密克(MarkMcCormick)指出市場風險偏好總是早於經濟出現實際反彈,要抓住經濟反彈機會、注意市場波動,表示希望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得到控制,不會對全球的經濟增長前景造成破壞。接下來數月內可能出現經濟反彈,持有風險資產的投資者仍然需要全力應對。他預計,市場將重新審視通貨再膨脹政策的影響,並表現出單邊持倉過度集中(stretched positioning)、過度波動(excessive momentum)和估值泡沫(frothyvaluation)等複合特徵。
摩根史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看好價值周期股,認為「去年10月以來的第一個回落調整期已經開啟」,但指出「標準普爾500指數回落幅度不會超過5%,原因是目前的流動性依然充裕,而且優質股/低貝他係數股/防守型股(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優於低質股/高貝他係數股/周期性股(小型股、新興市場、日本和歐洲股票)」。
摩根史坦利表示,對於牛市而言,回落調整是有益的,對於當下的股市而言也不是壞事。過去十年來,在短時下跌後買進優質成長型公司股票的投資策略屢試不爽。為迎接可能到來的經濟復甦,將持有價值型周期股,這類股票受到經濟增長改善的槓桿作用最強,並且這類股票目前看來相對比較便宜。
研究公司Wrightson Icap指出,美聯儲量化寬鬆措施會強化股市已有的積極動量。美聯儲的注資並不是標準普爾500指數近期上升的唯一或主要原因,但是可能確實強化了投資者對市場上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