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海外投資者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2020-12-24 大洋網

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日前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5960.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4.66%,相較去年末上漲38.31%。境外機構連續22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持有規模節節攀升。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資產受到海外投資者青睞,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充分證明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中國債券收益率和市場的穩定性」

中國財政部10月14日發行60億美元主權債券,投資者認購踴躍,訂單規模達到發行量的4.7倍,所有期限債券均實現負5—10個基點的新發行溢價。彭博社評論稱,這凸顯在全球低收益率環境下,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強勁需求。中國經濟迅速反彈,提振了投資者信心。《華爾街日報》認為,這得益於中國擁有穩定的投資級信用評級。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顯示,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合計淨增持中國債券和股票(含基金下同)729億美元;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累計淨增持中國債券和股票467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投資者持有的投資標的結構穩定,主要是境內非金融企業發行的股票以及政府發行的債券,與國際主要市場中的外資投資標的結構基本一致,表明中國長期債券日益受到境外投資者青睞。

「今年以來,外國投資者紛紛搶購中國債券,這是受到此類債券相對較高收益率以及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的吸引。」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報導說,在其他大型經濟體實行零利率或負利率之際,中國沒有通過降低利率來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而是選擇更多財政支持手段和保持相對較高的利率,這增加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長谷川克之表示,國際投資者之所以格外青睞中國債券,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復甦充滿期待。中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特別是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隨之普遍上調。中國無疑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二是在持續低利率的環境下,中國債券回報率相對較高,債券違約風險較低。這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主權信用的認可。

滙豐銀行稱,受疫情影響,今年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都遭遇資本外流,中國資本市場繼續吸引國際投資者的資金流入,「充分證明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中國債券收益率和市場的穩定性」。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市進一步深化開放充滿期待」

2018年12月,瑞銀增持其投資銀行業務平臺——瑞銀證券股權至51%,成為首家通過增持內地合資券商股權以實現控股的外資金融機構。瑞銀集團董事長魏柏昂日前表示,該集團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中國是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是快速增長的資本市場之一。對瑞銀來說,中國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意味著機遇,我們的戰略和中國對外開放是完全一致的。」

近年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程度逐步加深。2019年4月,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2020年2月,又被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供應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日前宣布,從2021年10月起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富時羅素表示,自2018年列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觀察名單以來,中國固定收益市場顯著完善,積極擴大國際投資者準入,措施包括提高二級市場債券流動性、優化外匯市場結構以及發展全球結算和託管服務等。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有望成為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中的高收益率國家,這對追求收益率的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美國資管巨頭貝萊德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本·鮑威爾表示:「這是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另一個重要裡程碑。」

滙豐銀行認為,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長足進步。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則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另一大催化劑。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部總經理楊京認為,全球三大債券指數提供商中,有兩家已先後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主要指數,此次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也明確將中國債券納入時間表。「這令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市進一步深化開放充滿期待,渣打銀行願意積極參與其中」。

「看好中國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

「十三五」期間,中國不斷推出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大量外資機構搶灘市場。《金融時報》日前報導說,「華爾街一些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正在加緊布局中國的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務業,以期在中國不斷走向開放的資本市場獲益。」

比利時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經濟學教授裡奧·范霍夫表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國際投資者日益把人民幣債券作為一種獨立的避險資產進行戰略配置。

有分析認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對任何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而言都不容忽視。國際投資者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歸根結底是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希望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英國藍色港灣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卡斯帕·亨斯說:「中國經濟基本面非常積極樂觀,復甦也比其他國家強勁。」

在長谷川克之看來,海外投資者增加對中國債券的投資對雙方都有好處。一方面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市場與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有利於海外投資者分散風險,可以把資金投入到更高回報利率的安全資產之中。「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資產中的佔比不斷上升,我期待人民幣成為更多國家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資產。」

範霍夫說:「國際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未來很長時間裡國際資本將會對人民幣債券不斷加倉。」

