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作品在海外的翻譯與傳播

2020-12-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進當代中國影視作品的輸出。2000年,我國確立了「走出去」戰略;2001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2006年,原文化部頒布了《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國影視輸出旨在輸出中國元素,提升國際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本文從譯介主體、內容、受眾、渠道、效果和方法等方面概覽中國影視對外傳播的現狀。

中國影視在亞洲主要向東南亞國家輸出,其次為日本和韓國。近幾年,家庭倫理劇《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古裝宮廷劇《延禧攻略》、古裝玄幻仙俠劇《花千骨》、都市劇《歡樂頌》和網絡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通過當地國家電視臺、網絡平臺和收費電視頻道等渠道在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柬埔寨、寮國和新加坡廣泛熱播。相比之下,日本、韓國傳統影視業發達,中國影視所佔市場份額則極為有限。韓國希傑集團旗下的韓國中華電視臺(中華TV)是中國影視在韓國的主要譯介主體,日韓年輕人比較關注中國的古裝奇幻劇和青春偶像劇。中國影視在日本播出的平臺主要為收費電視頻道,節目往往在非黃金時段播出,因此傳播效果有限。

隨著大眾媒體的發展,日本受眾也通過彈幕視頻及直播網站Niconico、免費視頻網站Gyao、連鎖音像店蔦屋(Tsutaya)等渠道觀看中國各類綜藝節目。韓國受眾則主要通過中華TV、高清頻道CHING、電影視頻網站Gomtv等途徑觀看,其中古裝劇《琅琊榜》、玄幻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偶像劇《微微一笑很傾城》收視率較高。譯者常根據受眾的審美期待和認知語境對影視作品的名稱加以改動。中國影視的名稱往往比較浪漫委婉,而日本片名比較直接。譬如,片名《愛情悠悠藥草香》充分展示了中文的詩情畫意,「悠悠」語出《詩經》:「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意即思慮之深,但實際上,劇情主要描繪藥草世家妻妾之間的重重矛盾。在日本播出之時,該片名被改譯為《名家的妻子們》。在日語中,「名家」意味著名門世家。無疑,改動之後的片名突出了該劇的主要內容,使人一目了然。

近年來,中國電影的國際知名度有所提升,歐洲各大國際電影節上都不乏中國電影人的身影。其中,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問鼎201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邱陽的《小城二月》榮獲2017年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王小帥的《地久天長》於2019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折桂,獲評「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中國電影作品在歐美的發行數量日益增多,內容以功夫片和動作片為主,也有賀歲片、喜劇片與愛情故事片。中國華獅電影發行公司一直致力於向北美譯介中國影視,但一時還難以打入主流市場。歐美觀眾常通過網絡觀看,比如Google Play、Netflix、Hulu和Youtube。《英雄》《臥虎藏龍》《霍元甲》等動作武俠片頗受青睞,舊金山Viki網站中國影迷還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合譯中國電影,取得一定的規模與成績。

澳大利亞也是中國影視的重要輸出國之一,近年來輸出量逐年遞增。2015年,中國電視作品在大洋洲的出口額達到1361.09萬元,增長迅速。2018年12月,中國劇情片《我不是藥神》榮獲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學院頒發的「最佳亞洲電影」。澳大利亞SBS國家電視臺主動引進中國影視,題材多樣。科幻片《流浪地球》、喜劇片《泰囧》、劇情片《地久天長》票房不俗。娛樂性較強的中國電視作品收視率居高不下,而蘊含較多文化元素的古裝劇和紀錄片則遭到了冷遇。《非誠勿擾》等電視欄目的主譯是旅居海外多年的當地華人,他們不僅翻譯,也包攬其他技術工作。而後,由專人對譯文進行英文潤色把關,這種不同類型人員組成團隊的翻譯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自2011年以來,國家廣電總局推行「中非影視合作工程」,促進了中國影視在坦尚尼亞、肯亞、南非、埃及、塞內加爾、尚比亞、烏幹達、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等國的傳播。其中,電視作品主要為家庭倫理劇和奮鬥劇,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咱們結婚吧》《奮鬥》和《北京青年》。《媳婦的美好時代》由坦尚尼亞國家電視臺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在坦尚尼亞大受歡迎。電影作品有奇幻喜劇片、紀錄片、愛情故事片、動畫片、犯罪懸疑片,如《捉妖記2》《泥人張》《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大鬧天宮》《殺破狼2》。播出平臺主要為當地主流電視臺,四達時代公司考慮到非洲的實際情況,還通過移動電影放映車在尚比亞等國家的村落中推出免費電影,效果不錯。

