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寧委員|進一步推動中國音樂的海外傳播

2021-02-15 中國藝術報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具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力量。去年3月,我在全國政協「委員通道」上,面向中外媒體講述了我在中國音樂海外傳播領域的實踐成果和心得。

  今年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G20首腦峰會召開之際,我和中央音樂學院、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的中國音樂人,聯合疫情較重的歐美5個國家的音樂家和音樂學子,以「雲合樂」的方式,製作了全球抗疫主題原創MV 《風和日麗》 ,通過央視頻等媒體平臺首發,用優美和諧的旋律,為全世界送去溫暖、力量和希望,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廣泛影響。  此前,在孔子學院總部的支持、中外合作院校領導的指導下,在我帶領的中外執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 2012年6月,中央音樂學院與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合作建立全球首所「音樂孔子學院」 ;2014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與孔子學院總部共建全國唯一的「中外音樂文化交流與體驗基地」 ;2019年6月,中央音樂學院與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合作建立全球首個「音樂孔子課堂」 ;今年1月,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與英國切特姆音樂學校合作建立全球首個「中文音樂教室」 。9年來,音樂孔子學院(課堂)通過開展教學、演出、創作、教材開發等多種形式,建設和拓展了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理解、共享的「交互式」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講好中國故事,讓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無疑是一條重要路徑。作為多年來行走在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一線的親歷者、踐行者,我深刻體會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音樂、中國文化經歷了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發展歷程。目前,中國音樂文化已經開始從簡單的「走出去」發展到深層次的「走進去」的歷史發展階段。如何更好、更深入並可持久地「走進去」 ,讓世界人民更加樂於了解中國文化,願意傾聽中國故事,進而理解中國、講述中國,是我們未來的工作核心。為此,我對進一步推動中國音樂海外傳播再建議:  一、堅定文化自信,傳播中國聲音,推進中國文化「走進去」 。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而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又是其發展道路、治國理論、制度理念的基礎和源泉。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突飛猛進,不僅在國內開枝散葉,而且香飄海外。中國音樂文化「走出去」 ,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應對全球化這一歷史潮流的戰略選擇。讓藝術家通過音樂將中國聲音、中國文化、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聲音傳播出去,在當下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更具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二、深化國際人文交流,構建新時代中外音樂文化傳播模式。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一個需要加強國際傳播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加強人類思想溝通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加強文化交流、創新發展理念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闡釋新形勢下宣傳思想使命任務時,要求「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因此,深化國際人文交流,構建新時代中外音樂文化傳播模式勢在必行。具體來說,首先是要找準交流對象、找到中外文化契合點,在「和而不同」 、尊重分享的基礎上,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認知、理解中國文化;然後是了解被傳播對象的需求,精心設計適合他們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欣賞習慣的新的傳播角度,真正達成一種「對話」狀態的雙向交流,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  三、繼續完善海外文化藝術傳播管理運行機制。2013年,我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一份提案,就是《建議設立海外傳播專項藝術基金》 。當年年底,文化部推出「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給予文化項目海外傳播以支持。截至目前,該項目運行已近7年,支持了數百位在國際人文交流領域有影響力的藝術教育及文化傳播專家,成為中國藝術海外傳播一項有力支撐。當下,隨著中國文化「走進去」的不斷深入,建議開拓新的運作模式,更多地鼓勵國內外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充分發揮其在國內外所具有的廣泛資源、傳播渠道和社會影響,讓中國音樂海外傳播集合國內外、全社會多種力量,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
