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評級機構人員,絕不是一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職業。
01
3個月不得接新單,兩原高管被「雙開」
北方的冬天,冷空氣大多自西北而來,但卻沒人願意喝上一口「西北風」。
12月14日,北京證監局公布了對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金誠」)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劍指東方金誠的內控及合規管理問題。
決定書顯示,東方金誠存在以下方面違規事實:評級上調理由不充分、未對償債能力相關因素進行必要分析、使用不滿足假設條件的評級模型進行數據分析。
北京證監局決定,對東方金誠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期限3個月,整改期間不得承接新的證券評級業務。
眼看著,東方金誠未來三個月業務擱淺,幾乎要喝西北風了。
東方金誠成立於2005年,總部位於北京,控股股東為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官網顯示,東方金誠是我國主要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
除了內控及合規管理面臨違規以外,東方金誠近期還捲入評級相關腐敗窩案中。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官網12月14日披露,東方金誠原總經理金永授、東方金誠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崔潤海被「雙開」,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中國經營報》報導指出,作為國有信用評級機構高管,金永授和崔潤海憑藉手握的金融資源和職務便利,損公肥私搞利益輸送,肆意妄為收受財物,涉案金額巨大。
「我博士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在外企工作4年,在大公國際工作14年。這18年間,除交納黨費時還記得自己是共產黨員,其他時間把黨員身份忘得一乾二淨。」金永授在懺悔錄中這樣寫道。
02
收客戶200萬「紅包」調高評級
那麼,金永授、崔潤海是如何利用評級大肆撈錢的?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金永授、崔潤海憑藉手握的金融資源和職務便利,損公肥私搞利益輸送的細節,「量錢評級」、「熟客作案」、「人多面廣」,評級尋租花樣多。
「客戶表示願意多拿些好處費來調高信用級別。為順利通過評審,我請求評審委員會主任幫忙,又約了主管評審的總裁與客戶一起吃飯,客戶獲得總裁認可。」
在懺悔錄中,崔潤海回顧了他第一次利用評級尋租的經歷。
「我認為調高級別沒有太大問題,就答應了客戶的訴求,他也表示願意拿出200萬元作為酬謝。為確保萬無一失,我又分別做了其他評委的工作。評級報告如願以償出具,客戶也兌現了酬金。」
200萬元的大紅包,讓崔潤海體驗到了賺快錢的刺激。「從這以後,自己發現一次級別的調高居然能值這麼多錢,比做一個項目幾萬元的提成多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崔潤海說。
崔潤海還交代,為感謝在信用評級方面提供的幫助,曾送給時任東方金誠總經理金永授好處費。
金永授在懺悔錄中寫道:「為怕別人發現,我對自己關注的項目,都是採取比較隱蔽的方式。」即表面上不直接介入和操縱評審工作,但多次通過與評審委員會主任及部分評委個別交流,或借安排企業來訪之機發表個人傾向性意見,以此來影響評審結果。
金永授交代,他收受的賄賂80%以上都是身邊所謂「好朋友」所送。「這些錢我不敢放在家裡,也不敢去消費,大部分借給了朋友。」
業內人士表示,金永授、崔潤海被「雙開」,揭開了信用評級領域腐敗窩案的「蓋子」。
03
評級機構應扮好「守門人」角色
一直以來,評級公司都扮演著「守門人」的角色。近年來,隨著發行債券成為企業融資愈加重視的渠道,評級機構也不斷受到外界審視。
目前,國內信用債市場規模和信用評級市場規模均為全球第二。國內持牌信用評級機構主要包括大公國際、東方金誠、中誠信、聯合信用、新世紀評級、中證鵬元6家機構。
監管部門援引業界人士觀點指出,針對當前監管責任劃分不清晰、部門間監管標準不統一、行業運行不規範等問題,有必要加強監管頂層設計,構建「防火牆」,探索實行集中統一監管,嚴格準入、禁入和退出標準,同時施加行業自律壓力,助力信用評級行業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評級機構給出的AAA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以及評級「馬後炮」的情況一直飽受市場詬病。近期AAA主體華晨、永煤違約,更是讓評級機構站上風口浪尖。
評級亂象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今年12月11日,人民銀行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指出,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係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
潘功勝表示,評級行業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堅持職業操守,勤勉盡責,努力提高評級能力,提升評級質量。監管機構、發行人、投資人等各方應各盡其責,共同推動評級行業健康發展。
潘功勝強調,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市評級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市場紀律,推動我國評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促進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12月14日有關部門一紙案件通報,將信用評級行業的灰色利益鏈揭開。不但給評級機構敲響警鐘,也將遏制評級不正之風,有助於行業健康發展。
公開信息現實,金永授、崔潤海案發後,東方金誠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制度機制、選優配強紀檢監察力量、防控重點崗位重點人員廉政風險,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