概言之,近年來,中國影視對外輸出的總體數量有了提升,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譯製內容也不只是古裝片和武俠片,而是擴大到了劇情片、科幻片、喜劇片、紀錄片、都市劇、偶像劇等。但是,我們的實際觀眾人數並不多,局限於海外華人與中國影迷,而且不少電影還是免費播放的。我國在亞歐美洲的影視市場份額還亟須提升,在澳洲、非洲則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影視「走出去」,我們建議鼓勵和支持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推進市場化運營。組建高水平字幕團隊,完善審查和譯文潤色環節。同時要注意,在各種國際網站,由中國影迷組成的國際字幕團隊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翻譯力量。對外影視的傳播除了娛樂性外,我們更應該在影片的藝術性與技術性上精益求精,贏得觀眾,才能更好地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耿良鳳 周秦超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文學海外翻譯的「無為而為」
    正因如此,中國政府和相關機構非常重視翻譯在中國文學走出去中的積極有為,通過「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項目」等國家「走出去」出版扶持基金,兼及政府、作協和中外高校合作推出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等措施,並且推動實現了作者、譯者、編輯、代理人、出版商、讀者、學者等多向影響因子互動關係的動態「
  • 為中國發聲:賽珍珠中國題材作品的海外傳播
    20世紀初期,在英語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最有影響力的作家有兩位,一位是林語堂,一位是賽珍珠。林語堂側重傳播中國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賽珍珠側重於傳播中國的社會狀態和生活形態;林語堂是用中國思維向世界介紹什麼樣的人是中國人,賽珍珠是用西方思維向世界介紹中國人是什麼樣的人。
  • ...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中國出版海外傳播有何新變? - 中國出版網
    9月24日,《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2020年版)》發布。中國的哪些出版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哪些圖書的傳播範圍最廣?哪些國家的圖書館在收藏中國的圖書?基於全世界圖書館的書目數據發現,我國的中文圖書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全球圖書館網絡,通過海外圖書館的再次傳播,覆蓋全世界的人群數量不可低估。
  • 影視「華流」海外捲起「中國風」
    韓國躋身翻拍中國熱門影視IP的行列,不少中國資深電視人從中發現,中國影視作品走出去的方式正從以公益性為主的文化交流向雙向的產業輸出與貿易合作過渡。製片人王彧介紹,這部影片參加柏林電影節的目的之一便是推動海外發行;獲獎之前,他就已開始與多個國家的合作夥伴洽談全球分銷事宜。
  • 大咖說|華策影視創始人趙依芳:《以家人之名》在海外成爆款
    在影視文化不斷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國產影視劇與全球優秀作品同臺競技,受到各國觀眾的熱烈追捧,圈粉無數。在國內眾多影視製作公司中,有電視劇第一股之稱、成立15年的華策影視,始終在堅持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
  • 影視劇海外傳播,不能只靠神仙和灰姑娘
    與之類似的還有《杉杉來吃》被翻譯為《中午十二點時的灰姑娘》,《親愛的,熱愛的》被翻譯為《go!go!灰姑娘的單戀》。不得不說,日本的影視製作公司不愧是「過來人」,不管遇上怎樣的內容流變,都能一眼看破其本質。  在文化走出去時,輸出故事顯然是最容易的,越是深層次的文化內容,越容易在傳播中流失。
  • 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傳播的四大階段(三)
    接上: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傳播的四大階段(一)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傳播的四大階段(二)(三)2003
  • 答疑解惑:中國翻譯歷史,為何說是佛教傳播與漢語翻譯的結果?
    第二次翻譯浪潮始於明末,當時來自西方的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播天主教。第三次翻譯活動始於《南京條約》的籤訂,以社會科學、軍事科學和文學作品為主。第四次翻譯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中斷了一段時間,但在70年代末恢復了勢頭。雖然最早的歷史記錄顯示,中國在11世紀的翻譯活動十分零星。
  • YouTube中國合伙人海外「淘金記」
    原標題:YouTube中國合伙人海外「淘金記」   李福德認為,目前業內對海外發行意識存在誤區,普遍認為海外發行市場小、回報低,從而不願意拓展海外市場。此外,國內的傳統影視公司較為偏重傳統發行渠道,而對新媒體渠道重視程度不夠,尤其表現在對海外新媒體渠道的輕視。
  • ​《有翡》海外同步開播,國產影視作品出海加速