    原標題:藉助電視臺網絡平臺播出 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華人圈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劇製作愈加精良,並在眾多海外國家(地區)電視臺、網絡平臺發行播出,覆蓋大量海外收視群體。中國影視劇風靡海外,讓以海外華僑華人為主體的觀眾得以從一部部作品中了解中國元素,感受中國文化。
  • 為中國發聲:賽珍珠中國題材作品的海外傳播
    20世紀初期,在英語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有兩位,一位是林語堂,一位是賽珍珠。林語堂側重傳播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賽珍珠側重於傳播中國的社會狀態和生活形態;林語堂是用中國思維向世界介紹什麼樣的人是中國人,賽珍珠是用西方思維向世界介紹中國人是什麼樣的人。
  • 中國影視作品在海外的翻譯與傳播
    中國影視輸出旨在輸出中國元素,提升國際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本文從譯介主體、內容、受眾、渠道、效果和方法等方面概覽中國影視對外傳播的現狀。中國影視在亞洲主要向東南亞國家輸出,其次為日本和韓國。相比之下,日本、韓國傳統影視業發達,中國影視所佔市場份額則極為有限。韓國希傑集團旗下的韓國中華電視臺(中華TV)是中國影視在韓國的主要譯介主體,日韓年輕人比較關注中國的古裝奇幻劇和青春偶像劇。中國影視在日本播出的平臺主要為收費電視頻道,節目往往在非黃金時段播出,因此傳播效果有限。
  • 館長新聞丨拉動世界奧林匹克文化的傳播,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12月8曰,2019CFA中國之隊"世奧杯〃珠海國際足球錦標賽正式開賽。
  • ...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中國出版海外傳播有何新變? - 中國出版網
    9月24日,《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2020年版)》發布。中國的哪些出版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哪些圖書的傳播範圍最廣?哪些國家的圖書館在收藏中國的圖書?基於全世界圖書館的書目數據發現,我國的中文圖書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全球圖書館網絡,通過海外圖書館的再次傳播,覆蓋全世界的人群數量不可低估。
  • 還是中國民族樂器?——琴聲裡的「文明對話」
    「揚琴是一種世界性樂器,也是本土化了的中國民族樂器。它起源於中東地區,傳入中國已經400多年了。」中央音樂學院揚琴教授、音樂教育家劉月寧說,「古琴出國『舉目無親』,可以結交『新朋友』。揚琴出國,經常可以會會『親戚』。」
  • 中國影視劇海外社會化媒體傳播模式分析:以《延禧攻略》為例
    同時,該劇利用音樂、服飾、建築、詩詞、色彩等多種中國文化具象化的符號表現形式,引入「故宮」這一典型中國文化符號來講述故事。該影視劇曾在Google搜索網站公布的全球電視劇熱搜榜排名第一;獲得美國權威影視雜誌Variety2018年最佳海外劇集(孫婕、鄧玉瑩,2019)。Google2018年度搜尋排行榜顯示,《延禧攻略》在全球最熱搜電視劇排行榜高居榜首;該劇目前版權已賣給90餘個國家或地區。
  • 中國知網分享如何推動學術期刊深度傳播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的第十三期刊協講堂日前開講。中國知網創始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王明亮在線分享了中國知網辦好平臺、推動中國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做法、經驗和思考。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主持講堂活動。
  • 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音樂業務 新的音樂集團由騰訊控股
    未來三家平臺獨立運營、優勢互補、全方位提升用戶體驗,進一步推動數位音樂領域的正版化進程,更好地促進音樂的傳播和推廣,為音樂人及唱片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內容、渠道及用戶多贏的數位音樂產業格局。」CEO彭迦信表示:
  • 太合音樂集結中國時代之聲,開拓海外音樂新景觀
    同時,太合音樂集團精選的逾百位獨立音樂藝術家作品合輯,也將藉助此次「CHINA Now」特別企劃,集中推介,在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日本市場嶄新亮相。TOWER RECORDS不僅是日本實體音樂繁榮的地標,更是全球流行文化的推動者之一。以實體專輯銷售數據為基礎的「TOWER RECORDS榜單」,一直是世界各地音樂人、樂隊證明其在全球音樂市場人氣的風向標。