相關焦點

  • 百裕證券有限公司為投資者開闢海外投資綠色通道!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百裕證券有限公司BERICH BROKERAGE LIMITED或許是你的投資選擇,因為作為國內市場上的優質合資券商,百裕證券是法國的證券公司,在國際投資市場上有穩定的表現,可以給國內投資者全面系統的指導。不久前百裕證券有限公司BERICH BROKERAGE LIMITED成功登陸A股市場,已經開始在國內布局多項投資業務。
  • 以全球投資者需求為導向 中國建築首次發布英文版《2020年中期報告》
    原標題:以全球投資者需求為導向 中國建築首次發布英文版《2020年中期報告》   為貫徹落實「一創五強」的
  • 友邦人壽陳佳:海外機構加大中國資產配置是大勢所趨
    作為外資長期資金的典型代表,友邦人壽如何看待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並開展布局?  友邦人壽資管中心負責人陳佳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長期看,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將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加速轉向高質量增長,人民幣資產也將給投資者帶來良好的長期回報,海外機構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力度是大勢所趨。
  • 安本標準投資中國區負責人茅蓓麗: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債非常感興趣
    安本標準投資中國區負責人茅蓓麗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考慮到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快速增長的居民財富管理需求,以及A股、人民幣債券被納入國際指數,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股、債都將是國際投資者非常感興趣的投資標的。看好A股長期投資價值2015年成立的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首批獲批的海外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 經濟復甦預期增強 投資者可關注「三朵金花」
    最近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復甦的預期在不斷增強。專家認為,第三到第四季度復甦會更加強勁。中國市場憑藉高增長、高利率的優勢,有望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和資產配置資金的持續注入。而投資界人士認為,A股市場正處於牛市初期,結合全年經濟修復帶動盈利修復、風險偏好略微抬升這兩個特點,投資者可關注「三朵金花」。
  • 海外投資者意興闌珊!美聯儲恐不得不「吞下」更多美債?
    來源:環球外匯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份額,無疑正在不斷縮水。環球外匯昨日曾介紹過,美國財政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已在9月份降至2017年2月以來最低。就某些指標來看,中國正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賣家。而美債第一大海外持有者日本,也已連續第二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一年多前,日本超越中國成為美債最大海外持有者。然而即便日本9月持有的規模接近其紀錄高位,據Jefferies估計,美國國債中日本持有的佔有率也已降到6.3%的紀錄低點。
  • 英媒:看好中國,全球投資者押注1萬億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4日文章,原題:全球投資者向中國的突破性發展押注1萬億元人民幣  儘管新冠病例最早在中國被報告,但隨著外國投資者搶購價值1萬多億元人民幣的股票和債券,2020年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各方蜂擁而至的年份。
  • 全球投資者押注10000億,看好中國!
    中國資本市場吸引各方投資者前來12月14日,一篇文章在英國《金融時報》上被刊發,題目為「全球投資者向中國的突破性發展押注1萬億元人民幣」。這篇文章中指出,如今外國投資者正在積極地搶購人民幣的股票和債券,總價值高達1萬多億元。
  • 北京大宗交易總成交638億 投資活躍度進一步增強
    世邦魏理仕華北區投資及資本市場部負責人紀剛表示:「2021年北京市場投資活躍度將進一步增強,預期交易規模會重回增長通道。外資對北京投資市場持續看好,受疫情影響造成的交易周期延長,有望在2021年重新釋放潛在需求。隨著新興辦公區域的崛起,其成長潛力也吸引了自用買家和投資者的目光。
  • 劉月寧委員|進一步推動中國音樂的海外傳播
    去年3月,我在全國政協「委員通道」上,面向中外媒體講述了我在中國音樂海外傳播領域的實踐成果和心得。如何更好、更深入並可持久地「走進去」 ,讓世界人民更加樂於了解中國文化,願意傾聽中國故事,進而理解中國、講述中國,是我們未來的工作核心。為此,我對進一步推動中國音樂海外傳播再建議:  一、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國聲音,推進中國文化「走進去」 。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而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又是其發展道路、治國理論、制度理念的基礎和源泉。
  • 「機構投資者•財新 大中華最佳分析師」隆重揭曉 聚焦中國資產...
    11月15日,由財新傳媒與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聯合推出的「機構投資者•財新 大中華最佳分析師」榜單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機構投資者•財新 大中華最佳分析師」榜單落成儀式「機構投資者•財新 大中華最佳分析師」榜單由美國權威金融評選機構機構投資者與財新傳媒聯合推出,是一次華爾街最強品牌與中國最強財經媒體品牌的強強聯手