    「國產影視作品縮短國內外上線時間,甚至是同步播出,與出品方強化國際影響力的意識逐漸加強有關。」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曾榮認為,國內影視公司想拓展海外市場,也需要讓對方看到自身有哪些作品,再加上近年來整個市場的出海布局,也讓國產影視作品積攢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受眾,尤其是在亞洲市場,通過海外內同步開播也能營造出更高勢頭。
  • 中國電視劇海外實力「圈粉」
    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外交風雲》發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並即將通過網絡平臺登陸26個國家;優秀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陸續上線海外多地……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電視劇走向海外,憑實力「圈粉」。
  • 中國網絡小說在海外哪部分地區最受歡迎?
    在越南發布網絡小說網站上,前100名全是中國網絡小說,一度越南引進的中文文學作品中,網絡文學佔據8成。就在去年,參考消息駐河內記者曾如此報導越南人有多喜歡中國的網絡文學:「他們關注自己喜愛的中國文學作品更新。不懂中文沒關係,用翻譯器;用翻譯器看得雲裡霧裡也沒關係,先知道個大概。泰國的電子小說閱讀排行中,也有相當多是我們的網絡文學作品。
  • 網文出海:2019年海外市場規模達4.6億元,作品翻譯數量達3000餘部
    據《出海報告》,目前,出海市場上主要有個人翻譯、機構翻譯與人工智慧翻譯這三種翻譯模式。隨著以AI翻譯為核心的內容開發平臺的加速湧現,大幅提升了內容翻譯的效率,提高了內容出海的質量。不過,即便如此,《出海報告》還顯示,翻譯質量依然是海外用戶閱讀中國網文的最大痛點,對小說翻譯質量不滿的用戶達六成。
  • 中國影視「揚帆出海」大有可為
    曾鼐攝中國文化元素加持 古裝劇「乘風遠航」以歷史、仙俠題材為代表,包涵傳統文化內容的中國影視作品一直頗受海外市場的青睞。2015年,《甄嬛傳》登陸美國主流媒介平臺,被視為中國影視劇「出海」的裡程碑。此前,這部劇已出口韓國和日本,並通過WeTV平臺在泰國、印尼等國家和中國國內同步播出,熱度居高不下,收穫大量粉絲。入圍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中國電視劇」的網劇《慶餘年》,「出海」後單集播放量高達66萬次,不少海外粉絲一邊看劇,一邊討論中國傳統文化。這些作品中所呈現的文化元素,也是影視劇魅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電視劇出海,民眾也對其向海外展示優秀中華文化給予厚望。
  • 中國影視「揚帆出海」大有可為
    曾鼐攝 中國文化元素加持  古裝劇「乘風遠航」以歷史、仙俠題材為代表,包涵傳統文化內容的中國影視作品一直頗受海外市場的青睞。 2015年,《甄嬛傳》登陸美國主流媒介平臺,被視為中國影視劇「出海」的裡程碑。
  • 更新海外讀者對中國文化的認知
    而實際上,伴隨各個類型的海外翻譯、創作、閱讀平臺的建立,眾多的海外讀者,以這些平臺、論壇為「陣地」,緊追某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將個人閱讀與公開討論相結合,或只看不說,或簡單回應,或製造話題,或深度參與,閱讀、討論,贊助、催譯,生產、傳播等,在實現著對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本土化閱讀與詮釋的同時,建構起了海外追文族共同體,成為中國文學實現有效海外傳播的有力確證。
  • 這一部中國作品,翻譯成德文後,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反響!
    近日,中國著名作家雪漠的經典著作《大漠祭》德文版在全球出版發行,出版商為歐洲著名的奧地利出版社。此舉喻示著作家雪漠的「大漠三部曲」德文版出版工程取得標誌性成果。 雪漠作品的海外翻譯出版工作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 中國影視作品「出海」:境外輿論怎麼看?
    今年,電影《戰狼2》一舉攻破了「有高原缺高峰」的文藝創作瓶頸,成為首部挺進全球票房前百強榜的華語電影,加之其愛國主義主題,作為一部優秀的文化作品,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過去3個月,《戰狼2》相關外媒報導568篇,「票房」「國際」「動作片」成為報導高頻詞。中國影視作品的對外輸出話題成為熱點。
  • 網易見外聯手人人影視,用AI視頻翻譯技術快速製作字幕
    「網易見外」視頻翻譯功能將開放給「人人影視」推出的智能字幕協同校對系統「人人譯視界」,機器產出字幕翻譯初稿後,字幕組用戶通過人工協同校對系統來進行潤色。根據網易見外、人人影視雙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翻譯平臺、語料合作等多項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在智能翻譯領域展開全新的探索。
  • 論道影視「出海」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特色故事受歡迎
    ,圍繞中國影視的海外傳播之路,深入探討媒體融合發展時代下如何用國際表達講好中國故事、以全球視野傳遞中國價值。影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彰顯,近年來,一大批中國內容、中國特色的影視作品,在海外引發熱烈關注,圈粉無數。作為四川影視品牌活動之一,今年的「金熊貓」把視野聚焦到了國際傳播這樣一個高格局上。如何提高四川影視、四川文化海外影響力,論壇內外,傳遞出的一些信息和觀點,也能給予四川影視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