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購挑擔:「兩節」前後流動性充裕 年底降準無望

2020-12-24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

12月21日,央行逆回購操作大舉放量,且14天期逆回購現身。股債市場同步上漲。

分析人士表示,操作放量、品種增加、期限拉長,三大變化釋放央行加大跨年流動性投放的清晰信號。歲末年初,流動性有央行和財政資金投放「雙保險」託底,「兩節」前後流動性總體無憂。

逆回購挑擔 年底降準無望

為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21日開展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包括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2%,與前次持平;此外還開展了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35%,與前次持平。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公開市場操作出現新變化。操作放量、品種增加、期限拉長,這三大變化釋放出央行加大跨年流動性投放力度的清晰信號。自12月9日以來,央行單日逆回購交易量均維持在200億元及以內的「地量」,突然增加的操作量直觀刻畫了央行資金投放力度的加大。同時,時隔近3個月,14天期逆回購操作再現身,其中的政策含義不言而喻。以2020年為例,此前央行只在1月中下旬(春節前)、2月上旬、6月下旬(半年末前)、8月下旬及9月中下旬(三季度末前)開展過14天期逆回購,尤以春節前、季末前頻率最高,凸顯投放跨季跨節資金基本定位。此外,在此次逆回購操作組合中,14天期逆回購操作佔大頭。上述情況表明,央行正加大流動性尤其是跨年流動性投放。

實際上,跨年流動性投放大幕從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落地時就已開啟。15日,央行開展9500億元1年期MLF操作,較全月到期MLF多3500億元。據機構分析,這次創紀錄的MLF操作,除有助於緩解銀行負債壓力外,亦帶有穩定年末流動性的考慮。

「相比MLF,重啟14天期逆回購的動機更『純粹』。」有債券交易員認為,繼央行開展大額MLF操作後,本周公開市場操作開始放量,表明央行跨年流動性投放大戲將迎來高潮,當然,這也意味著年底不再可能採取降準等舉措。

「兩節」前後流動性充裕

從2020年底到2021年春節前後的這段時間,往往是資金面易出現波動和緊張的時段。今後兩個月,「兩節」因素將給流動性造成一定擾動。不過,據市場機構分析,後續流動性不太可能大幅偏離緊平衡的軌道。

年底流動性供給有央行和財政資金投放的「雙保險」託底。談及年底流動性供求面臨的挑戰,天風證券孫彬彬團隊認為主要有兩點:政府債淨融資額超往年,銀行負債端存壓力。

Wind數據顯示,12月以來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總額已超8000億元;本月有1.97萬億元同業存單到期,目前發行1.51萬億元,尚不及到期規模。從資金供給方看,天量MLF操作有備而來,加之逆回購交易放量,央行維穩年末流動性態度明確。年底還是傳統財政資金集中投放時點。過去兩年,12月財政存款均下降1萬億元以上。考慮到財政支出多集中於月底幾日,在財政資金到位前,央行開展流動性投放可起到銜接作用。在央行支持與財政投放保障下,跨年資金面不會出現大波動。

在新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有不少地方看到機會,紛紛出臺政策予以支持。

4月,上海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打造四個「100+」,即集聚100+創新企業、推出100+應用場景、打造100+品牌產品、突破100+關鍵技術。除指出無人工廠、遠程辦公、在線金融服務、新型移動出行等發展重點外,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還要求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新型人才從業評價等。

9月,北京發布的《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強調,將北京市建設成為國際數位化大都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GDP比重達到55%;突破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約束和政策瓶頸,建立數字貿易試驗區等。11月,廣東也就《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開始徵求意見,提出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明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除了地方層面,中央各部門對新經濟發展也有部署。比如,國務院此前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政策舉措支持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日前也召開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要求加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精準施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構建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促進新經濟守正創新

