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點,鬧鐘響起。市民李晴早已打開手機,等待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票。去年起,電影節便提升便民服務能級,在淘票票開通線上售票。這次暌違已久的「重啟」,影迷們早早做好了「搶票」攻略。
出於疫情防控需求,影院座位只開放30%。如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可選座位間隔了兩個位置。不到5分鐘,李晴一連搶到《佐羅的面具》《颱風家族》《真相》等四五場電影。「最想看的都買到了,等待重進影院的那天。」到了8點13分,她又「撿漏」了7月26日在梅龍鎮廣場電影城播映的紀錄片《遊輪上的國王》。
今年,費裡尼、今敏等大師作品,哈利波特系列,《現代啟示錄》《八部半》等都是熱門電影,許多電影一上線就「秒沒」。市民孫小姐今年的片單包括《歐洲美人》《甜心先生》《佐羅的面具》等4部電影,全是滬北影院放映的。「我是第一次搶票的新人,還不太會操作,昨晚特地練習了一下。一開始大家直奔市中心搶熱門票,眼看上影的費裡尼只剩邊邊上最後一個位置了,我猶豫了下,結果第一輪顆粒無收。」後來,孫小姐迅速調整了戰略,放棄了時段和位置,終於選到了較心儀的影片,其中包括特地為父母選的《歐洲美人》《佐羅面具》。「他們表示不挑,有的看就行。」孫小姐笑著說。
「看電影原來也是體力活,需要身體好。」市民唐小姐搶了《獾》《尋找波斯豹》等,影院橫跨靜安、長寧、閔行等。「其實沒啥策略,就一家一家看還沒有餘票,有就買。」跨越大半個上海來看電影,也是她的電影節的常態。
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各地影迷的盛宴。在疫情之下重啟的這場盛會,更被不少外地影迷所珍視。去年,在北京工作的關陽搶到了41部影片的電影票。今年,他又提早製作了排片表,從7月25日的首場《安詳之獸》,一直到8月2日最後一場《冷酷祭奠》,共排了18部片子。「大部分搶到了,主要是和朋友分工搶到的。」關陽說。就在前一天,北京宣布從20日零時起,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這是個好消息」。他計劃,本周三再打電話確認一下,是否需要攜帶核酸檢測證明來滬。「搶票的心態是心懷希望,一切隨緣。」他笑言,除了進影院看電影外,更重要的是與同為影迷的朋友們聚一聚,「每年,我們都與上海國際電影節不見不散。」
「年假和工資都準備好了!」外企工作的Erika是上影節忠實粉絲,搶到了熱門的《夜半歌聲》《甜蜜生活》等。「個人感覺今年搶票難度跟前幾年差不多,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雖然30%上座率,但是可能今年外地影迷來的數量還是少了很多,搶票難度和往年基本接近。」不過,她也坦言,今年從公布排片到搶票時間中間就一天多,做功課的時間比往年短很多。儘管最想看的《八部半》《千年女優》等失之交臂,但後者其實已經在流媒體平臺上線。許多上影節的熱門影片也都有網絡片源。「在大銀幕上看感受是不一樣的,而且今年的《千年女優》是4K的,效果也不一樣。其實我這幾年上影節買的票基本上絕大多數片子都是以前看過的,主要還是為了在電影院大銀幕上看。」
Erika優先搶了周末的票,但也做好了請假去看工作日場的準備。影院停業以來,她一直翹首期盼著重逢的一天,除了電影節外,她也購買了復映影片作為支持。「看電影是我有限的個人愛好,去年一年花在電影票和話劇票上的錢上萬元。電影院對影迷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場所,觀影體驗和小屏幕是非常不一樣的,真的希望線下電影行業撐住。」