  • 趙志偉:後疫情時代 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在致辭中,趙志偉表示,過去三年中國累計吸引外資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後疫情時代,隨著中國率先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中國市場和中國機遇將進一步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趙志偉指出,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從1990年滬深交易所開市到今天,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從當初的8家增長到了4000家,總市值由當初僅28億,到今天已經突破80萬億。
  • 中國鐵物借「夏利」重生:企業新起點與投資者保護雙贏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近幾年中國鐵物的改革舉措上看,一方面其通過實施內部業務重組、優化公司治理機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等措施,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其通過資本融資和資本運作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企業、銀行、債券持有人等利益相關方合作共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 怡富保險定增補血,業內:掛牌保險機構對「局外」投資者吸引力有限
    募資成功,還在於當前新三板定向發行環境的寬鬆,2020年初改革後,新三板市場累計披露定向發行說明書已同比上升41.2%,業內指出,這對於解決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從保險機構角度而言,因為成長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對於資本的吸引力仍相對有限。
  • 海外投資者這樣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來源:金融界基金今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官微刊發海外投資者視角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觀點。文章中提到,過往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類似病毒疫情都已得到遏制,沒有給經濟活動造成太大影響。明天(2月3日),A股市場將迎來鼠年第一個交易日。
  • 德國投資者最看好哪個國家?數據來了
    德國-波羅的海商會(German- baltic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愛沙尼亞仍是德國在中東歐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德國海外商會(AHK)在今年年初對中東歐16個國家的德國投資者進行了一項常規調查,邀請投資者就這些國家的經濟和商業的各項指標作出評估,並選擇他們最喜歡的營商目的地。
  • 東方金誠蘇莉:中國國債「入富」引流效應顯著 國內債市具有縱深...
    整體上看,「入富」能給中國債市帶來約2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接近目前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市債券託管量的一半,規模非常可觀。  除了帶動資金流入外,「入富」還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將有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參與債券配置和交易,這有助於構建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也有助於推動國內債市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
  • 疫情當前,海外投資者如何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增長的擔憂。1月28日,英國《Financial Times》評論員麥可·麥肯茲(Michael Mackenzie)文章指出,海外主要金融機構認為,投資者在疫情發生前已對經濟反彈進行了審慎預估,且歷史經驗表明疫情達到峰值後,經濟就會實現較快復甦,並且預期投資者將會重新設定對2020年的樂觀投資理念,抓住數月內可能出現的經濟反彈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而不是摒棄市場。
  • 目標竟然是中國科技股?
    8月21日消息,來自路透社的報導稱,今年以來韓國的散戶投資者們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湧入中國股市,其中科技股在數月內就吸引了韓國散戶投資者數億美元,大量散戶們湧向中國股市的背後,是韓國投資者們希望遠離本國對投資者越來越多的稅負和更嚴格的監管。
  • 愛沙尼亞受德國投資者歡迎
    德國-波羅的海商會(German- baltic Chamber of Commerce)表示,愛沙尼亞仍是德國在中東歐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德國海外商會(AHK)在今年年初對中東歐16個國家的德國投資者進行了一項常規調查,邀請投資者就這些國家的經濟和商業的各項指標作出評估,並選擇他們最喜歡的營商目的地。愛沙尼亞在這項調查中連續第二年得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