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業內人士表示,評級行業發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要加強和完善相關監管,建立科學的質量檢驗體系。

□本報記者 羅晗

暴露評級虛高問題

近期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震動市場。11月10日,永煤控股發行的「20永煤SCP003」違約,違約時評級仍為AAA。違約當日,評級機構才將永煤控股主體信用等級由AAA調降至BB。11月16日,「17紫光PPN005」違約,發行人為校企紫光集團,在一個工作日之前,評級機構才將紫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AAA調降至AA;在「17紫光PPN005」違約當日,紫光集團主體信用等級才由AA調降至BBB。

AAA評級債券幾乎無徵兆爆雷,將飽受詬病的評級虛高等問題,再一次暴露於公眾面前。

業內人士認為,評級虛高是評級行業的頑疾。從外部原因來看,多年來的「剛兌信仰」「國企信仰」,讓市場自動為國企或者可能得到政府支持的主體「增信」。從內部原因來看,發行人付費模式下,評級機構面臨利益衝突,一方面需要公允地給出評級結果,另一方面卻要考慮獲客問題。特別是當評級機構存在管理混亂和評級理念偏差等問題時,給出名不副實的高評級就成為雙方「合謀」的結果。

此外,發行付費模式還會導致「逆向選擇」,越是資質欠佳的企業越願意付出額外成本提高評級,從而滋生評級領域的腐敗問題。評級行業的激烈競爭則加劇了「逆向選擇」問題。有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評級行業實屬「狼多肉少」,有的評級機構在競標時就會許諾給予高評級。

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顯示,第三季度,更換評級機構後的級別高於原級別的發行人家數同比增加。其中,大公國際上調家數最多,有13家,佔其承做更換評級機構發行人家數的40.63%;中證鵬元和遠東資信分別有3家和1家。

監管機構出手整頓

高評級國企債爆雷,不僅攪亂了債券二級市場,還導致不少企業取消發債計劃,影響債市融資功能發揮。鑑於部分評級機構在其中所起的負面作用,監管部門加強了行業整治。

11月中旬,永煤控股違約後,交易商協會對中誠信國際啟動了自律調查。12月3日,交易商協會發布通報稱,針對監測到的評級動作滯後等情況,交易商協會分別對中誠信國際和大公國際進行了約談。12月11日,人民銀行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

近日,東方金誠原高管被查引出的信用評級領域系列腐敗案也有了進展。12月1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顯示,東方金誠原總經理金永授、東方金誠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崔潤海被「雙開」,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當日,北京證監局對東方金誠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

規範發展需多方合力

業內人士直言,這次AAA國企債爆雷,再次為評級行業敲響警鐘,需要從公司治理、評級技術、利益衝突等多方面加以改進。

「AAA國企違約給傳統思維帶來很大衝擊。國有企業的級別到底怎麼定、怎麼看,是一個值得重新反思的問題。評級的指標體系裡有個體評級和支持評級,支持評級可以涵蓋個體評級。過去,一般會給國有企業政府的支持評級。這方面的問題全社會都在思考,評級機構也在觀測。」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日前表示。

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勇稱,評級機構自身要完善公司治理。內部獨立依賴於評級機構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又與股權結構相關。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有利於完善公司治理,保證評級機構決策的內部獨立。

談及評級技術,李勇表示,技術上要回歸本源和常理,要分析發行人的現金流創造能力和現金流與債務匹配度;不僅要分析過去,更要著眼於未來;重新認識評級中的支持因素,對支持因素要有審慎的態度和科學依據。

「經過這些違約事件,評級機構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評級理念和評級模型,信用分析要更多回到報表和發行人本身素質上來。」李勇表示,評級工作需要持續的投入和積累,才能逐步提高,急功近利或者投機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針對發行人付費模式存在「逆向選擇」的問題,評級行業也出現了以投資人付費模式為主的機構。不過,聯合資信有關負責人表示,投資者付費與發行人付費這兩種制度安排各有優劣勢。發行人付費模式能夠全面獲得發行人信息,但容易造成惡性競爭;投資人付費能夠避免利益衝突,但容易出現「搭便車」現象,信息獲取也主要基於即時公開市場信息,評級結果穩定性相對較差。

