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華財經專訪】東方金誠蘇莉:中國國債「入富」引流效應顯著 國內債市具有縱深拓展空間
近日,富時羅素公司宣布將中國國債納入旗下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入富」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後續的引流效應如何?國內債市基建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對於上述市場關切,記者對東方金誠首席債券分析師蘇莉進行了專訪。
新華財經:入富能給中國債市帶來多大規模的資金量?除了資金規模的帶動,還有怎樣的意義?
蘇莉:「入富」或將在明後兩年為中國債市帶來大約1500億美元左右的被動資金流入;同時「入富」彰顯中國債市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也有望刺激規模達數百億美元的主動資金流入。整體上看,「入富」能給中國債市帶來約200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接近目前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市債券託管量的一半,規模非常可觀。
除了帶動資金流入外,「入富」還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將有更多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參與債券配置和交易,這有助於構建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也有助於推動國內債市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二是國債「入富」將提升人民幣債券吸引力,有利於進一步激活人民幣的國際金融交易功能、鞏固人民幣的國際儲備地位,對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新華財經:中國債券被納入了國際三大主流債券指數後,國際地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蘇莉:從存續債券規模來看,中國債市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但與其他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債市的開放程度與規模並不匹配。此次國債「入富」標誌著中國債券被國際三大主流債券指數悉數接納,表明中國債市的各項制度和投資環境得到了三大指數的認可,無疑將給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市注入動力和信心。這將有效推動中國債市進一步開放,對提升中國債市的國際認可度以及中國國債作為全球性儲備資產的地位意義重大。
新華財經:現階段外資緣何看多中國債市?
蘇莉:現階段外資看多中國債市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利差高位運行,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使得中國國債的性價比凸顯。一方面,在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普遍推出「零利率」、「負利率」政策的情況下,中國成為少數保持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帶動中美利差持續走闊。截至9月25日,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已升至247bp,與2019年末相比擴大了125bp。另一方面,由於抗疫有力、經濟韌性較強,中國疫情和經濟拐點出現早於全球主要經濟體,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這使得考慮匯率對衝後的利差水平仍較為可觀,中國國債的配置價值凸顯。
新華財經:相較於利率債,信用債對外資的吸引力依然較為有限,您認為原因是什麼?
蘇莉:境外機構目前信用債持倉相對較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時間較短,境外機構投資國內債券需要經歷一個從利率債到信用債的過程,目前利率債已經得到境外機構的普遍認可,而信用債的投資需要更複雜和專業的研究,境外機構需要時間積累經驗,繼而逐步增加對信用債的配置;另一方面,國內信用債利差保護相對不足,與利率債相比性價比較低,同時,國內信用衍生品市場尚不成熟,通過衍生工具進行信用風險對衝的實現難度較大,加之配套的投資者保護和違約處置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旦發生違約後,違約債券的交易難度大、回收率偏低,這些因素共同制約了外資投資信用債的積極性。
新華財經:未來該板塊的引資前景如何?想要吸引更多外資參與國內信用債市場,有何建議?
蘇莉:隨著中國債市各項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和開放程度的提升,外資對於信用債的興趣也在增加。但要吸引更多外資參與信用債市場,仍有待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包括適應投資人需求的變化,建立全球評級序列等新的評級標準體系,提升信用評級區分度和信用風險預警能力;進一步完善投資者保護和違約債券處置的法律和機制安排,推動債券發行落實各項投資者保護條款,提高債券發行和存續期內信息披露的質量,提升債券違約處置的效率和透明度;加快發展信用衍生品市場,更好發揮信用衍生工具在信用風險對衝、價格發現和違約保險方面的作用。
新華財經:伴隨債市的持續開放,防風險同樣成為了業界關注的議題,在擴大開放的同時,於防範跨境資本異動方面,您有何建議?
蘇莉:對於如何在擴大開放的同時,防範跨境資本異動,有如下建議:完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的管理框架,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入、流出的雙向監測預警,同時建立健全處置極端市場情況的協作機制。我國資本帳戶開放節奏要與監管能力提升相匹配。二是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體系,提高利率調控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穩步擴大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將為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提供重要支撐。三是持續推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定國內經濟基本面,這是留住外資,有效抵禦境外資本市場波動向國內傳導的根本。
新華財經:想要更好地激活境外資金,中國債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法律、規則等諸多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完善?
蘇莉:中國債市基礎設施可以於以下方面進一步完善:一是加快推進債市互聯互通,統一監管規則和風險防控;二是繼續加強投資者保護,健全受託管理人和債券持有人制度,完善投資者保護條款設置;三是進一步明確違約處置和補償的制度安排,完善高收益債和違約債轉讓機制,提高違約債券處置的市場化程度;四是繼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提高市場透明度,降低市場參與方的風險識別成本;五是完善監管政策和行業自律,進一步提高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所、評級公司等中介機構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DF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