一方面,新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重要動力源泉,應著力培育,助力新經濟發展壯大,釋放創新活力。另一方面,新經濟發展仍面臨挑戰,比如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對監管的包容審慎要求越來越高;新經濟對數據的應用涉及方方面面,但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問題逐步凸顯;新經濟既可能讓數據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加劇行業壟斷……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要關注被數字鴻溝阻隔的群體,也要應對好由於新經濟加劇市場競爭引發的貧富分化問題。比如,新的商業模式可能對相關傳統行業造成衝擊,帶來線上線下模式收入分化。新經濟也可能存在「贏者通吃」問題,加大收入差距。政府應扮演好制度建設者和社會兜底者的角色,讓大多數人享受到經濟繁榮的成果。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蔡躍洲建議,監管和規制需行業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共同配合,對新經濟領域特別是在圍繞網際網路平臺形成的生態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的企業行為及時跟進、認定並進行相應幹預。

另外,新經濟當中的隱私保護問題也值得關注。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認為,監管部門要對數據鏈條進行梳理、科學分類,明確數據權屬,從而對企業利用數據的行為進行監管。還要把數據運用、數據收集和完全以加工整理數據為基礎的公司分開,啟用專門數據監管機構發放牌照,使數據收集、運用、加工、整理、銷售、服務成為專門業態,從現有大公司裡分離出來。