  • 芒果TV國際融媒體傳播獲肯定 項目工作責任書籤約儀式在長舉行
    與此同時,作為行業國有主力軍,芒果TV亦高度重視國際融媒體傳播,積極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內容創新、傳播創新兩手抓,國際融媒體傳播大有可為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嚴肯定了芒果TV在搭建國際化平臺、內容創新,以及海外社交矩陣強強合作方面的成績,同時也對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希望和要求,希望芒果TV能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國際交流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好龍頭帶動作用。
  • 中國對海外投資者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中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日前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5960.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44.66%,相較去年末上漲38.31%。境外機構連續22個月增持中國債券,持有規模節節攀升。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人民幣資產受到海外投資者青睞,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金融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 騰訊與中國音樂集團宣布合併音樂業務
    新音樂集團將探索更多創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以生態共榮推動中國數位音樂領域的正版化進程,助力音樂創作活力,促進行業發展。 聯席總裁謝國民和謝振宇共同表示:「酷狗、酷我和QQ音樂同作為國內第一代音樂平臺,十餘年來一直見證和推動著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的發展,建立了豐富的正版曲庫,贏得了數億用戶的支持,從『聽看唱玩』四大維度進行了多元化服務的探索,打造了全方位的音樂體驗。
  • 讓全世界的華人笑在一起——從馬季相聲海外傳播談起
    馬季相聲在海外傳播,其實就是一種聚焦人類共同命運的大格局、大視野,旨在通過國際文化交流,建設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因為馬季相聲在海外傳播不只是體現了海外華人之間的「家國情懷」,還自覺不自覺地拓展了海外華人圈的區域文化,既以幽默、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帶動了洋人說相聲,更吸引了大量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 與Being達成戰略合作,為何海外頂級音樂廠牌都鍾意騰訊音樂?
    根據《艾媒報告|2019-2020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超五成的受訪者表示版權曲庫豐富是其選擇手機音樂客戶端的首要因素。因此,進一步深化內容競爭力,能夠幫助其旗下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用戶提供增值價值,並進一步推動音樂在大眾用戶中的付費率。
  • 中國音樂行業ToB增長:海外趨同趨勢下,企業服務加速市場擴容
    這只是正在成長中的中國音樂授權市場又一場景與服務匹配的案例。與流媒體的C端變現類似,海外音樂市場由於付費意識的自主性較高,B端市場滲透也更快,也先於中國市場率先爆發。由此,對標海外音樂行業B端市場的發展,也多少可以窺見中國市場的空間。
  • 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熱播,愛奇藝推動中國粉絲文化「成年」
    「既然叫《中國音樂公告牌》,那就不僅僅是關乎明星產業,而更多是關注於整個音樂產業。」愛奇藝副總裁、《中國音樂公告牌》總製片人姜濱表示,愛奇藝期望藉助節目的力量和市場的力量,推動音樂行業往前走一步,讓整個市場回到音樂的環境中來。《中國音樂公告牌》出現的前提源於明星製造的工業化,而背後主導邏輯則是中國粉絲文化的成熟。
  • 在異鄉傳播中國文化和抗疫精神
    【中國人在海外】在異鄉傳播中國文化和抗疫精神——訪以色列愛與希望文教基金會創始人楊子  光明日報特拉維夫12月29日電 光明日報駐特拉維夫記者 王炯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在中國與以色列人民之間傳遞愛與希望,促進兩國民間互動和文化交流,楊子於2019年註冊成立非營利機構以色列愛與希望文教基金會,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海外華人華僑、以色列人和中國赴以留學生志願者一起,積極舉辦演出、展覽、培訓、學術講座、夏令營等活動,傳播中以兩國文化,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信任。
  • 境內高稅收推動海外購物
    海外購物,如在免稅店購物,自己攜帶入境,往往可以省掉不少稅收;如在普通商店購物,達到一定金額,往往也可以因商品攜帶出境而得到退稅。因此,在海外購物,省下的稅收,就可能是一大筆錢。僅僅這個因素,就會推動海外購物。海外商品要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上都要繳納關稅和增值稅。不少商品是消費稅的課稅對象,還要繳納數額不菲的消費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