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金融網
6月18日,為配合首批1000億元特別國債順利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重啟14天逆回購,並降低了操作利率,以保障流動性在半年末時點的合理充裕。加上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均勻,且同期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預計不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壓力。
6月18日,特別國債發行首日,中國人民銀行重啟14天逆回購,並降低了操作利率。
央行在公告中稱,為維護半年末流動性平穩,於18日開展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與前次持平;7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35%,此前為2.55%。
「首批1000億元特別國債今日招標,為配合特別國債順利發行,需要貨幣政策給予流動性配合。」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臨近半年末時點,銀行體系資金需求量大,投放14天期逆回購流動性可以跨季,保障流動性在半年末時點的合理充裕,穩定資金面波動。
近日,特別國債開閘且採用市場化方式發行,引發了市場對於資金面收緊的擔憂。6月16日,市場資金利率全線上行,債市大幅下挫。17日,銀行間流動性延續收斂,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連續反彈,隔夜品種加權利率升逾30個基點,重回2.0%上方。
顏色認為,近期市場利率上行較快,接近政策利率水平。如果央行沒有進一步支持動作,流動性面臨的壓力將更大。
市場擔憂情緒的另一背景是5月份專項債放量發行,債券供給壓力加大,但流動性投放低於市場預期。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各地組織發行新增債券10398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高達9980億元。截至5月底,今年財政部提前下達的22900億元新增專項債額度中,地方實際發行了專項債券21502億元,完成93.9%。今年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為37500億元,這意味著還有15998億元專項債將在後期發行。這些因素與特別國債發行相疊加,因而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上升。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認為,特別國債發行將會給資金面造成一定影響,但考慮到其發行節奏均勻,且同期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6月份政府債券供給壓力大概率不會超過上月。
從發行安排來看,特別國債並非一次性發行完畢,而是採取較為均衡的發行節奏——從6月中旬開始,7月底前完成發行。平均來看,6月份發行規模可能在3000億元至3500億元左右,7月份將在6500億元至7000億元左右。
「為了給特別國債的順利發行騰挪市場空間,6月份、7月份地方債和一般國債的發行規模可能會適度縮減。」馮琳進一步分析認為,如果今年新增地方債額度需要在9月底前完成,接下來6月份至9月份平均每月將發行新增地方債約5000億元,大幅低於5月份新增地方債約1.04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即便考慮到再融資債券發行量的波動,5月份都將是年內地方債供給最高峰。
事實上,截至上半月,6月份以來地方債發行節奏已經明顯放緩。因此,馮琳認為,整體上看6月份、7月份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不會超過5月份。尤其考慮到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均勻,發行量將在未來一個半月內平均分散,單周供給壓力並不集中,重現類似5月份最後一周利率債供給規模陡升的可能性很小。
「首批特別國債發行不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壓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市場流動性充裕,利率水平總體平穩。5月中上旬,市場流動性相對寬鬆,市場隔夜利率一度運行在1%下方,金融機構「滾隔夜」加槓桿、期限錯配交易增多,資金出現空轉和脫實向虛。為抑制資金套利,央行自5月中下旬對公開市場操作進行邊際調整,隔夜利率開始向短期政策利率靠攏。本月有兩期合計74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6月15日,央行一次性縮量續作了2000億元,淨回籠5400億元。從市場利率走勢來看總體平穩,反映當前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裕的。
「但考慮到適逢上半年末考核時點,季節性流動性壓力仍然存在。」溫彬預計,央行將繼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保持短期市場流動性穩定,支持特別國債發行。從下階段看,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企業信用債等還有超過4萬億元待發行,因此全面降準仍有空間和必要,通過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操作,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有利於降低政府和企業發債成本,穩定和擴大內需,支持宏觀經濟繼續企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