「評級行業的發展壯大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強和完善相關監管,建立科學的質量檢驗體系,引入雙評級尤為必要。優勝劣汰的機制才能讓評級行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相關焦點

  • 退市風險剛過又遇近億元債券違約 *ST中安信用評級由A降至C
    根據公告,15中安消債券餘額9135萬元,應於今年4月30日支付本金9135萬元及利息306.02萬元。  同時,評級機構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信用)決定將*ST中安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和「16中安消」公司債券的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C」,並將*ST中安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和「16中安消」公司債券信用等級移出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 聯合資信:欲成就「信用評級第一股」 卻頻頻「踩雷」違約債券
    《中國科技投資》龍敏近期,多起債券違約事件導致信用評級機構屢陷輿論旋渦。在此背景下,仍有評級機構卯足勁衝刺A股IPO。11月30日,北京證監局發布了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
  • 高評級債券頻現違約 亟待扯掉「皇帝新裝」
    [ 近期信用債市場違約潮的出現在引發信用風險分層與重估的同時,也使得評級機構迎來「信任危機」,尤其是部分企業在違約前仍擁有高評級,這導致評級機構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再被提及。 ]  [ 截至12月16日,今年債券市場已有139隻債券出現違約,涉及金額達1606.14億元,創近年來違約規模新高。
  • 如何判斷評級結果是否虛高?從日本債市違約率及評級分布談起
    來源:債券雜誌作者: 艾仁智等 摘 要本文基於兩家日本本土評級機構對違約的定義及違約率情況,分析了其評級結果檢驗效果良好的原因,並基於所評主體的信用等級分布情況,發現日本本土評級機構和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中樞接近,前者對企業評級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對日本主權級別的評級較高。最後,本文對提高我國評級機構評級質量提出了相應建議。
  • 下半年信用債逾期逾1200億元 銀行犯難違約債券處置
    信用債違約頻發,尤其信用風險向高信用評級的國企蔓延,加劇了銀行信用債投資的風險。據wind數據顯示,僅7月份至12月24日,就有110餘只信用債發生展期或實質違約,金額約1280億元,其中央企及地方國企主體違約債券近40隻。數據顯示,國企違約餘額由2019年的129.3億元增至今年的518.97億元,增幅達3倍。
  •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發酵,此前曾無償劃轉資產
    【撰文/譚麗平 統籌/張喜斌】永煤債券違約事件正持續發酵。 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流動資金緊張,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 【直擊華爾街】山東如意1.53億美元債券違約
    10億元人民幣債券的本息。控股萊卡(The Lycra Company)和Gieves & Hawkes等品牌的中國服裝生產商周一披露其未能償還投資者一筆1.53億美元的債券,這是中國一連串違約事件中的最新一例。
  • 警告:未來有更多債務違約!經濟學家:中國政府債券可能是一種更安全...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表示,下一類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中國國有企業將是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分析師發出警告稱,中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債券違約。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一名經濟學家表示,隨著最近中國出現大量債券違約,投資者應該考慮將資金投入「不太可能違約」的中國中央政府債券。上個月,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國有企業違約事件——投資者通常認為這是一種安全的押注——震驚了信貸市場,令投資者感到不安。
  • 下半年違約進一步加劇:民企違約改善 大國企爆雷蔓延
    但與2019年明顯不同的是,2020年下半年違約進一步加劇,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餘額處歷史高點。經濟觀察報記者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0年12月18日,今年新增主體違約共計27家,累計164隻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債券違約累計金額超過1600億元。其中,國企違約餘額由2019年的129.3億增至今年的518.97億,增幅達3倍。