相關焦點

  • 財政貨幣「雙保險」 跨年流動性無憂
    歲末年初,流動性有央行和財政資金投放「雙保險」託底,「兩節」前後流動性總體無憂。(資料圖,新華社發)(小標題)逆回購挑擔 年底降準無望為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21日開展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相比MLF,重啟14天期逆回購的動機更『純粹』。」有債券交易員認為,繼央行開展大額MLF操作後,本周公開市場操作開始放量,表明央行跨年流動性投放大戲將迎來高潮,當然,這也意味著年底不再可能採取降準等舉措。
  • 朱青:央行逆回購及降準旨在向企業提供資金流動性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記者 黃玉琦)3月30日,央行重啟了逆回購,並將利率調降20個基點。4月3日,央行向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年內的第三次降準。央行為什麼此時重啟逆回購操作?央行的這一系列動作用意何在?
  • 1月流動性月報|1月靜態流動性缺口規模約3.87萬億。
    2020年11月末,央行意外操作MLF,12月中MLF操作規模超預期,14D逆回購重啟等一系列維穩動作促使資金面超預期放鬆;貨幣政策基調方面,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穩字當頭的政策取向,貨幣政策不訴求急轉彎,之後的貨幣政策例會中又維持了「合理充裕」和「降成本」定調,與2020年下半年強調政策退出的狀態論述相比,也有所放鬆;故在流動性寬鬆窗口之下,市場對於未來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方向的判斷產生分歧
  • LPR「九連平」下年末資金市場探營:「7+14」逆回購組合維穩跨年...
    從目前的市場流動性情況以及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來看,多位專家分析認為,為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總體充裕,預計央行還是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來給市場投放流動性。操作數量將根據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化增加或降低,利率大概率保持不變。同時,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下降。不過,不排除央行為了定向支持製造業或者中小微企業,通過定向降準的政策工具來給市場投放流動性。
  • 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併下調利率 為特別國債發行保障流動性
    來源:中國金融網6月18日,為配合首批1000億元特別國債順利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重啟14天逆回購,並降低了操作利率,以保障流動性在半年末時點的合理充裕。加上特別國債發行節奏均勻,且同期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預計不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壓力。
  • 央行僅投放20億「零花錢」 春節前是否降準引發大討論
    分析人士稱,近期逆回購操作量雖少,但蘊意充分,既體現了央行對歲末年初流動性的關注和呵護,也表明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利率穩定運行的態度,凸顯了「穩」的主基調。不及預期的金融數據,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春節前後放鬆貨幣政策的預期。如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2020年12月社融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強化了關於貨幣政策「緩退出」、「前松後緊」的觀點。後續社融增速將自行回落,使得貨幣政策(尤其是流動性政策)無須額外收緊。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指出,寒冬與局部疫情散發拖累生產與消費,也將延緩政策退出節奏。
  • 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分別於12月21日、22日、23日開展了1100億元、1300億元、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實現淨投放900億元、1200億元、1000億元,兩日累計淨投放3100
  • 連續三日操作「7+14」逆回購 央行維穩跨年資金面
    年底將至,央行再度重啟14天期逆回購操作,通過長短結合搭配,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截至12月23日,央行已連續三日操作「7+14」逆回購,利率與此前維持同一水平。在分析人士看來,當前時點投放流動性,可明顯起到維穩跨年資金面和避免資金價格過度上行作用。
  • ...專家:明年1月全面降準可能性較小,未來中期市場利率或穩中有降
    12月15日,人民銀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5日開展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9500億元和7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利率分別為2.95%和2.2%,同上期保持一致。央行稱,以上公開市場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另外,本期的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作。
  • 銀行間再現「水漫金山」,交易所逆回購隔夜利率也破1%了
    定向降準之後,流動性更寬鬆了!今日,銀行間兩大隔夜資金利率連續兩日跌破1%。備受關注的是,體現非銀流動性的交易所國債逆回購隔夜利率也跌破了1%,這是今年來首次出現。有市場人士感嘆,儘管知道最近資金面比較寬鬆,但破1%還是有點意外。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定向降準是近幾日資金利率低位運行的主要因素。
  • 央行定調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降準預期落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央行實施全面降準的可能性較小,接下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持續處於「觀察期」。「首先,在央行持續通過大規模MLF操作向銀行體系注入中長期流動性的背景下,當前中長期流動性已進入較為寬鬆的狀態,央行降準的迫切性下降。其次,春節前市場資金面趨緊,央行可通過加大逆回購操作規模、拉長期限等其他公開市場操作對衝。
  • MLF超額續做成常態 「1月全面降準」未必再來
    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對記者表示,在流動性分層、信用利差走闊的背景下,未來央行或將更加關注長端利率。從現在到明年年初,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與利率穩定。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MLF連續的超量續做標誌著自5月以來的「緊貨幣」進程在年底全面告一段落,未來市場利率走勢將進入一個圍繞政策利率寬幅波動的過程。
  •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 業內人士: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MLF再次超額續做。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 MLF連續5個月超額續做,明年1月降準可能性小
    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日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近來信用債取消發行情況依然嚴重,信用利差走闊之勢尚未結束,且由於年末流動性需求旺盛、長端利率與政策性利率偏離情況嚴重,未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上行壓力依然較大,因此央行向市場超額投放MLF以緩解流動性壓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稱,這標誌著自5月以來的「緊貨幣」進程在年底全面告一段落,未來市場利率走勢將進入一個圍繞政策利率寬幅波動的過程。
  • 央行連續15個工作日逆回購 GC短期品種仍然上揚
    央行連續15個工作日逆回購 GC短期品種仍然上揚21世紀經濟報導 21財經APP 葉麥穗 廣州報導央行網站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12月7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20%不變。截至今日,央行已經連續15個工作日開展逆回購操作。
  • 2021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央行主動收緊流動性概率小
    當前,降準可能性不大。首先,經濟持續恢復向好,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實體經濟流動性比較充裕;其次,2021年「兩節」間隔時間較長,為央行應對春節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波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再者,當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並不高,繼續下調需要更多考慮政策可持續性及預留政策空間的問題;最後,與其他政策工具相比,降準寬鬆信號過於強烈,容易引起市場誤讀,不利於釋放穩定的政策預期。
  • DR007加權平均利率與OMO7天期逆回購利率倒掛持續100餘天未恢復
    當前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7天期逆回購利率維持在2.2%的水平,而DR007加權平均利率自今年3月12日下調787個基點,報2.1598%後,至今一直在2.2%以下,甚至最低時在3月24日報1.1379%。
  • 央行連續15個工作日逆回購 GC短期品種仍然上揚
    央行網站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12月7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20%不變。截至今日,央行已經連續15個工作日開展逆回購操作。
  • LPR連續8個月不變 「緊貨幣」在年底告一段落
    12月15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95%、2.20%,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Wind數據顯示,12月累計有6000億元MLF到期,其中12月7日和16日各有3000億元MLF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