  • 華晨債券持有人詰問:AAA級國企債券,竟能如此處心積慮、惡意違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楊百會 姚坤債券違約12天後,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集團」)於11月4日,針對「17華汽05」債券發布公告,稱「因公司資金緊張,未能按時兌付債券本息」,正式承認債券違約。違約未兌付的金額達10億元。目前為止,華晨集團存續的債券還有172億。
  • 中證鵬元史曉姍:疫情衝擊下的債券違約與處置新特徵
    而投資者的策略,又會影響債券發行人的融資,導致債券市場的「馬太效應」。隨著行業、區域黑名單的出現,投資者的風險無形中被聚集在小範圍的投資品種,最後導致違約時的負面影響較大,進而影響融資環境,形成負向閉環。
  • 評級「翻車」被監管約談 聯合資信「帶病」謀上市
    當前A股市場尚無上市評級機構,如果聯合資信順利上市,即可成為A股「信用評級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行業內圍繞評級行業權責、評級方法有諸多爭論。2020年8月7日,證監會發布《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該意見稿中,公開發行和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已經不再需要強制評級。
  • 【光大固收】違約的債今安好?
    15.2、違約事件歷程  債券違約前重大事項有:  1)多次評級下調:公司主體信用評級在四個月內遭多次下調,主體評級調整路徑為:AA下調至AA-,下調至BB+,下調至CCC,下調至C。24.2、違約事件歷程  違約前發生的重大事件有:  1)連續3個月評級下調:2016/3/11 新世紀評級下調主體評級至BBB,2016/4/26 新世紀評級下調主體評級至BB,2016/5/9 新世紀評級下調主體評級至CCC。
  • 殭屍國企成信用債違約「主角」,市場風險可控需警惕無序違約
    看似只數不多,但這些債券主體債務存量規模大、且大多為國企,信用事件發生前均為「AAA」評級,對市場情緒影響較為嚴重,「國企信仰」遭遇考驗。截至目前,華晨集團、永煤集團和紫光集團存續債券餘額分別為162億元、234億元和177億。
  • 推薦|《大空頭》—泡沫、金融與次貸危機
    這時A就必須去找到評級公司。它們會根據提供的借款人的資料.AAA 級,意味著評級公司認為這種證券的違約率非常非常低,投資這種債券的風險是很低的。C 級,也叫「垃圾級」,例如現在希臘的國債,投資這種債券被違約的風險是很高的。
  • 鐵道2013 : 2020年第八期中國鐵路建設債券信用評級報告
    本次評級結果中的信用等級自本評級報告出具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受評債券的存續期。債券存續期內,中誠信國際將按照《跟蹤評級安排》,定期或不定期對評級對象進行跟蹤評級,根據跟蹤評級情況決定維持、變更、暫停或中止評級對象信用等級,並及時對外公布。 China Chengxin International Credit Rating Co.,Ltd.
  • 華晨債券違約風波未了,2019年退休原董事長被調查,華晨集團破產...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原董事長祁玉民在2019年3月已經因為年齡原因退休,此番卻在債券違約背景下遭遇調查。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濟轉型背景下,華晨集團違約有諸多方面的原因,亦不是一朝一夕,由於華晨集團沒有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弱,過度依賴華晨寶馬,自身營業收入下降、短期債務比例高和融資環境惡化等導致違約。
  • 信用債違約潮湧引反思:「子弱母強」為何頻頻遇險?
    據悉,這已經是永煤集團今年以來的第四隻違約的債券了,而11月份以來已有多家民企債券發行人觸發了債市違約。伴隨著違約衝擊的不斷加劇,有關信用債保證措施的討論也不斷增多。例如近日開源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就提出,母強子弱時,母公司的高信用並不一定可以給子公司的信用背書。
  • 央行 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管 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
    央行 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管 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 2020-12-21 18:42:37 來源:信用中國 閱讀: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披露,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副行長潘功勝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
  • 給錢就評、量錢評級,國內評級行業為何亂象頻發?
    為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亂象頻發?評級機構存在的給錢就評、量錢評級、利益勾結等問題何時能夠解決?如何確保評級行業的高度獨立性?行業亂象叢生作為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為全社會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低風險投融資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